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放榜,为什么很多孩子高分低录?

新闻资讯2024-06-09 19:34小乐

美国本科放榜,为什么很多孩子高分低录?

2023-2024年美国大学排名发布已经结束。当一切尘埃落定后,很多家长都在疑惑:为什么GPA高、标准化、AP多科满分、甚至获得竞赛奖项的孩子最终却没有考上排名更高的大学?其实每年都有很多高分高录取的案例,但大家只关注常春藤名校或TOP30的少数录取,或者被低分高录取等低概率案例所吸引,而忽略了事实上,分数高的孩子最终会被拒绝。事实可能是因为入学失败的家长和孩子不想被用作负面宣传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机构不会告诉家长,因为这会影响机构的新招生。我们很少有机会听到录取失败的案例,而这些案例确实是最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比如,今年上海B院校有一位来自纽约的学生,SAT 1540,托福114,GPA 94.5,AP满分5分,获得IYPT特等奖等多项顶级奖项。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非常有价值的暑期项目。学校,最终只收到了UIUC和牛津大学的录取;还有一个孩子,SAT1560,托福114,GPA满分,加权4.67,AP满分4分,USABOBBO银牌,HOSA化学全国前10名等多项奖项,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荣获丘成桐奖南方二等奖,10多年钢琴经验,活动清单齐全。最终只收到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提前申请)、圣母大学和UVA(RD)。这孩子录取成绩还算不错……

每年高分和低分的案例数不胜数。能显示的只有少数,却消失在各个家长微信群里。写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高分和低分呢?很多家长疑惑:美国大学不是实行“择优录取”吗?我想了想,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出现高分低录取的情况: 1、盲目选择冷门专业,相信院校“曲线救国”的神话。选择冷门专业其实风险很大。很多无良机构建议孩子避开热门专业,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以求冲进一流大学。真实的情况是,已经没有冷门专业了。近年来,机构对前30名大学中的所谓“冷门专业”进行了深入研究。无论你申请哪个专业,前面都会挤满一堆人。不太可能是这样的。就像5-10年前一样,你可以找到申请者较少的冷门专业。而且,如果孩子对物理专业非常感兴趣,高中三年几乎所有的选课、竞赛、暑期学校、科研、课外活动都会围绕物理专业来准备。而且到了申请季,刻意选择哲学或者哲学等所谓的冷门专业,如果你是一个小众学生,想要去排名更高的大学,招生官就会起疑心。除非孩子除了物理之外还对哲学感兴趣,并且他对哲学的热爱也体现在他的论文和活动中,否则他会盲目选择一个冷门专业,刻意去往。妈的,分数高但分数低很正常。冷门专业也需要孩子真正热爱! 2. 文档。许多孩子取得了高分,但入学率却很低。可能是机构的文件有问题。论文是美国申请中最难的部分,但也是孩子最容易取得优异成绩的部分。很多孩子的SAT成绩都在1530以上,托福成绩在110以上。他们还参加过一些国际或国家级的竞赛奖项、俱乐部中的学生会、社会环境相关奖项、学生项目、科研项目、暑期学校、AP等,只要你不是刻意包装或者刻意选择不受欢迎的专业的话,那么如果最后没考上前30名的院校,大概率是文书有问题。现在,平均每个中国学生申请10-12所美国大学,这至少需要几十份大大小小的文件。论文是申请季的关键一步。机构论文顾问的指导和完善直接决定了论文的最终质量。上海有一个机构。仅创始人一人就指导了数十名甚至40名学生撰写论文。如果一篇文章展开详细分析的话,至少需要2个小时,再加上几次推翻重做。估计创始人就算不睡觉也完成不了。文件的质量可想而知。还有一些小型工作室将文书工作外包给外部顾问。除了不了解学生之外,他们只希望通过一些写作技巧来赢得招生官的心。如果是一些写作能力很强的天才学生,是的,如果你只是一个资质平平的普娃,基本上文档除了一点写作能力之外,无法深入挖掘反映孩子潜在特征的材料。即使你最终完成了一篇漂亮的文章,也不一定能体现出孩子的特点。远非如此,多个孩子使用相同的写作技巧甚至可能导致模板化写作。美国招生是一个全面的审查。论文与其他申请材料是综合关联的,并非独立个体。对孩子特质的发现,不能仅通过申请材料的字面理解或者仅仅通过几次沟通来了解。需要与孩子沟通,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理解才能做出判断。如果你选择一个机构来协助你申请,一定要了解该机构论文老师所教的学生人数以及该机构是否有自己的论文顾问。这在申请季节至关重要。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计划DIY的美国家庭,当你提到文书工作时,不要将写作等同于写作。孩子很多,学校里也有很多写作课程,但相对来说,包括托福、SAT等考试,都只是学术写作,很少涉及太多创意写作。即使是,也可能只是文本分析。这种写作方式。中国孩子自由表达自己、发展写作天赋的实践其实很少。招生人员更加关注学生如何探索新知识。他们还希望阅读有趣、丰富多彩、反映真实人物的文档。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的个性,而不是一些毫无特色的清单和陈述。或者炫耀你的写作技巧。

