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德意志浪漫主义 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观念

新闻资讯2024-06-08 23:53小乐

漫谈德意志浪漫主义 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观念

【编者注】

本文是北京大学人文系“德国历史、文学、哲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项目组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提纲和部分文字的现场记录。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一本名为《德意志浪漫主义》的书,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4 年6 月出版。

韩水发,黄燎宇,谷雨等:《德意志浪漫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项目组部分成员2020年9月在山西大同大学举办“浪漫主义思潮下的德国文学、哲学、历史”研讨会后合影

开幕

对章节结构、章节划分、标题制定、翻译索引等风格进行了讨论。讨论是按照各自事先拟定的大纲进行的,顺序是文学篇第——章民族篇第——章历史篇第——章哲学篇。

韩水发:今天,我们根据提出的大纲,结合大家现有的研究和近期的准备工作,对我们遇到的、想到的问题和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回顾。请畅所欲言。王戈和胡伟都在谈论谢林,所以他们可以各有侧重。如果说胡伟强调文学,那么王歌就不会写这方面的内容。

胡伟:我的部分主要是文学。

谷雨:谢林后期有人做吗?他对世界末日有什么想法?

韩国水法:王哥可以这样做。

谷雨:谢林晚期的思想与早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深刻。

韩水律:徐健谈政治。黄辽宇谈民族、国民性,这也是政治问题,但他谈政治的不多。你们的分工最好在结构上更加平衡。

黄燎宇:我们总体的理念应该是:大家谈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就是以问题为导向。

韩水发:浪漫主义有很多流派。我们先把我们所涉及的学校的主要方面写下来,避免重叠。写作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互相交流、通气。已完成稿件的可优先发表。

韩水发:您觉得这个结构和顺序怎么样?分为哲学、文学、宗教等章节。

黄燎宇:这本书叫《浪漫的思念》吧?

韩水发:“19世纪德国哲学、历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或者,如果书名中没有出现哲学、历史和文学,就称其为《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吧。

谷雨:你可以把“十九世纪”改成“1800年左右”。

毛明超:但是我们后面再讲马克思,时间跨度就稍微大一些。

胡伟: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通常是指1790年代到1830年代这一时期。

毛明超:可以加个字幕。

谷宇:不要去掉“十九世纪”,而是称其为“德国浪漫主义”,并在序言中进行解释。

黄燎宇:我附议该议案。

谷宇:因为还有十九世纪下半叶。

韩水发:那就叫它“德国浪漫主义”吧。

费希特在耶拿的故居如今是耶拿浪漫博物馆

韩国水法:我们先看文献。

毛明超:我们还需要统一译名。比如Schlegel无论译为Schlegel还是Schlegel,都必须保持一致。

谷雨:李伯杰翻译了史的作品的一个片段,并将其收录在刘晓峰的丛书中。我遵循了他的翻译施莱格尔。

黄燎宇:以前翻译成Schlegel的比较多,但是最近几年翻译成Schlegel的多了。

王戈:克尔凯郭尔的翻译也有很大差异。我建议制作一个词汇对照表,列出重要的人名、地名和概念的翻译。我们都可以使用统一的翻译方法来避免太大的差异。以后也可以作为书籍的索引。

讨论文学

胡伟和卢白宇负责。胡伟的部分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自然观”,以诺瓦利斯和艾兴多夫为例;卢白羽的部分是“席勒的戏剧与浪漫主义”。

胡伟:我的《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自然观》属于文学篇。本章分为几章。我和卢白羽各写一章。我写的关于自然的这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观念的书写”。本节分为两部分:谢林的自然哲学;另一本是自然之书(Buch der Natur)传统,涵盖了从古典到中世纪到歌德、哈曼和霍尔的一切内容。德林书写了自然的脉络。以上两部分是理论部分。第二部分是关于诺瓦利斯和艾兴多夫。诺瓦利斯的部分包括《自然与精神的类比》、他对自然的早期研究以及后来的百科全书项目。

韩水发:您主要研究文学理论吗?

胡伟:还有文本分析,理论之后是文本。诺瓦利斯是浪漫主义时期《自然之书》传统的继承者。

谷丰:诺瓦利斯的“自然与精神的类比”不太好。冯至的博士论文就是讲这个的。李永平翻译的,最好换个说法。

韩水发:你的意思是冯至的研究很经典是吧?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冯至的观点,并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谷宇:这个问题研究得比较透彻。没有必要重复同样的老调。顶多应该在研究史上提及一下。但我觉得,如果以前的自然理论做得好,以后肯定会有新的。

诺瓦利斯雕像

王戈:文学先讲理论,后讲文本,这几乎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范式。理论和文本有些脱节。我认为有某种方式来阐明文本生成理论会很好。

胡伟:理论也是文本,文学文本分析并不一定对应之前的理论。

谷雨:这个很容易解释。当时的理论与文本的关系与后现代时期的理论与文本的关系不同。后现代理论经常被用来强加前现代文本。但当时的理论和文本是同一个语境(Kontext)的,所以不存在机械照搬的问题。

黄燎宇: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本来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而且他们之间有互动。

谷雨:是的。它们本身就处于一个语境中,但理论可以为后续的文本分析提供框架,这与当前流行的研究范式不同。

王戈:我觉得这两点其实是很好的回应。我的意思是,如果理论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相互生成的,那么展示这个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将会很有趣。毕竟,哲学文本和文学文本之间是有区别的。

徐健:作者是两者的交集。他一边思考一边写作。

胡伟:诺瓦利斯之后是艾兴多夫。他和诺瓦利斯相差两代人。浪漫主义早、中、晚期有不同的倾向。施莱格尔和其他早期浪漫主义者更加理论化。浪漫主义中期,格林兄弟等人开始整理民族遗产,这就涉及到德国国籍问题。艾兴多夫的自然概念有两个层次。首先,他将自然视为怀旧的空间、怀旧的寄托——。失去了自然,就意味着失去了时间;失去了自然,就意味着失去了时间;失去了自然,就意味着失去了时间。其次,他利用自然物体作为宗教神学的意象。我打算选取他的文本《无用人的生涯》和《自然诗》作为文学范例来考察。

Yutaka Tani:诺瓦利斯的性质和艾兴多夫的性质是可以区分的。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谢林和诺瓦利斯早期的自然是泛神论意义上的自然。而艾兴多夫则认为自然是上帝的创造,这一点更为正统。

《艾辛多夫全集》 出版于1841 年,第一卷扉页上有艾兴多夫的肖像

黄燎宇:我的这一部分和胡伟的有重叠。我还谈到了“森林”(Wald)。后来,德国人把森林作为他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将森林政治化,并将其用作持续影响当代德国的文化隐喻。

王戈:诺瓦利斯和施莱格尔虽然很欣赏斯宾诺莎对一神论传统的泛神论批判,但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无神论,他们想创造神,创造新的神话,创造未来的新神。这是费希特意义上的“主体性”的创造。

尤塔尼: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本身的立场也很摇摆不定。

韩水发:既然观点是变化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确某个作家在什么时期喜欢哪种观点,也就是对同一个作者进行不同时期的划分。

王松:诺瓦利斯在恋爱时表现得像有神论者,在从事艺术和文学创作时表现得像无神论者。

谷雨:Osterkamp(注:柏林洪堡大学德语系Ernst Osterkamp教授)来北大讲学。其中一场讲座一开始就含义明确:中国人认为在德国有宗教与非宗教、有神论与无神论之分。两国斗争激烈,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德国最激烈的冲突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不同教派背后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其他立场。德国是一个新教和天主教相互竞争的国家,其他历史和政治观点基本都是基于这个国情。

王戈:上帝与无上帝的问题不是德国人思考的问题,也不是德国语境中的问题。

毛明超:胡老师写了艾兴多夫的自然诗。艾兴多夫的自然诗收录在他的诗集《Geistliche Lieder》(《宗教诗》)中。顾老师还讲了Droste(注:德国19世纪女诗人Arnette Droste-Hlsho Husband)Geistliche Lieder(《宗教诗》),会不会有重复?

