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2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名来自内华达州的COVID-19患者在大约一个月内两次感染并出现症状,使他成为美国发现的首例继发感染病例。
报告截图根据US 《新闻周刊》报告,这项研究显示,患者年龄25岁,来自内华达州里诺市。该患者于4月18日检测呈阳性,并出现喉咙痛、头痛、恶心和腹泻等症状。到4月27日,他的症状已经消退,5月9日收到的两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5月31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咳嗽、恶心、腹泻等症状。五天后,该患者因症状恶化而入院,并再次检测出COVID-19 呈阳性。此外,对患者样本的分析显示,其体内存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称,该患者没有患有任何免疫系统疾病,也没有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科学家分析了患者体内的病毒基因,得出的结论是,病毒的差异足以表明患者曾被感染两次。研究人员还表示,数据结果支持这是“新冠病毒继发感染病例”,但也表示“可能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新闻周刊》指出,该研究目前处于预发表状态,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美媒称,考虑到疫情形势迅速变化,以这种方式发表研究成果可以让科学家们尽快展开讨论。内华达州公共卫生实验室主任马克·潘多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只是一项研究,但它表明人们可以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如果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继发感染,这将为疫苗研发和群体免疫等问题带来意义。”同时,潘多利强调,这只是一项单一研究,无法确定是否会发生继发感染。
延伸阅读:全球多国是否存在新冠病毒“二次感染”?钟南山做出了最新判断。继中国香港24日报告全球首例COVID-19继发感染病例后,荷兰共发现4例类似病例,比利时出现1例继发感染。巴西圣保罗一家医院也报告称,正在调查7例可能继发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对于这一现象,钟南山院士做出最新判断,认为从COVID-19康复者中再次感染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荷兰报告了4 例类似病例,比利时报告了1 例。据海外网消息,26日援引美国《商业内幕》报道,继中国香港24日报告全球首例继发感染COVID-19病例后,荷兰共发现4例类似病例,比利时报告了1例。继发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表示,继发感染非常罕见。
荷兰报告的4例继发感染病例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症状相对较轻。他们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之间的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荷兰病毒学家库普曼斯表示,免疫系统较弱可能是老人继发感染的原因。在第一名患者身上检测到了不同毒株的新型冠状病毒。
当地时间24日,比利时报告一名50多岁的女性第二次感染COVID-19。比利时病毒学家范兰斯特表示,该女子第二次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她在3月份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只产生了少量抗体。他还表示,新冠病毒的结构比流感病毒更稳定,但新冠病毒已经开始变异,这也意味着正在研发的疫苗可能无法长期保护人们。
24日,一名康复的COVID-19患者从欧洲返回香港后,其COVID-19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这是他第二次感染COVID-19,而不是“复阳”病例,这是世界上第一例。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随后表示,新冠病毒继发感染并不常见,这一病例为科学家研究病毒的免疫反应和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提供了重要信息。
巴西正在调查7例可能继发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巴西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严重,目前是全球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第二高的国家。当地时间25日,巴西圣保罗一家医院报告称,正在调查7例可能继发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据西班牙广播电视台26日报道,巴西圣保罗拉斯诊所医院表示,这7名疑似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出现了新冠肺炎症状,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两个不同时期”均呈阳性。目前,正在接受“其他”临床检查。
巴西约有2.1亿人口。今年2月26日在圣保罗发现该国首例COVID-19确诊病例,这也是拉丁美洲首例确诊病例。据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25日晚公布的最新数据,该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7134例,累计确诊病例近367万例;新增死亡病例1,271例,累计死亡病例116,580例。目前,巴西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仍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钟南山:COVID-19康复患者继发感染是个别现象。据南方+报道,8月27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他对COVID-19康复患者继发感染现象的看法。
“我希望大家重视对COVID-19康复者的心理疏导。在一些地方,有些人在COVID-19患者康复后就远离他们,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钟南山表示:“有报道称,从COVID-19中康复的人再次被感染,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我希望大家不要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从COVID-19中康复的人。” ”
专家谈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仍有可能,但症状比首次感染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二科主任梁连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 “二次感染”发生,但人们无需过于紧张。 “二次感染”的症状通常比首次感染的症状要轻。
“二次感染”是指从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再次被感染。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梁连春表示,这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人们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往往不会持续太久。目前,根据以往的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抗体的保护期大约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同时也不排除部分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在短时间内消失,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从而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此外,还有一种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例如,一名患者之前感染了一种毒株,病愈后又感染了另一种与之前毒株不同的变异毒株。
谈及“二次感染”和“康复”的区别,梁连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当一个从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恢复呈阳性”时,实际上意味着该患者的疾病尚未治愈,而是处于慢性携带者状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检测不充分、未能获取样本、或者检测试剂有问题等;有些人本身可能会长期携带病毒,目前对此的研究尚不清楚。
梁连春表示,康复的COVID-19患者中的“二次感染”未来可能会再次发生,但发生的概率目前很难判断。比如,我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比较严格,因此人们再次被感染的概率就比较小。但在一些疫情防控措施相对不太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疫情复发的概率可能会更高。再比如,假设亚洲毒株与欧洲毒株不同,亚洲人出国旅行时可能会再次感染。但如果不同国家和地区保持相同的优势毒株,这种“二次感染”就会相对罕见。
“我个人认为,大家不必对‘二次感染’过于紧张。”梁连春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次感染”的症状应该比首次感染的症状要轻一些,因为患者是第一次感染病毒。产生的抗体可能仍然发挥一定的作用。他提醒公众,防止“二次感染”其实和之前的防疫措施是一样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高风险场所和接触高风险人群。此外,接种COVID-19 疫苗也是预防的有效方法。
(原标题:美媒:美国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感染间隔仅一个月)来源:综合海外网、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客户端流程编辑: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