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次数亿元融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如何长成年入50亿的品牌

新闻资讯2024-06-09 11:12小乐

一年两次数亿元融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如何长成年入50亿的品牌

2023年之前,倍思市场上没有公开融资信息。然而2023年,倍思却表现得像个骗子。每年筹集两轮融资,每轮融资数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高榕资本等,经过两轮,老股东占多数。 2023年,当众多品牌陷入融资困境时,倍思却“逆势而上”。

资料来源:crunchbase

看看倍思的产品线,主要是充电产品,无线音频产品、车载用品等为辅。以充电产品起家并成功上市的安克创新,与2022年提交招股书的绿联科技有重叠属于类别并且处于同一轨道上。

倍思独立站接口

3C数码配件品牌很难创立。或许倍思会成为第二个安克?但Anker也面临着自己的一系列问题。两轮大手笔的资本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曾经与Anker进行比较,但又未必与Anker相同的品牌。倍思以卖手机壳起家,奠定了品牌基因。今年4月,倍思宣布首轮融资时,消息显示其2022年营收为38亿元,2023年营收预计突破50亿元。剔除通胀因素,倍思2023年营收水平与Anker 2018年大致持平,2023年约为Anker的1/3,与绿盟几乎持平。了解了倍思在赛道上的定位后,笔者去梳理品牌,提出两点观察:1、倍思和安客的成长史完全不同,导致两者的定位存在差异。 2、虽然Baseus越来越频繁地被拿来与Anker进行比较,但它似乎在Anker之外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倍思科技创始人兼CEO何世友在微博上的粉丝和互动并不多。最好的数据是转发“王一博成为倍思品牌全球代言人”,评论12条,点赞31条。但显然他并不介意这些数据,并且仍然喜欢分享。他在微博上谈论各个手机和汽车制造商的趋势,普及一些电池知识,并展示倍思的新产品。

纵观何世友的职业经历,他基本上只有“倍思科技创始人兼CEO”。大学毕业前,何世友就已经具备了商业头脑。他最初帮助海外品牌在中国分销,并一度成为中国总经销商。毕业大约两年后,何世友开始自己创业。倍思科技的前身是深圳市时尚创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甚至比Anker还早一年。 2012年,Anker推出了第一款几乎专门针对iPhone4的充电宝/移动电源。与此同时,倍思虽然也推出了移动电源、数据线等产品,但其明星产品却是各品牌的手机壳和保护膜。在当时,能够在手机壳上使用多种材质、多种款式、多种系列,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或许正是因为早期选择了3C数码配件中不那么“硬核”的品类,倍思就铭刻了重视产品美学的基因。即使现在,倍思的产品似乎也比其他品牌更时尚。更难。比如今年倍思推出的5000mAh充电宝。除了体积小、重量轻、充电快、内置线、充电盒外,这款充电宝的外观也得到了倍思的好评。用它来充分宣传。倍思将这款充电宝做成了冰棒造型,渐变色,赶在夏季推出,充分吸引了年轻女性用户。类似通过颜色和外观传达情感价值的方法,倍思也运用在电源板、耳机等多个品类中。

但3C产品最忌华而不实。真正让倍思受到大家关注的点是在公司成立七年后。 2019年,倍思推出了65W氮化镓多口充电器。善于利用“时间窗口”的科技公司在充电器使用氮化镓之前,硅基充电器更为常见。氮化镓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以使充电器变得更小、散热更快、消耗更少的能量。关键是让充电更快。尽管围绕硅的技术仍在不断创新,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但寻找硅以外的新半导体材料并在更多场景中使用也是一个重要方向。这也让氮化镓充电器一出现就获得了更高的地位。的担忧。

事实上,第一家在充电器中使用氮化镓的公司是它的老大哥Anker。 2018年,阳萌在美国新品发布会上展示了Anker的27w氮化镓充电器,围绕氮化镓展开研发。充电产品的问题。倍思在国内率先进行产品升级。 2019年,倍思在国内发布了一款输出功率为65W的2C1A氮化镓充电器。随后一个月后OPPO又为新品配备了同样性能的氮化镓闪充充电器,让氮化镓充电器更受欢迎。在国内的知名度正在迅速上升。过往消息显示,这款充电器让倍思成为了当年双十一期间充电器品类的销量第一,而倍思当年的总销量也实现了同比180%的增长。倍思适时推出性能相对领先的产品,也让很多人认识到倍思拥有很好的紧跟技术热点、落地技术的能力。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2020年,苹果推出了iPhone 12,配备了C to L充电线,但不再标配充电头和耳机,用户必须购买支持TypeC的快充头。苹果留下这么大一块蛋糕,3C数码配件厂商都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但倍思再次占据领先地位。一款支持TypeC接口的超级硅充电器在iPhone 12发布前一个月推出,甚至匹配了iPhone最畅销的黑、白、蓝颜色。此次,倍思不仅一马当先,产品本身的超硅也是一大亮点。超级硅是上述围绕硅不断创新的产物。如果不需要更大的输出功率,超级硅充电器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有更好的平衡。