谷雨: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写的是教会问题,而不是宗教问题。我选择的文本包括施莱格尔、布伦塔诺和诺瓦利斯的作品,但它们都与其他人不同。

韩水发:你这个是和政治有关的,有点像宗教社会学。

黄燎宇:也不是神学理论。

谷雨:是的,我在讨论一个现象:教会作为一种政治力量。

韩水发:考虑到他们的观点不一致,我建议你在文章中不要断言某个作者,比如谢林,持有某种特定的观点,而应该陈述你所阅读的文本中倾向于出现什么观点。处理。你们可以互相呼应。

谷雨:写序言或者总结的时候最好是呼应。每个人只需要尽力写出自己的作品即可。不要环顾四周并考虑别人写的内容。然后统一一下就可以了。

韩式水法:有点难,很难统一。

王戈:谷雨的角度比较独特,不容易重合。

徐健:我们的历史研究不容易重合,主要是你们的文学研究。

黄燎宇:我有一个技术问题。大家的文章都需要介绍吗?解释你的主题。

韩水发:是的,而且每章最后应该有一个小结论。这是一般方法。

毛明超:另外,卢老师和胡老师还要在同一篇文章里写一个介绍。

黄燎宇: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卢白羽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她将席勒归入浪漫派。英美文学史将歌德和席勒视为浪漫主义者。

胡伟:民国时期,歌德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作家,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并列。

谷雨:德国的“古典”与古代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指经典。

韩水法:西方学术依靠独特的解释来维持其存在。《浪漫主义的根源》 康德被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但传统上人们一直将康德视为理性主义的源头。拥有独特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错。关键是一定要有文字依据,不能空有依据。

黄燎宇:我认为他是对的。康德是超凡脱俗的。德国人之所以如此踏实,来自于康德。

谷宇:是的,他是sthetisch(审美)。

徐健:每个人的谱系都很复杂,很难说清楚。只能说某些特征在某个时期更加明显。我们正在研究浪漫,所以我们必须排除一切不浪漫的东西。

韩式水法:非浪漫的事物可以适当介入作为陪衬。

王戈:困难在于每个文本都有其当时的语境。它的文字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这种对话是自然产生的。我们现在的基本语境不同,当时的文本中有一些夸张的说法,会让现代人感到震惊。

徐健:但是你无法恢复它。

韩国水法:做学术研究时,一定要总结、概括。但不要太笼统,不要对一个人做出简单的判断。解释某人在某一时期的主导观点。

胡伟:还有一个问题。艺术童话是浪漫主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我打算研究两个童话故事。其中之一是提克(Tick)写的《金发艾克白》,他是一位早期浪漫主义作家。里面有一首著名的民谣《瓦尔登萨姆凯特》(Waldeinsamkeit),讲的是“森林”的问题。这涉及到德国民族性格及其接受历史的问题。这合适吗?还有已故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金罐》。诺瓦利斯和艾兴多夫属于早期浪漫派,另一个属于晚期浪漫派。蒂克和霍夫曼也分别对应于早期和晚期浪漫主义流派。

韩水发:没关系,也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了。我们不是在写文学史,我们可以将它们并列起来。沉默似乎是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歌德似乎有一首关于沉默的诗。

谷雨:歌德的是Ruhe,这里是Einsamkeit。

胡伟:还有Stille,这是不一样的。

卢白羽:看来沉默并没有翻译出Einsamkeit。翻译成孤独或许会更好。

韩水发:Tik属于哪个教派?

毛明超:出身为新教徒,接受过新教教育,但更喜欢天主教。

寒水法:因为静默(如和)是新教虔诚主义的基本要求。

韩式水法:Einsamkeit是孤独的,几乎就像“寒江雪中独钓”的感觉。但它不同于儒家的“慎独”,这是一种道德准则。

谷雨:这个问题中西方有很大不同,不能统一。因为前提不同,所以不能适用。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林中大道》(Der Chaussee im Walde),1814 年

韩国水法:不过我会尽力解释一下,以帮助读者理解。一个诗人如果没有江湖气,写出来的诗就会软弱无力。比如杜甫、李白都是不识字的。他们总是随身携带刀剑,“拔出刀剑,茫然四顾”。

王戈:“弱士”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韩水发:宋朝的弱士并不多。

徐健:可能是宋代以后人们赋予了诗人这样的状态。

卢白羽:我该谈谈席勒与浪漫派的关系了。

王戈:我有一个问题:Transcendental Poetry翻译成“超验诗”或者“超验诗”合适吗? “先验的”一般是康德用的,也有人译为“先验的”更好。

谷雨:“超越”是宗教性的。

毛明超:这个德语单词是什么?

黄燎宇:这个非常关键。这就是席勒为浪漫主义铺平道路的方式。

韩水发:把他放在前面就行了。席勒比他们先行吗?

毛明超:席勒是他们的老师。

胡伟:诺瓦利斯的老师。

韩水发:那就把白宇放在胡伟面前。这是她的第一章,所以给她一点压力,让她带头,“浪漫主义先驱席勒”。

毛明超:领导。

谷雨:她不是领导者,她只是想说明席勒后期属于浪漫派。

卢白羽:他的晚期作品有很多与浪漫主义的作品有重叠。

谷雨:“有重叠”并不意味着他“领先”。

韩水发:《席勒晚期浪漫主义思想》。

黄燎宇:“席勒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卢白羽:我认为标题中的“文学理论”可以完全去掉。

徐健:可能这个问题还没有提出来,我先说一下理论。

2019年4月,项目组在北京大学伟力楼德国研究中心图书馆召开研讨会,并邀请德国洪堡大学哲学教授安德烈亚斯·阿恩特(Andreas Arndt)回顾项目进展。

王戈:我还有一个问题: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细化主要的标题,比如“宗教”、“哲学”、“历史”等,但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细化“森林”, “自然”等概念可能是更有创意的写作方式。

谷雨:第二期。第一个时期不适合这样做。

徐健:我明白王哥的意思。像你今天早上发的那一系列翻译成中文的东西都太概念化了,缺乏浪漫主义的活力。我们这一章当然不能跟着它,否则就没有吸引力了。需要出现一些聪明的东西。

韩国水法:第1 节“简介”。

卢白宇: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框架,稍后再补充。

韩水发:我觉得这很好,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浪漫与古典不仅共存于一个时代,有时也可以共存于一个人身上。你可以写得更生动,把浪漫主义本身的维度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表现出来。很难形容“绝对浪漫、不古典、没有规则”的东西。

黄燎宇:我们需要定义“古典”的“浪漫”方面。

韩水发:您对“古典”的定义是什么? “古典”有标准的定义吗?

黄燎宇:四大大师:赫尔德、歌德、席勒、维兰德。

韩水发:为什么他们四个被定义为经典呢?

黄燎宇:经典文学史是这样编的,与哲学相呼应:启蒙文学、狂飙突进、魏玛古典、浪漫主义,分这四个阶段。

谷雨:范达灿的文学史把《狂飙突进》放到了启蒙运动后期,就是启蒙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黄燎宇:但是狂飙突进是反启蒙的。

谷雨:也是启蒙的延续,比如Empfindsamkeit对情感的提升。德国大学德语系的教授职位现在按照17、18、19世纪划分,淡化时代名称(Epochenbezeichnung),因为时代很难定义。另外,“古典”的翻译本身就存在问题。本来德国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经典作品,都是向其他西方国家学习的。从歌德、席勒开始,他们都有自己的经典作品。他们的一些作品使用了古代(Antike)神话(Mythologie),与经典有些关系,但更多的是“经典”(Klassik)。

黄燎宇:德国后来为了加强软实力,取了“魏玛共和国”这个名字,就是不再走军国主义路线,而是走文化路线。

谷雨:在此之前,要么是神学,要么是法国哲学。德国没有古典哲学。所以现在它要打破这一点。因为这个时代很丰富,一个人可以有各种层次。 “经典”本身就是19世纪文化建设的产物。

徐健:所以“经典”这个词是19世纪才给这个时期起的名字。这座建筑建于19 世纪何时?

谷雨:就在十九世纪前三十年。比如加尔维努斯这样的人想要建立德国经典……

黄燎宇:他们追求的是建国、真正的统一。历史上写国歌的时期是最热烈的。事实上,经典并不属于19世纪。歌德于1832 年去世。

胡伟:1805年席勒去世后一切就结束了。

黄燎宇:海涅的“艺术时期”(Kunstepoche)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德国从莱辛到歌德去世的这段时间是一个整体。

徐健:他的划分也是错误的。它将浪漫主义置于古典时期晚期。事实上,它们是同时的。

黄燎宇:主要是因为席乐死在前面了。席乐死的时候,我觉得……

谷雨:歌德和席勒之间的友谊都是构建出来的,从他们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互动是不对等的。

韩水发:我刚才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了“古典主义”的定义,这个定义是大家都认可的。当我们谈论德国文学经典时,我们必须将其与黑格尔的经典区分开来。黑格尔所说的“古典主义”,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

谷宇:“古典主义”(Klassizismus)专指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文学。

王戈:我还有一个问题。翻译的时候是应该像范老师那样用“浪漫主义派”、“浪漫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文学”呢?范老师特别强调“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而不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黄燎宇:具体到人的时候,我们要强调“排”。

王松:但是,海涅的《论浪漫派》带有“拉帮结派”的贬义。

黄燎宇:但是他们确实是拉帮结派,浪漫派很大程度上是拉帮结派。

胡伟:应该是Geselligkeit(社交生活)。

海因里希·海涅雕像

谷雨:我也理解范老师的定义,但是有时候写起来不太明白。他译为“浪漫主义文学”,但我们现在做的不是“浪漫主义文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

黄燎宇:我觉得是同一个馅饼。

谷雨:有好几个门派,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黄燎宇:不管分成多少派别,它仍然是一个群体现象。

胡伟:我们统一写成“浪漫”怎么样?

