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岛大学毕业(德岛大学大学院)

新闻资讯2022-11-13 16:50网友发布

德岛大学毕业(德岛大学大学院)

目录:

  • 1、职场中迟迟得不到晋升?墨守成规、不敢违反规则正是拖垮你的原因
  • 2、科学家一般是什么学历?
  • 3、他毕业于日本三流大学,从屌丝逆袭获得诺奖,后来过得怎么样了呢?

职场中迟迟得不到晋升?墨守成规、不敢违反规则正是拖垮你的原因

现在我们对LED灯都不会陌生德岛大学毕业,这种灯既节能又环保,为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就是这种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节能灯,在20世纪却被被认为是不可发明的产品。直到一个叫中村修二的日本电子工程学家的出现,才彻底改变。

中村修二与一般墨守成规的日本人不同,他自小就讨厌被规则束缚,别人越是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越是喜欢去尝试。1979年,中村修二从日本德岛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日亚化学公司工作,随后开始致力于研究蓝光LED灯。

在当时的社会,开发蓝光LED灯几乎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然而,天生具备反叛精神的中村修二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对这个难度极大的项目没有丝毫畏惧。

为了研究出蓝光LED灯,中村修二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工中。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中村修二完全不像日亚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从不出席会议,认为那是浪费时间;也不会开通电话,认为那会干扰工作;甚至,他还会不按照领导的指示工作。总之,就是这样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完成了20世纪一项伟大发面的发明——开发了蓝光LED二极管,并实现了LED灯的商业化。中村修二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中村修二的成功,恰恰就是因为他敢于打破规则的性格。

职场竞争不像其他领域,很多时候在固定的模式中摸爬滚打并不一定能够成功。相反,那些敢于违反规则,进入超车道行驶的人更能够突破自我,取得成绩。

奇虎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曾经说过德岛大学毕业:“如果按照游戏规则玩,你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2007年,周鸿祎打破行业规则,决定推出免费杀毒软件。这在互联网行业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当时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是向用户收费的模式,以此维护后期更新费用。而360当时的核心收入也是来源于杀毒软件的销售分成。一旦推行了免费杀毒软件,就会破坏整个市场规则,不仅其他软件公司会面临危机,连360自己的收入也将大量减少。

而周鸿祎却认为,免费杀毒软件以后必成趋势,谁先打破规则,谁就能抢得市场,届时还会担心没有利润吗?

事实证明,果真如周鸿祎所料,随后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推出免费杀毒软件,而360公司因为率先突破规则,率先占领了商机。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相应的规则,其中大部分是有意义的,但也有一些需要随时更新,这时候,那个敢于第一个尝试违反规则的人,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对于很多人来说,保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品格备受推崇。然而,职场这个充满变数的舞台却又是另一番风景德岛大学毕业:每天新生事物不断,各种问题频发,只有做到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思路,才不至于陷入被动地位。

比如,奔驰公司总经理,于尔根 施雷姆,为了扩展公司业务,花费大量资金进军德国航空航天工业。然而,他企图在航空领域成为老大的梦想很快破碎,公司不断亏损。施雷姆及时改变主意,立即宣告航天公司破产。虽然最终损失了几十亿欧元,但他及时止损的反应,却避免了更大的危机。因此不但没有因此受到惩罚,反而让领导看到了他随机应变的能力,最终还成功晋升了职位。

德国总理阿登纳说过:“昨天我说的那些废话到了今天还对我有什么意义。” 在职场中,我们也需要保持这种魄力,面对自己许下的承诺,制定的规则,要敢于推翻。因为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失误的迹象不知所措时,我们若能迅速改变决策,就会给别人一种处事灵活、有魄力的感觉。这时候哪怕是产生了损失,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员工只有成功结束一个大型项目,或者是在岗位上有了非凡的成绩,才能被上司提拔。因此,很多人在项目之前就容易被设想的困难吓住,更别说成功完成项目了。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员工,并不是由其过往经历来决定的,而是由其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决定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对事件结果的过多设想,大胆地着手开展工作。

那么,具体地应该怎么做呢?

