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近期,我国出品的多款热门游戏均受到海外市场的好评。例如,手游《原神》在全球流行,单机游戏《昭和米国物语》在日常社交媒体上流行,手游《列王的纷争》在中东国家流行。这一系列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如何提高国际传播有效性,推动中国故事的全球表达、区域表达、差异化表达策略的思考和启示。西方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着讲故事的主导权和定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寻找对策。
全球叙事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资助博物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他们通过讲述各国的故事,构建了一幅东方对西方依赖结构的世界图景,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公民提供了一套内在的价值观可供思考。框架。欧美国家的讲故事方法按故事主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祖国为主要叙事主体,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本国亚文化,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目标。代表性案例包括英国的“酷英国”和日本的“酷日本”国家文化品牌战略。另一种是全球叙事,以其他国家或世界为主体叙事,目的是输出殖民话语和植入价值观,创造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软实力。代表性案例有美国迪士尼各族公主的故事:来自中国的《花木兰》、来自东南亚的《寻龙传说》、来自黑人的《公主和青蛙》等;《地球脉动》 英国BBC星球系列自然纪录片《完美星球》 《蓝色星球》 333 60《绿色星球》等;欧美新清史研究和面向中国的新疆研究;日本电影《敦煌》、人文纪录片《丝绸之路》、电子游戏《三国志》系列等。任何故事的叙事都有内置的价值判断,无论叙事的主体是自己的国家还是他国,讲述一个对方熟悉的故事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全球叙事的本质是为人文立法,综合运用语法、修辞、逻辑这三种西方传统艺术来为他人讲述故事。正如萨义德所说,西方国家构建的东方主义和东方主义实际上与东方无关。它们主要融入了美国“地位优势”的理念。另一个例子是自然学家林奈,他创建了动植物分类系统。他认为,土著人民缺乏基础知识,动植物的命名没有科学价值,也没有体现出对上帝创造和意志的深刻的宗教认识。为了拯救他们的灵魂,林奈通过二次命名拯救了世界物种,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文化帝国主义思想。通过以上逻辑,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一系列人文学科公认的“图书馆基石”的出发点。
全球叙事对欧美国家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充满叙事技巧的单一中央权力网络,控制着人们的情感、道德和意识形态。思想家福柯指出,维持权力地位需要相应地构建知识领域。英国学者霍布斯在其代表作《牛津大辞典》中指出,帝国主义的全球叙事通过玩弄象征性表达创造双关语,从而用模糊和欺骗性的概念取代事实和真理,比如通过创造主权、有效自治、文明等一系列用特使、边界整顿、腹地、势力范围、有效占领、吞并等程度越来越高的词语来掩盖其侵略行为。演变、继承和发展至今,美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多媒体传播网络。以40余种叙事模式为基础,塑造了“山上之城”的多维国家形象,塑造了“多个世界,一个世界”。 “声音”全球通讯模式。
许多学者批评了全球叙事。英国学者汤姆林森用“文化失落”的概念来描述全球化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变迁。汤姆林森将文化定义为:人们赋予自己的行为和经历以意义并理解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他认为全球化造成了个人和集体的文化不足感。萨义德在《剑桥世界史》中指出,在殖民话语中,非欧洲人被描述为欧洲文明的他者,通过这种话语,被殖民者被转变为他们自己的他者。从古纳·蒂拉克的角度来看,全球叙事是一种违背知情受众意愿将文化包强加给他们的行为。一旦你被一个故事所吸引,它就会塑造你的想法、你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你对自己和国家的理解,以及你在外界眼中的认知和道德标准。
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帮助我们从全球视野重新审视我们的时代和地球,并很可能成为新理论传播和全球叙事新话语爆发的关键节点。如何处理欧美国家的全球叙事,讲好其他国家的故事以及中国的故事?对策有三:一是批判吸收西方全球叙事的合理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叙事的基本核心,探索未来讲述全球故事的多种方法论。其次,适应全球传播任务,帮助世界各国构建多元声音,打造与我国对外流通相匹配的全球故事网络。三是推动全球文化符号和机制的识别、生产、传播和研究,探索构建和检验新的全球叙事体系和战略工具箱。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