谷雨:这个得根据上下文吧……

黄燎宇:范老师这一代人什么都追随海涅,因为他们是读着海涅长大的。后来他们觉得海涅的做法太极端,太红了,所以就彻底走向了另一个方面。范老师这一代人,有着“平反风流”的心态。其实我们刚刚达成了一个共识:浪漫是多面的。你不需要去辩解,因为里面确实有这些东西,而且海涅说的很多都是对的。

Yutani Tani:海涅还是很有同情心的。 “浪漫主义”的翻译很难,“浪漫主义”不合适,“浪漫主义”不合适,“浪漫主义文学”也不合适。

韩水发:我们的话题还是“浪漫主义”,好吗?

谷雨:我们的“浪漫”翻译得很好。

黄燎宇:“Romantic”、“Bohemian”、“Bourge”今后都会这样翻译。

谷宇:就像佛译一样,有一种朦胧的美。

韩式水法:我们也可以将其翻译为“浪漫”。

徐健:如果你真的把书名写成“浪漫”,人们会认为它是民国时期出版的。

韩水发:但是我们的主题仍然是“浪漫主义”。然后,如果和你读《浪漫主义》时的主标题不同,就单独解释一下。好的?

王戈:其实浪漫本身就已经是音译了。加“Tick”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是一般词缀,没有概念意义。将其翻译成没有概念意义的专有名词是不合适的。

谷雨:更合适的翻译应该是“罗马”,它本身就来自中世纪和罗曼语系。

黄燎宇:现在原译为“浪漫”。

谷雨:“浪漫”其实不是音译,也是意译。 “罗马”的意思更明确。

黄燎宇:我一直对这种“浪漫”不满意,因为它是水,我们是森林。英国湖畔诗人是“浪漫主义者”。

谷雨:“浪漫”很容易在中国人之间引起不恰当的联想。

韩水发:这个没关系。我们用“浪漫主义”。粗略的均匀性就足够了,但绝对的均匀性不是必需的。第一部分讨论得很好。第二节,文学理论。

卢白宇:很多内容都是重叠的。我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现代文明和艺术功能的批判,这些都在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有所体现。

韩水发:当时有没有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卢白羽:是的。

黄燎宇:浪漫主义者很早就有直觉,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王戈:伟大的施莱格尔也写了《启蒙运动批判》,里面有非常详细的批评。

徐健:是的,门德尔松的《论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也有批评。我们书的第六章是关于马克思的,也讨论了人的异化问题。

黄燎宇:这些人太聪明了。

韩水发:也许他很聪明,但他是一个“为什么不吃肉末”的人。他们谁也不关心群众的劳动。

黄燎宇:是的,这就是拉塞尔后来批评他们的原因。我只是哭了,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韩水发:现在的分工和工业化拯救了多少贫困人口?我有一个想法是因为我读了《质朴与多情》(注:席勒著名的文学理论《论质朴的和多情的文学》)。如果文论题目太抽象,可以用几个关键词作为标题,不一定是全部。使用关键字作为章节标题是可以的。

谷雨: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比较席勒和施莱格尔。

王戈:我觉得Sympoesie(协同创作)不一定要从“拉帮结派”的角度来看待。它提供了对文本是什么、作者是什么以及接受是什么的全新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创作”并不是互相占便宜、造势。

韩水发:“合作创作”是指多少人一起写一首诗?

王戈:是的,这也意味着文本永远不会完成,所以意味着共同创作。

大家:这是宇宙诗。

毛明超:就是不同流派、不同作者创作同一个作品。

韩国水法:这是我们古代中国人经常做的!诗社、对联,这个都可以理解。但翻译成“协同”,就太不浪漫了。

王戈:我觉得韩老师说的有道理。反过来,翻译是synergisch(协作),而不是Sympoesie(协作创作)。

韩国水法:早些时候,《兰亭序》中的“曲水尚”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我建议把“协同”改得更有诗意。

黄燎宇:这个是关键词,一定要统一。

韩水发:好的,下一位。

2019年11月,项目组例行研讨会结束后,部分成员在雪后的未名湖畔合影留念。

卢白羽:接下来是现代文论。席勒对现代文学理论有很多论述,比如文学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这些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我现在是按作品、作家来分类,后面再按概念、问题来分类。目前这些还只是非常初步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席勒戏剧中的浪漫主义特征。我想从形式和题材上来分析一下。题材主要从公民悲剧转向政治剧、历史剧、宗教剧。同时代人接受席勒晚期戏剧时,常常将其与浪漫主义戏剧相比较,认为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席勒在形式上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奥尔良的童贞女》具有歌剧的形式,而《墨西拿的新娘》主要用于合唱。席勒还为此写了序言。此外,他对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理解也非常接近。还有《威廉·退尔》。它的情节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环环相扣,而是以松散的场景串联起来,具有全景式的结构。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实验,和浪漫主义很相似。

黄燎宇:第一,你是不是把它放在借古喻今的框架里?例如,《华伦斯坦》 《玛利亚·斯图亚特》。

卢白羽:是的,他们都在谈论当代问题。

王戈:但是我觉得你讲的《玛利亚·斯图亚特》的内容和谷雨老师讲的内容会有重叠,虽然也可以有不同的讲授方式。当然,我的解读可能是有限的。虽然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是一个背景,但这是否可以成为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呢?

毛明超:这个很容易解决。在第五幕中,玛丽作为天主教徒在那里接受了圣餐。

谷雨:这本来是天主教的仪式,席勒只是把它搬上舞台。

毛明超:是的。然后直接上台.

胡伟:什么是“浪漫题材”?

卢白羽:从形式上来说,可能和浪漫主义类似。

胡伟:这个我需要解释一下。

毛明超:这个话题很好讲。《奥尔良的童贞女》 展示了romantische Tragdie(浪漫悲剧)。

王松:《墨西拿的新娘》创作了命运剧,还有维尔纳写的《二月二十四》。

谷宇:我实在想不通。我认为“正式实验”使用的是后来的理论。合唱的使用是17世纪就存在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开创性的事情。