这就需要我们对公司当下的面临的挑战有深入了解。比如,我们接到上司任务:公司根据当前情况,需要做人员调整,裁掉一些员工。而我们所在的部门本身人数就不多,一旦裁员的话,工作就更难开展了。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考裁员之后面临的困境,而是大胆去做这件事,立即制定详细的计划,把部门的员工数量减少30%,同时还重新安排好后续工作。

这样一来,就等于变相告诉领导,这个问题虽然很棘手,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做好。所以,一旦公司有了升职机会,上司肯定会第一个想到我们。

在职场中,我们不要因为一项工作的困难性而迟迟不肯动手,而是要善于抓住时机,大胆开展工作,展现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

在职场中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埋头苦干,毫不伸张地把工作完成。他们一方面讨厌那种到处张扬成绩的人,另一方面又渴望领导能够慧眼识英雄,相中一直在角落里默默努力的自己。还有一种是把每件小事都往大里吹,蚊子都能说成大象的那种。这类人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职场的焦点,要所有的领导和同事都注意到自己。

如果领导有重要任务要开展,首先想到得肯定是后一种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类人在他面前、脑海中出现的次数多。

那么,我们该如何宣扬自己的工作呢?

比如,我们签订了一份合同,不仅仅是就签成功了而已,而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鼓吹自己的工作。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次我们签的这个项目,有好几个公司都想争夺。他们明白,一旦签订了这个合同,就在这个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分量。尤其是某某公司的小张,之前都卯足了劲。当他知道是我们签订合同的时候,整个人都气得变形了。“

这样的宣传,一来符合爱听好消息的上司的胃口,二来能让我们在同事中提升存在感。当我们的工作人尽皆知的时候,就更容易得到机会。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职场中,明确的规则确实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更优质地完成业绩。但是,墨守成规也更容易出现相反的情况。尤其是职业瓶颈时期,打破规则通常能够带来意外的惊喜。因此,违反规则,也是职场必修的一项课程。

科学家一般是什么学历?

科学家什么学历?什么是科学家?这两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什么是科学家?

什么是科学家?很多人都以为大学理工科教授就是科学家了,甚至有的人说大学老师都是科学家。也有人说至少的211大学的理工科教授才是科学家。

其实我看来,诺奖获得者是百分百的科学家,但是两院院士不一定算是科学家, 当然如果又不是诺奖获得者,又不是院士, 甚至连个正教授都混不上,那别说自己是科学家了。

我认为真正的科学家就是能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留下名字的人,这才算真正的科学家、 目前中国能算上世界范围上的科学家的人,我看只有屠呦呦和杨振宁, 其他人大多人只能说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科学家的帽子还是不够资格。

当然不少院士算科学家,不过在世界上名气比较小。

当然也有不少为国防事情默默风险的科学家,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科学家的学历。

这个以前科学家的学历都不高,不过现在想当科学家,没有名校博士学位,基本上门都摸不着。如果现在你相当科学家,那就老老实实的上名牌大学,一直读完博士, 才刚开始你的科学家梦想之旅、

国内科学家和国外其实不太一样,国外很早就开展博士教育了,而国内也就金30年才开展博士教育。 因此国内目前的老一辈土生土长的很多科学家都是本科生,甚至不少是中专生。

下面开始举例子了。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厉害,绝对是科学界名气最大的科学家,和牛顿并称top2。牛顿不多说了,牛顿那个时代,没有硕士博士, 所以牛顿学历就是本科。那么爱因斯坦呢?

很多人说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物理业余爱好者,其实大错特错,爱因斯坦是标准的科班出身,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入瑞士国籍,1905年, 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看到没,爱因斯坦是瑞士最牛的一所大学毕业,然后又在另一所最牛的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 相当于是清华本科,北大博士。

苏黎世理工培养了23名诺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只是其中一个。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世界 第9位 ; 2017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世界第8位。

基本上国外的科学家都是博士学位,普通学历的很少。

下面咱们介绍国内的科学家。

屠呦呦

北京医科大学本科。那个年代,中国只有本科,所以本科就是最高学历。那个时代还有很多中专毕业的院士。

陈学庚,男,1947年4月29日生,江苏省泰兴市人,1968年毕业于 新疆兵团奎屯农 校,中共党员,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学历仍然是中专。

