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知大学毕业_日本爱知大学

新闻资讯2022-11-17 17:35网友发布

爱知大学毕业_日本爱知大学

2021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系本科毕业设计展

2021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系本科毕业设计展

2021年6月17日-20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暨“设计+未来”长三角高校学生红色文创作品联展在包玉刚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设计学院2021届本科生近150余件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作品来自建筑学、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风景园林等五个专业及方向。

2021届风景园林系毕业生部分优秀作品

1

作品:金泽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基于游客感知研究

作者:张乐

指导老师:王玲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西南部,为环淀山湖众多古镇之一,距离朱家角古镇、周庄古镇、西塘古镇等江南水乡古镇约20公里,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中心,是 “江南水乡客厅”的组成部分,也是上海1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一。面对江南水乡古镇同质化问题,如何摆脱“千镇一面”的现象是本次课题研究关键。

展开全文

金泽古镇历史悠久,宋初即已建镇,最突出是其桥庙文化,“桥桥有庙、庙庙有桥”,有江南第一桥乡之美誉。结合访谈、口述史等,发现上世纪50-60年代金泽古镇大量寺庙被拆毁,桥庙空间关系解体,同时也产生了节事活动缩减,历史文脉断裂等问题。

基于网络游记与微博评论数据、以文本分析法获取游客感知,探讨游客感知在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与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设计以 “桥庙百景图”为主题,从空间连接、活动重塑、情感延续三个层面重新构建起金泽古镇的桥庙空间格局,打造一处延续桥庙文化、古今意境交融的江南古镇特色景观,对金泽古镇的空间格局、历史活动以及传统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保护与提升。

本设计所采用的基于游客感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性方法不仅适用于江南水乡古镇,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

作品:以健康为导向的上海交通大学植物园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吴佳远

指导老师:于冰沁

本次设计的概念主题是“解忧植物园”,旨在通过对植物园进行景观更新设计,促进师生健康,尤其是问题最为凸显的心理健康。

概念来源于师生健康问题频发、植物园现有空间利用率低和景观效果不佳3个层面,而“解忧植物园”则可以给师生带来一个全新的植物园,有着丰富的植物景观,环境中隐藏着五感上的刺激,以此缓解心理焦虑,同时人们可以在自然中尽情运动,也可以在植物园每个角落享受社交的乐趣。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师生于植物园的健康需求,指导后续设计。

分别从生理、心理和社交健康提出景观设计策略,以促进师生健康。

设计效果图

展板

3

作品:大理洱海红山公园规划设计——营造节事空间

作者:杨雨珲

指导老师:王玲

红山公园位于大理洱海东北侧,总面积为62.3公顷。

本设计以“山海间”为主题, 希望以“山”打造观鸟节,带领不同群体识鸟、认鸟、观鸟、爱鸟、护鸟;与“海”共同推广开海节,再现双廊白族4000年渔文化;“间”既是指场地中的公共空间,大空间中创造的小空间,也是指多种功能复合型空间。

本设计从节事策划入手,结合现有传统民俗节庆,补充飞鸟节、稻米文化节等节事活动来完成全年的节事串联。

策略上,通过分析现有空间的优势和劣势,传统与创新的节事活动特色提出四个目标,并针对每一目标提出丰富滨水类型、增强步行体验、打造多种生境、弹性设计场地等方法。

其中的节点设计——飞鸟广场道路取形于飞翔的鸟,中间围合形成的大草坪被线性广场分割为四个大小不一的草坪,配合周边的驿站及廊架可举办多种活动;人们亦可在驿站上方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非节事活动期间,游客在飞鸟广场中穿梭,从南至北可以体验到不同角度观鸟的乐趣,从下沉的科普长廊到北边架空的飞鸟台,可观鸟于草丛中,亦可观鸟于天际翱翔。

本次设计中,希望人与人,人与活动在场地中相遇。

4

作品:CAP PARK——S4高速公路绿廊上海交大中心段规划设计

作者:赖佳妮

指导老师:汤晓敏

项目位于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内、沿S4高速公路上海交大中心段两侧,面积为7.9hm2。

CAP PARK以高速公路上盖花园为出发点,连接校园重要节点,提升通行、游憩品质,丰富学生活动户外空间。塑造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复合化的校园高速公路绿廊。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人口聚集点,连接聚集点。利用羊毛算法优化人口聚集点之间的连接,将计算优化后的路径,作为绿道选线的参考。

依据高速公路断面的不同特点,设计“线性立体贯通”、“加宽通道、交通分流”、“空间消极变积极”、“森林花园”等四种模块。

CAP PARK高速上盖花园连接地面交通、S4高速公路两侧建筑组团(到达建筑屋顶或室内),同时,CAP PARK的立体交通体系由坡道、阶梯、垂直交通核等组成。形成CAP PARK校园空中荒野特色花园。

沿校园内二号河增加下穿通行通道,并且连通二号河东西水系,保护场地生态基底的同时,在子衿街广场沿岸增设滨水台阶。在致远书院后方(原光彪楼)增加阶梯花园,连接CAP PARK空中的高速公路上盖花园与地面,使交通通畅,场地可达性好。