毛明超:是的,没错。

谷雨:17世纪的主要戏剧都有合唱。上学期我教了三部巴洛克戏剧,每部五幕。每幕之间都有合唱。而它的全景舞台实际上就像一个人民剧院(流行戏剧)。

毛明超:是的,就像打开后台,在广场上表演一样。

谷雨:所以我认为这三个特点都是17世纪戏剧的特点。 “打破幻象”的思想都是基于20世纪的戏剧理论。

卢白羽:席勒经历启蒙后的幻剧……

谷雨:我觉得说“啊这是一部启蒙剧”没有那么严肃——!歌德,

席勒,尤其是歌德,他们看的全是17世纪的剧,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宫廷的。他不可能就昨天这样,明天就新的了。后面的都是一种固化的……必须要搞清楚17世纪的戏剧才能弄清楚他们的戏剧。像什么歌队啊,音乐啊。当时Jesuitentheater(耶稣会戏剧)那就是歌剧、芭蕾,Gesamtkunst(总体艺术),耶稣会的艺术。 黄燎宇: 不是耶稣会,就是教堂艺术。 谷 裕: 但它的传播是最广泛的。 毛明超: 但是席勒在《奥尔良的童贞女》里不是也运用了歌队?有歌剧化的倾向,而且他自己也在日记里写道,要用歌剧,要弄一些Illusion(幻觉)。其实这个可以引到瓦格纳。瓦格纳在谈德意志歌剧的文章里直接回到了席勒,跳过了浪漫派的戏剧。 谷 裕: 我觉得你这个可以不必往浪漫派戏剧上靠,因为浪漫派戏剧没法儿演的,除了《穿靴子的猫》之外。 王 歌: 不过,“题材上的浪漫主义”,我不太理解,还是要从形式上的、精神性上的方面谈。因为任何题材都可以做,讲命运的、成长的、教养的,其实各个时代都有。我的意思是,能作为“浪漫主义的特征”这样的概念提出来,得必须有“不得不提”的意思在内。 徐 健: 你是专门研究席勒还是研究这个时期浪漫派的戏剧?是研究席勒的一个部分?也可以穿插更多。要是你专门把席勒拿来,可能不能体现浪漫派的特点。 王 歌: 其实我觉得把席勒拉进来,很有新意。除了写席勒,还可以写诺瓦利斯、施莱格尔等人对席勒的接受。确实有很多书信,讲诺瓦利斯去上席勒的课呀什么的。我感觉应该有一章节来写他们之间的关联。 韩水法: 那你超出席勒,专门写一节浪漫主义的戏剧。 毛明超: 我申请写这一段。 韩水法: 好,那就让明超写。那你要不要改一改? 卢白羽: 的确可以增加一节来介绍席勒对浪漫派的影响。 韩水法: 我们应该用哪一种提纲?美国式的还是德国式的? 毛明超: 我们规定的是“篇—章—节”。 韩水法: 大致结构一致就可以。标题要精简,不超过八个字。 毛明超: 是“教会篇”还是“宗教篇”? 谷 裕: 现在还是一个初步想法,还没有写成,写成再改。 弗里德里希·席勒:《奥尔良的童贞女》初版扉页,1802年 讨论民族篇 黄燎宇负责。关于德意志民族性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形成。 毛明超: 黄老师的部分叫“民族篇”可以吗? 黄燎宇: 或者叫“民族意识篇”,就说德国民族意识从250年前开始。一切称之为德国的,或者说德国式的,一切都属于“二百五”。我到时候写的时候语言上要再斟酌一下,但的确是一切都属于“二百五”。一切现代的、有价值的、称为德意志的东西不会超过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二百五十年,指的是这个。你们说的是启蒙、古典、浪漫,而我引的是狄尔泰的,我把启蒙刨除在外面,从狂飙突进开始,真正具有德意志性的是狂飙、魏玛,再加浪漫,包括后来的“Kunstepoche”(艺术时期),也主要指的就是这三个时期,包括狂飙突进的天才崇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是反启蒙,反外国,反英法,定义为德意志浪漫。浪漫派和德意志民族性的复杂关系,其实是我这个问题的由来。可以这么来看,德意志民族性的大爆发有两次。一个是一战爆发时,德国整个知识分子、知识界和英法的论战所暴露的东西,这是一个。然后就是第三帝国。然后就是联邦德国的比较隐性的线索,貌似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其实中间还有很多是一样的。包括二战刚结束时,反思德国历史灾难的时候,左派右派都首先把浪漫派抓出来,讲浪漫派和纳粹的关系。这是我前面绪论里讲这个话题的由来。第一章,浪漫派之前,考虑到内容太多了,如果作为铺垫,要写就写这个,如果太多可以把前面不要,直接写浪漫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我们还没讨论,这本书实际会有多少字? 谷 裕: 40万字,每个人差不多是五万字。 黄燎宇: 这个架势,每个人应该会突破五万字。我设想的是每一章——对我自己来说——每一章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论文,把它作为一个子话题。 韩水法: 这样,我希望我们的项目能成为一个孵化器,先孵化几篇文章,项目完成后,还可以出几个二十万字的小册子。你跑步跑完了,就可以写几页。 黄燎宇: 我的意思是,第一章本来谈的是浪漫派之前,包括像尼库莱,典型启蒙时代的事儿,我本来想讲之前是怎么回事,但这样可能就有点铺得太开。 韩水法: 你自己把它压缩一下就可以,你的材料放在那里,以后写小册子的时候再展开。在这本书里面就不能铺得太开。 黄燎宇: 因为我谈“二百五”要从这里开始谈…… 韩水法: 你适当地谈一下就可以。 毛明超: 第一章都是启蒙的东西。 黄燎宇: 我本来的想法是作一种对比嘛,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构建,那我就这样吧,使劲压缩做一个,我把绪论与第一章合并。 谷 裕: 你把东西先留着,以后自己单独写一本书,就很全面了。 韩水法: 实际上,依照这个项目,如果大家把结构做得完善一点,每一篇以后都可以扩展成一本书,而且都有新的创见。 谷 裕: 白羽你那个评教授的专著就出来了。 徐 健: 会不会感觉和我们靠近了?和我们历史靠近了,是吧? 韩水法: 另外有一个很浪漫的意象要提一下,虽然费希特反对法国人打进来,黑格尔说,拿破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毛明超: 对,Weltgeist auf Pferd。 韩水法: 这个意象很好,拿破仑骑马进入那个场景。 谷 裕: 我觉得你要把“外族入侵”去掉,就是民族意识觉醒,自己带一句,要不然论证起来麻烦。 徐 健: 这个标题里面是不是没有“浪漫”的东西? 谷 裕: “浪漫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 韩水法: 或者加上“性”,“民族性意识的觉醒” 谷 裕: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外族入侵。 黄燎宇: 不,这个纯粹是政治层面的,就是说,其实每个民族都是这样的,挨打之后就开始反思自己。 韩水法: 不纯粹是政治的,现代民族的形成都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内部要有一种意愿,另一方面外部打打打,把它打成一体了。 黄燎宇: 打了之后就想自己为什么弱,为什么挨打。 韩水法: 不仅仅是弱和打,而且要考虑自己这些人的统一性,为什么被打败了,人家把我们打胜了,考虑自己民族性的问题。中国也是这样。 黄燎宇: 但这个历史背景要考虑,比如早期浪漫派没有这个东西,因为早期浪漫派在和平时期,挨打是1805年、1806年。所以早期浪漫派讲这个东西还没有涉及这个内容,这个是挨打之后的事儿。而且斯太尔夫人也很诧异,她刚去的时候和歌德、席勒、早期浪漫派接触,说根本没想到德国人也能打仗。1806年打起来的时候,她发现,哟,德国人还有这一面。 菲利浦·费特:《日耳曼妮娅》,1834-1836年 谷 裕: 她瞎说。当时那个腓特烈大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打了多少仗啊,七年战争啊,普鲁士多厉害啊。 黄燎宇: 她就是那个视角,她只跟几个文人接触,你知道吗?她就只跟歌德、席勒那几个文人接触。 谷 裕: 没有,不是的,包括当时魏玛那个地方,很多军人,跟歌德交往的军人就一百多。 黄燎宇: 歌德还随军呢。 谷 裕: 他们为什么输给拿破仑了? 韩水法: 条顿军团就是打出来的。 谷 裕: 他们输就输在伦理上了。他们不能和拿破仑那样的…… 徐 健: 公民的军队。军事观念发生了变化。 谷 裕: 对,军事伦理发生了变化。 黄燎宇: 但是人家后来说浪漫派最反动在哪里,包括恩格斯也那么说,就是说拿破仑其实传播的是先进思想,你说他是农民,但实际带来的是先进的思想,德国人把法国人打走之后,把先进思想都打走了。 韩水法: 莱茵地区是代表。 谷 裕: 歌德写《围攻美因茨》,还有什么法兰西征战纪事,就写法国人怎么偷袭他们。 韩水法: 但黑格尔对拿破仑还是很肯定的。 谷 裕: 那是还没打着他。 韩水法: 这个不管,可以写。 黄燎宇: 我们写“浪漫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 韩水法: 我们不讲“正确的政治”。 王 歌: 我们要讲“理智的诚实”。 黄燎宇: 第一事项,全都写。在这些背景下,这些人如何开始民族性的反思。这几个文本都谈这个事儿。 谷 裕: 挺好,我觉得这些文本和前面其他的又都不重合。 徐 健: 这个Adam Müller(亚当·米勒)我看到了,你这个谈的是什么呢? 黄燎宇: 内容不一样。 王 歌: 小施莱格尔论希腊文学的研究,我是说我有现成的东西,你要是写也没问题。你可以空在那儿,最后如没时间再用这个。 谷 裕: 反功利和民族有什么关系。这里要点出来。 黄燎宇: 德国人认为整个德意志民族……是不是德意志道路?那就不要写反功利。 2020年11月,项目组同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历史语境下的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工作坊 韩水法: 浪漫主义的核心就是独特的、唯一的,中间有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在那里支配着。 