周锡元,江苏无锡人,1938年5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 苏州建筑工程学校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历仍然是中专。

国内科学家学历不高,这个是特殊时期造成的,没有啥意外。像陈景润是本科毕业已经很不容易了。

最著名的低学历是华罗庚,只有初中毕业,虽然到清华大学工作,据说受尽了歧视,后来杨振宁老爸当系主任时候对华罗庚很照顾,华罗庚算一个奇迹了。

张益唐

很多人以为张益唐也是个业余爱好者,其实大错特错,张益唐那可是科班出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 普渡大学 ,获博士学位;2013年5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 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

陶哲轩

陶哲轩13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金牌;16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学士学位;17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 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这人绝对是个天才。

杨振宁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田中耕一

科学家中屌丝逆袭的至于田中耕一,田中耕一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一直在岛津公司上班,是一个底层小职员,他业余发些篇文章,然后就脱离学术圈, 当时他获得化学诺奖,日本化学界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

不过屌丝逆袭的事估计以后难了,以后想当科学家,还得老老实实考博士。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不能这样说,学历只是一个称呼。多少学历不行的却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爱迪生,他是什么学历,靠的是智商,靠的是自己有探讨的发现。

科学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科学家?如果说院士是科学家,那么很多老师都不是院士,难道就不是科学家?比如张双南研究员与苟利军研究员、赵峥教授都不是院士,但在我心目中,他们是科学家。——不过也许他们也不会说自己是科学家。为什么?因为科学家这个名词其实是很模糊的,这个定义域不清楚,说不清楚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你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

那么,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吗?我们知道,博士是最高的学历,没有比博士更高的了。那科学家都是博士吗?我看也未必,比如袁隆平先生就不是博士。那袁隆平先生算科学家吧,他得了中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一般的科学家都没有他的贡献大。所以,一般情况下,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但很多优秀科学家并不是博士。

邓中翰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董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挂职)。他肯定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是博士。

以前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叫“第一位大学老师没有上过大学。”这话可以看作是一句励志语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几十年前、上百年前大学老师的学习经历。那时候的大学老师,整体上的学历要低于现在的。像国内年龄比较大的一些科学家,他们可能只有本科文凭。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并没有接受过研究生教育。

现在年轻一代的大学老师或者是科学家,他们就有非常高的学历了,绝大多数有研究生学历,并且是博士研究生学历。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科学体系越来越健全,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专业,没有学历这个敲门砖,很难进入研究领域,也难出研究成果。

而且就培养目标上看,本科阶段的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本科阶段的教育基本是以知识为主,研究生阶段就要进行科研训练及科研工作了。科学家正是要对未知世界进行 探索 研究的,没有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很难在科研领域施展身手。

屠呦呦那一代的人物之所以没有研究生学历却仍然可以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是因为那个年代国内并没有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但是国内还是要有人搞科研的。他们做的其实就是科研工作,只不过科研条件比较落后并且没有一张研究生毕业文凭。

今天研究体系越来越健全了,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有更高的学历,尤其是世界名校的博士学历就能够和更优秀的科学家交流合作,也就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做出新的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的学历不会朝低处走,没有研究生经历越来越难立足在科研领域。

科学家的学历情况很复杂!大概有如下的情况:

网络配图

在100年前,科学家的学历可能差别比较大,既有博士,也有没上过大学的! 体现出以前科研还是一个小众参与的活动,因此各类人士都有可能参与。比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11月—1985年6月)就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写的高深的数学论文,在1930年就引起了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拍案叫绝,并 当即作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做数学系助理员。但是在科研领域即便是当时,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是居多数,不过还没有到搞科研必须有博士学位,甚至必须是世界名校博士学位的超高要求!

网络配图

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了。要想成为科学家,世界发达国家及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大都要求要有博士学位,甚至世界名校博士学位。否则可能连一个固定职位都谋取不到。 科学的发展也和100年完全不一样了,学科门类分的越来越细,要想掌握某一个小的学科门类的科学家,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因而,虽然也有屠呦呦这样没有博士学位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例子,也有袁隆平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但是毕竟还是太少了!大多数科学家首先必须是博士,已经成为一个常态!

