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带着康奈尔、卡内基梅隆、华盛顿特区等多所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转向就业市场,成为一名人工智能前端开发工程师。李文鹤是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的选择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李文鹤说,作为一名本科生,毕业后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其实他也想了很多,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更加重视“喜欢”。他的选择也为更多应届毕业生留下了印记。以下是一些启示:当面临多重选择时,不妨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面试是长期练习的,而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
来自山东的年轻人李文赫拥有计算机科学和互动媒体艺术双学位,他正在为这个毕业季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谈到自己即将加入的新工作,李文赫表示只能用“缘分”这个词来形容。
当时还是大学大三学生的李文赫跟随教授学习人工智能和前端开发。正值暑假,他看到了阿里巴巴发出的实习生招聘令。需要的是该领域的研发人才。
“虽然只是实习面试,但很多单位都做得很正式,和工作面试没有什么区别。”加入阿里巴巴实习生后,李文赫通过了五轮面试。面试电话随时都会打来,要么是清晨刚起床,要么是深夜他熟睡时。
“第一次面试是部门主管面试,考验求职者对专业技术细节的掌握程度。”让李文赫印象深刻的是面试官的一个问题。如果前端网页需要显示多种动画同时防止卡顿,应该如何优化呢?
“在页面上绘制过多的动画会消耗机器的性能,导致屏幕卡顿,用户体验不佳。”李文河明白,他并不是说面试官想要一个解决方案,他真正想测试的是面试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想法。逻辑。 “我的想法是先降低目标要求,然后通过技术优化,少量多次叠加动画。”
一旦弄清楚了面试官提问的意图和问题的本质,一切都会好办一些。
在接受采访时,李文赫的一位同学几乎无法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最终他被评价为“这个学生很好,思路清晰”。原因是什么?李文赫表示,面试技巧很强。除了非黑即白的问题之外,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性的回答来展现申请人的想法。 “重要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你在思考。”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李文赫表示,面试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道反向题。他身边就有朋友被这个问题绊倒的“血腥”例子,导致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如果是技术类面试,我会倾向于问对方在业务中遇到了哪些技术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如果是人力资源部门,我会倾向于问生活面向的问题。”李文赫告诉记者,总之,应该尽量表现出求职者想要更多地了解整个部门,尽快融入集体愿景。
别看李文赫滔滔不绝地讲面试经历。事实上,“一枪”找到工作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靠努力的。
大一时,他投身“求职”浪潮,成功成为一家辅导机构的编程导师。大二的时候,他顺利通过了凯捷咨询和唯品会的面试,然后大三加入阿里巴巴实习,直到成为正式员工。李文赫说,自己曾多次跌倒,但这些绊脚石最终都成为了他成长的基石。
升学还是就业,跟随自己的心更重要
从顺利通过实习生招聘,到完成实习转永久答辩,去年8月,李文赫手里就已经拿到了企业offer,再加上多所名牌大学的橄榄枝,着实令人羡慕。
然而,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可供选择的路径太多,这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一时之间,李文赫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要继续深造,还是要参加工作。上海纽约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导师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当时告诉我,研究生随时都可以升职,但你现在想做的事,可能不是你五年甚至十年后想做的事。既然是你的兴趣,那就值得一试。”尝试。”李文河认为,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做了。 “既然目前研究生专业的方向还不清楚,不如在工作的试验场里找点乐子,工作一段时间后,你未来的计划可能会更加清晰。”
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后,李文赫也没闲着。他还充当推荐人,帮助两名同校同专业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现在,这三个朋友即将一起加入阿里巴巴,在同一个团队中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
粗略统计,上海纽约大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有近40%至50%将就业作为第一目标。学校组织每年职业发展大会、春季招聘会等渠道帮助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