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涅瓦大学怎么样?没有校园不设期末考试 学生在线上课,密涅瓦大学 知乎

新闻资讯2024-06-08 09:38小乐

密涅瓦大学怎么样?没有校园不设期末考试 学生在线上课,密涅瓦大学 知乎

【闽南网】

密涅瓦大学怎么样?无校园,无期末考试,学生在线上课

为了上大学,毛子潼三年内搬了四次家。

他的行李箱从来没有超过两个,每离开一个城市,他就和100多个同学“一起搬家”。学校没有校园,宿舍都是搬迁的。毛子同在柏林丢了自行车,在首尔的咖啡馆上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被邮政工作人员赶了出来。

暑假即将结束,这位21岁的南京男孩又开始收拾行李了。他将再次离开家乡,先去东京实习,然后前往伦敦开始大四的生活。

毛子潼就读于美国加州注册的非营利性大学凯基证券密涅瓦学校。它成立仅四年,只有600 名学生。

它不依靠高考成绩录取,也不设置期末考试。学生轮流前往全球7个城市,每次4个月。课堂教学通过网络视频完成,师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流。

在美国旧金山,毛子潼结识了一些来自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的朋友。这位自诩比同龄人成熟得多的年轻人说:“美国学生的职业规划在硅谷和华尔街,中国学生想去北京、上海,人生就没有其他可能了吗?”

毕业后无论去哪里,毛子潼都不用担心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印度海得拉巴生活的四个月里,他和当地人一样,每天洗澡、吃饭、喝水都靠公共运水车。最初几周,他出现腹泻症状。但当他吃着各种外卖,或者和同学一起帮助当地年轻人创业时,他由衷地觉得“还不错”。

时间都花在课外

来自上海的男孩付子泉刚刚读完大学一年级。他记得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突然要求大家发言。 “据我所知,老师会检查时钟,让所有演讲达到一定的长度。”

在密涅瓦大学的“教室”里,任何打哈欠或走开的人都会立即被注意到,因为每个人的脸都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

这是一款名为ALF(主动学习平台)的多人视频软件。学校成立初期,技术团队负责人乔纳森·卡茨曼(Jonathan Katzman)招募了一批哈佛计算机科学校友共同开发这个平台。 ALF的核心技术是视频处理,允许平台上20个摄像机同时运行。它还使用了Google多人编辑等工具。

一个拥有20个摄像头的在线平台最多允许1名教师和19名学生同时在线,这将限制教室容量。为了满足ALF对网络环境的要求,学校曾将柏林宿舍楼前的街道挖开,重新铺设网线。

密涅瓦项目是一家为密涅瓦大学运营提供资金的初创公司,通过销售软件赚钱。不久前,大学创始人Ben Nelson向香港科技大学介绍了ALF。

后来,付子权逐渐适应了上课的节奏。学生还需要适应的是,这所大学“什么都教”。

与美国传统大学的一般课程不同,该校安排新生在旧金山学习四门“基石课程”:形式分析、多模态交流、实证分析和复杂系统。每门课程都会涵盖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主题。根据各学科知识,由两到三名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并实施教学。每节课结束后,老师都会利用学生提供的反馈来改进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大二开始选择专业,前往美国以外的城市生活和学习,同时参加当地机构的实习。

密涅瓦大学将这种课堂形式称为“彻底翻转的课堂”:学生需要在课前花大量时间预习和做作业。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模拟情景、分组讨论、展示作业等,工作量之大是这些年轻人没有想到的。

付子权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去斯坦福大学旁听生物课,老师每次都会布置十多页的阅读文章。但在密涅瓦大学,他第一周每天都会遇到70 页的文章。另一位女生王秋苏说,她每天预习4到6个小时,每次作业要花7到10个小时。算了算,她每周平均花70个小时学习,“从早学到晚”。

一个人想要学好所有四门课程是很困难的。不仅因为工作量大,还因为“参科”是不可避免的。人文学科好的学生会觉得编程课很难,但老师不会因为某人能力不够而降低难度,所以学生必须花更多的时间预习。

重新定义知识

王秋苏回忆,她在Minerva上的第一门课程是《多元模式沟通》,教授介绍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持包容心态的重要性。上课的节奏很快。刚要说话,她就看到自己的头像突然放大到了屏幕中央,心里有些紧张。

《多模态通信》是四门基础课程之一。这四门课程重点讲了100多个HC(思维习惯和基本概念),并顺便提到了具体的学科知识。

这个刚读完大学二年级的成都女孩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随后,王秋苏在实习期间,分别为越南胡志明市和中国上海的高中生讲课。她注意到两国学生的差异:越南学生需要提高表达能力,而中国学生则希望得到快速、清晰的指导。她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设计。她还用“网络”的概念解释了自己对美国反移民政策的看法:“短期来看,确实会保护美国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会成为美国各领域发展的动力。”国家将会被削弱。”

