60%是美国给竞争者的一道红线(什么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出境入境2024-03-09 03:47小乐

60%是美国给竞争者的一道红线(什么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

本周,美国和中国相继公布了对彼此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并决定自8月23日起实施。至此,由美国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拉开了序幕。迫于中国的反击,终于站稳脚跟,对5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

美国此次对华关税政策表面上是为了解决美中“不公平贸易”,是基于美国国内政治考量,但其长远深层次战略目的也昭然若揭即:美国必须迅速对崛起的竞争对手进行压制和遏制,才能继续维持美元霸权、主导多边规则、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但从历史上看,它可以说非常善于遏制竞争对手。上个世纪,美国曾两次担心被对手超越。曾经,苏联的GDP超过美国的60%。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围堵力度。与此同时,苏联也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导致其最终解体。第二次是日本GDP一度超过美国的60%,引起美国的警觉,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此外,日本政府误判形势,实施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可见,对于美国来说,GDP的60%是一条红线。任何人越过这条红线,都会被美国毫不留情地杀死。这与挑战者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是否隐藏实力、伺机而动无关。

那么,美国用什么手段来打压竞争对手呢?日美贸易战显然是一面镜子。二战后,日本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1965年,日本与美国之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到1994年,顺差已达65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43.16%。日本经济规模也持续增长。 1972年,日本GDP排名世界第二。 1992年达到美国GDP的60%。 1995年达到美国GDP的71.1%。

在此背景下,日本纺织、钢铁、家电、汽车、电信和半导体等行业纷纷卷入日美贸易战。美国对日贸易制裁的对象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日本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逐步升级。汽车工业和半导体工业的水平。截至1989年,美国贸易代表对日本共发起24起“301调查”,大多集中在这两个行业。为了与美国“握手言和”,日本被迫采取缴纳和解资金、在美投资建厂、自主限制出口增加进口、削减过剩产能等应对措施。

不过,贸易战并没有削弱日本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在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美国试图继续削弱日本的竞争实力。 1985年,在美国的授意下,五大国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大幅升值。到1988年,日本对美国的顺差缩小。但两年后,日本的顺差再次扩大。由于美国尚未解决国际生产分工、自身产业劣势、储蓄率低等根本性问题,美日贸易不平衡的趋势难以扭转。

2014年,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超出了美国所能容忍的极限。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远大于之前的竞争对手,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超越美国。在此背景下,美国打压中国在所难免。 2017年8月,美国正式对华启动“301调查”,并在多份公布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可以说,对中国的打压力度越来越大。

然而,今天的中国不是当时的日本。

首先,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等新型合作平台。当时,日本严重依赖出口,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今年前7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4.57万亿元,占外贸总额的27.3%,超过中美贸易总额同期贸易额2.28万亿元,增速11.3%。

其次,中国有稳定的政治制度和长远的发展战略,而日本当时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一致的经济政策。仅从1989年到2000年,日本就经历了四个政党执政、九次内阁更迭和七位首相。党派之争、部门之争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和政策的执行。

第三,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将使美国的关税“大棒”政策对美国自身产生深远影响。比以往更。以美国的苹果公司为例。其200家供应商中约31.5%来自中国。美国电视组装制造商Basic Electronics宣布,由于无法承受贸易战以来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高价,被迫裁员126人。人,并即将关闭其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

中国和日本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都受到美国的打压,遏制的时间点和手段相似,但两国的命运将会截然不同。中国发展的基础不会动摇。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形势、认清大势、办好自己的事,中国这艘经济之船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危险,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