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冰雪运动著名人物杨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体育迷现象在体育界已经出现。这两年给一些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作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位金牌获得者,杨洋表示,与自己作为运动员的时代相比,如今的运动员所处的环境不同,有更多的媒体和社交媒体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观点,甚至体育迷。孤立、网络暴力等现象对运动员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杨阳建议提高公众对体育竞赛本质的认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加强运动员与球迷的良性互动,让运动员以最佳状态征战巴黎奥运会,为国家队争光。国家。为了应对粉丝群体,加强运动员和粉丝之间的良性互动很重要。杨洋鼓励运动员通过平时见面会、签名会等形式与粉丝沟通互动,传递正能量。同时,加大体育知识普及力度,培养懂规则、热爱运动的观众,引导球迷文明追星,共同营造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 (澎湃新闻3月7日、新京报3月6日报道)
如今球迷对明星运动员的追捧已经接近于娱乐圈的追星。不仅机场、高铁站有代理人封锁明星运动员,一些“私生粉丝”甚至不断骚扰运动员。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运动员成为“偶像”的过程。事实上,无论在娱乐还是体育领域,只要有运动员或艺人被贴上偶像的标签,粉丝的粘性就会迅速增加,热情的粉丝会结成群体,举办各种活动。 “偶像”运动员和艺术家本身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回报,比如广告代言、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参加的比赛上座率大大提高,或者主演的电影、举办的演唱会都有很高的票房收入。受欢迎程度。出席率,以及周边产品的销售情况。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美丽的星星和月亮的图像中保持清醒。事实上,有时候,运动队、当局或艺人经纪公司、电影公司、唱片公司都会享受到运动员和艺人的偶像化带来的巨大商业回报。
但一旦粉丝将某些运动员或艺人视为偶像,他们不仅会为他们支持、付费,还会做出一系列疯狂的行为,比如与偶像攻击CP、散布丑闻、试图利用偶像的利益等。另一个例子是攻击与自己的偶像竞争的其他运动员或艺术家。许多攻击的原因纯粹是想象出来的。又如,拒绝对偶像在比赛、影视剧表演、演唱会演唱等方面的任何批评。哪怕是专业的分析,哪怕是“小骂大帮”,哪怕是行业前辈的指点;还有所谓的“私生饭”试图侵入偶像的私生活。
20世纪90年代,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中,除了张学友外,另外三位都成为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的顶级偶像。这三个人都遇到过上一段提到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刘德华和黎明。
20世纪末美国著名新马克思主义者阿罗诺维茨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些受众众多的活动具有转移群众注意力的意识形态力量。运动员仍然是异化的工人,但只要由工人组成的观众仍然沉迷于体育赌博,或者忙着争论自己的球队或球员,他们就创造了一种为观众比赛的氛围。”
作者在1月3日的文章《运动员商品化了,粉丝的疯狂就不太好管了》中提到,运动员的偶像化实际上意味着商业化的深化。 “1991年之前的几十年里,世界体育赛事、运动队、运动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苏联、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理论与实践。高水平优势体育项目和标杆项目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证明体系的优越性。运动员本身与国家相似。干部最本质的属性是政治属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英国等欧洲国家,职业体育迅速进入显着的商业化进程,并最终成为体育产业,服务于观看经济、广告经济、粉丝经济。”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继续依靠粉丝经济、收视率经济、广告经济来积极包装和塑造明星运动员,努力提高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经济收入和各种待遇,但同时希望为了避免粉丝疯狂,这是不现实的。欲望。
你不能“同时拥有”和“想要”。要将体育定位为一个产业,挖掘其商业潜力,就无法避免个性化体育偶像的全面变现,就无法割断偶像化运营的过程,就无法避免粉丝的疯狂。
如果坚持把体育定位为一个产业,并充分发挥其商业化功能,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建品牌,因为好的品牌会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也就是所谓的“八十二定律”,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品牌的销量即使只占20%,它的利润却能占到总份额的80%。
如果真想让球迷平静下来,让他们变回热情但又克制的观众,热烈鼓掌,为运动员的表现竖起大拇指,但比赛结束后,即使运动员和观众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地铁上没有人来给运动员拍照,也没有私生饭。那你就得回到政治化的体育模式:运动员就像你我他一样,都是工人,只是分工不同。但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收入下降。如果没有观众购买周边产品,产业发展的深度就会非常有限。
美国哲学家、莫宁赛德学院哲学教授、西西里岛锡拉丘兹Excelsior 地中海中心常驻学者希瑟·里德(Heather Reed) 在她的书《体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年版)中写道,书中提出,体育之所以之所以引人注目,本质上是因为它是一种源于游戏的方式,并且满足几个关键特征:第一,参与自由;第二,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三是过程和结果无法确定;第四,非生产性,既不创造物品,也不创造财富;第五,受规则约束;第六,假装,即对应现实生活的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体育,包括儿童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参与、玩耍、追逐、训练,以及成人在社区体育场馆(如果有的话)等场所的锻炼,更符合上述。这六项标准更符合体育运动的本质。
因此,在讨论(是否以及如何)打破体育粉丝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回到体育的本质,体育到底应该商业化、大众化还是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