谷 裕: 其实我们还有一块没有涉及到,除了宗教,浪漫这一块,实际上是从Meister Eckhart(埃克哈特大师)来的,就是神秘神学,然后到路德、到波默,然后到Pietismus(虔敬派),神秘就是非理性,在这个意义上。 韩水法: 席勒讲神秘吗? 谷 裕: 他不讲。 韩水法: 谁来写神秘这一块?神秘这一块一定要讲,因为德国的神秘主义很厉害的。 谷 裕: Pietismus(虔敬派)也是一个神秘的传统,为什么叫神秘的? 韩水法: Pietismus是神秘的吗?它神秘在哪里? 谷 裕: Sturm und Drang(狂飙突进),就是Pietismus,强调情感、非理性、直接和神对话,跳过教会,通过情感直接和神交流。路德用的是Meister Eckhart(埃克哈特大师),然后Pietismus用的是路德这个……神秘学的内容实际上应该做一章。 韩水法: 我们中心最神秘的就是胡蔚,神秘这一节胡蔚来写。 胡 蔚: 这个太大了。 谷 裕: 找一个搞神秘神学的来写。 韩水法: 这一块谷裕也可以写,其实谷裕也很神秘的。 谷 裕: 这一块就够呛。这得专门有一章来写。 王 歌: 胡蔚,你会写Hemsterhuis(赫姆斯特惠斯)吗?我可以向你推荐Novalis(诺瓦利斯)文集中有论述Hemsterhuis的文章,很薄,与他写康德的那一段差不多,篇幅很短。 谷 裕: 其实这是浪漫派的一个基础,而且德国人特别强调内在,特别强调情感,这都是神秘神学的,包括Sturm und Drang(狂飙突进)这些……浪漫的内在性啊,强调情感啊,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韩水法: 让胡蔚写,我觉得胡蔚比较神秘。 谷 裕: 我觉得这个要写,就单列一章。要不然咱们没法写。 韩水法: 这样,我们得有一个次序啊。要不就是谷裕写,谷裕感觉很好。真的不行,我们就找外人替补。我觉得最好你们两人写。 谷 裕: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德国的内在性,强调非理性,就是神秘学的那一套传统,这条线一直都没断... 徐 健: 这个就谷老师来写,没有神学基础,没法写的。 谷 裕: 浪漫的根儿在这里。这个神秘啊,跟我们通常理解的神秘不一样,它讲的是人和神的合一,Unio Mystica,天人合一,直接的合一,跳过教会,通过情感与神交流。 韩水法: 而且通过行动,神秘的东西没有行动是不行的。 徐 健: 强调行动和强调行动的效果是两回事。神秘主义可能强调行动,但未必是强调行动的效果的。 谷 裕: 我就想找一个博士生做Pietismus(虔敬派)。 韩水法: 我觉得还是谷裕有神秘力量……你估计就是雌雄同体。 徐 健: 最高级的女性都是雌雄同体。 黄燎宇: 这个时代的审美力量就是雌雄同体。你看这个时代的小伙子都是雌雄同体。 谷 裕: 雌雄同体是炼金术! 黄燎宇: 人家希腊人就崇拜这个,有什么可新鲜的。Androgynität讲的就是这个。 徐 健: Andro是指男性,gyno是女性? 谷 裕: 赫尔墨斯和阿弗洛狄特都是这个。 黄燎宇: 人家希腊的词儿都出来了。 韩水法: 我觉得我们可以举办这样的讲座。我们德国研究中心的前身德国研究小组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在北大举办了非常好的系列讲座。谷老师是组织者,讲座教室外面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听众,这个系列讲座当时就有点儿轰动。明年,我们可以策划一个系列,神秘问题做一讲,雌雄同体做一讲,希腊文、拉丁文都可以上,其他主题做几场。现场录音,事后整理。这些都是又有趣又重大的论题,很有学术内涵。 徐 健: 这是特别重要的,用有趣代替美。那个美已经被理性化了。 谷 裕: 现在很多对话,是你想好了说什么,我想好了说什么,已经没有碰撞了。你也来讲《花粉》啊。 徐 健:有一点要明确,《花粉》和《雅典娜神庙》是协同创作的,是诺瓦利斯、大小施莱格尔一起创作的。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谁知道谁是谁啊……可能《花粉》少一些,但也不是完全单人完成的。 施莱格尔兄弟编辑:《雅典娜神殿》,1798年汇编出版 谷 裕: 第三章标题跟民族凑一凑……咱们一看都知道什么意思,就是德国的民族性和英法的不同,但你要点一下。 韩水法: 像这样的反功利、反现代,反……都不是太好看的。 黄燎宇: 我先是把内容掏出来,一个是往浪漫靠,第二个是呼应的问题。 谷 裕: 现在都是掏心掏肺的东西。 黄燎宇: 全是Herzensergießungen(按:意为内心倾诉,此处指瓦肯罗德著、谷裕译《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述》),就是掏心。 韩水法: 中国的传统的意象是捧心。 徐 健: 神秘神学也是这样的。 谷 裕: Seuse(按:苏索,中世纪神秘主义大师)的图片上也是这样……心这儿开个口。 黄燎宇: 行,我们往下面。 毛明超: 这一章的标题是“民歌崇拜”。 黄燎宇: 我这里谈Helden(英雄),主要是谈“Volk”这个概念的转变。 谷 裕: 你这儿一定要写下去的话,我觉得真的是十万字,打不住了… 韩水法: 先写六万字吧,你这是二十万字的框架… 徐 健: 那他六万字的话,那他每一节每一个片段百十来字、一千字就要打住了。那你这还没展开就收回去了。 韩水法: 那没关系,可收可放。 黄燎宇: 反正写法不一样嘛,简略版可以。 谷 裕: 你看他这有格雷斯的《德国民间故事书》,我这儿格雷斯就是他的《阿塔纳修斯》,天主教的檄文。 莱茵河畔的约瑟夫·格雷斯雕像,坐落于德国科布伦茨 黄燎宇: 他一个作家写了那么多的东西。 韩水法: 所以我们这样一个项目是多产的……到时候排出来五六本书,很好看的。格林童话是你自己写还是拉你的学生来写? 黄燎宇: 我可以拉学生来写……算了,我就亲自写。Martus(按:柏林洪堡大学德文系斯蒂芬·马尔图斯教授)的《格林兄弟传》早就译出来了,Martus来我们中心办过讲座。关于Wald(森林),我这个讲的是德国人如何通过森林体现他们的民族精神,胡蔚老师的是三观方面的。 王 歌: 我觉得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就是德意志语言本身的形成,也是语言使得一个民族得以成立的思路。所以格林兄弟不仅做童话,还做词典。 黄燎宇: 对的,他的最大贡献是词典。 王 歌: 我觉得语言语法是最核心的。 黄燎宇: 对,我可以强调这一点。 谷 裕: 还有德语词典、德语语法。 王 歌: 而且他们并没有做完,只做了前几个字母。 胡 蔚: 只做了五个半字母。 黄燎宇:格林兄弟的语言工程才是最重要的。 王 歌: 后面可以是语言建构民族性这个思路。 黄燎宇: 咱们接着往下讨论。音乐这部分我也在犹豫,可能多了,可以把它去掉。 韩水法: 可以来一点。 黄燎宇: 是这样的,我谈这些问题都是从后面往前推的,因为这个和我研究托马斯·曼有关。托马斯·曼都说了,歌德的《浮士德》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把浮士德设计成一个音乐家,如果他要代表德国,他应该是个音乐家。德国是一个音乐国度。音乐的神秘性…… 谷 裕: 德国人唱歌也是从路德开始的。 黄燎宇: 对,音乐传统也是路德奠定的。根据尼采的说法,德国人之所以反启蒙,也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传统。 韩水法:规范的德语也是从路德开始的,翻译圣经。 王 歌: 音乐性后面具有什么样的含义?“观念”在古希腊语里是Eidos,与看有关,是视觉的、概览的、把握的,观念主导着西方哲学。与听觉相关的音乐性不同,听觉与启示(Offenbarung)相关,听是无边无际的,不确定下一声是什么,永远处于一个未知当中,因而不是视觉的。音乐的语言不是一个可表征的语言。 黄燎宇: 而且德国崇拜的是器乐,和意大利不一样,意大利是声乐。德国排斥这个,是器乐崇拜。 王 歌: 音乐性及其延伸出的哲学内容,真的是浪漫主义很重要的一部分。 黄燎宇: 而且本来各种艺术体裁之间是平等的,浪漫派才把音乐说是艺术之王。 韩水法: 唱歌不仅仅是唱歌,是Ästhetik(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Ästhetik翻译成“审美”是不够的。他说,路德唱歌,是因为信徒是文盲,不会读圣经。我说,唱歌不仅仅是理解圣经,还要从全身心来感受上帝,这个很重要。 毛明超: 对,韩老师说的这个是通感。 黄燎宇: 那个是Synästhesie,对,通感。 徐 健: 这个就破坏宗教的神秘主义了。 韩水法: 不,这个不破坏,所有的宗教都要唱歌。Ästhetik这个词中文翻译不出来,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受,审丑也包括在里面。 王 歌: 你翻不出来,不还得把它翻译成“审美”吗? 韩水法: 翻成“审美”不够,因为“审美”是个意义比较单一的词语。 谷 裕: 因为“审美”也是从感觉过来的,感性的、经验的“审美”。 韩水法: 康德特别强调,审美是内心的一种情感。调动情感在审美里面非常重要,在宗教里面也非常重要。 徐 健: 他可能还因为不同人的体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王 歌: 从另一个层面说,审丑也是审美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高级一点的美。 韩水法: 不,用美不够,用康德的情感是可以的。情感,就是Gefühle。 黄燎宇: 其实就是感觉研究。 韩水法: 包括后来法国人讲到的呕吐,都是康德的理论能包含的。现代艺术表现呕吐、厌恶,但人们还是要去看。康德的理论是很深刻的。 黄燎宇: 你这么一说,我们就知道康德是浪漫的。 谷 裕: 康德是开启了整个感性的、经验的。 韩水法: 我写《浪漫主义的深度》,有五万多字,涉及这些内容。 王 歌: 刚刚去世的哈佛大学的教授斯坦利·卡维尔(Stanley Cavell)就在书中将康德说成浪漫主义者。 韩水法: 康德不一定是浪漫主义者。