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再推通识教育改革:越是顶尖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

新闻资讯2024-06-08 00:58小乐

哈佛再推通识教育改革:越是顶尖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

当人们想到通识教育时,可能会想到著名的书《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是的,哈佛大学(以下简称“哈佛”)已经成为世界通识教育的先驱之一,其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举动举世瞩目。

随着9月4日新学期的开始,哈佛也开始实施新的通识教育改革计划。

那么,本次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有哪些变化呢?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有何重要启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01 哈佛新通识教育改革方案的特点目前,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并不只有一种。

第一种模式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为代表,强调通识课程内容应遵循“通”而不是“精”的原则,激发学生自由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不要求专业教学。特别强的知识只能简单地触及;

第二种模式是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分布式课程模式,要求学生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探索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这种模式主张学生不应该只学习单一学科,而应该接受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学习。分布式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创造性的学科联系。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混合了这两种模式。按照原计划,每位哈佛本科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八个通识教育类别中各选择一门课程学习。

来源:一读EDU编辑部这个课程体系的课程范围比较广,基本涵盖了所有领域。但整个系统的内部逻辑并不是特别清晰,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边界。例如,普通课程和分布式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别:新生入学时,面对8类数百门课程,可能不知道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对此,哈佛在最新的新通识教育计划中做出了改变,将原通识教育计划的“8大领域”改为“4+3+1”的新课程模式,其中包括4门必修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3门分配课程和1门经验数学推理课程。

哈佛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来源:哈佛大学网站)具体来说,哈佛本科生需要学习“美学文化”(Aesthetics Culture)、“伦理与公民”(Ethics Civics)、“历史、社会”,选一门必修课“历史、社会、个人”和“社会中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普通课程。

分布的三门课程分别对应“艺术人文”、“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领域。学生必须从文理学院(FAS) 和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 下的三个系各选修一门分布式课程。

改革后,“经验与数学推理”被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课程类别,体现了哈佛对学生数学定量分析能力的重视。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将通用课程与分布式课程区分开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同学们应该能够注意到,新的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课程类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课程范围广泛但内在逻辑不清、内容混杂的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改革前,哈佛本科生选修课程的成绩计入GPA。这导致一些学生过于看重成绩,只选择那些比较容易拿高分但缺乏挑战性的课程,即使他们特别喜欢某门课程。或者可能会因为这门课的老师给学生太严格或太低的分数而灰心丧气。

对此,新方案规定,学生只要在“经验与数学推理”课程中获得字母等级成绩,即可选择四门必修通识课程中的任意一门,并以“及格/不及格”作为课程呈现成绩,且成绩不计入GPA。

这样,学生就可以放心地选择自己感兴趣但更具挑战性的必修通识课程,因为课程成绩只会是及格或不及格,而他们的GPA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这个机会只能在四门必修的普通课程中使用一次。然而,分布式课程的机会更多。只要老师同意,所有三门分发的课程都可以使用“通过/失败”的成绩呈现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哈佛正在努力寻找和消除制约本科生充分参与通识教育的外部因素,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独立地选择通识课程,探索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拓展知识领域的边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改革之前,哈佛对学生选课的节奏没有太多限制,只要在毕业前完成既定的要求即可。然而,鼓励学生每学期选修一门普通课程。改革后,这一鼓励性要求也被取消。

虽然新方案没有对这一变化给出明确解释,但一读君发现,哈佛曾指出,一年级学生认为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他们探索潜在领域,因此很多学生刚刚完成了2/3的分布式课程。

因此,取消每学期选修一门课程的激励要求,或许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考虑,让他们在刚进入大学时能够尽可能多地选修通识课,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领域。有兴趣。以便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新计划将从2019年开始完全取代之前的通识教育计划。这意味着2020年及以后进入哈佛的本科生将按照新计划进行学习。