网络配图

总之,从 历史 上看科学家有各种学历的,但是现在的科学家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甚至世界名校博士,至少也受过高等教育! 所以,有志于从事科学事业,想成为科学家的青年学子,还是要尽量去著名高校和科学大家学习,获取博士学位!

我的观点是,科学家的学历一般而言未有一定之规,可能是研究生学历或大学本科学历,也可能是专科学历或初高中学历或相当什么学历不等。具体来讲,学历对某个科学家而言并非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科学家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方面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是否对 社会 对人类有最有益最突出的贡献,以推动学科升级, 社会 进步,人类生存高质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科学家是什么学历?

我想应该先定义一下科学家。我的理解,并不是在科研单位做科研工作的人都叫科学家。这种人我们开玩笑地说,叫科研民工。也并不是教授都叫科学家,甚至部分院士也不见得能称为科学家。 我觉得,应该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科学研究人员,才能叫科学家 。

现在大学招聘的人员一般都需要博士毕业,没有博士毕业的人,根本进不了大学或者研究所的大门,所以,现在的科学家一般都是博士学历。

那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博士学历呢?当然不是。

屠呦呦,我国科学界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她1955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屠呦呦经历我国高教史上波澜壮阔的院系调整,她1951年入学,是北京大学,上学期间,医学院拆分成独立的北医。不过北医后来被北大再次合并,等屠呦呦获奖时,她又变成了北大的校友了。

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现在能在网上胡说八道,多亏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养活了我们。他是本科毕业,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

陈景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后来分配到四中教书,因为口音问题,被四中退回了原籍。这个大概是四中 历史 上最懊恼的一件事了。

华罗庚,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就初中毕业。

当然,以上这些科学家都是中国的,那时咱们的教育水平不怎么样,所以,大学水平就算很高了。那看看国外如何。

日本的, 中村修二,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1977年在德岛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硕士毕业。学历是硕士。德岛大学也不是著名大学。不过中村修二去美国还是搞了研究,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

田中耕一,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198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最高学历是学士,而且现在并不在学术界,只是一个公司工作。他获得诺奖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美国的, 克莱尔·威廉·汤博,他是冥王星的发现者,他是位牧羊少年, 因为酷爱天文学,被一个天文台雇佣。在那里他发现了冥王星,发现了冥王星之后,被两所大学授予了学士学位,原来他最多就是高中毕业。当然,现在冥王星已经不是太阳系的第9大行星了。

印度的, 拉马努金,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是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没上过大学,不知道有没有高中毕业,他就是自学和凭直觉在工作。

关于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学历,我曾经听一位著名教授聊过。 在他看来,一般大学毕业后,都可以做科研,因为已经有基本科学素养了,其他的就在研究中学习、思考就可以。 但现在基本都是博士,是因为做研究的门槛高,要进科研院所都必须是博士学历。除了这些地方,其他地方很少有这些做研究的仪器,所以不好当科学家。

当然,不是说科学家必须要这些昂贵的仪器,只是这个时代需要。 杨振宁也讲过,现在的时代是科学的青铜时代,不好出成果。 爱因斯坦的时代是黄金时代,同时代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时代好,他们那时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来做实验,大量的是新的思想,是科学的革命。

在现代,唯一有希望不是博士学历的是数学。因为数学不要借助外力,只是数学家的头脑在思考。 这也是像华罗庚、拉马努金中学毕业都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的原因。

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看到一次科学的革命,那将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时候,我估计英雄辈出,不需要博士学位问题也不大了。

大家觉得呢?

科学家应该是具有一定学术成就的科研工作者。但学历真的各有不一,本科的有,研究生的有。学位最高的是博士学位,当然硕士以及学士学位的也都有。但占绝大多数的是博士学位(没有具体数据)。

科学家大部份应为博士学历。请注意,题目是“科学家大部分都是什么学历?