文件必须提前准备好。当所有申请条件都已成定局时,文件就至关重要了。我认识一些家长,他们的孩子在今年美国本科排名发布前两周就已经开始准备和挖掘2024-2025申请季的文书材料了。今年,包玉刚(Yugang Pao)成为第一位通过提前申请被加州理工学院录取并主修计算机科学的女学生。她的资质并不是特别顶尖,但是她很努力,在早期申请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RD文件。一篇好的essay告诉招生官“你是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做过哪些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对我的成长有影响”、“你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这个专业”和“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3、选校失误,没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大学。 考上哈佛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考上普林斯顿。究其原因,被普林斯顿录取的学生不一定会受到哈佛的青睐,有的大学是“单独管控”,注重学生的学校背景,比如普林斯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有的大学喜欢录取拿大奖项的学生,但他们不喜欢。不太注重学校背景,比如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每所大学的特点都不同,所以至少要保证被录取的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生融合,被UCB录取的概率是。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学生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高得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更喜欢集中。在北京实验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武汉外国语中学等国内一线城市的十几所高中中,UCB的招生较为灵活,学校每年招生的院校变化很大,让一些家长觉得UCB“随机招生”。有的大学是“党校”,有的学校注重学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择校时可以“不要只注重排名,也不要只注重文科或理工科学校,你还要投入对学校的了解,除了排名、专业、毕业方向、地理位置、安全性之外。大学的“录取偏好”,如果不敢轻易相信院校,那么家长和孩子自己多做点功课,“知己知彼”,被录取的机会就会更大。孩子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国大学,而美国大学也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录取能够帮助学校实现目标的学生。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同校、同机构的孩子之间竞争,每所TOP30大学在某所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数量有限。在美国申请量越来越大的环境下,适当降低期望值,选择更加谨慎的申请策略,避免盲目崇拜。如果孩子的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优秀,并且文书上没有致命错误,那么最终的录取结果将是一样的。如果你是“全聚德”,或者只考入前50名左右的大学,可能是因为活动的刻意包装。课外活动是中国大多数孩子所缺乏的,也是最容易导致低分高录取的情况之一。如果你提高了才准备活动,那你就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名校招生官更愿意看到孩子们因为热爱而长期沉浸在某项课外活动中,而不是仅仅一两周或一两个月的短期行为。鼓励学生关爱他人,为社会做点小事,而不是去山区支教,或者花几万元参加一到两周的科研项目,跑上千家千里迢迢到美国参加小半个中国学生的暑期学校。

