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申请感悟-尚友,金融专业申研

出境入境2024-03-16 11:59小乐

金融硕士申请感悟-尚友,金融专业申研

以下是尚友小编为您带来的一位成功申请美国金融硕士的同学的心声。希望能给以后申请的同学一个参考:

我接受了一份相对满意的offer并完成了我的毕业季。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的申请感受和经历。也是时候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不平凡的一年了。不过我想写在前面。以下经历均为原贴者个人经历。仅供以后申请的同学参考。当我们离开校园,步入社会,首先需要抛弃的是一种线性的认知:不要以为你有自己的三围,你在某些专业课上得了多少分,你有多少实习经历,或者说你作为交换志愿者有过多少经历,你就可以确定了。能收到xx学校的offer。人生的路很长,有很多不同的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殊途同归并不是说说而已。高考没有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但我还是报考了研究生,很多那所大学的同学也都梦想着能考上研究生。你申请的学校。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就世界末日了。我们都还年轻,我们都还拥有无限的可能。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原海报的背景。

北方沿海城市985金融专业,GPA 3.6,托福105+,GMAT 730,国内二线券商债承销实习,四大审计实习,国内一线券商扎实实习,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暑期交流经历。申请季的时候,我没有和大机构签约,申请也很复杂。我申请了美国5所大学,加拿大2所,英国2所,香港1所,新加坡1所。我最后拿到的offer分配给了美国2个+英国1个,英国1个。所以香港有1个,新加坡有1个。我挣扎了快两个月了,现在决定去东美考晋书。

我个人的经历可能和我朋友的经历不一样。虽然刚进入大一的时候我就非常确定自己一定要出国读硕士,但大四之前的暑假我还没有完全决定要不要出国。主要的困惑点是我是一名商科学生,我学的是金融。美国好的MF项目屈指可数,而且基本都是给中国人提供的。这样的话,出国的成本那么高,但换来的经验却是不可能的。不太好。而且毕业后想留下来也很困难。您很有可能必须返回自己的国家寻找工作。有一点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尤其是刚进入本科的商科学生。国外商科教育一般要求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工作后根据需要再攻读硕士学位,一般会申请MBA项目,所以外国人一般不会去攻读非MBA商科硕士学位。这也是国外MF项目很少的原因之一,因为当地没有需求。第二个担忧是近年来美国社会和生活环境日益不友善造成的不稳定。随着特朗普上台,一些恐怖活动增多,美国其实很不稳定,特别是我们还是亚洲人,而且我们不是本土的亚洲人(可能有移民倾向),这或多或少是真的。最受保护的人群。而且,在美国“开放”的文化氛围和资本主导的社会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适合的,比如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和吸食大麻的人。虽然在UCLA做交流的时候感觉还好,但同时在伯克利做交流的同学说,伯克利镇上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人,有时他们还会追着你要钱。出发前,同组老师叮嘱我晚上不要出去。可见美国社会还是不太安全。第三点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男朋友想直接在国内工作,我其实也可以走研究生路线,但是楼主不太想去异地工作。

因为实在不想保住学校,我纠结了很久才决定出国。不过,此时留给海报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他的语言成绩并不完全够格,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提前与中介机构签约。回想那个暑假,我一边实习,一边准备第二次GMAT,和UCLA的教授们重新联系起来,类似磁石一样,浏览着各个机构的网站(感谢寄托、chadream、尚友等)。我的精神和身体都非常疲惫,但幸运的是我熬过来了。我问了很多机构,但随着申请季的临近,要价非常高。真的很高。从论坛上看,DIY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最终我没有签约大机构,采取了半DIY的方式。

对于申请季的DIY,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大的东西。

第一件事必须始终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文书工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们普遍认为论文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反映个人特征。这绝对是事实,但我想补充一点,申请学校时,尤其是申请好学校和好项目时,合格的候选人数量肯定是足够的,而且每个人都有同样优秀的学术背景,同样优秀的实习背景同样优秀的课外活动,同样清晰的职业规划等等。从表面上看,大家其实很相似,所以有两点区别。一是体现你个性化经历的文件,二是你对这所学校做了多少功课,是否了解这所学校特有的一些申请“坑”、一些偏好、一些文化特色和这个项目。第一点,说白了就是文档的主题,比如你的写作逻辑、结构、例子。这些都是你的独特之处。第二点看起来很空洞,但是这个东西其实是最有特色的,也是你最能脱颖而出的一点。对于大多数申请者来说,载体有两个方面,一是面试,二是文书工作。你可以在文档中尽量重点关注项目的文化特征,体现你对项目的理解,表现出诚意。面试是文件之后的筛选,因此文件必须反映这一点。因此,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肯定是文书工作。

