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黄俏2月6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24年重庆市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座谈会在渝中区创业园举行。
研讨会现场。图片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教委、市交通委、市侨联、重庆欧美校友会等单位负责人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海外创业园运营机构代表、留学归国人才代表齐聚一堂,对留学归国人员快速发展和重庆海外创业服务资源各抒己见,推动重庆市留学人员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高层次人才来渝发展收获颇丰。 “当我回到我非常想念的家乡时,我看到了巨大的变化,体验到了新的事物,感觉越来越好。” “重庆历史悠久,得天独厚,‘智造’成果丰硕,未来的重庆大有可为。”……座谈会上,不少留学归国人才代表、海外创业园区代表讲述了重庆针对留学回国人才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服务。他们纷纷称赞,也谈起了自己的感受。 “从在重庆读书,到海外学习工作,再到回到重庆继续发展,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过程也让我进步了很多。”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周淼表示,自己在海外留学、工作了10年左右。 2015年,他回到重庆发展,至今已近九年。他也深刻感受到重庆在打造人才品牌、留住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变化和成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童超对此也深有体会。 2014年,他选择回国发展。回国十年,他相信自己算得上是重庆留学回国人才政策变化的受益者、经历者和见证者。 “十年来,重庆为留学回国人员制定了一系列贴心政策,不仅聚集了一批人才,还打造了一批平台。依托人才和留学回国的双重优势,平台,已取得项目研究和转化成果。”他说,不久前,他的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合作,在《Cell》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在他看来,这也是他回国十年发展的一大成果。这与重庆对留学回国人员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员工长期稳定的支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出台多项鼓励青年人才出国留学的政策,为国家战略人才队伍注入新鲜“活水源”。例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实施重庆“创新留住计划”,拟打造国家级、市级创业园区“2+9”布局,投资逾7000万元资助1037名海归人才项目;结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新机制,包括“区内注册、海内外孵化、全球运营”,并被评选为“国家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服务国家”、“产业拓展开放最佳实践案例”、“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市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方案》,为人才集聚提供探索经验。在为“海归”匹配相应服务政策当天,与会人员就重庆留学服务资源、服务平台、人才项目支持、服务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各抒己见并进行了面对面的讨论,重点关注海归发展主题。深入沟通。 “归国留学人员来渝创新创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专业技术人才难以招揽以及创业企业缺乏资本关注。”中国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创业园负责人张晓丽举了一个例子。例如,重庆本地硬件工程师短缺。初创公司很难招募到硬件工程师等合适的技术人才。
为此,她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帮助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微企业引进人才,简化中小企业繁琐的融资流程,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活动和平台,促进留学人员与当地民众的联系。与企业、行业协会等互动,拓展人脉资源。 “我们园区更注重灵活定制,根据特定人员和项目的需求制作个性化内容,并匹配相应的服务政策。”渝中区海外创业园负责人李钊表示,渝中区海外创业园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提供舒适的人才公寓等齐全的生活设施,开展实惠丰富的夜生活学校课程,打造综合、优质、便捷的一站式生活园区,赋能区域内企业和人才更高质量发展。 “套餐”政策吸引留学归来人士。随着重庆人才政策的不断推进,重庆对留学回国人才展现出强大的“磁石”效应。重庆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新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做好联动协调,运用数字化手段,持续完善纵向到下、横向到边缘的管理服务机制,积极为留学回国人才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为做好服务,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品牌建设方面,赋能“创新园华侨”品牌,注重载体建设,提高创业扶持水平,加强创新园留学生建设和管理;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突出留学回国人才需求导向,建立人才地图,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在加强人才双向离岸发展方面,将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发展机制逐步向全市推广,加强与海外留学人才合作,争取更多离岸发展项目;在实施优质项目方面,重庆将遴选强化重庆市“双创计划”,遴选支持100个以上项目,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提供更大支持。同时,建立了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导师数据库,组织创业导师走进海外创业园、海归创新创业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海归人才将梦想变成现实。以实际行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共同推进新时代留学重庆。归国人员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