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查勤军
界面新闻编辑|刘方圆
中国仍然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但留学观念正在逐渐改变,一些曾经小众的留学目的地和专业进入了更多中国学生的视野。
全球化智库(CCG)最近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就显示了上述趋势。从近年来获得英国、美国留学签证的中国学生数量增长情况来看,留学稳步复苏,需求依然旺盛。
“稳定”是《蓝皮书》频繁提及的关键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留学生总数长期位居世界第一。 2021年,中国有102.1万留学生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5.99%,是第二名印度的两倍。
其次,中国作为多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的地位没有改变。
2022/23学年,中国仍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 /23学年在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分别约为28.9万人、16.3万人和15.8万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排名前五位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占比分别为28.92%、14.27%、9.15%、7.81%、5.81%。这五个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占中国留学生总数的65.96%。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印度正在逐渐追赶。
中国和印度都是美国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这两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占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学生的52.8%。不过,中国在美留学生呈现出波动下降、趋于稳定的趋势,而印度在美留学生数量则持续快速增长。
具体数据显示,2022/2023学年,印度在美留学人数仅比中国在美留学人数少了2万人。中国赴美留学生同比下降0.2%。与2021/22学年8.6%的下降相比,中国留美学生数量虽有所回升,但远不及印度留美学生35%的增速。
2017-2018学年,印度甚至超越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在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印度留学人数正逐渐接近中国。
与上述五大留学目的地相比,一些小众的新兴留学目的地正在兴起。
例如,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爱尔兰、瑞典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都受到中国学生的青睐。经济成本较低是这些留学目的地的共同特点。
以德国为例。由于公立大学免学费,且德国高等教育机构自2020年起将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申请德国本科学习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高中毕业生的优先选择。 2011年至2019年,中国在德留学人数增长62.04%,达到41353人。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贸往来越来越深入,留学生双向流动可能会更加频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与中国签署共建合作文件的150个国家中,有24个国家跻身中国十大留学生来源国之列。目前共有17万名中国学生在这24个国家学习。较2020年增加1.08万人,占这些国家留学生总数的15.8%。
在留学专业选择上,中国学生依然以STEM领域为主,选择商科专业的热度持续下降。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等领域的进一步重视,以及ChatGPT等生成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突破,更高级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仍然是出国留学的主要方向,STEM领域仍然是出国留学的主要方向。出国留学专业的主流选择。
《2023年门户开放报告》显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工商管理、社会科学、物理和生命科学是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最热门的五个专业。
2015/2016学年以来,赴美学习STEM专业的中国学生比例持续提升,2020/2021学年超过60%,2022/23学年达到62.5%,明显高于在美留学的国际学生选择的STEM领域。总体水平(55%)。
与此同时,中国留美学生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15/2016学年的24.3%下降到2022/2023学年的13.4%。澳大利亚和德国的情况也类似。
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需求而选择去利基国家、利基领域留学,这将使利基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例如,近年来,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人文、艺术和语言专业,约占40%。小众留学与当前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职业有关,也体现了越来越多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追求。
总体来看,中国留学人员流动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总体呈现人才流出、回流、循环、对流等阶段。与回流的单向流动相比,循环体现了双向流动。
《人才战争2.0》中,联合国定义的“人才循环”不包括已定居海外的海外人才的短期回国。人才流通群体必须经常往返于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每年短期回国合作、就业、创业。他们通常拥有多个国籍、永久居留权和长期签证。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推动,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激增。 2020年,出国留学和回国人数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数。 2021年,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将突破1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至2021年,出国留学和回国人员总数已超过600万人,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参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参与其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循环化趋势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