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几十年来,西方社会一些媒体和学者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经济的抹黑。然而,一位在中国呆了十年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栏作家却有不同的看法。
在7月份的最新一期中,《经济学人》发表了题为《在华十年后,对中国经济的乐观不变》的专栏。
文章称,虽然外界对中国经济褒贬不一,西方社会几十年来一直维持“中国崩溃论”,但根据专栏作家自身的经历,未来的表现很难不被看好。中国经济的。方式。按照这本历史悠久的杂志的惯例,本专栏没有署名。
《经济学人》:入华十年,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情绪不变
“主人,请送我去新的区域吧。”
“你要去新新区还是老新区?这里是老新区。”
这段对话发生在不久前的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七年前,笔者到访贵阳,当时贵安新区(即贵安新区)正在建设中,西方充斥着有关中国经济“鬼城”的恐怖故事。
七年过去了,西方所谓的“鬼城”理论已经被推翻。贵安新区已经被“填满”,甚至开始供大于求,因此建设“新新区”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作者写道:“七年前,新区到处都是巨大的空置建筑。今天,我面临着相反的问题:本来应该是一次快速的短途旅行却陷入了交通堵塞,出租车尾灯闪烁着红色。慢慢地在海洋中爬行。”
贵安新区是“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和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号文,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贵州贵安新区。
经过七年的发展,依托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战略行动,贵安新区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举世瞩目的经济重地。富士康、高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德SIGAM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中国天眼FAST均云集于数据中心。贵安新区.
2014年的贵安新区,图片来自贵阳网
2021年贵安新区,图片来自政府网站
《经济学人》 专栏作家在文章中表示,他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呆了十年。
十年来,中国各地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安新区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的一些媒体和学者也在这十年间不断诋毁中国经济。
但作者表示,“尽管有很多悲观的预测,但在中国经济规模在短时间内翻倍之后”,很难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领域,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做得更多。对,没有错。
但西方一些人并没有放弃唱衰中国经济,并编造出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增长是虚幻的。但作者反驳说,这些人实际上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本身就是“衡量成功的标准”。
文章还补充说,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现象在中国“只是例外,而非普遍现象”。
“对于一个拥有25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上海运行得非常好。”文章作者以上海为例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础有两个没有改变: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亿万人民的不懈努力普通人改善生活。
文章接着表示,近年来说中国经济的好话“总是带着包袱”。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是什么?
文章表示,未来十年对中国经济来说将更具挑战性。由于65%的中国人已经居住在城市,人口已接近峰值,同时也存在来自西方经济领域的挑战。
一些西方分析师和投资者又恢复悲观,一再声称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滞”。但来华十年的《经济学人》专栏作家却不这么认为,并保持乐观态度。
“专栏作家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相信中国的经济表现会好很多。更重要的是,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成为共识。”文章得出结论。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