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华东师大多部校史剧上演(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剧)

新闻资讯2024-08-07 02:32小乐

六月,华东师大多部校史剧上演(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剧)

大夏大学

成立于1924年6月1日,

校训是“不断自我完善”

光华大学

成立于1925年6月3日,

校训是“知行合一”

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五月三十运动和抗战救国时期,两校革命师生寄望民族复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1年10月16日,在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原址上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时光飞逝。为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师范大学文化文脉,在建校70周年之际,全校一批师生齐聚一堂,开展党的主题活动历史学习与教育,从青春的角度挖掘师范大学的历史,排练制作了多部原创剧目,致敬“双庆”。

大夏大学

97周年

今天是什么日子?

不仅仅是国际儿童节

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大夏大学建校97周年

作为礼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

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简介

忠诚、爱国、奉献、报国

校史剧《伯群校长》

经过重新打磨和重新排列后

近日,老师和同学们再次搬上舞台

“我的大夏校友,

为国家服务,必须践行公平和诚实。

弘扬大夏精神,

虽然我无法亲眼目睹

国家重振世界和平,

但知道革命有一天会成功,

我对此并不后悔。”

当舞台灯光熄灭,伯群校长因过劳去世,演员们庄严宣读他的遗嘱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片刻之后,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史剧《伯群校长》中感人的一幕。

《伯群校长》剧照

该剧主要由大夏书院学生创作,得到了校庆筹备处和档案馆的全力支持。该剧于2019年首演,两年内已受邀演出5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师生经过重新安排,于5月30日再次登上舞台。该剧也是献礼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两部大师剧目之一。

解读学校历史

坚持办学、奉献教育的崇高信念和坚定实践

王伯群曾任大夏大学校长。他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秉承“报国、公诚”的精神,倡导“师苦教、员工苦、学生苦”的“三苦”精神。努力学习”和“师生合作”的办学理念建成后,学校终于取得了巨大的声誉,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但王伯群最终因病去世。过度劳累。

王伯群曾任交通运输部部长、大夏大学校长

剧目选取了《鲁迅言论之争》、《大夏抗战西迁》、《贵州办学之难》、《学校更名之争》、《病重留下遗嘱》等历史事件,等,更全面地再现了王伯群校长对青少年学生的保护和对待。对办学的执着,对大夏大学的情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作为一部传承初心、诠释学校历史的剧作,《伯群校长》追溯并呈现了这段历史,生动诠释了这位大夏大学建筑师坚持办学、奉献的崇高信念和坚定实践。自己在动荡的岁月里致力于教育。

《伯群校长》剧照

学校历史剧《伯群校长》自首演以来,历时3年,排练2次,多地演出。在反复打磨过程中,不断加入新人物、新元素、新风景、新台词,尤其是在查阅了大量校史资料和口述历史后,演员们从台词到台词都充满了丰富的表现张力。情绪;演职人员也从高年级学生“交接”给了新生。

每个人对《伯群校长》的理解或许不同,但学校的荆棘建校史、老师们的爱国勇敢精神、学生对世界的责任感却远远超出了剧作本身,描绘了一幅深刻而深刻的故事。深厚的故事背景,构成了这部剧的力量源泉。”《伯群校长》导演、2020级哲学专业学生王汝文说。

《伯群校长》剧照

《伯群校长》是校史育人的有益探索,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形式。华东师范大学以“师大·师父”为主线,以尊敬的老教师为原型,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史剧,让校史、党史“流”进学生心中通过生动的诠释。

编剧、导演和表演

做校史、党史的传播者

从《伯群校长》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冯契》再到《吕思勉》等系列校史剧,剧本创作、戏剧导演、演员培训、参与演出、道具准备、服装购买等全部由大夏学园学生完成。

“每一部学校历史剧都讲述了生动的学校历史故事,也讲述了师范大学学长们教育救国、谋求中华民族复兴的故事。”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说。

1924年10月,大夏大学学生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党支部。这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大学之一。大夏大学历史上记载的烈士有28人。大夏大学学生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充分体现和印证了“大夏”学校光复中华的爱国精神。

《伯群校长》剧照

在参与学校历史剧创作和排练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断强化协作互助的理念;在把握剧内容方面,学生深刻理解并生动传达了“爱校护校”“报国”的理念,成为自学者、同龄人。教育的有效载体。

同时,校史剧也得到了校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校史剧的演出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展示,将爱国情怀融入到流动的校史之中。大夏书院戏剧导师、辅导员桂军表示:“在排练过程中,我要求演员们设身处地为人物着想,感受人物在激流中逐渐从迷茫走向坚定的过程。越深入的了解,对伯群校长的理解就越深,我更加为伯群校长在剧中所代表的教育家精神所感动和敬佩。走出迷雾,也为自己树立了榜样,点亮了一盏灯。”

沉浸式“大课堂”

“师父”精神激励新一代师范学子

饰演王伯群的演员、德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王学聪表示:“王伯群老师一直致力于民族复兴,通过扮演校长伯群这个角色,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他的老师。”精神世界与大家一起回忆、解读。”前总统伟大的精神成就,让他的声音在今天的校园里回响。”

校史剧的创作、编排、表演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对于老师、学生以及观众来说,这都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每一句台词、每一次情感起伏,都传达着“主人翁”生动的故事,在无声的叙述中传递出爱国主义、对党的热爱、奋斗的决心的远大理想,把抽象的理论变成感性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完成一门党和国家历史教育重大课程。

《伯群校长》剧照

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年来,“大师”辈出。孟宪成、吕思勉、冯琪……首批68名“上海社会科学名师”中,华东师范大学24名教师入选。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代表,践行着“获取智慧、锤炼品格、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大学理想。

岁月如歌。华东师范大学与新中国同行。学校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用好校园“红色”资源,讲好校史、党史故事,以“师父”精神激励新一代“师大”人,通过师生融合实现充实、同伴相互促进、自我教育。物品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华东师范大学为“双庆”献上的深情礼物。

明天晚上预览

光华大学历史剧《新生》演出

《新生》是光华学院学生历时三年精心准备的作品。从2018年第一幕《退而结网》揭晓校史剧雏形,再现光华大学成立之初的坎坷与积淀,到2019年第二幕《新生》,再现光华大学建校之初的风风雨雨、积淀力量。 2020年,在疫情来袭之际,推出了网络广播剧《前夜》。最后,在今年“双庆”之际,推出了校史剧《新生》。首次完整讲述光华大学艰难诞生的故事:1925年,为支持五月三十运动,553名学生和17名教师宣誓离开大学。圣约翰大学与学校当局发生激烈冲突,集体宣誓退学后,创办了中国自己的大学————私立光华大学。光华大学以“培养高尚人格,启迪民族观念”为宗旨,倡导“读书运动与爱国运动齐头并进”,为祖国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1925年光华大学

来源大夏书院光华书院

文字|古一脚炎

图片|尚方健、卢锦云、王新月

编辑吴晓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