每个人都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弄清楚孩子喜欢什么之前做一堆杂乱的活动是对孩子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有些孩子同时参加5-6个俱乐部。即使你创办了一个假俱乐部,招生人员也很容易识破其中的陷阱。机构或家长对儿童活动的过度包装,促使招生人员质疑中国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真实性。有些孩子的活动并不反映与其职业兴趣的联系。他们对一切都感兴趣,想做一切,并觉得自己擅长一切。没有真正的亮点,活动缺乏主线。最终录取结果将不理想。其实,并不是活动太多。您无需填写全部10 项活动。您只需填写MIT 申请的四项活动。美国大学招生官更关心你如何在活动中利用有效的资源和团队来影响他人、造福群体。而且,经验丰富的招生人员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真正喜欢哪些活动,哪些活动是可以申请的。我们不需要刻意寻找利基的、未知的活动。即使是常见的志愿者活动,有些孩子也能创造出不同的特色。 “我认为孩子们应该参加比赛”、“这个科研项目听起来很高端”、“我认为孩子们参加暑期学校更好”……但招生官真的看重这些吗?刻意的策划和包装,盲目跟风,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或无意义的同质活动,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美国本科申请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剖析和探索的过程。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成功录取孩子的活动,甚至将这些活动作为申请和规划的模板,最终可能不利于孩子的申请和成长。因此,与其让孩子进行10项活动,不如带孩子去真正学习,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与其让孩子像蜻蜓一样被各种活动压垮,不如让孩子一天一天地走好几年。专注于你真正喜欢的活动,无论它是多么高级或卑微。

5、未能平衡艺术与科学,体现人文素养。很多时候,两个情况相似的学生申请同一所学校。他们的标准化分数和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相似,但一个被接受,另一个被拒绝。除了论文之外,另一个因素可能是没有考虑到文理之间的平衡。现在美国大学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竞争激烈的美国大学往往会收到很多申请材料类似的学生。文理适当的平衡,可以提升孩子的申请形象,为申请添加“筹码”。例如,去年一个孩子申请了语言专业,所有科目的成绩都非常好。他的数学老师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当他研究语言时,他并没有局限于语言,而是扩展到语言学奥林匹克,语言学奥林匹克。它还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他还在生物竞赛中获奖了。这成功地为孩子创造了非常平衡的艺术和科学背景,他最终被布朗大学录取。排名前10的大学和排名前8的常春藤名校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非常重视通识教育。招生人员认为,只有文理结合的学生才能应对大学未来四年的高强度课程要求。艺术和科学之间本质上没有明确的界限。适当的文理兼修,更能体现孩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等学业条件的前提下,为什么中国学生在美国高中的整体录取比国内学生更好呢?这是由于美国高中生的人文素质背景,他们更容易受到以文科教育为特色的美国大学的青睐。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有些孩子“分数高录取低”?归根结底,是我们中国孩子或者家长的原本思维与美国大学的申请逻辑存在差异。很多“高分录取低”的孩子除了院校申请策略上的致命失误之外,可能也只有“高分”。如果经过努力,孩子托福115左右,SAT 1550左右,ACT 35左右,AP-6-8满分,再努力就很难了,有第二次、第三次考试无需找培训机构。复习的话,花十二分的功夫提高几分,或者考十几次AP,尽量平衡自己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对于美国本科申请来说,只有“高分”是不够的(当然,有些孩子的高分是“虚高”,比如学校的GPA控制比较宽松,托福和SAT作弊,竞赛作弊等,这就是另一件事),美国大学要求孩子提供课外活动和论文。本质上,招生人员希望通过学术之外的成就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拓宽思维广度、自我意识、领导力、持续学习和探索。承担风险的动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孩子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完成学业。进入美国大学只是您学习的开始。进入名校,只是人生马拉松中的100米领先。这个百米优势能否保持到最后,就看孩子自己的努力了。考上名校固然好,但没考上也不必太担心。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去年北京的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在一所知名国际学校的成绩中名列前三,标准化成绩和竞赛成绩也非常优秀。由于知名机构指导的文件有问题,孩子只被当时排名第38的UCD录取。不过孩子在UCD学习生活很开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家长放弃了原本让孩子转学到别的学校的想法。没有必要盲目追逐排名。如果一个孩子是一个天才,那么无论他在哪里,他都会闪闪发光。造成高分和低录音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只是一个起点。高分是申请美国本科最基本的门槛,但仅有高分还不够。我们需要调整传统思维方式,真正认清美日全面检查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中国孩子喜欢测试自己的成绩,但活动和成绩可以齐头并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辅相成。不要以为等到成绩上来了才准备活动就会错过最佳时机。在高中初期,甚至高中开学前,在保证孩子平时成绩或中考成绩的同时,尽早探索,多尝试,多学习,选择孩子喜欢的一两个活动比较有兴趣,并且坚持至少1-2年。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知识检索、过滤和写作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获取知识的能力甚至考入名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