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现在指个人势力范围,为何在古代没人敢这么说

新闻资讯2024-06-07 05:30小乐

“一亩三分地”现在指个人势力范围,为何在古代没人敢这么说

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亩三分地”一般指的是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历史上这句话出自哪里呢?

这句话出自古代帝王的“修行礼”。

所谓“耕礼”,是指皇帝手持犁亲自犁地的仪式。其目的是向臣民表达皇帝关心人民生活、重视农耕的意愿。

(培植仪式)

耕地是指皇帝亲自耕种的土地,其面积正好是一亩三分之二。土地长11尺,宽4尺,共分为12块田。中间部分由皇帝亲自耕种,两侧剩余的土地则留给大臣们。

为什么不多或少一点,正好是三分之一英亩呢?

第一,皇帝政务繁忙,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犁地的时候有一点乐趣就够了。当然,表达示范作用也不过分。

其次,在古代,单数是阳数。如果要形容皇帝的崇高地位,就得用单数“九五尊”。由于皇帝亲自耕种的耕地不能太大,只能使用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字“一”和“三”,具有象征意义。

明清时期,皇帝的“田礼”一般在每年的二春初一在先农坛举行。程序和仪式相当复杂。

距离“文礼”开始还有一个月,礼部就要开始制定计划了。确定了“修行大典”的日期之后,就要制定一份参加“修行大典”的官员名单。

“田礼”前两天,皇帝和大臣都要斋戒。 “田大典”的前一天,皇帝会亲自检阅祭祀所用的福气,并检查当天播种的粮种和农具。检查结束后,太常寺官员和顺天太守尹亲自护送“文化大典”所需的器皿到先农坛。

(神农坛祭祀)

祭祀仪式开始时,皇帝要沐浴更衣。去先农祠祭拜先农,然后换上你的龙袍,站在一亩三分地里,坐北朝南。礼部尚书跪请皇帝耕地,户部尚书跪献农具,顺天府尹跪献鞭子。皇帝必须右手扶草,左手执鞭。他前面有两个老农牵着牛。顺天府尹负责拿着储存种子的木箱,礼部尚书负责播种。

按照这个程序,皇帝需要到三分之一亩地的中间部分完成三次往返,然后大臣们依次完成剩余部分的耕作。这时,皇帝登上观景台,亲自催促群臣完成相关仪式。直到礼部尚书宣布“耕礼已毕”,皇帝才驾车回宫。

为了保证盛大的“田礼”顺利进行,大臣和皇帝都不敢怠慢。除了提前周密策划、详细计划外,有时还必须提前进行排练活动。

比如,清朝康熙皇帝特地在丰泽园开辟了一块“演田”,并在“耕礼”到来之前,抽出时间在“演田”里排练了几次。

(康熙剧照)

当然,举办“田礼”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插曲。

雍正皇帝犁地时,差点让一头牛毁了大礼。本来,参加“耕礼”的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性情温顺。但可能是现场人太多,也可能是牛脾气不好。不管雍正如何鞭打它,牛还是原地踏步,继续罢工。

侍卫和太监们疲惫不堪,只好强行赶牛,才勉强让雍正皇帝完成了三趟。最终,雍正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负责训牛的官员革职,交刑部讨论。

相传康熙皇帝一次变相私人出访时,路过一处农家乐。看到他们装备精良,衣着华丽,店主问道:“客人一定是富贵人家,田地也不少吧?”

康熙微微一笑,答道:“我家只有三分之一亩地。”

从此,“一英亩是四分之三土地”被解释至今,其含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个人专属利益的代名词。

(参考:《史记》 《清史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