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的词条

新闻资讯2022-11-16 22:40网友发布

包含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的词条

目录:

  • 1、坚强人的故事
  • 2、如何疗愈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创伤?
  • 3、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曾经执教或者毕业的大学(有的人没有就算了)
  • 4、正能量的书籍
  • 5、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毕业能申请哈佛博士吗

坚强人的故事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十九从此双目失明,并有聋哑之疾,但以惊人毅力学完小学到大学全部课程。她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等5种语言,出版了《乐观》、《走向光明》、《我的生活》等14部著作。有的被译成50余种文字,风靡5大洲。1965年,当她85岁高龄时被选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

海伦·凯勒于一八八○年出生,一九六八年逝世,活了八十八岁,经历了两个世纪。她出生后十九个月便患了一场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变成又聋又瞎,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看来这么一个五官三废的一岁半的幼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世界上也真有奇迹,后来由于她的顽强不屈,刻苦奋斗和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小姐教导有方,当然还由于她有出众的天赋,因此她从七岁开始受教育,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终于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她学懂的文字有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之多,而且知识渊博。她从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后到她逝世这六十多年的期间,她的主要职务是写作和讲演,她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全心全意为聋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九五九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一九○四年,也就是海伦二十四岁的那年,她以优等成绩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

海伦大学毕业之后,投身于为聋盲人服务的事业,她跑遍全国为聋盲人学校的筹建募集基金。同时她笔不停挥地从事写作。还在大学时代她就写作了著名的《我的生活故事》。以后她陆续写出了《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安妮·苏利文·麦西》、《乐观》、《海伦·凯勒在苏格兰》、《海伦·凯勒:她的社会主义年代》等十四部著作。书中提到的《倘若我能看见三天》是海伦给《大西洋月刊》写的一篇散文。

海伦的一生经历丰富,除了见于她本人的著作之外,别人研究她的著作数以百计。 美国曾出版过著名的传记作家约瑟夫·拉希的一部八百多页的巨著《海伦和老师》,材料最丰富,图片也很多。拉希把老师与学生写在一本书里是很有道理的。安妮当海伦的老师达五十年之久,和海伦结成不解之缘,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的美名。马克·吐温称赞这师徒二人“组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海伦自己也说:“要是没有老师,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江阴吕氏姐妹的故事

吕氏姐妹简介:吕氏姐妹,姐姐吕娟、妹妹吕营。同患《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此病的发病率只有五万分之零点三。此病的症状是肌肉萎缩、全身无力、棉软如婴儿。生活完全需要别人照顾。

尽管如此,她们俩却从不抱怨命运、不向病魔低头。她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尽管从没进过学校的大门,却自学完了中小学的课程,还自修了大专课程等。

每天,她们只能固定地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在特制的桌子上学习,一坐就是十几小时。因为没有别人帮助,她们自己就不能躺下,每天冬天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去。即使这样,她们也从没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她们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她们的文字也经常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她们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了一批年轻人。经常有人给她们写信、打电话或上门谈心。她们谈理想、谈未来。他们从她们这里吸取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受此启发,她们决定开办热心电话,用自己的知识及坎坷的人生来启迪、帮助那些人生迷惘的青年人。

96年7月,她们开办了江阴市首家私人热线电话、《姐妹爱心热线》电话。这条热线受到了青年朋友的欢迎。短短几个月就有杭州、常州、张家港、如皋、镇江等八九个城市的热线电话一千多个。他们涉及的问题有:工作、就业、学习、恋爱、家庭等方方面面。许多人在她们的开导、鼓励、帮助下,摆脱了心理压力,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找回了自信,重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了。当有人问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们的回答是能够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她们已接到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4000多个。98年,她们还成立了《姐妹爱心服务社》。许多有爱心的朋友常跟她们在一起探讨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她们已帮助八九个贫困学生与有爱心的人士结了对子。她们自己也资助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现在,她们被十几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被江阴市团市委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等。

现在,她们又有了自己的爱心网站,希望这里会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为每一个喜欢它的朋友送去人生的一点感动。