我专门批评伯林,我的讨论是从批评伯林开始的。我觉得伯林很对,把浪漫主义追踪到康德,但是他追的方向错了,不是自由,追溯到自由是错的。 王 歌: 对,他把大家误导了,把康德引入误区了。 韩水法: 伯林的《浪漫主义的根源》这本书真的要看。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3年 黄燎宇: 是的,看了。我提供一个现在德国人数典忘祖的证据。我最近写一篇文章,德文文章,里面我引用了托马斯·曼的一句话,德国人里面十个人有八个没看懂。是什么话呢?一战的时候说,专门强调只有在康德的国度里,Im Lande kantscher Ästhetik könnte einem Deutschlands Sieg ohne Interessen gefallen——“只有在诞生了康德美学的国度,人们才能无关利害地为德国的胜利欢呼。”这种事情只有我们德国人才办得到。这句话德国文化人中十个有八个没看懂,但是我把康德对审美的定义一引,他们就明白了。 王 歌: 能不能再细说一下,别人怎么没有懂。 黄燎宇: 他们问你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这句话我看不懂。我以前出考题考学生绝大部分学生也看不懂。本来打仗就是为了物质利益,只有德国知识分子才有如此不接地气的战争狂热,才如此不把物质利益当回事。他们强调,我打仗,是为了精神上战胜你,我不要领土,什么都不要,我只要这个。但其实人家真正打仗的人不是这么想的,但就有这么几个德国知识分子是这么想的,他们这么疯狂,但是德意志帝国政府不是这么想的,帝国政府的想法是:我就是为了青岛,为了领土。但就托马斯·曼这一类知识分子,他们从心底里这么认为。但现在德国人理解不了这句话了。 王 歌: 其实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个不管是对德国研究,还是对当下知识分子,都有意义的工作,之前没有人做过的工作。 黄燎宇: 到下面了:历史与政治。 讨论历史篇 徐健与方博、张一博负责。徐健部分关于“浪漫主义政治实践”,以亚当·米勒与施泰因为例;张一博部分关于“浪漫主义史学”,以哥廷根学派、克拉德尼乌斯、兰克与施洛塞尔为例。方博部分关于“马克思与浪漫派”,讨论了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批判。 徐 健: 轮到我们了:历史与政治, 王 歌: 历史崇拜,黑格尔也有份吧,黑格尔把音乐看得非常高,但不一定算浪漫主义的。 徐 健: 我们是分成三章,再加上方博的,四章。 黄燎宇: 哥特费尔德,这个不能这么译。 毛明超: Gottfried是戈特弗里德。 谷 裕: 他这三章分得很好,理论、书写,然后是政治实践。 张一博: 但我们有个问题就在于,在德国史学史里已经没有浪漫主义史学这样一个概念了。为什么要把这些人归为浪漫主义史学?因为这些人里很多,如梅尼克、莫泽尔、赫尔德被视为历史主义的先驱。但是为什么要在这里讲浪漫主义史学,读者一看,德国没有浪漫主义史学,为什么这里会有。所以我们要在前言里讲一讲浪漫主义史学的一个界定,或者说明为什么要把这些人划到浪漫主义史学的谱系里。 徐 健: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在想,究竟是放在你的那一部分,还是每一章,每一篇中有阐释。 韩水法: 历史主义应该是归为浪漫主义的,因为它强调德国的特殊道路。 徐 健: 但是现在讲历史主义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浪漫主义。 韩水法: 而且有些偏激的历史主义还强调德国有特殊的精神,这就是浪漫主义。 徐 健: 对,这就是后期的,解读后期历史了。 张一博: 因为历史主义是一个非常晚才出现的概念,它普遍的流行应该是在一战左右,才有了Historismus(历史主义)。 韩水法: 概念不要紧,像人文主义这个词语是到了19世纪才出现的。 徐 健: 我们想强调,我们把浪漫主义史学突出,作为历史主义的一个前引,我们的重要性可能是在这。 张一博: 所以说第一部分是关于浪漫主义的史学理论,还有思想背景,是吗? 徐 健: 对,我说放在引言里了。 张一博: 第一部分就是浪漫主义的史学理论,以莫泽尔、赫尔德、克拉德尼乌斯三个为代表。黄老师也会涉及赫尔德,但我们这部分是赫尔德对启蒙史学的普遍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反思,强调个体性,这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还有赫尔德和莫泽尔都在哥廷根大学受的教育,他们都或多或少受到英国史学的影响。这一点到时候也想涉及一些。 徐 健: 这些人反法,不一定是反英的。 谷 裕: 哥廷根不可能反英,它是英国建的大学。 黄燎宇: 他们是用英国来贬法国。 徐 健: 就像我们是借鉴日本,从日本把西方的东西传进来一样。德国是把英国的传到他这里,然后再生成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张一博: 然后第三节就是克拉德尼乌斯,时间和赫尔德差不多,在1710至1750年之间,这个时间段可能就有点早。这三个人都很早。这三个人基本上都对浪漫主义有影响。最后想在史学理论这个层面讲他。 徐 健: 就是所谓的启蒙的早期阶段。 张一博: 这里问题就在于,因为他们的思想谱系都很复杂,可能在这个层面是早期启蒙,在那个层面是历史主义。 徐 健: 所以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别管其他谱系的东西,只抓他浪漫的谱系。 张一博: 然后克拉德尼乌斯我就是想从现代历史意识生成的角度讲,比如说他强调历史学科从Philologie(语文学)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Geschichtswissenschaft(历史学科)。然后他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历史认识是具有主观性的,因为像以赛亚·伯林讲《浪漫主义的根源》,他里面也讲到浪漫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潮,更是一种心态,从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转变为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有一种主观性的层面在里面的。所以我想强调他这种历史认识的立场,还有就是对未来的预期。因为包括从古典史学到启蒙,都是有一个线性发展,对未来总是有一个预期。但是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人们认识到未来是存在多样性的,对未来预期有一个多样性的层面,这是我在史学理论层面想要展现的。然后后面就是历史书写,具体的史学实践的层面。 韩水法: 这几本主要著作你都要列出来。 张一博: 著作的话,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王 歌: 你晚一点填上去也可以。 张一博: 好的,我晚一点填上去。因为比如像约翰·穆勒,海因里希·卢登(Heinrich Luden),他们都有一个很典型特征就是,对于中世纪有一个怀念,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还有就是塑造德意志意识,比如Heinrich Luden,他在他的德意志史里面,强调德意志民族的生成。他认为,什么是德意志民族,在古希腊时期,生活在莱茵河畔的这一群人就是德意志,而我们现在的德意志的这种特征、精神都是有一个中世纪的起源的。他可能和黄老师讲的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有很大的关联的。这一点怎么写? 黄燎宇: 我没触及到这个文本。 徐 健: 他可能是给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素材资源。 位于耶拿的海因里希·卢登像 张一博: 有一个问题,当时重构德意志民族性的时候,希望从古希腊文化中寻找资源。 黄燎宇: 对。 张一博: 然后还有一个我不确定,关于崇高,erhaben,这样一个概念。在浪漫主义艺术里,这个概念就很流行。 韩水法: 康德讲崇高。 黄燎宇: 叔本华也讲崇高。 毛明超: 从康德和席勒之后,所有人讲美学都讲崇高。 黄燎宇: 或者是壮美,其实也可以翻译成壮美。其实我觉得壮美更好。 毛明超: 其实启蒙的时候有一个Longinos(朗吉诺斯)的伪作,古希腊的一个伪作,叫《论崇高》,从那个翻过来的。 谷 裕: 它最早是从自然诗开始。 张一博: 因为崇高其实有一个宗教层面的意思,包括像埃德蒙·伯克,他也写过《论崇高》,他里面就讲,崇高不仅仅是一种美,其实它是一种悲剧式的表现。 黄燎宇: 对,这就是叔本华的那个。 张一博: 对,这个的话在历史书写中怎么表现,比如对于这种神意的表现,是不是也可以用崇高的概念来解读它。 黄燎宇: 你先讲崇高是为了讲什么呢?是为了讲民族性吗? 徐 健: 是历史书写,不是民族性。 黄燎宇: 是讲历史书写的崇高,就是体现德意志民族的崇高,是这个意思吗? 徐 健: 应该是,对,你怎么塑造德意志的民族性。 黄燎宇: 这个思路有点怪。 徐 健: 他是从书写的角度着眼。 张一博: 并不是说德意志民族性。 黄燎宇: 我知道,他怎么能把德意志的命运展现为崇高。崇高其实是悲剧,是灭亡的,他不应该这么写。 张一博: 所以法国大革命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他们怎么展现法国大革命这样的一个层面,比如这种混乱的场面,实际上它也是表现一种崇高。而且崇高背后还有一种更深的宗教色彩。这个是我的一个非常初步的想法。 黄燎宇: 反正崇高有点不好,写崇高等于写灭亡。 徐 健: 不,这个不是。 谷 裕: 不,你这个是allgemein(普遍性)的,这个时代不是这样。 徐 健: 他这个是不是和神学有一点关系? 