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科学人文在线”关注
史蒂夫·乔布斯: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
西方人认为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无论研究对象是自然还是社会,凡是符合科学方法论的就是科学。因此,他们一般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放在一所学院,以促进学科间的合作。
近来,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措施。事实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并不区分文科和理科。有关部门提出,将“探索减少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数量,文科、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时间在一年以上”。这将是一场影响中国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其影响将是深远的、全球性的。事实上,美国中学和一年级大学的文科和理科并没有什么区别。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人的才华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教育制度。美国的教育体系无疑是成功的。这从教育人才培养输出——人就可以看出。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显示,全球前20名优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80%。此外,美国还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最多的国家。美国的这些教育成就与其不区分文理科的制度不无关系。
在美国大学,文理科体系招收的新生,刚进入大学时自然不区分专业。这个体系的好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尝试尽可能多的科目,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哪些科目。因为高中毕业生普遍在18岁左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别是大学提供的很多科目是中学没有的,所以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哪些科目最适合自己。大学那一年。
只有在这种制度下,学生才能把大学学习当作一次冒险之旅,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2010年8月的开学典礼上说:“耶鲁大学有2000多门课程供你选择,但你必须错过98%的课程。但我想敦促你尝试更多不同的课程每个学科都代表着不同的人类经历,任何学科都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窗口来欣赏自然和社会的文化积淀,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兴趣尽可能广泛,涉猎尽可能多的科目,不要总是坚持认为自己上大学之前选择的科目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超越你以前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扩展你的知识,还可以发现你意想不到的潜力,甚至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学生在二年级后开始决定专业,然后集中精力完成主修或辅修的必修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许多院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选修几门其他专业的课程。这一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大学的个性化教育。院系之间没有障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设计。结果,大学四年下来,每个人选修的课程都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以当今世界的两位名人为例来说明“废文理科”的意义。一位是科技发明大师史蒂夫·乔布斯,一位是科学思维大师爱德华·威滕。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乔布斯企业生活的最大特色
技术是工具,人性是目的。只有为人类服务的技术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的一生所证实的真理。那种从小就对理工科感兴趣,没有涉足文科,甚至看不起文科的理工科生,不会成为乔布斯。
乔布斯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适合人文学科的人。同时,他也喜欢电子知识。宝丽来的创始人兰德是乔布斯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兰德强调,一个人必须同时擅长人文学科和科学。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大事。
乔布斯认为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都有这个特点。例如富兰克林、爱因斯坦、达芬奇,他们都将人文与科学的才能结合起来,产生了伟大的创造力。这一模式的创造力是21世纪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今天,人们谈论创新并尝试创新。然而,创新不仅仅是决心。乔布斯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他曾说过:苹果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我们的创新深处隐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们相信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渴望自我表达。事实上,最早建造麦金塔电脑的一些最优秀的人也是诗人和音乐家。
有一次,乔布斯和斯卡利在纽约中央公园散步。斯卡利说,如果他不从事商业,他会成为一名画家,乔布斯则表示,如果他转行,他会成为一名诗人。乔布斯确实具有诗意的气质。他认为自己是一位艺术家。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产品设计充满了艺术家般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后裔,文科出身
现在我们来谈谈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另一个例子,那就是科学思维大师爱德华·威滕。
2010年12月,我参加了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举办的学术会议。第一位演讲者非常出色。他来自爱因斯坦最初工作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被认为是当今爱因斯坦的第一位学术继承人,——爱德华·威滕。他是当今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国际上具有巨大的学术影响力。他的h指数(高引用指数)为152,是物理学领域最高的。 1990年获得数学界最高奖——博士学位。 —— 埃尔兹奖。
论专业背景,威滕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他本科在布兰迪斯大学学习语言学和历史学,然后在威斯康星大学读了一年经济学研究生,最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应用科学。数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理论物理,但他获得了数学方面的最高奖。
威滕这样的人才的出现得益于美国无纪律的文科教育体系。中学时,他学习了科学和工程课程。在大学里,他虽然主修文科,但仍然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课程,这为他后来转向自然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
威滕的成功也与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的标准密切相关。由于欢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学习专业,因此在大学主修文科的维滕有机会攻读经济学和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学科的交叉和知识的碰撞是创造力的源泉。威滕的学术生涯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文科和理科很早就分科了,很多是从高一开始的。进入大学后,学科之间的壁垒严密,学生知识单一。这些都是制约创新人才产生的因素。
最后我还要明确的是,由于国情不同,中国没有必要照搬美国教育。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公众素质特别是科技发展的新特点,设计自己的高考模式和人才选拔。机制。
本文摘自郭柱所著《斯坦福的创新力》一书。内容已被删除,标题已更改。长按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书籍。也欢迎读者踊跃投稿,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长按二维码立即购买图书
更多好的科普书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创造有价值的阅读!
科学人文在线(kxrw_kx)
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订阅号
欢迎分享“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