S4通道的项目涂鸦作为设计者对S4高速通道氛围体会的一部分。涂鸦的过程也吸引了许多校园师生、管理者对校园S4周边改造的浓厚兴趣。

5

作品:调控百子莲类黄酮合成的MYB转录因子筛选与鉴定

作者:贺威智

指导老师:陈冠群

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是园林中少有的蓝色花卉,其花葶姿态挺拔、花型秀丽,有“蓝色爱情花”的美誉,在上海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发现,百子莲的花瓣颜色易发生变异,由浅蓝至蓝紫色变化丰富,这与其体内类黄酮物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特点有关,但具体的调节机制未见报道。

多项研究显示,植物类黄酮物质合成受MYB转录因子家族调控。本研究以百子莲花瓣为材料,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百子莲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通过序列与进化关系分析了MYB转录因子家族的特征,并结合表达量检测筛选出调控类黄酮物质合成的关键MYB基因ApMYB12。

随后,我们利用异源表达获得了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植株。通过比较转基因与野生型植株的表型、类黄酮物质含量与合成通路上关键结构基因的表达,验证了关键基因ApMYB12正调控黄酮醇合成的功能。本研究为探明百子莲类黄酮合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为未来性状改良及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6

作品:基于X射线扫描的植物叶片内部亚微米颗粒物滞留机制研究

作者:张贻然

指导老师:李俊祥、殷杉

亚微米颗粒物因为具有占比大、致病性强、治理难度大这三个问题而成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普遍认为叶片主要通过干沉降机制滞留颗粒物,且有研究发现,亚微米颗粒物可以通过叶片气孔直接进入叶片内部。而我们在对叶片进行X射线扫描时,也直接观察到了气孔滞纳颗粒物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个科学问题。

围绕着这三个科学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这样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对比气孔区域和非气孔区域探究亚微米颗粒物进入叶片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直接观察和统计气孔区域颗粒物的分布情况;最终总结出叶片对亚微米颗粒物的滞留机制。

本实验首创性地将X射线显微镜应用于叶片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叶片对颗粒物滞留作用的测定方法,初步阐释了叶片滞尘机制,为雾霾的重点防控治理、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实验一共选择了9种上海常见绿化树种,包括4种落叶、5种常绿;3种针叶、6种阔叶。

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步骤的处理:首先摘取2片长势相近的叶片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30秒,再取其中一个叶片在特定条件下在烟雾箱内模拟滞尘,然后送去X射线扫描,如此就得到了滞尘组和空白组两个样本,最终再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我们使用了一个配套的三维图像处理软件dragonfly,在dragonfly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组织结构和气孔形态。下面是樟树、荷花玉兰和雪松叶片气孔横截面的变化动图。

樟树

荷花玉兰

雪松

我们用与气孔大小差不多的圆框选气孔并测量灰度值,将气孔类比成一个圆柱体,从圆柱体的最外层,一层一层地测量灰度值直到保卫细胞结束。我们随机选择了十个气孔进行测量,最终以这十个气孔截面图像灰度值的平均值来代表各层的灰度值;我们还平行选取了十个非气孔区域进行同样的操作,如此便绘制出,随着叶片深度的增加,气孔区域和非气孔区域灰度值变化曲线,进行一个对比分析。

我们对所有的树种都进行了灰度值曲线的绘制并分析颗粒物进入气孔的深度,发现所有树种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滞尘组气孔区域的灰度值都要高于空白组,非气孔区域的值接近且趋势相似。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们通过统计颗粒物体积进行了交叉验证,结果发现与前面分析结果非常吻合。

本实验开发了一套颗粒物滞留作用的测定方法,初步提出了颗粒物滞留机制——亚微米颗粒物能够从气孔进入叶片内部且为颗粒物进入叶片内部的主要途径。亚微米颗粒物进入大部分植物叶片内部的深度有限且不受气孔长度影响。

并且我们认为树种是常绿或者落叶不能显著影响结果,但叶片的几何形态能够显著影响颗粒物在叶片内部的分布情况。

未来希望能够实现对所有树种使用不同示踪物进行模拟滞尘,以系统性地选择最适合的示踪物。还可以扩大实验范围,尤其是对针叶树种的补充。

7

作品:“蓝色大花“百子莲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技术体系的优化

作者:郭祥鑫

指导老师:申晓辉

早花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以下简称百子莲),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百子莲属(Agapanthus)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自根状茎抽生而出,线状长披针形或条带形,近于革质。大型伞形花序挺直,高55~95 cm;漏斗状小花多达100个以上,深蓝色至白色。蒴果,内含多个具翅种子。7~8月开花,9~10月结果。

本研究拟利用单子叶植物百子莲根系发达这一特点,探究以根系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的可行性,辅助开展以百子莲成熟种子、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的愈伤诱导和增殖,希望可有效扩充外植体类型及来源,克服材料采集受花期制约这一瓶颈问题。探究纳米材料降低外植体污染率及促进愈伤组织增殖的作用效果,同时测定根系诱导愈伤组织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百子莲组培体系中的激素配比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通过细胞形态学和活力状态观测筛选出高质量的愈伤组织,经优化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后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化学诱变改良及超低温保存提供优质充足的实验材料。

图文来自 上交大风景园林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