密涅瓦大学的创始人本·尼尔森和院长斯蒂芬·科斯林渴望改革美国的本科教育。 25年前,当他还是沃顿商学院的本科生时,尼尔森认为,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各学科的经典文本,这是在向他们灌输一些未来不需要的知识。就连物理化学课的实验,也是随到随办。企业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多样化的沟通技巧是在大学里很难学到的。尼尔森想要重新定义知识的概念: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实用知识。

经过多年研究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斯蒂芬·科斯林提出了与尼尔森类似的想法。在加入Minerva 之前30 年,科斯林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他认为主动沉浸式学习比被动聆听要高效得多;另一方面,学习应该更加注重目的。科斯林加入Minerva并负责建设学校的教学团队。在这个“教育实验室”,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尽快得到应用。

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从未停止探索。早在1987年,欧盟就设立了“伊拉斯谟计划”,允许大学生赴欧洲国家交流游学。 2014年,该计划扩展到欧盟教育、培训和青少年体育的所有领域。国际版伊拉斯谟世界计划还接受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生。 2012年以来,被称为“MOOC”的免费在线教育也从美国几所顶尖大学起步,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四年前,密涅瓦团队获得了西部学校和学院协会的初步认证,今年,他们获得了未来八年的续签认证。它在很多方面颠覆了美国大学的传统。例如,75%的学生不是美国人,80%的学生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它的学费相对较低,每年12,500美元,加上生活费,差不多30,000美元。目前600多名学生中,8%来自中国,中国教育部也对这所学校进行了认证。

目前,该校还没有毕业生,但学校正试图用数据来说明其教学成果。 2016 年,Minerva 的新生参加了CLA+(一项衡量高等教育批判性思维的美国考试),与其他学校的高年级学生相比,平均排名位于前22%。 8个月后,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到前1%。

密涅瓦大学的录取门槛非常高,录取率仅为1.9%。该校东亚区负责人莫书草告诉记者,学校希望招收聪明、积极主动的学生,培养他们成为“聪明的决策者”。学校在招生时并不看SAT(美国大学入学能力考试)或托福成绩,而是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平时成绩、思维方式、学业成绩等。

头脑不是一个容器

习惯搬家的毛子同总结了最简单的打包流程:两个箱子、换季的衣服、电脑、游戏机,“先打包,再打包箱子就可以了”。

他愿意将学到的各种想法和理念运用到企业实习中。 “做市场调查问卷时,如果有默认选项,人们会倾向于选择默认的,这就是偏见和引导的作用。在一份10页的调查问卷中,我把前两页的问题设计得非常即使后续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仍然会觉得我已经度过了这段时间,所以我还是把它完成了,这也是人们在股票下跌时不愿出售的原因。” 。

莫树草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密涅瓦大学创始人尼尔森“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理解人才”。

与此同时,坚持通识教育的美国传统大学不断将拉美和亚洲文化的经典书籍加入到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阅读清单中,以增加多样性。 “通识教育”起源于19世纪。当时欧美学者觉得学科分类过度割裂了知识,创造了这个概念,目的是培养完整、完整的人。 20世纪以来,通识教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在密涅瓦大学接纳其非正式创始班学生后,捍卫传统大学教育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前院长、计算机科学教授哈里·R·刘易斯在2014年美国《大西洋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评论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积累和积累的过程,确实有些人希望接受更高效的教育。教育,“但是如何提高增长效率呢?”刘易斯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头脑。他引用了普鲁塔克(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编者注)的名言,“心灵不是一个可以装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燃的火”。 “我担心这些互联网初创公司不理解‘点燃’部分,”刘易斯说。

刘易斯还认为,在线教育本身“被夸大了”。 “他们似乎想在草原上的每个小村庄重建雅典学院。——也许他们会的。但教育不仅仅是好的教学方法,还要让学生看到学者的研究和学以致用。具体场景”。

在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一些密涅瓦老师和学生试图满足外界的好奇心。尽管学生们都认为“学业压力太大”、“不断向学校反馈大量信息很烦人”,但他们仍然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体验。毛子潼提到,在首尔,同学们一起去唱卡拉OK。在柏林,大家一起去欧洲各国旅游。 “如果是其他美国学校,中国学生只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他有些不屑的说道。

“就算密涅瓦选拔的学生都是聪明的学生,但这也不值得夸耀。”毛子童说,“不断熟悉新环境、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经历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见习记者魏启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