黄燎宇: 对生命产生压抑才叫erhaben(崇高)。比如孤烟直的大漠,江南风光永远不会是。 徐 健: 一定是和死亡相关的? 黄燎宇: 对,和死亡相关,对生命的压抑。 张一博: 浪漫主义,绘画里面,像弗里德里希的名画《海边修士》,这些是在艺术史里表现崇高的非常典型的作品,看这种作品,它背后总有一种上帝的力量。 谷 裕: 《约翰福音》的基督受难的标题就应该是Erhöhung,其他的都是Leiden Jesu,那三个对观福音。 徐 健: 这是一种升华。 黄燎宇: 那和这不一样,Erhöhung和erhaben不一样。 毛明超: erhaben在悲剧里面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就是在世俗历史中,在混乱中的个人超越。 谷 裕: Erhöhung是什么意思呢,它这个十字架树立起来,就是Erhöhung。这个是最早的,但他没有用erhaben,没有用erheben,而是用的Erhöhung。《约翰福音》的基督受难的标题和其它的都不一样。 黄燎宇: 但你这个是把他立上去。 徐 健: 然后他用这个erhaben,想征求各位老师的意见。 韩水法: 崇高,你要讲清是什么意思。譬如在康德那边,他是讲审美判断和崇高判断。崇高判断就是指人在大自然里面,通过想象力感受到全然伟大的东西,内心受到冲击和抑制,然后产生一种情感。它与道德相关,因为这种崇高的判断让人领悟到人自身的伟大职责。我不知道在历史里面是一个什么意思。 谷 裕: 我觉得崇高要不然你先省去,要不然给自己惹很多麻烦,光这个概念你就要讲好几千字。 王 歌: 法国的利奥塔也有本《论崇高》,写的是美学角度。 黄燎宇: 主要是你和史学的关系一扯就比较复杂了,这本来是一个美学概念。 徐 健: 这里面会有一点,但不是很大。 韩水法: 如果有很清楚的文本来表达这个,那就写,没有的话就省掉。 谷 裕: 这个时候,比如兰克和萨维尼,一个是历史法学,他们的特别好写。你把他们都省略了。其实兰克和萨维尼的东西放在这,你特别好写,因为一个是中国人比较熟悉,再一个就是他们的意向非常明确。 张一博: 但是有一个问题,兰克,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把他归为历史主义。 徐 健: 对,历史主义,不是属于浪漫主义史学。 黄燎宇: 帽子不对,标签不对。 徐 健: 对,他们是属于历史主义的祖宗,浪漫主义史学是在这之前。 韩水法: 其实兰克也是可以写的。 徐 健: 对,兰克太明确了,他就是历史主义的祖师爷。 谷 裕: 都是浪漫的,包括他讲什么德意志的精神,萨维尼讲什么Volksgeist(民族精神)。 韩水法: 讲历史的直觉啊,这些都是和浪漫主义相关的。 谷 裕: 对,反对进步什么的。 徐 健: 如果写兰克的话,那就看你采集什么东西作为他的主题。 王 歌: 康德提到崇高时,不仅是量度大,带来快感,他提到 schlechthin groß,即绝对大,不是数学意义上的,而是不可量化的大,因而是主观而感性的,粗暴挑战人的想象力,让人措手不及,无法企及。 张一博: Beiser(按: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哲学系教授弗里德里克·拜泽尔)的《德意志历史主义传统》里强调兰克浪漫主义的层面,这一点确实是现在学界的热点研究。但是从国内来看,因为历史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概念不容易分清…… 韩水法: 所以,我们可以先不考虑学界的看法,而是立足于我们的研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学界的一派。如果兰克与我们这里讨论的浪漫主义基本特征有契合之处,那么就可以在浪漫主义标题下来考虑。 谷 裕: 历史主义起源于浪漫主义时期,当时没有历史专业。 黄燎宇: 历史意识随之而来。 徐 健: 这样受众面也能扩大,不只是针对历史专业。 张一博: 萨维尼反对普鲁士一般邦法,他的观点是复古的,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他支持罗马法,反对普鲁士编纂法典,认为法典应该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编写”出来的。萨维尼曾与蒂堡(Thibaut)就是否要有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争论。如果放入兰克,考虑放在第四节,因为施洛塞尔和兰克是同一时代的,二者之间曾有争论。 谷 裕: 兰克寿命很长,但是早期肯定是这个时期的。写的时候可以从熟悉的范围入手,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些新的认识即可。 韩水法: 人们对兰克是否属于浪漫主义有异议,但如果我们有特定的文本可以证明他属于浪漫主义,这本身就具有新意。 王 歌: 我认为,不存在实在性地“他就是”,而是这个人物针对当下的时代要说什么。我们的项目组也应有这种意识,即我们对当下要说什么,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构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否则一味根据历史上的说法入手,反而会丧失标准。 韩水法: 很好!继续。 徐 健: 我在格式上参照谷裕。我想强调,我们不一定完全从文本出发,虽然文本很重要,是我们分析的依据,还是想放在具体的政治和社会实践中进行考察,跟谷裕想表达的——天主教不是一个纯文本的东西,而是跟社会实践相联系,有类似之处。以往研究浪漫派,大多是分析人物、分析文本。 谷 裕: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把哲学、文学割裂开了,实际上都是政治。 徐 健: 是的,所以我们现在强调观念史、思想史,也是试图想转向社会实践,转到运动里面去。因此虽然我用了文本,但是更想透过文本看它在普鲁士产生的影响,尽管影响不大,但仍试图做一尝试。 谷 裕: 非常好。而且这里讲到富有生命的有机体,浪漫就是强调有机、有生命。 徐 健:这些概念是从浪漫派那里出来的,并且他们也试图将其放到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去,尽管后来没什么人接受。亚当·米勒试图改造普鲁士,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是想尝试着这么做的。施泰因也是如此,试图通过他的两个备忘录指导改革。1806年的备忘录是对内的,对改革的启动有指导意义,他的改革与其他类型的改革,例如法国式的向现代社会的改革是不一样的。他强调自治、公民道德等。尽管他本人不是思想家,我们没有办法用一个系统的思想对他进行概括,他的思想可能来源于他人,但他确实是想通过浪漫派的“有机体”思想来指导实践的。 施泰因男爵像 王 歌: 我提一个问题,对于德国而言,民族不仅意味着一个Nationsstaat(民族国家),同时还是一个Kulturnation(文化民族)。我的理解是,浪漫主义对历史的理解不是帝王将相的大书写,而是重视文化,把德国作为Hochkultur(主流文化)。艺术史其实也是在这个时代慢慢形成的。这种精神气质也使得整个历史的书写产生了转向,即关注文化,关注艺术。 黄燎宇: 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这些是从歌德、席勒时代过来的,Kulturnation即文化民族当时是指文化立国,是他们的绝对信仰。现在这些文本涉及的内容,是德国遭受了战争失败之后,认为之前的道路行不通,认为还是要现实政治,要一个强大的国家。 徐 健: 但是这在咱们研究的浪漫主义时期还没有出现,还在摸索的过程中。 谷 裕: 国内目前各个领域中对观念的研究过多,跟实践割裂严重,对于现实层面研究过少。 黄燎宇: 对,应该结合时代背景。 谷 裕:例如对普鲁士法典的研究,如果没有具体的实证研究,观念研究就不能深入。大家愿意研究观念,因为观念的研究不用去翻阅原典,相对容易,实证研究非常耗费精力。 韩水法: 非常认同。 黄燎宇: 王歌说的确实非常重要,一直到当代,到两德统一之前,大部分德国知识分子认为德国不用统一,就是因为认为德国是文化民族。 王 歌: 完全认同谷老师的看法。 徐 健: 两个备忘录,对内的,是指导普鲁士改革。我不会把哈登贝格放进来,因为他完全是法国式的。但是施泰因不同。他确实有浪漫色彩,尽管后期发生了变化。他是过渡时期的人物。到了1812年,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普鲁士的问题,甚至不只是德意志的,可能是一个欧洲的问题。所以,1812年的备忘录涉及到整个欧洲的联合。第三节关于威廉四世的我会根据时间再具体考虑。 谷 裕: 这点非常好,威廉四世国内介绍较少,可以讲一下,这些都是新的东西。这些都是制度性的、开创性的内容,不是从观念到观念的,而是实证性的。 讨论哲学篇 王歌负责。关于德国浪漫主义哲学,计划以诺瓦利斯和小施莱格尔为例。 韩水法: 下面看王歌的。情感与自由,这是第一章吗? 王 歌: 对。这里以诺瓦利斯为主,首先写他的费希特研究,因为费希特早期文本对浪漫主义影响巨大。诺瓦利斯如琢如磨地研读,分析和批判费希特的知识学体系,例如他认为自我设定的行动并非本源,而是情感,是想象力,我认为这构成了整个浪漫主义在哲学上的基调。康德原本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强调想象力的重要,第二版中就弱化了。但诺瓦利斯强调这一点。我觉得这是浪漫主义在哲学上的贡献。第二部分讲施莱格尔的先验哲学。对他1801年的《先验哲学》(Transcendentalphilosophie)和批判哲学文集当中的内容做些解读,梳理一下施莱格尔与当时德国唯心体系的对话关系。前面还是想梳理一下他在谢林、赫尔德唯心系统当中的对话。对于本身作为哲学家的施莱格尔,后面会对他的先验哲学和批判哲学文集当中的内容做一点细读,把他对当时唯心体系的对话关系、对康德的接受等做一个小的梳理。