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现年65岁,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于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于英格兰牛津。他父母原住在伦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牛津被认为是一个生 育孩子较安全的地方。他八岁时,他家搬到圣•爱尔本斯,伦敦北面20英里的一 个小镇。十一岁时,史蒂芬到圣•爱尔本斯学校上学,然后上牛津的"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亲上过的学院。虽然他父亲想让他学医,但他却想学数学。而大学学院没开数学专业,所以他选择了学物理。在大学学院学了 三年,没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学甲等荣誉学位。 然后史蒂芬到康桥做宇宙学研究,那个时候在牛津还没有一个人从事宇宙学研 究。他的导师是丹尼斯•西马,虽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尔做他的导师的, 费雷德•霍依尔当时正在康桥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刚维尔•塞斯学院先是做助研,后来便做职业研究工作。1973年斯蒂芬离开天文学院来到应用数学和理 论物理系。自1979年,斯蒂芬做"路克斯"数学教授。这个职位是1663年根据莱 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遗嘱以路克斯留下的钱作?基金创建的。路克斯曾经是 该大学的英国议员。第一个获得"路克斯"数学教授职位的是依扎克•巴洛, 然后是依扎克•牛顿。 斯蒂芬•霍金一直从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与罗杰•彭罗斯一起,他发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暗示了空间和时间是从大爆炸奇点处开始而至黑洞结 束。这些结果显示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结合起来是必要的,这是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的另一个科学发展。他发现的这样一个结合的一个后果是黑洞不应该是完全黑的,黑洞向外辐射,最终蒸发,消失。另一个推测是宇宙在想象的时间里没 有边缘,它是无限的。这将意味着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学定律决定的。 他发表的著作包括:与G.F.R.艾利斯合着的《时空的大规模结构》,与W.以色 列合着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世纪眺望》和与W.以色列合着的《重力300年》 。史蒂芬•霍金有两部畅销书:他的最畅销书--《时间简史》,和后来的《黑 洞、婴儿宇宙及其它》。 霍金教授有十二个荣誉学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获荣誉伙伴称号。 他获得过许多奖励,奖金,奖牌。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会员。 斯蒂芬•霍金继续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个子女和一个孙子女),他的理论物理研究与广泛的旅行和演讲结合起来。

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但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他在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有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贝多芬怎麼死的

.

1792年(22岁) 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 Haydn) ,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逐渐在维也纳尊定了名声,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 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於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_ _

贝多芬的感想

贝多芬是德国人.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射手座;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享年五十七岁.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常为了练琴事挨鞭子,八岁即开过音乐会.

1972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曾师事莫札特,莫札特伯乐知千里马:「他会受世人注目,不久世人都会因他而骚动.」

二十八岁开始耳聋,听力越来越差,曾跟好友说:「……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上帝创造的众生之中最悲惨的一个.」最后终於完全聋掉.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全聋后仍坚决与命运搏斗,开始用"心"来作曲.

贝多芬的图片

贝多芬的资料

一代乐圣贝多芬的传奇故事很多,他是继海顿,莫札特之后的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大师.他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这跟他失聪有直接关系.他的音乐素养遗传自他祖父,可惜在他三岁时祖父便过世了,他的音乐天份是由他的酒鬼老爸所发掘,但是他老爸当时的动机纯粹是希望把乐圣训练成神童莫札特第二,好利用他来赚钱;因此孩童时代的贝多芬常为了练琴的事挨鞭子,也常常边流泪边弹琴.

贝多芬的个人资料

贝多芬与海顿 , 莫札特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

1770 年诞生於德国莱茵河畔波昂市的一个清寒家庭中 . 父亲及祖父都曾是宫廷中的乐师 , 父亲约翰是一位才华平庸的又爱酗酒的男高音手 , 母亲玛丽亚则是一位贤淑的女性 . 贝多芬从小极受在宫廷中担任指挥的祖父宠爱 , 可惜好景不长 , 贝多芬三岁时祖父就与世长辞了 .

贝多芬的生平

贝多芬生於德国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是西洋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父亲是当地的宫廷乐师.贝多芬八岁时已公开演奏,十三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四年后被送往奥地利维也纳学习音乐.

1792年贝多芬再次赴维也纳.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觉听觉衰退并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於维也纳.

贝多芬的一生

有乐圣之称的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祖先是荷兰人,他是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於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贝多芬有两个年幼的弟弟.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如何疗愈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创伤?

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心理创伤,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同时也会影响大脑结构功能的发展。目前对这类问题的心理治疗有不同的技术方式,比如精神分析、认知疗法等,效果因人而异,跟心理创伤轻重程度和时间长短都有一定相关。

心理创伤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专家马蒂·霍洛维茨教授(Mardi Horowitz)曾把人类抚平心理创伤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痛哭(outcry)

2.麻木和抗拒(numbness and denial)

3.入侵式回忆(intrusive reexperiencing)

4.理解创伤(working through)

5.抚平创伤(compltion)

这五个阶段并非固定不变。经历过这样心理创伤的大致会有两种走向,一种是心理扭曲,想方设法打击报复,向恶的方向发展;而另一种则是携伤成长,在创伤中涅槃重生,更加坚韧顽强。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健康和社会关怀教授,《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一书的作者史蒂芬·约瑟夫博士认为,心理创伤后成长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心理创伤的理解。曾经的心理创伤并非必定终生流血,我们可以因了无条件的爱,因了投射和付出而一点点疗愈,到达幸福的彼岸,拥抱喜悦。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曾经执教或者毕业的大学(有的人没有就算了)

