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清华大学王雪莉:大运会的教育功能和交流功能更显著,赛后遗产将造福市民

新闻资讯2024-06-09 06:27小乐

专访丨清华大学王雪莉:大运会的教育功能和交流功能更显著,赛后遗产将造福市民

“运动中完整人格第一”!无论是“体育”、“智育”,还是“德育”、“心育”,都体现了——体育本身具有“育人”的价值。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于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成功举办。这是继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夏季大运会。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近日,以成都大运会为例,经济管理学院领导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王学利带领的团队发布了《大型赛事促进主办城市文明发展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那么,成都大运会有哪些重要功能呢?城市在筹办体育赛事时应考虑哪些亮点?红星新闻记者对王雪莉进行了专访。

王雪莉简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常任副教授,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9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学士学位,1996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澳门大学MBA,2003年获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组织行为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谈判与冲突管理、管理思维等课程。

王雪莉

《报告》 研究和写作历时一年半

成都大运会与综合性体育赛事有显着区别

自2018年成功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来,王雪莉就把目光投向了成都。

当Shirley Wang听说成都举办这次活动时,一开始有点惊讶。她坦言,相比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北京、即将举办亚运会的杭州,成都在国际体育赛事领域仍然是一张“白纸”。 “了解更多后才发现,这是成都长远规划的关键一步。”

事实上,2017年,成都就提出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发展战略。 2018年,成都成功申办大运会后,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步伐。 2021年9月,发布《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

《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 发布活动现场写真体育成都

2021年12月,《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明确了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路线图:“十四五”期间,通过成功举办世乒赛团体锦标赛、世界大学生夏季赛等国际顶级赛事运动会、世运会,到2025年,建成世界著名赛事城市。

在筹备赛事的几年里,王雪莉多次到成都调研。她发现大运会无疑适合成都。 ——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国际化城市,是西南地区大学最集中的城市,拥有高等院校60多所,91所。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汇聚于此,给成都带来了生机勃勃的青春气息。

同时,王雪莉表示,在研究过程中,她领导的团队还发现,包括成都在内的许多城市近年来都在为体育赛事做准备。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考虑利用大型活动来推动城市发展?”发展?我们当时就提出了问题,并开始寻找一些案例,梳理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接到2022年成都大运会城市发展研究委托后,王雪莉与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一拍即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报告》的研究和编写。

在研究过程中,王雪莉和团队成员发现,成都大运会与其他综合性体育赛事有显着不同。 “作为高校运动会,它的教育和交流功能更加显着。”

我们先来说说教育功能。王雪莉表示,体育本身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一方面,这个过程是体育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在锻炼中保持健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通过赛事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3年7月22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前夕,成都街头随处可见成都大运会的口号和标志。据视觉中国报道

王雪莉还以成都大运会口号“成都让梦想成真”为例。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力量,是时代的‘追梦者’。成都大运会从比赛口号、会徽主体,到举办比赛的理念,他们都是都在向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传递正能量。”

体育赛事不仅仅是体育比赛

已成为流行的文化语言和交流平台

为什么这么多地方申请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其背后的原因是,举办大型综合运动会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契机。

王雪莉表示,一方面,这几年城市经济的活跃发展,为举办和承办全球性体育赛事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已从单纯的体育竞赛转变为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它甚至成为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城市和事件可以被理解为‘双向奔波’的过程”。

《报告》中提到的与不同维度密切相关,包括但不限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动员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治理、促进内外文明交流、提高公众满意度评价等。 ETC。

2023年8月8日,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举行。这就是闭幕式上的烟花表演。新华社供图

也就是说,对于城市来说,举办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可以发挥体育产业的前向和后向联动效应,达到激活城市产业、振兴体育产业、创造就业的多重目的。这种联系效应可以有效促进主办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对于公众来说,举办活动往往是为了提高幸福感。

王雪莉表示,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求较高,仅靠城市核心区很难完全满足举办比赛的全部需求。新城区规划建设体育场馆等设施,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体育设施、让交通更加便利,而且可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此外,体育赛事蕴含着公平、竞争、友谊、团结、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社会、经济、文化领域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公民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2023年7月30日,成都大运会男篮A组第二轮,中国VS立陶宛,全场观众为中国队加油。根据IC照片

体育强国是多维度的

期待成都队在赛后继续整理遗产。

“体育强则国强,国强则体育强”。举办重大赛事的背后,体育强国也是因素之一。

对此,王雪莉认为,“体育强国”不仅指运动员体育竞技水平高,还包括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增强、公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体育素质的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范围和频率。 “而且我认为‘强’是一个使动动词,意思是‘体育强国’,包括体育使人身体强健、生活美好、经济强大。对于城市发展也是如此。比喻。”

公开信息显示,成都成功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陆续完成申办2022年世乒赛、2024年汤姆斯杯和尤伯杯、2025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赛事,并成功承办67场赛事。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国家级赛事100余项,同步培育“一带一路”、“天府绿道”、“熊猫杯”、“天府龙泉山”四个自主品牌赛事。成都体育赛事国际传播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成都环城绿道已成为全国骑行爱好者的骑行天堂。图片来自体育成都

“成都大运会在场馆改造和规划方面也非常引人注目,很多场馆建设都采取了与市场主体合作的方式,这种合作模式也符合‘绿色、节俭、必要’的办赛原则游戏。”王雪莉还补充道,希望盛会在成都举办后,能够整理“赛事遗产”,让场馆设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当地居民的体育参与。

所谓“赛事遗产”,通俗地说,是指一项赛事在申请、主办、承办之后以及赛事结束后留下的成果。《报告》 这明确包括经济遗产、基础设施遗产、环境遗产和社会遗产。

据悉,成都作为国内最具体育活力、体育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成都大运会共设置比赛训练场馆49个,其中新建场馆13个,改建场馆36个。同时,依托大运会场馆,植入730余项惠民健身活动、近2000个项目。 2021年全部竣工后,由于成都大运会延期,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现代五项赛事中心等26个场馆,将免费或低价向所有公民开放。截至目前已开放近8万小时。

IC照片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

成都大运会后,这些场馆承担了演艺、训练、展览、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一系列功能,成为全面培养体育精神、有效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的载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祉。成都市民的生活。

李雨欣红星新闻记者裴涵

包成礼编辑

(下载红星新闻并提交报道即可赢取奖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