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巴德:奥派理论与美国大萧条

新闻资讯2024-06-09 19:42小乐

罗斯巴德:奥派理论与美国大萧条

李一平/文人们应该了解凯恩斯的理论,人们也应该了解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点非常重要。

穆雷·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1926-1995)是20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学派的“首席理论家”。他运用奥地利学派早期代表人物冯·米塞斯的经济周期理论,逻辑而完美地解释了经济萧条,特别是美国的大萧条。

1.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于1880年代出现于奥地利,其创始人是卡尔·门格尔。他的主观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彻底改变了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学生欧根·冯·庞巴维克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他的资本和利息理论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理论认为,个人对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自愿选择决定了资本品的积累。资本品的积累扩大了生产和技术进步的迂回过程,从而带来更多的未来消费,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本质。

早期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他将奥地利学派带入20世纪,被誉为现代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二战期间,米塞斯被迫移民美国,过着长达数十年的漂泊生活。米塞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 20世纪20年代,他对计划经济发起了著名的攻击。他断言,没有跟随市场的市场价格,你就不会知道资源的稀缺性,也不会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波兰的兰格提出了著名的“试错法”,冯·米塞斯回应说“市场无法模拟”。实际上,米塞斯似乎赢了。米塞斯关于计划经济不可能的观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米塞斯的学生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哈耶克完成了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对经济活动和价格的影响是非中性的,因为经济活动由不同的生产阶段组成,货币由不同的人持有。当央行人为地增加货币供应量,或者人为地让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必然会诱使企业家将资源错配到资本品的生产上,投资到不应该投资的项目上,进一步人为扰乱经济。经济的结构本身就创造了虚假的繁荣。当货币停止增长或利率回归自然利率时,经济活动中曾经隐藏的错误就会出现,繁荣崩溃,萧条开始。萧条是对泡沫的强制挤出、对结构的强制调整。 1974年,哈耶克凭借这一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或许是因为凯恩斯主义的胜利,哈耶克从经济学转向政治哲学研究,写出了政治哲学经典著作《通向奴役之路》。 《美国大萧条》的作者穆瑞·罗斯巴德是继米塞斯、哈耶克之后奥地利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哲学、法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贡献。

《通往奴役之路》

[中文]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王明义、冯兴元等|已翻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8月

罗斯巴德出生于美国的一个犹太家庭。 195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他立即致力于米塞斯经济学的研究。《美国大萧条》是罗斯巴德的杰作。 1963年出版后,重印5次,重印8次。本书运用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提供了创新的解释。

《美国大萧条》

[美国] 穆雷·罗斯巴德|

谢华宇译|

海南出版社

2017年12月

2. 冯·米塞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冯·米塞斯认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通常以通货膨胀为特征,其特点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变得更便宜,不适当的投资甚至错误的投资增加。表面上看起来经济在发展,实际上却是这样。行动造成了更大的危机。萧条时期是市场经济的被迫调整。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也持这种观点。马克思在第二卷《资本论》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中指出,大多数劳动资料由于工业进步而不断被改革,新的劳动资料取代了旧的劳动资料。迫使企业设备提前进行更大规模更新的主要是灾难和危机(即萧条)。

尽管马克思和米塞斯对经济萧条的作用有着几乎相同的看法,但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截然相反:冯·米塞斯通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系解决了问题,而马克思则通过“经济联盟”的图式解决了问题。 Free People”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罗斯巴德认为,只有米塞斯的理论才能解释经济萧条。他认为米塞斯的经济周期理论通过研究银行扩张来分析干预自由市场的结果,深刻阐述了萧条阶段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冯·米塞斯是正确的。

关于经济周期和商业波动,罗斯巴德认为区分商业周期和商业波动很重要。社会生活充满了无法提前准确预测的持续变化。人们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变化,但变化不能简化为一门科学。企业家正忙于预测市场的变化,包括供需状况。获得利润越成功的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测就越准确,而预测不成功的企业家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自由市场上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也是最善于预测未来商业环境的人。然而,这种预测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对未来的判断是否准确,取决于预测者的生活积累、信息来源、灵感和运气。

罗斯巴德指出,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包括消费者品味的变化、时间偏好的变化以及由于时间偏好而导致的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变化;环境中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地点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发现或枯竭;技术变革引起的生产能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很难想象没有它们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生活模式,一切都超级稳定,那就意味着落后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变化时刻发生。聪明的企业家总是能抓住机会。在所有的变化中,关键是货币数量的随机变化。罗斯巴德指出,应考虑一般业务变化。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些变化是通过通用交换媒介——货币传播的,它将所有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如果一个价格上涨而另一个价格下跌,那就告诉我们需求正在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如果所有部门的价格均等上涨或下跌,那么货币部门必定会发生变化。只有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才会引起价格变化。货币供应量增加而货币需求保持不变会扭曲价格。

人为加值货币造成的价格变化并不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不反映真实情况的市场价格扰乱了企业家的判断。因为货币或者资本便宜,人们承担了很多不该承担的项目,创造了大量的“假就业”和低质量的GDP,而财富本身并没有增加。因此,经常会看到一些大项目才进行到一半就发现增加的货币买不到东西,正在进行的项目和项目也只能完成一半。