还用选吗?尊崇自由市场,想搞点研究,就埋头死啃GRE,直接去芝加哥大学,24位经济学得主不是盖得。。你这个工程,劳动量不小哦!楼主可要加分哦!美国大学交流太广了,每个人都要涉及很多学校

1969年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奥斯陆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并任教于此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1903-1994) 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荷兰经济学院教授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1915- )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士,哈佛博士,任教于MIT

1971年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乌克兰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

1972年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牛津博士,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纽约市社会科学学院学士,哥大文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任教哈佛,斯坦福。(牛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1906-1999) 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硕士,柏林大学博士,纽约大学教授

1974年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人 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 、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等 (更牛的人)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

1975年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苏联人 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学士,经济学博士,任教于该校

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国人 乌德勒支大学的数理系学士 荷兰莱顿大学的数理统计学博博士 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柯尔斯委员会从事经济研究工作。1946年,他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1955年,他到耶鲁大学任教,此后又受聘于哈佛大学。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人 纽约罗格斯大学文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打造芝加哥血皮(牛人NO。3)

1977年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和深造。

1925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1924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1930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英国人 牛津大学 伦敦经济学院商学教授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国人 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4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3年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凯斯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63年耶鲁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63年法学博士学位、1968年瑞典伦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麦吉尔大学法学博士、1973年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经济学博士、1978年米之根大学法学博士、1979年匹茨堡大学法学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任行政学与心理学教授(1949~1955),后来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神)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Sir Arthur Lewis)非洲裔英国人,后入美国籍,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国人 南达科他州州立学院科学学士威斯康星大学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芝加哥大学任教

1980年

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美国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T第一位经济学博士,芝加哥大学考尔斯委员会,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1981年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美国人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任教于耶鲁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国人 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学学士。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衣阿华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美国人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芝加哥大学期间,考尔斯委员 任教耶鲁大学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国人 剑桥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 并任教于此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意大利(1918- ) 罗马大学(法律)学士、新社会研究学院(社会科学)硕士,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博士,任教于新泽西妇女学院,伊利诺斯大学,卡内基技术学院经济学和工业管理系

1986年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国人 田纳西州师范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田纳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校任教。现任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

1987年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国人 哥伦比亚大学执教

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法国人 毕业于巴黎工学院 巴黎大学任教

1989年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奥斯陆大学 任教于奥斯陆大学,阿胡斯大学,芝加哥大学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

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美国人 哈佛大学文学学士 获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任教于卡内其·梅隆大学,芝加哥大学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美国人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 任教于沃顿学院 ,拉特哥斯(Rutgers)大学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国人 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学习医学经济学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

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英国人 伦敦大学学士、博士

1932年-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师

1934年-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

1935年-1938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

1938年-194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

1947年-1951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高等讲师

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1958年任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

1958年-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4年-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

1964年-1981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

1991年任堪萨斯大学法律与经济学荣誉客座教授

1992年

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美国人 (1930- ) 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美国人 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美国人 (1926- ) 康奈尔大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罗切斯特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任教授。但是,对他来说

1994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 Nash Jr.)美国人 这个不用说了吧?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德国人 法兰克福大学数学系博士,比勒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of Bielefeld)工作,1984年至今一直在波恩大学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美国人( 1930- ) 布达佩斯大学药学硕士哲学博士 悉尼大学 斯坦福大学学习,加州大学(伯克利)商学院工作至退休

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美国人 (1937- ) 芝加哥学院

加州大学求学 卡内基工学院 芝加哥大学任教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国人(1936- ) 爱丁堡大学数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教授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1914-1996)

获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维克瑞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1997年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美国人 (1944-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美国人(1941- )

1961年获McMasler大学工程学士学位,1864年获芝加哥MBA学位,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1873年执教麻省理工学院,1972-1983执教芝加哥大学,1983-今执教斯坦福大学。

1998年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1951 年,他进入加尔各答管区学院,专修经济;1953 年离印赴英,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59 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相继在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院、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哈佛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教授经济学和哲学等。1998年,他被三一学院选为院长,复回剑桥,主持学政。2003 年以后,他又返回哈佛工作

1999年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就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自1966年至1971年,他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和《政治经济期刊》的编辑;他还是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研究研究生院的国际经济学暑期教授。1974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21世纪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2001年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002年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年出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 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1943年生于挪威。1973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生于美国纽约州。1967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后在宾州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W.P. Carey) 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并担任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深顾问。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期间曾担任基德兰德的博士论文导师。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马里兰大学教授。

