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缺血性中风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尽管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试验显示缺血性中风后功能结果有所改善,但这些细胞的数量有限。因此,获得足够的功能成熟细胞用于治疗需要时间。简单且丰富的细胞来源,如外周血细胞,适合临床应用。已经证明,经过18 小时缺氧和缺糖预处理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现出极性保护表型。尽管在常氧条件下(无任何刺激)给予小胶质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不会导致脑缺血后功能恢复,但氧糖剥夺-小胶质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促进功能恢复。
日本新泻大学Masato Kanazawa团队提出,以下治疗机制被认为与小胶质细胞缺氧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给药的作用有关:(i)诱导血管生成和抗炎药的保护性转换极化,(ii)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诱导的保护性转换受体- 和缺氧诱导因子-1 的上调,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缺氧-葡萄糖后外泌体miR-155 的减少-5p 水平,(iii)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减少的外泌体miR-155-5p 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 轴上调,(iv) 通过宿主驻留细胞,如小胶质细胞细胞间的通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以及(v)大脑中的血管生成和轴突生长。包括外泌体在内的分泌体对神经血管单元中常驻细胞的改变是这种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之一。即使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缺氧也会增强外泌体miRNA 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再生。具有增强细胞免受任何刺激的保护的细胞疗法即将进入临床应用。
文章发表于2024年11月11日号《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