加杠杆带来的“繁荣”充满了浪费和错误投资。不发展经济如何解决这个“繁荣”?萧条期的作用是解决这种“繁荣”带来的资源错配、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萧条可以挤出泡沫,通过破产、重组、淘汰等方式调整结构,刺激创新。逆着经济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自由市场发挥作用。

相反,如果政府不让自由市场经济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而是积极干预,就会适得其反。罗斯巴德指出,如果政府希望萧条尽快结束,让经济重回繁荣之路,最重要的是不要干预市场调整过程。干预程度越高,抑郁症持续的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完全康复的道路就越困难。

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市场回调。例如:(1)向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信贷,使其不至于消亡。 (2) 进一步的通货膨胀,从而阻止必要的价格下跌。 (三)工资率居高不下,失业率进一步上升。 (四)防止价格下跌。将价格提高到高于市场应有水平会导致商品滞销并阻碍经济恢复繁荣。 (五)刺激消费、抑制投资。我们已经知道,更多的投资与更少的消费相结合可以加快复苏进程;消费多、储蓄少,将进一步加剧储蓄资本的短缺。通过食品券和救济金,可以扩大消费。一些私人资金可能用于储蓄和投资,而所有政府资金都偏向于消费。罗斯巴德认为,经济中政府规模的任何扩张都会导致社会结构中的消费——投资模式开始有利于消费,同时萧条的过程也会延长。 (六)失业人员救济。任何对失业者的援助都会无限期地拖延失业问题的解决,并阻碍工人向能够提供就业的行业转移。

综合以上分析,政府正确的政策是通过自由放任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为了防止萧条的发生,政府首先应该防止任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信贷扩张。

如果我们用冯·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来概括罗斯巴德对经济萧条的解释,那就是:银行效率的提高使资本变得更便宜,误导企业家进入许多他们不应该追求的项目,形成虚假繁荣。虚假繁荣的泡沫注定会破灭。萧条就是市场机制强行消除、挤出泡沫。同时,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回归健康发展轨道。政府干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三、用“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美国大萧条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萧条发生在1819年,联邦政府当时唯一做的就是放宽联邦土地债务人的还款条件。 1837年恐慌期间,范布伦总统坚决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妈的,死了,活了,美国经济很快就从萧条中走出来了。

面对1929年的大萧条,胡佛领导的政府开始了“胡佛新政”,稳步提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大信贷,支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如补贴失业者、提供公共服务)。服务工程投资),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从大萧条一开始,胡佛就将其措施转向违反自由放任原则。他的所有干预措施都是外柔内刚,建议背后带有威胁。结果,胡佛卸任后对市场的干预使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萧条。以至于三年半过去了,人们还看不到复苏的迹象,失业率达到了可怕的25%。

胡佛政府违背自由市场经济的传统,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包括解决失业问题、扩大信贷、大力发展公共建设、增加税收、增加购房贷款、加强农业管理等。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过剩。胡佛对抗萧条的措施悲惨地失败了。胡佛的失败应该被视为政府计划和干预的失败,而不是自由市场的失败。在此之前,在1920-1921年的危机中,自由市场监管已经取得了成功。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也可以解释美国2008年的大萧条。这次萧条源于美联储多年来的货币管理不善。 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间,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美联储M2供应量增加了40%。经过通货膨胀影响调整后,主要市场利率要么为零,要么为负。

2003年至2008年,银行体系向所有借款人随意提供贷款,这些银行不仅降低了名义利率,还降低了信贷标准。为了获得信贷,金融机构用“创新”的方式,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包装成安全的金融组合,实际上是高风险的垃圾债券。

低利率和低信贷标准也影响了消费扩张,导致2003年至2008年消费信贷增长了25%。人们的债务负担急剧增加,潜在风险较高。货币泛滥导致的低利率和信贷方式的创新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错配:太多人无力承担抵押贷款;在后泡沫氛围下,太多的投资项目无法维持;经济衰退之下,人们的财富和收入发生了大幅调整,过多的消费债务已经脱离了人们真正能够承受的范围。消费不足的观念是错误的。

4. 找到所在国家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在经济实践和经济政策制定上,各国政府都偏爱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可以通过多种货币和项目创造辉煌。然而,滞胀很快接踵而至,加剧了问题。

按照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发行更多货币是一项非常糟糕的政策。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货币只是一种交换媒介。例如,一只羊等于两把斧头。轴是货币和实际财富。将上面的示例替换为更现代的示例。如果8条面包换一双鞋,8条面包就是货币。钞票出现后,先用8块面包换8块钱,然后用8块钱买8块面包。现在还有8片面包。我想买两双鞋,但银行多发了8元钱,总共16元。给鞋匠16元后,他会发现,第一个8元买了相关材料后,第二个8元就再也买不到任何东西了。因此,增发货币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能够获得增发货币的人的利益以及上涨的浪潮不会受到损害。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该理论所支持的政策没有认识到危机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机制,它对经济过热时形成的泡沫和被破坏的经济秩序具有修复作用。人们经常谈论市场经济体制。事实上,萧条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那些引领经济的产业会大量投资、快速发展。萧条意味着给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踩刹车,迫使泡沫被挤掉,落后被淘汰,产业结构被调整升级,创新被激发。

政客们热爱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可以创造繁荣,但它具有泡沫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主义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实施奥地利学派的模型。各国政府都在寻求市场与政府的最佳结合。卓越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卓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