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刚刚结束。当考生们还在紧张等待考试成绩公布时,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的IB男生李牧阳已经提前“跳级”,拿到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事实上,他是今年唯一一位被三一学院数学系无条件录取的中国学生。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剑桥大学和三一学院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双奖学金。与此同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的数学系和计算机专业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你一定会感叹这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我告诉你,这位数学天才的母亲小萍其实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并不精通奥数学习,这位“别人的妈妈”到底有什么独家育儿秘诀呢?小编带你去一探究竟。
策略一:不要让你的焦虑和功利主义夺走孩子的学习兴趣
说到世界名校的面试,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深不可测”。事实真的如此吗?李牧阳的母亲肖萍为大家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去年12月穆阳去英国面试,今年1月中旬顺利拿到offer。提前一年申请真是机缘巧合。”小萍说,她的儿子顺利通过了雅思,并在他完全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申请的,没想到特别顺利。题目不能透露,但是考试的形式可以分享给更多向往剑桥的孩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她坦言,剑桥大学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与其他大学招聘形式没有太大区别。 “当天的笔试,牧阳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十题,然后拿着试卷去面试。”肖平回忆,穆阳在45分钟内回答了所有问题,这引起了考官的“兴趣”,并临时给他增加了3个问题,他全部解决了。穆阳自嘲道,考试恰逢“全会我都做了,答案都答对了,哈哈,纯属巧合”。
仔细想想,这真的只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在妈妈看来,秘诀就是“积累、进步”。两次获得英国物理奥林匹克BPHO超级金奖;澳大利亚AMC数学竞赛满分优秀奖;而在美国高中数学竞赛(AMC10)中排名全球1%……如果说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是李牧阳剑桥面试的垫脚石,那么现场优秀的数学解题表现一定是核心最终成功通过关卡的能力。
“我也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曾担任过多次面试的考官。现场反应中给老师们印象最深的学生,无疑是谈话中透露出的对数学的狂热痴迷。这是一个无法通过回答问题来表达的爱。”她说。坦白说,不可否认,我儿子的运气一定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他平时的个人特点和数学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例如,他与教授沟通顺畅,能用地道的英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自己的解题思路充分展现了他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思维的灵活性。 “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准备的,都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在众多优秀者中,他对数学的疯狂热爱一定让老师印象深刻。” ”肖萍这样总结道,她相信这些有着高水平数学思想的顶尖数学家一眼就能看穿这一点,他们身上最闪耀的潜力应该是获得offer的核心原因。
而之所以发展出这些“技能”,很可能就是肖平的“误击”。从幼儿园到小学,她考试都“害羞”。当儿子问她的简历是什么时,学校保安说她“真是一位心胸宽广的妈妈”;上小学之前,她从来没有补过补课;小时候,穆阳在家里发现了一本算盘书。他如痴如醉,小学二年级就主动报考奥数班,却遭到母亲的反对,还把他弄哭了……这都是因为穆阳有一个不功利、着急的母亲。
“作家妈妈”的烦恼最初来自于“和孩子一起奥数课基本听不懂,做笔记也很痛苦”。他对儿子说:“再上奥数课我就受不了了,你自己学吧。”穆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自己参加奥数班。父母无意识的示弱,却让孩子学会了独立。他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兴趣,他上课、培训班都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节奏,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肖老师带牧阳出去的时候,就会到处去“出题”,替别人PK。我母亲的同事发现了一道数学题,花了很多时间。小牧阳整个上午都可以完全沉浸在做数学中,并且乐在其中。并且无法自拔。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奥数天才”在小学时期获得的奖项几乎都是“二等奖”,他的母亲肖萍给他起了个“千年老二”的绰号。穆阳从来不关注眼前的比赛成绩和排名。如果他得到95分,他就不会为了达到100分而反复追求准确性。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从心底里喜欢它,数学就足够了,至于结果,并不重要。”
策略二:不要轻视孩子的不完美,培养“玩家”,包容“顽皮的孩子”
其实,天才也是普通人,即使是他们极其擅长的数学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萍一直问自己和穆阳的父亲:“不要轻视孩子的不完美,不能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父母设定的预期目标,就忽视孩子的努力。每一滴汗水都应该被看到。” ”。
有一次,牧阳考试奥数班垫底,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他的初中数学老师付政送给牧阳一本《安的种子》的书,希望用这本充满人生哲理的图画书告诉他,“种子的发芽”要有自己的规则,不要心急,而且慢慢来。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当他遇到困难时,这个故事总是激励他。同样,高中IB数学老师华卫东也向穆阳强调,“数学不是回答问题,重要的是锻炼数学思维。即使你以后不学数学专业,它也能给你一条出路。”思考和观察世界。”这与剑桥教授在面试时看重的潜力不谋而合。在竞争焦虑的环境下,成绩的“不完美”、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和充满教育情怀的老师,为他的成长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平静的小岛保护了他数学上的“初心”。