来源:网络地图

通过多次率先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性能产品,倍思确立了“实用、美观”的定位。在充电领域,如果说Anker凭借不容置疑的产品性能征服了消费者,具有长辈的风范,那么倍思虽然与Anker差不多同时创立,但看上去却是一位干练的年轻人。整个品牌给人的感觉比较轻快一点。不同的品牌定位背后,是倍思和安科不同的成长路线和玩法。倍思和安克是不同的。在海外市场,一提到3C,大家第一反应就是Anker。这两年,人们逐渐提到了倍思。倍思总是和安克进行比较。然而现在来看,倍思在国内市场的声音,与Anker在海外市场的错位,以及不同的产品开发思路,让倍思追随Anker,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2015年之前,Anker一直是一家墙内兴旺、墙外飘香的公司。即使在2015年回到中国并开始在天猫和京东上销售后,Anker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海外。 Anker 2022年年报显示,其海外收入占其总收入的96.34%,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市场和地区是其主要的海外目的地。

来源:安克创新2022年年报

安克官网流量来源分布|资料来源:similarweb

说到倍思,倍思最初专注于国内市场。早在2011年,倍思通过注册商标认证后,就已在京东、淘宝、顺电等商场上线。 2012年之后,倍思才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在今年倍思首轮融资发布会上,设计创新负责人陈林松透露,倍思海外销量占比在40%左右,这是与Anker最大的区别。具体来看海外市场,根据Similarweb统计,倍思网站PC端的流量来源中,继中国和美国之后,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和部分东南亚市场占比高于欧洲。虽然官网、PC等条件限制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用户范围,但很少使用PC的新兴市场占比较高,这进一步说明新兴市场是倍思海外收入的重要来源,新兴市场是倍思海外营收的重要来源。对安克来说很重要。部分不同。

倍思官网流量来源分布|资料来源:similarweb

谷歌地图搜索倍思门店也大多集中在东南亚

仅看重点市场的差异,倍思很难“追随”Anker,更何况现在倍思的开发环境与当年的Anker不同。我们都知道安克在浅海赛道上的焦虑。近年来,Anker几乎涉足每一个热门的浅海品类。近年来,Anker也一直在尝试突破传统3C领域,比如做3D打印机、户外储能、家用储能等。 Anker可以继续顺应市场趋势,这与不断增加的研发成本相对应,也依赖于已建立的品牌声誉。

但显然,规模没有Anker那么大、专注于国内和新兴市场的倍思并不适合某些品类的扩张。相对形成了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拓展思路。除了充电产品之外,它与Anker不太一样。没有太多交叉。作为后来者,倍思主要专注于场景延伸产品。据介绍,倍思目前拥有视听娱乐、智能办公、智能出行三大核心场景。倍思认为,用户已经逐渐从追求产品功能转向追求产品体验。说白了,在做产品的时候,除了要保证产品性能强、品质好之外,还要考虑到大家是否能够顺利使用。

通过浏览何世友的社交媒体内容,笔者似乎对“产品体验”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一次,何世友与网友讨论耳机的“透明模式”。他表示,有了透明模式,不用摘下耳机就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但很多时候摘下耳机的动作是为了表达尊重。还有一次,何士友分享道,很多用户购买大功率充电器给移动设备充电,但市场上大多数产品可以供电办公设备,但无法供电游戏笔记本等娱乐设备。他希望倍思未来的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断从已经覆盖的场景中发现新问题以及产品研发和产品迭代思路也成为倍思的差异化方面。不过,虽然没有赛道头部的安科那么着急,但快速迭代的3C赛道依然是倍思无法忽视的挑战。近年来我们仍能看到倍思时不时地跳出现有场景,尝试新的品类。比如2022年,倍思顺应潮流,推出了智能宠物饮水机Lotis Y1,但此后就再没有Lotis Y2、Y3、Y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