2019年秋季之前进入哈佛的本科生仍将按照之前的计划学习,但为了让这些学生也能从新计划中受益,哈佛允许他们用新计划的部分课程替代旧计划课程。

例子

例如,2019年之前入学的学生需要从“八类”课程中各选一门课程。如果要满足生命系统科学(以下简称“SLS”)和物理宇宙科学(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物理宇宙(以下简称“SPU”))的需求,另外除了按照传统方式从两个类别中各选一门课程外,您还可以在新计划中选择一门标记为“科学与工程”的分布式课程来替代SLS 或SPU 课程中的一门。

再比如,如果学生想按照旧计划的要求选修经验数学共振(EMR)课程,有两种方法。一是参加新计划中的EMR课程。课程,另一个是选修属于EMR 类别的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方面的选修课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选择后一种方式,即使选修的数学课程可以算作SLS或SPU类别课程,因为一门课程只能算作一个类别课程,如果他们想满足SLS或SPU有选修要求,只能选择其他课程。

新旧项目的课程替换要求(来源:哈佛大学网站) 当然,新项目中并不是每门课程都能对应原来的8个类别。如果能够对应,学校会进行标注,帮助学生选择。

每个学期开始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还会更新每个学生的学业指导报告,告诉他们所修读的课程符合新项目的要求。

此外,许多哈佛暑期学校课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国外,都可以计入新计划。 2019年秋季之前入学的哈佛学生还可以享受新的学分计算“折扣”,即如上所述,只要在“经验与数学推理”课程中获得字母级成绩,就可以修读它来自必修课。选择4门普通课程中的任意一门,并以“及格/不及格”表示形式作为课程成绩,其成绩不计入GPA。

总体而言,哈佛大学在改革过渡阶段更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效继承和巩固旧方案中合理的部分,同时对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解答和解答。中学生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规定。这显然有利于推动改革顺利推进。

02 哈佛通识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核心精神是倡导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哈佛大学。但即使是哈佛也不会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在校园通识教育体系上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注:以下分析较长,着急的朋友可以跳过,直接看下图,简单了解哈佛通识教育的改革进程。)

哈佛大学最早的通识教育改革是在19世纪末美国内战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时任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提议取消所有必修课,建立“自由选修制度”。他对学生的尊重和博雅教育的倡导,为后来的通识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来,随着选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1910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A.L.洛厄尔提出了“集中分配制”,要求学生在四年内选修16门课程。主修本学科领域至少6门必修课,然后从文学、历史、自然科学、数学4个类别中各选1门课程进行学习,其余6门课程可以自由选修。

1943年,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任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巴克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民主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目标问题”,最终发表了010- 1945年30000(俗称“《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该书一经出版,迅速引起美国各界的强烈震撼和反响,被誉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圣经”。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明确通识教育应重点培养“有效思维、思想沟通、做出适当判断和识别价值观”四种能力,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面积大。

此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规定,哈佛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完成16门科目,其中6门专业课程; 6门通识教育课程,必须从自然、人文、社会三个领域各至少选择一门; 4门免费选修课。

此后25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提出的通识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识教育课程恶化。

1975年,哈佛大学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小组,以消除普通课程中的“坏”课程和不合格的教师。历时三年发布《哈佛红皮书》(哈佛核心课程报告),提议使用新核心。该课程体系取代了原有的普通课程。

核心课程体系在哈佛已稳定运行多年。直到2007年,其基本形式没有改变,但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哈佛规定本科生必须完成7门核心课程和3门公共必修课程,并鼓励学生参加新生研讨会。

7门核心课程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B类)、文学与艺术(A、B、C类)、道德判断、科学(A、B类)、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3门公共必修课培训班。课程涵盖说明文写作、一年外语学习和数学应用。

哈佛实施通识教育以来,一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深耕创新与实践,积极探索最有效的通识教育改革方案。

2002年,哈佛大学启动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并于2007年发布了《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报告书》(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将原来的核心课程7大领域改为通识教育计划8大领域。场地。

此时,哈佛提出通识教育计划应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一是让学生为公民参与做好准备;

二是培养学生对自身言行道德维度的认识;

三是让学生能够以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应对社会变化;

第四,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艺术、思想和价值观传统的产物和参与者。

这表明哈佛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离开哈佛后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面对和理解世界。适应各种变化的复杂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