正是这种淡定的学习态度和日积月累的执着,让“不完美”的穆阳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在多次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十年级时,一周后他被选入罗斯数学夏令营。
事实上,牛娃的妈妈也很担心。出去演讲时,小萍最怕人问:“你是作家,你孩子的作文一定特别好吧?”此时的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语文科目,尤其是作文,一直是穆阳“长期的难点”。她知道,在考试作文的评价体系中,追求“高分”并不难。但她宁愿孩子的作文成绩低于背诵自己都看不懂的“好词好句”和模仿华而不实的“假空洞”的文章。她只对穆阳提出了一个要求: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写作是否笨拙或不成熟并不重要。
“我不认为写不出高分的作文就意味着它不完美。每一个表达都揭示了孩子的视野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她感慨地说,如果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你的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它既有成人体验的内涵,又有孩子的天真憧憬。如果你以这种心态生活,你会觉得每一天都充满惊喜和发现。
写作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萍有一套自己的“原创亲子作文练习”:
从身体开始放松,不要焦虑;从天开始,开放,不封闭;从一切做起,从细节做起,不做口号;从心开始,真实,不编造。在放松的同时,小平告诉家长,可以尝试这些写作方法:“扩脑法”,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想到的一切都写下来;“扩脑法”,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想到的一切都写下来; “就地取材法”,选择生活,随心所欲地书写故事的点点滴滴; “冲突展示法”抓住案件细节,重点写作; “综合演艺法”从不同角度表达真实情感。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做到“全面出击、立体感”,充分发挥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四种感官,就可以写出一篇大作文。
小萍开玩笑说,儿子成长过程中,她把最多的精力都花在培养“玩伴”上,成为“玩伴”,包容“顽皮的孩子”。她说,“玩伴”是能够与孩子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关注和理解孩子情绪、以孩子般的好奇心面对世界的成年人。 “你将能够打破刻板印象,释放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对孩子的细微变化保持敏感。”也许这是受到她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的启发。
拥有“有趣灵魂”的父母,自然会加深亲子交流的亲密感,“中年油腻”就会消失。他们会学会包容孩子的“调皮”,甚至包容他们的“恶作剧”,不再鄙视孩子的“不完美”。
策略三:不要大喊大叫,让亲子沟通更有仪式感
在小萍看来,与其去干涉孩子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不如说她希望营造温馨有爱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平等相处,关注孩子的情绪。
她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不吼叫的妈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愤怒和焦虑,经常与孩子顺利沟通,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她还提倡“爸爸回到餐桌”,利用晚餐时间分享当天的经历。有趣的是,这种“反反复复说”的环节往往会变成“转化”,解决亲子矛盾,快乐的事情又可以分享。就像每年元旦一家三口听新年音乐会一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仪式教育。
另外,父母应该守住的底线是孩子的健康;善良、诚实、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这样,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会落后。
穆阳在成长过程中,从7岁上小学起,她就坚持每个月写一篇文章,用文字记录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趣事,并在《儿童时代》 :010上连载转载-30000 《家庭教育》。 10岁、14岁、18岁……在儿子成长的每一个特殊节点,她都会为穆阳创作一部作品,要么是一首儿童诗,要么是一个故事。 “这也是我留给孩子们的一种独特的仪式感。”
2016年4月,经过七年的努力,以儿子为题材的《爱的教育》少儿新闻版《中学生天地》正式出版(共四册)。书中用“童诗情景”和“穆阳的叙述”、“妈妈的日记”,记录了中国家庭和人民的教育焦虑和期盼,被誉为“中国家庭的成长烦恼”、“中国家庭的成长档案”。傅雷家书这样的亲子教育文学”。
小平发现,在很多家庭,孩子到了晚上10点仍然会磨蹭。这个时候,父母肯定会生气,于是一场“战争”就开始了,大的喊,小的喊,最后分手,然后第三天再这样,每天没完没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不吼叫的妈妈”呢?你可以从“大喊大叫的妈妈”到“半大喊大叫的妈妈”,再到“小大喊大叫的妈妈”,最后到“不大喊大叫的妈妈”。比如,吃饭时与爸爸的每一次“辩论”,都能释放孩子的思维,散发能量。这是最好的心理按摩,也是最好的亲子游戏。
穆阳年轻时,曾专门为他写过一首诗《沐阳上学记》。她记得当时上海正值台风天。大概是穆阳五岁半的时候。所有幼儿园都放假了,他就在家。那天我碰巧没有课。外面阴沉沉的,台风和大雨即将来临。那天下午,我们收到了一个邮寄的包裹。这是穆阳最喜欢的手电筒,是他父亲送的。他拿着鳄鱼头的手电筒就放不下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找个阴暗的地方吧。”
“他说完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跳,因为我以为这是一首诗的开头。我帮他把所有的窗帘都拉上了,没有开灯。我说,妈妈,你陪你去找个阴暗的地方吧。” “它给生活增添了一种舒适感和仪式感。当孩子和家长不背负太多的期望和压力时,就能实现彼此的成长,肖平始终相信。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