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 John Aumann),1930年生于德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2006年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1933年出生,美国人。

2007年

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主任。

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3月29日生于美国波士顿,美国国籍。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 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

2008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1953年2月 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2009年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于美国,现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奥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现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

正能量的书籍

有时候正能量的书籍更能去激励一个人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让正能量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中。下面是由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正能量的励志书籍推荐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蜗牛教我慢慢活》

[美]伊丽莎白·托瓦·贝利

蜗牛,行动慢慢的,安静的不得了,它不会用可爱的大眼睛向你乞怜,更不会跑到你脚边磨蹭撒娇,以宠物来说,这是一种奇怪的选择,但总有人在与蜗牛共处的时光中找到意义。《蜗牛教我慢慢活》记录了伊丽莎白在患病期间,与一只小蜗牛之间的亲密故事,让人意识到,自然界的一小部分也能点亮人类的存在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审视与赞赏。

《心的栖止木》

[日]河合隼雄

栖止木是飞鸟暂时歇息的树枝,在忙碌的社会中,你的心是否也像久飞的飞鸟一样,很难找到可以停下来,让心安静呼吸的树枝?日本第一位荣格分析大师,村上春树吉本芭芭娜几米的心灵导师,用75个心灵故事,“治愈”人生难以解开的'心结,温润被纠结拉扯的心,放慢越来越机械的脚步。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英]史蒂芬·约瑟夫

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大多数人在经历压力创伤,甚至灾难之后都能重新振作?《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将大量的现实案例与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介绍了一门新的科学——创伤后成长心理学。其实,人人都有能力战胜逆境,从创伤中复原。正如尼采所言:“那无法杀死我们的,让我们更加坚强。”

《脆弱的力量》

[美]布琳  布朗

我们常常困扰于那些负面的经历和情绪,如脆弱羞耻恐惧和自卑,甚至认为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深陷于疲惫,阻碍了我们的成长。但在布琳·布朗看来,正是我们自身的脆弱赋予我们力量,“在充满危机和不确定的路上,当自我拉扯纠结恐惧缠绕你时,人生不完美的‘礼物’不期而至,拥有它们会让你全心投入生活。”读《脆弱的力量》,让这种勇气融入你的生活中吧!

《希腊三部曲》

[英]杰拉尔德·达雷尔

《希腊三部曲》是跨越生物世界与文学殿堂的奇才达雷尔的经典作品,描写了10岁的达雷尔与全家从沉郁的英国移居到阳光的国度——希腊科孚岛,在这座无猜的小岛上度过的快乐童年。透过这三本书,达雷尔将交给你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让你感受“麻雀可以像天堂鸟一样有意思,老鼠的行为也可以跟老虎的行为一样有趣味。”只要你去找,充满阳光的日子俯拾即是。

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毕业能申请哈佛博士吗

可以。想要申请哈佛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需要的条件具体如下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

1、学术要求:本科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且相关专业毕业,并接受过相关专业深度教育约瑟夫·史蒂芬国际研究生院毕业

2、语言要求:托福网考80分以上,或者雅思在7.5以上有的也需要提供GRE成绩或GMAT成绩;

3、专业要求:GPA成绩在3.5以上(特别是专业GPA成绩)。

补充材料:

1、申请哈佛的博士需要的申请材料:

(1)填写申请表;

(2)学历证明(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

(3)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

(4)GRE或GMAT成绩单;

(5)托福成绩单;

(6)个人自述;

(7)个人简历,侧重申请者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能力;

(8)三封学校推荐信。

2、取得美国博士学位的条件:

一般博士生在入读课程至获授博士衔期间,会经历以下的阶段:

(1)完成指定的修课式课程,通常是研究方法论或有关学术范畴的研究院程度的课程。

(2)部份教育机构会要求新入学的博士生在设定的年限内通过资格考核,通常为入学后2-3年内必需通过。

(3)撰写论文或者研究计划书,并取得论文导师批准进行。

(4)开始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

(5)呈交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部份院校会要求先通过答辩再提交论文。已通过答辩但未提交论文的博士候选人可以在个人学术资格清单上写上毕业学衔的简称加上ABD(All But Dissertation,尚欠论文),表示自己将获博士资历。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Paul H.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简称SAIS),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和中国南京(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有分校区,是世界公认的顶级国际关系研究生院之一,专门从事国际事务、政治、经济、金融、外交、政策和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是美国政府、及全美各大国际机构最大的人才输送基地。当前光是美国国务院和世界银行就分别有超过250名校友供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齐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