要了解科学家都有怎么样的学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科学家。

学者是科学家?有发明创造的是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 探索 、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狭义的定义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 社会 科学家这两大类。所有自然科学和 社会 科学的研究人员,达到了一定的造诣,获得了有关部门和行业内的认可,均可以称之为科学家。

被称之为科学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中国的农学家袁隆平等。

而这些代表人物大部分出生在没有大学的年代,所以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

近现代,大部分科学家都有很高的学历,或者是先获得学历,再有了科学家的称号;或者在科学研究上有了成绩以后被授予高学历。

但不管哪种情况,被称之科学家的人都对 社会 有很大的贡献才会被冠以科学家的称号。

而作为科学家要有这些品质:

科学,本身即是 探索 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而成为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是:锲而不舍,勇于献身于科学,无私奉献却淡泊名利……

选择简单对象开始研究,建立理想模型,尽量应用数学,完整的考虑各要素,建立理论,并通过修改和扩展,扩大应用范围。

科学是人造的,因此与人的素质有关,争论和激励能使人的素质迅速提高,因此科学需要讨论的环境和维护人们对科学的热情。

他毕业于日本三流大学,从屌丝逆袭获得诺奖,后来过得怎么样了呢?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早成熟的人不一定有成就,晚通达的人不一定将来不显达。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大器晚成之人。

姜子牙72岁时才被周武王发现,封为太师。

汉高祖刘邦48岁斩蛇,集合三千子弟,51岁才称王。

林肯年轻时经历各种失败、被拒绝,51岁才当选美国总统。

齐白石在前半生一直靠卖画解决温饱,65岁时才出人头地。

人生经历

在日本,也有这样一位奇人。他是一位中年大叔,名叫中村修二。他毕业于日本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大学——德岛大学,这所大学连物理系都没有。

大学毕后,他就职于一家小工厂,工作内容就是操作石英管。在车间,经常会发生石英管爆炸的事件,每当发生爆炸时,同事们异口同声的说道:又是中村!

领导每当看到他时,便会情不自禁的问道:你咋还不辞职?别留在这里添乱了,石英管快被你炸没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老师眼中的学渣,领导眼中的废材,却在工作中发现了量产蓝光LED的方法。由此,一举拿下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身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获奖现场

童年平淡,考上三流大学

中村修二,1954年出生于日本伊方町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童年时的中村平淡无奇,成绩也是中下水平。

日本由四个岛构成,而最小的那个岛正是中村的出生地,高中毕业后,中村以很低的分数被日本三流的德岛大学录取。在大学里,他所学的专业是电子工程,为何要选这个专业呢?因为长辈说这个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在班里,他不是学霸,成绩中下,混个毕业证而已,并在大学期间他便结婚了。

毕业后,他在事业上没有远大的理想,也不像其他年轻人立志去大城市闯荡,他家中还有老婆和孩子需要照顾。换言之,他这样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去松下、丰田这样的大公司,人家也不要。他只想在家门口找一个小厂子,安稳地过日子就好啦。

工作中的中村修二

工作一般,惨遭白眼

1979年,为了养家糊口,中村来到当地一家小企业上班,公司主要生产彩电和荧光灯的荧光粉,整个公司不到100人。

当时,整个日本生产荧光粉的市场基本已经饱和,公司想要开发新的LED,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于是,大学毕业的中村就被招了进来。

有些人可能疑问,公司想开发新的LED,为何要招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呢?答案是招211、985大学的学生,他们工资太贵,而且人家也不愿意来。其次,公司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压根也没报什么希望。

当时的红光和绿光的LED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如果开发新的呢?很多大公司都很难会有突破,更别提一个100人的小公司,一没技术,二没人才,三没资金。开发不出来,领导不愿意。中村想实施呢,领导又不给钱。

所以,中村在公司也是左右为难,大家都认为他是吃闲饭的。产品一个没做出来,计划也没有,工资还一分没少拿。大家自然觉得心里不平衡,凭啥他什么都没做,和我们开一样的工资。在公司,中村自然惨遭大家的白眼。

甚至每次公司的领导见了他,都会问到:你咋还不辞职?换做是平常人,早就说:老子不干了!

