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玮枫:执着探索“阿秒”的奥秘

新闻资讯2024-06-09 14:47小乐

杨玮枫:执着探索“阿秒”的奥秘

“人类已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如果把1秒分成100亿亿份,1阿秒就是其中之一。”

5月30日,在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教室里,杨伟峰教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阿秒知识,声音温和但坚定。每当他谈到兴奋时,他的眼睛就闪烁着知识的光芒。不久前,他和他的团队在电子隧道动力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杨伟峰,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教授。二十年来,他走遍了国内外多个城市,担任过多个职务,更换过多个身份。但这些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基础物理研究的热情。 “物理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杨伟峰说道。

“解决电子动力学穿越所有路径的严峻挑战”

2001年,维也纳技术大学光学研究所在实验室产生了阿秒脉冲,开启了电子动力学研究的大门;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超快激光科学和阿秒物理领域的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产生阿秒脉冲以研究物质中电子动力学的实验方法。

“阿秒脉冲的出现为观察电子的超快动态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过去科学家认为很难观察到的电子运动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捕获。”杨伟峰介绍。

那么,如何从阿秒测量中解析并提取电子时空动力学信息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杨伟峰并没有停止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科研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荆棘和坎坷。日益复杂的实验测量技术对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伟峰解释道:“强场阿秒的测量主要是基于阿秒时间尺度的超快电子动力学过程的逐帧成像。如果采用传统的遍历路径算法,要遍历每个轨道,需要每一步的数据量和计算量都非常大,不可能完成。”

经过不断试错和上百次验证,杨伟峰团队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费曼路径积分的强场动力学方法,实现了大于2个数量级的加速比。

该方法不仅能够直观地表达抽象微观粒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分析计算数据量巨大、信息分辨率低等超快时空动力学的关键技术瓶颈。同时,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简单的原子系统,并扩展到解决复杂系统,如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等传统遍历轨道算法无法解决的超快动力学问题,开辟了智能算法与智能算法的交叉点。超快时空信息提取。整合的新方向。

杨伟峰和他的团队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和收获,并在专业领域赢得了高度赞誉。由罗马大学、意大利费米实验室等著名研究机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团队这样评价他们:杨伟峰团队的成果“解决了电子动力学穿越所有路径的严峻挑战”。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比我更好”

“我从小就很敬佩老一辈物理学家,他们对科学纯粹的追求才是我研究的真正动力。”杨伟峰说,对他来说,做研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颗种子一旦播下,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2004年,杨伟峰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我国强场超快物理先驱者、著名物理学家徐志展院士、龚尚清研究员。 2010年,杨伟峰进入量子力学发源地之一的慕尼黑大学索末菲理论物理中心,师从阿秒领域著名科学家Armin Scrinzi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从此,杨伟峰坚定地走上了基础物理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和阿秒时间测量的研究道路。

“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坚持下去。”杨伟峰告诉记者,他很幸运在科研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学术名师的指导。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研经历成为了他的人生道路。最珍贵的宝藏。

2021年开始,杨伟峰选择扎根海南大学。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他坚信教书育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使命。 “我特别喜欢教学,通常会提前两到三周备课。”杨伟峰表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仅需要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还需要能够将研究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杨伟峰不仅是团队的领导者,还时刻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的学生告诉记者,杨教授每天都会与团队成员讨论,定期组织研讨会,及时调整研究思路,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

“恩师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希望我的学生能比我更好!”杨伟峰表示,科学研究的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价值观的塑造。 (记者王竹华实习生梁淑仪)

来源: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