8月底参加GMAT考试后我就开始写论文了。虽然当时很多项目要求还没有发布,但我把过去的经历、职业规划、实习经历作为可能有用的万能点。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复习了一下,然后用英文写出来(虽然后来发现这个东西还是要重写……),但至少我还是复习成功了,这大大提高了我以后写文档的效率。虽然作者认为自己的英文还不错,但是由于文档的重要性,他写完之后肯定要找人帮他改正。最好找有相关背景的外国人来纠正,这样至少语言和语法不会有问题。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几家专门做文件修改的机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好像有一些比较大的比较好的找外国人修改文档的机构:mydocument、applyuniv、essayedge、wordsunny、broadessay,我记得当时网上有一个文档机构的对比帖子,然后我主要关注了这些。最终我选择了applyuniv,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有什么别的,主要是因为我的室友用了这家公司,而且给了我折扣。我选择了UCB Haas MBA为我修改的PS。我和我的室友总体上感觉很好。修改后,得到了很长的反馈,颇有教益。总体推荐它,当然还有其他几个。您也可以尝试一下。我感觉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主要是看看有没有你想申请的学校的编辑。只要选择有的话就可以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刚才提到的第二个区别点。你需要了解每个学校不同项目的特点、申请的陷阱、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否适合你个人。我觉得获取这些信息有几个途径,首先是官网,其次是你可以联系的在读项目或者已经申请的前辈,然后是论坛,最后是中介。官网往往可能是大家最不关注、最容易忽视的点。然而,一个学校项目的官方网站往往是最清晰、最直观、最准确体现项目特点的地方。强烈建议大家在申请的各个阶段都浏览一下。你所申请的项目的网站,因为有时你所申请的项目太多,你会记不住这些细微差别,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别,很容易混淆。你可以把网页敲下来,但我个人建议大家用笔和纸自己总结一下。把这些东西一点一点写下来,整理好之后再浏览,非常方便。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师姐。我将其称为有社交圈的人。不认识我的人也可以加入其中。最好有贵校历届学长(年龄不超过5岁)申请或学习过该项目。如果您不直接认识他们也没关系。他们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即使他们不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其实,这并不重要。交流经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他们一般都很愿意帮助你,甚至会给你提供很多你想不到的资源。例如,我听说芝加哥大学今年有一个项目,将直接提供给每一位在校学生。今年申请配额的申请人将免交申请费。你可以通过LinkedIn、强力安利这个实名应用找到这些人,但它可能只对商科学生有用,因为这是一款职场软件。一般理工科的学生不会用这个,但是商科的学生大部分都会用,所以可以用这个软件。搜人。你也可以尝试联系论坛上的一些发帖者,但是论坛上的回复可能不是那么及时,而且很多人可能不想暴露太多的身份信息。发帖人本人曾尝试联系他们,但效果不佳。而且由于论坛不是实名制,可能会有中介写软文宣传自己的假经历。这点你还是需要注意的。刚才提到了论坛,这是第三点。我使用论坛主要是为了阅读。如果你读一些类似这样的经验帖,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点,但这要看运气。我不建议太频繁地浏览论坛,因为论坛帖子更新速度不快,如果你经常浏览的话,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就我个人而言,在申请之前,我在九月初基本上把各大论坛都逛遍了。之后我每周都会检查是否有新帖子。读完一开始,你也会知道哪些类别可能包含有用的信息。哪些类别会有更多的交流和应用更新,您以后发帖的速度也会越快。当你用尽所有方法却找不到了解项目和学校的人时,那就考虑找代理机构吧。我安排这个清单主要是因为费用问题,但如果你赶时间又不想太担心的话,可以直接去找代理机构。当时我为了保证最低投资,申请了近两年新开的项目。它的重点是金融数学。第一批毕业生还没有毕业。我想大家可能不敢去申请。研究之后,我觉得这可能是“价值洼地”,但事实确实如此。信息还比较少,所以我就找了一个机构,看看他们是否可以帮助联系国际学生。我找到了applyuniv,因为有折扣。

可能他们团队有人在美国什么的,联系了一个就读那个项目的学生,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决定申请这个项目。

申请季结束后,回想起来那几个月其实还是蛮充实的。我很幸运,没有踏入任何大的陷阱,也没有遇到任何让我怀疑自己的情况。 DIY比我最初想象的要容易。怎么说呢,申请是有风险的,不管你是DIY还是找代理。很多人找经纪人是为了安心,但如果你能主动去做这件事,那么我认为DIY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对自己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在这个信息社会,很多资源自己就可以得到,中介是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所以如果你能得到这些信息,就不需要找中介了。

上面的洋洋洒洒的文字差不多有四千字了。本来想完成心愿,没想到却被记入流水账。不过,其中还是有很多真心话。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