国外进修,立志突破

中村也很郁闷,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道大山,跨过这座山谈何容易?面对着同事们的冷嘲热讽,他将愤怒化为动力,领导越看不起他,他越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不是个吃闲饭的!

但凭借着他目前的文化水平,肯定不行,他向领导申请去国外进修。领导天天看见他也不顺眼,干脆死马就当活马医,同意他出国了。

1988年,中村来到美国。人活一口气,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学点东西,回去给公司做出点成绩。当时红光和绿光LED技术已经成熟,中村考虑再三,他想在蓝光LED上有所突破。

同样,中村在美国也是受气,他基础差,又没有过像样的成绩,大家对他都冷眼相待,中村又憋了一肚子气。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座右铭:愤怒是他工作的动力。

回国再遇打击,勇往直前

在国外憋了一肚子气的中村,归国后想大展宏图。突然领导对他说:我们这个项目取消了,你去干点别的吧。

现实像一把无情的刀,但丝毫没有改变中村的模样。他这么多挫折都经历了,也不差这一个。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偷偷研究蓝光LED。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同事们都以为他脑袋进水了,跟着他一起研究的两个徒弟感觉看不到什么希望,陆续也都辞职了。

在实验室,每次发生爆炸时,同事们都习以为常,淡定的说道:中村又在搞什么鬼。

经过了无数的失败,总结,再继续失败,再找原因。终于在有一天,中村成功了,他兴奋地手舞足蹈。同事们异口同声的说道:这次中村彻底疯了。

不被看重,最终破冰

他将论文拿给公司的领导,领导根本不屑一顾。他将论文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在网上,直到他的论文轰动了欧美物理界,日本人还不知道中村是谁。日本一向以大学或公司为名头来判断个人的能力,在他们眼里,中村可能是个骗子,也可能是抄袭别人的。

1993年,中村的LED蓝光发布。公司的电话被媒体打爆了,领导才注意到,这小伙子站起来了,真的开发出一件非常牛的产品。

这时候日亚公司突然醒悟了,中村是我司的优秀员工,感谢他为公司所做的贡献。然后,中村的LED专利被公司抢先申请了,申请后,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蓝光LED,他的发明为公司挣了很多钱,日亚一跃成为了LED中的巨头公司。

中村发明的蓝光LED有多牛呢?有人说,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中村修二发明的蓝光LED将点亮了21世纪。

公司给最大贡献的中村发多少奖金呢?仅仅两万日元,兑换成人民币为1304元。

中村又憋了一肚子气,很明显,公司没拿他当回事儿。

移民美国,抨击日本

公司不拿他当回事儿,但有人特别看重他,美国加州大学把中村挖走了,还为他配置专业的研究团队、资金、设备应有尽有。中村很感动,于是便去了美国。

日亚公司急了,凭啥说走就走。你要走也行,去美国两年内不能研究LED蓝光技术。

这简直是霸王条款,中村当然不签,不签不行,养老金不给你。

中村愤怒的回复:不给我也不要了。

45岁的中村从公司愤然辞职,从一工人变成了美国物理科研界的领军人物。日本人还是不肯放过中村,追到美国要他签霸王条款。

这次中村不忍了,选择与公司对抗到底。他向法庭起诉日亚公司,要求返还专利,并给予赔偿金。

2002年,法院一审判决,专利归公司所有,但日亚公司需要向中村支付200亿日元买断专利。日亚这一次真的傻了,哭爹喊娘的说自己没钱。最后,经过庭外调解,日亚向中村支付8.4亿日元。其实,这都是日亚公司咎由自取的。

2014年,因为中村发明的蓝光LED对物理学贡献巨大,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LED,汽车大灯、手机、电视等等都是由LED显示。

如今,中村已经移民美国,在美国,他敢于抨击日本的教育,抨击日本对于科学工作者的轻视,甚至鼓励日本年轻人离开日本。

一个日本国家的栋梁,却最不喜欢日本,无疑这是最悲哀的。

屡获诺奖,教育关键

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近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人的获奖次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尤其是医学类的诺奖,日本拿了很多。这跟他们的教育是的分不开。日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

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说:“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重视大自然的教育,是日本教育的特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