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像 黄燎宇: 二者的标题是否可以呼应?因为施莱格尔是先验哲学,为了对称起见,诺瓦利斯的哲学前面可以加一个什么词吗? 韩水法: 主题词。 王 歌: 我比较倾向于用情感。先验哲学是施莱格尔自己小册子用的。诺瓦利斯文集里包含对三个哲学家的研究,Kant-Studien(“康德研究”), Hemsterhuis-Studien(“赫姆斯特惠斯研究”),都是篇幅很小,只有“费希特研究”很厚。 韩水法: 想象可以放进去吗? 王 歌: 想象或者情感。情感哲学也可以。诺瓦利斯的情感哲学或施莱格尔的先验哲学。 黄燎宇: 二者之间有呼应、对称即可。 王 歌: 好。下一部分和胡蔚的内容有些重合。我可以把这里省去,或者把材料提供给胡蔚,由她操作。前面更多属于哲学的讨论,下面更像是哲学中的美学部分。第一部分关键词是情感与自由,这一部分美学方面是崇高和反讽。第一节的动态美学主要是想写德国浪漫主义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接受。后面还有一些细的文本没有给出。 黄燎宇: 这里是壮美,那边是崇高。 王 歌: 壮美是王国维的说法。 韩水法: 概念再统一一下。这里的“崇高与反讽”是第二章吗? 王 歌: 对,第二章。 黄燎宇: 崇高和壮美二者需要统一。 王 歌: 大家觉得崇高和壮美哪个更好? 毛明超: 崇高。因为浪漫主义悲剧讲崇高。 王 歌: 是的。 韩水法: 动态用的哪个词? 王 歌: Dynamik。我受到一个重要启发,来自一位德国同事的研究,她强调浪漫主义哲学中两极之间的往复运动(Oszillation),例如大家熟知的,它既不是系统的,也非不系统,甚至不是一个合题。既非正,也非反,也非合。而是从正转向反,再从反关照正,所以要充分通过动态来进行…… 韩水法: 但是这个德语词在康德那里主要不是讲外在的状态,而是讲力量,是内在的力量。动态在汉语里容易被看成是外在的东西。 黄燎宇: 或许可以用你当时博士论文的概念,它其实是断篇美学、残篇美学,可能更好。 徐 健: 你所说的动态在亚当·米勒那里也用了这个词,就是指一种鲜活的力量。 王 歌: 我说的是oszillieren,震荡、摇摆、往复。就是说,对于系统的,以非系统应对;对于非系统的,以系统反观。 徐 健: 但亚当·米勒也是这样,他讲的对立就是如此,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韩水法: 但是动态这个词我认为不是太好。需要再考虑一下。 亚当·米勒像 徐 健: 杨树人在翻译桑巴特的《德意志社会主义》时候是用:鲜活的力量。 韩水法: “鲜活的”也不是很好。因为这是一个科学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力学,是指内在的力量。这一点很重要,不是讲外在,他不管外在如何。还有下面一句“人是目的,不是工具”,这句话不准确。康德的原话是:要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要仅仅当作工具。 王 歌: 对,康德这里的“不仅仅”非常重要,不然人就完全是以自身为目的的了。 韩水法: 不,要反过来说。人是可以当作工具的,康德不叫工具,而是叫手段,但是不能仅仅当作手段。例如,让别人帮忙端咖啡,这就是当作手段。但这个人不仅仅是手段,他同时还是目的。 王 歌: 是的。前面还有一个反迈斯特的断片。 韩水法: 这里跟白羽有重复,需要调整。 黄燎宇: 第三节是什么问题?断篇是一个形式。这里内容要写什么? 王 歌: 就是将未完成的篇章视为一种篇章,把断章、反讽视为文本的本来形式,必须以一种协同创作、继续批评的方式续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作者,接受、评论都是作品的一部分。断片概念完全重塑了什么是文本、什么是作者、什么是读者。诗由此变成了普遍诗学,而Poiesis变成了原初的、创造的、永动的,成了亚里士多德Poiesis意义上的“我们共同来创造”的意思。我认为,这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观点。 韩水法: 《雅典娜神殿》、《花粉》这里跟白羽怎么协调? 王 歌: 都是断篇,同一本书里用到的内容可以很不一样。 卢白羽: 我主要讲理性和现代文学起源的关系。 韩水法: 好的,再下面,“爱与他者”。 王 歌: 爱欲Eros,第一节提到,原本是小施莱格尔邀请施莱尔马赫一同翻译柏拉图,后来施莱格尔撒手撤退,施莱尔马赫自己把活干完。但是他们的思想是相互影响的,“阐释学循环”也有据可查是施莱格尔先提出的。 黄燎宇: 这里“爱”是指什么? 韩水法: 对,内容是什么? 王 歌: 爱是浪漫主义当中特别核心的一个概念,诺瓦利斯看重Hemsterhuis(赫姆斯特惠斯),把爱当作纽带、秩序与和谐,引向世界史的最终目的。我倾向于《会饮篇》中Eros的概念,大小施莱格尔和施莱尔马赫等都强调学习古典。这也是他们为何讨论古典艺术,其中Eros是一个重要概念。这里也有爱欲的部分,包括他们之间的繁复爱情故事,小说《路琴德》(Lucinde)可见一斑,不论是从Eros的角度,还是从Geselligkeit(社交)的角度,浪漫主义者们都创造了一种新的情爱和友爱模式。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路琴德》(1799)重印版,1919年 黄燎宇: 这里的“他者”是什么? 王 歌: 他者是指,时间上的他者:古典语言、古代艺术;空间上的他者:遥远东方;爱欲关系中的他者,友爱的关系,浪漫主义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塑,理性人之外的性情中人。 黄燎宇: 首先,这里几个概念串起来了。他们之间的交友关系和他们与古代的关系是两回事。第二点,《路琴德》在当时是有伤风化的。你准备放在什么范畴里来谈? 谷 裕: 这里的“爱与他者”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韩水法: 对,没有内容。另外Eros的翻译和通常的翻译不一样。 黄燎宇: 对,现在直译为厄洛斯。 韩水法: 王歌需要再加上内容,尤其是在哲学方面。 王 歌: 或者这一段删去。 韩水法: 不一定。 王 歌: 这是我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可以等到成熟了再加入。 黄燎宇: 这里是几个概念绕在一起了。跟古代的关系、跟他涉及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跟男人和女人的性爱关系,都不一样,是三层关系:交友、对古代的态度、男女交往,一个概念无法通用。 张一博: 有一个问题,当时重构德意志民族性的时候,希望从古希腊文化中…… 黄燎宇: 这个建议很对。德国人后来的狂妄来自于两方面,第一,认为自己是基督教传统最正统的接班人。第二,认为自己的古希腊传统也最正统。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希腊人,并且自称希腊人。魏玛古典派认为,魏玛虽然小,但魏玛就是雅典或伯利恒。 韩水法: 好的。接下来,批判浪漫主义是什么? 王 歌: 早上给大家发的一系列书——对浪漫主义的批判。 韩水法: 是在那个时代吗? 王 歌: 对,稍晚一点。有一系列文本,可以对此做梳理。 黄燎宇: 这一点我考虑过。原本想可以作为我们专门的课题,即对浪漫派的批判,包括海涅、黑格尔都写过。这是个很大的题目。如果这里的内容充分,可以考虑把前面的取消,着重写这里,并且严格界定为对浪漫派的批判。 韩水法: 内容上要具体一点。现在框架有了,内容还不够。 黄燎宇: 还有立论的问题,前面都是一对一对的概念,最好有一个论点。 王 歌: 我考虑写上面两部分,将其再细化。后面不考虑。就是写“情感与自由”、“崇高与反讽”这两部分就可以了。 韩水法: Eros可以放在“情感与自由”这里。 黄燎宇: 我关心你的章节和整体的呼应。例如这里的“情感与自由”,准备朝什么方向进行论证?准备提炼出一个什么话题?或者说论点是什么? 王 歌: 说到反纯理性主义,反纯观念论时,浪漫主义提出,不能只是反对,而是要提出一个更基础性的东西。所以他们认为不是费希特所说的自我设定,或对他者的设定,而是把情感作为最根基的东西,即被动性,而不是主体的、理性的主动性。这是浪漫主义提出来的。但是另一方面,浪漫主义哲学中存在一种张力,呼应费希特所说的自我的Tathandlung(本原行动)而造的自由,一切都是由“我”来造。所以早期浪漫主义具有对规矩、对现成事物、对市民社会框架下的东西很蔑视,他们要重造游戏规则、重造神话、重造民族、重造人类。同样是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核心概念的“自由”,但浪漫主义提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像 黄燎宇: 那可以就写自由观,否则加入情感就变得复杂了。 王 歌: 但情感很重要,和当时智性的自由、主体性的自由不同。 谷 裕: 涉及的概念太多了。 黄燎宇: 或者写情感主义自由观,重点谈自由观。 韩水法: 内容上再进行补充。 王 歌: 好的,我细化后再发给大家。 结语 韩水法: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大家提出了一些要点和难点,也提出了很好的、很有见解的观点、视角和态度。接着我们就进入写作,其间我们还将举办多次讨论会,讨论各位的初稿,写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彼此的协调。我们也要邀请校内外同行办几次工作坊。同时,我们有意见也可随时在群里发表。各位辛苦! 2023年12月,项目组在书稿基本完成后,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民主楼组织召开“德意志浪漫主义再考察”北京大学人文论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