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条“武汉路”。市政府最大的会议室叫“武汉厅”。 “中国武汉号”城际列车在此穿梭。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刻着:“武汉·中国·8488公里”。
杜伊斯堡火车站前广场的地面上刻着:“武汉·中国·8488公里”。来源:中国日报星毅
这是德国城市杜伊斯堡。为什么德国有那么多武汉元素?故事要从两条河流开始。
河流相交
杜伊斯堡内河港来源:中国日报星毅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是西欧最长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流经1200多公里,其中800多公里在德国境内。德国人称它为“父亲河”。
莱茵河有一条支流叫鲁尔河,流经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它滋养着德国老工业基地鲁尔区——。这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始于19世纪。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在莱茵河和鲁尔河的交汇处,有一座城市叫杜伊斯堡。在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大量驳船运输煤炭和钢铁,使杜伊斯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
莱茵河与鲁尔河的交汇处有一座城市,名叫杜伊斯堡。在鲁尔地区煤炭和钢铁工业的鼎盛时期,大量驳船运输煤炭和钢铁,使杜伊斯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
在中国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还有一个“纵贯九省”,——武汉,一座以炼钢闻名的工业重镇。
同样,位于中国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武汉,曾经是一个以钢铁生产而闻名的工业重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
长江与汉江在武汉交汇。来源:视觉中国
1978年,杜伊斯堡的曼内斯曼德马格、克虏伯和蒂森三家重工业公司在武汉联合建造了一座冷轧钢厂。因此,约300名德国工程师及其家人迁往武汉工作。他们大多数来自杜伊斯堡。
据报道,一对德国工程师夫妇正在武汉江边散步。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壮丽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家乡。回国后,这位女士给杜伊斯堡市长写了一封信,呼吁杜伊斯堡与武汉结为友好城市。
据报道,一对德国工程师夫妇在武汉长江沿岸漫步。长江与汉江交汇的壮丽景色,激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随后,妻子写信给杜伊斯堡市长,呼吁杜伊斯堡与武汉结为友好城市。
人员往来、经济合作以及产业和区位的相似性促使两市于1982年签署协议,武汉和杜伊斯堡正式成为中德第一对友好城市。
人员交流、经济合作以及产业和区位的相似性促使两市于1982年签署协议,正式将武汉和杜伊斯堡建立为中德第一批友好城市。
连接的道路
2020年3月28日,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武汉)班列从中铁集团武汉中心站出发。来源:新华社
近30年来,随着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和传统产业的转型,杜伊斯堡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发展优势不再明显。为应对变化,杜伊斯堡逐步推进航运物流中心城市转型。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杜伊斯堡的转型方向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这个历史文化术语最初是由德国人创造的。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里希特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在其1877 年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该术语。
古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大多使用骆驼来运输货物,而被称为“钢驼队”的中欧货运列车则在“新丝绸之路”上运送货物。
杜伊斯堡是第一个开通中欧班列的西欧城市。 2011年,中国首趟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货运班列开通。这条国际铁路当时被称为“渝新欧”国际铁路,被视为中欧班列的前身。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欧班列发展驶入“快车道”,国内外更多城市积极融入这一国际铁路运输网络。 2015年,首趟中欧班列从武汉出发,抵达德国友好城市杜伊斯堡。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欧班列发展驶入“快车道”,更多国内外城市积极融入这一国际铁路联运网络。 2015年,首趟中欧班列驶入“快车道”,国内外更多城市积极融入这一国际铁路联运网络。从武汉始发的列车抵达德国友好城市杜伊斯堡。
杜伊斯堡多式联运DIT站来源:中国日报星毅
如今,中欧班列大部分停靠杜伊斯堡。每周约有30 趟火车抵达杜伊斯堡多式联运终点站。在这里,铁轨延伸至莱茵河,火车上的集装箱由巨型起重机装卸到驳船和卡车上,然后运往荷兰、丹麦、比利时、法国等西欧国家。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物流公司和相关服务商纷纷落户杜伊斯堡。杜伊斯堡市市长泽伦·林克上个月访问武汉,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中欧班列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大的繁荣。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中国直接投资、物流企业及相关服务商纷纷涌入杜伊斯堡。上个月访问武汉的杜伊斯堡市市长索伦·林克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给杜伊斯堡带来了更大的繁荣。
心对心
当地人参观杜伊斯堡动物园的英芬花园。来源:中国日报星毅
1985年,园林工匠在武汉动物园为杜伊斯堡特别制作了一座中国园林——。工匠们完成全榫卯结构的展馆雏形后,将其拆解、包装,装进14个集装箱,运往德国杜伊斯堡重建。
当地人参观杜伊斯堡动物园的英芬花园。来源:中国日报星毅
1988年,位于杜伊斯堡动物园内的营渠花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具有楚文化风格的中国园林已成为两地友谊的象征。
1988年,位于杜伊斯堡动物园内的营渠花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楚式中国园林也因此成为两座城市友谊的象征。
今年3月,杜伊斯堡市市长索伦·林克访问武汉,并在武汉迎渠花园种植了两棵象征友谊的梅树。来源:长江日报
三十多年来,园中的亭台楼阁、拱门、小桥、流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其中就包括现年年近八十岁的杜伊斯堡人库尔特·沃尔特(Kurt Walter)。
1987年,沃尔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带孩子去动物园时,他遇到了正在建设营渠花园的中国工人,看到了中国独特的建筑材料和中国独特的园林造景。
从此,沃尔特就成了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他非常珍视当地报纸对营渠花园建设的报道。他称赞武汉的园林工匠:“他们是画家,他们在杜伊斯堡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
他还组织志愿者定期维护花园,他说,因为“我们希望这个花园保持美丽,我们喜欢它。”沃尔特的俱乐部还组织茶会,讨论中国文化,分享园林艺术,逐渐成为嘟嘟和嘟嘟之间的纽带。伊斯堡大学学生、东亚系教授和中国文化爱好者之间的联系。
杜伊斯堡动物园盈趣花园图片来源:中国日报星意
2022年,武汉通过中欧班列将一批古代园林建筑材料运往杜伊斯堡,用于营渠花园的修缮。在营渠花园修缮后的开园仪式上,沃尔特告诉与会的武汉代表团,他希望向当年上报的三位中国园林工匠赠送三把园林剪刀。
去年春节前夕,这三把剪刀送到了沈贤华、蒋东华、陈世平三位老工匠的手中。
记者:邢毅、陈英群、刘坤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接受后将获得报酬。 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