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地球首富之后,你还有什么梦想?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10月29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表示,他正在考虑开设一所新大学———— Texas Tech。这也是马斯克将特斯拉总部迁至德克萨斯州后的又一宏伟计划。
上周特斯拉市值刚刚突破万亿美元,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也飙升至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万亿元),成为全球首富。马斯克关于建立大学的推文也登上了推特热搜榜;在中国,该消息也成为热搜。
“上大学只是为了好玩”
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位亿万富翁对办学有多认真。当推特用户询问马斯克是否为该大学筹集了资金时,马斯克回答说:“当然。”他还表示,这所大学将创造历史。
马斯克以在社交媒体上吹牛而闻名。他曾表示计划将特斯拉私有化,并因虚假陈述违反证券法而被罚款,并辞去特斯拉董事会职务。
马斯克本人对传统大学一直抱有不温不火的感情,他也多次嘲笑自己的大学经历。去年,马斯克表示:“上大学只是为了好玩,为了证明你可以完成这些简单的任务,而不是为了学习。”他还表示,申请特斯拉不需要大学学历,“因为这很荒谬”。
不过,马斯克的话并不能完全相信。他本人——年毕业于名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物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他将两个学科完美结合。他成功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商业中,带领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掀起了汽车行业的电气化革命,开启了人类商业化的星际之旅。
自去年COVID-19疫情以来,马斯克一直致力于扩大自己在德克萨斯州的影响力,希望成为孤星州的“西部之王”。他不仅把住所搬到了德克萨斯州,还把特斯拉的总部搬到了奥斯汀地区。
德克萨斯州最大的优势是没有个人所得税,生活成本比较低,大学实力雄厚。这里还有著名的科技盛宴“西南偏南”等活动。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吸引科技企业和人才的热门目的地。
马斯克的另外两家公司SpaceX 和The Boring Company 也位于德克萨斯州。
特斯拉和The Boring Company 等公司目前正在德克萨斯州大规模招聘。尤其是特斯拉将总部迁至德克萨斯州后,有望为该州的税收做出重要贡献。
研究机构IHSMarkit对特斯拉2018年对其总部所在地加州的经济贡献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特斯拉2017年为加州经济贡献超过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元),直接向加州支付了3.28亿美元。加州州政府和地方税务机关,并为加州提供了2017年的纳税申报表。创造了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
研究数据还显示,在特斯拉上每花费1 美元,就会为整个加州的经济活动带来8 美元的额外收益。特斯拉每向加州员工支付1 美元,就能帮助全州消费者减少9 美元的支出。
办学建言来自中国学者
追溯起来,马斯克设立大学的想法与今年早些时候举办的中国发展论坛有关。在今年3月举行的这场论坛上,马斯克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国内凝聚态物理领域知名科学家薛其坤提到了这个话题对话物理人才培养首次办学。
马斯克和薛其坤都认为,物理教学固然重要,但必须向人们解释物理的魅力,将其变成一门有温度的学科。薛其坤建议,特斯拉作为一家公司应该设立一所大学,让教育更好地与经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更有针对性地从事高等教育。
对此,马斯克回应道:“特斯拉目前缺乏机器人编程方面的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值得考虑。”
马斯克表示:“物理学原理非常重要,物理学中也有创新思想,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实践现实世界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框架。尽早学习物理知识对你的未来有帮助。更好地参与科学研究。”
但他也指出了当前大学教育的不足。主要问题是缺乏互动,教授讲话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现在的物理课上,经常是一位教授发表自己的观点,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马斯克表示,“我认为课堂是为了讨论,而不是为了向一个方向灌输知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应该有更多的互动。”
“企业投资教育总是一件好事。”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杨玉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经历过一些事情,他们希望将这种感觉渗透到人才培养中,这是值得鼓励的。对于理科、理工类大学来说,企业学院可以帮助打造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传统。”
杨玉良认为,传统大学改革面临很大阻力,而企业办大学在机制上更加灵活,经费也相对充裕,有利于创建更有效率的大学。
如果马斯克真的实现在德克萨斯州开办学校,也将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著名大学,如著名的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提出新的挑战。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大学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教授如何在企业工作。 ”
他认为,新的想法往往诞生于初创公司,因此应该鼓励教授转到企业。 “我认为斯坦福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了硅谷,它确实有一些独特的东西值得其他大学学习,”莱维特说。
企业办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企业对人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戴森理工学院由戴森创始人、英国传奇企业家詹姆斯·戴森创办,几年前才成立。他亲自设计了培养下一代工程师的路线图,并计划在五年内投资1500万英镑。 (约1.3亿元人民币)解决英国技术工程师缺乏的问题,弥合工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差距。
戴森理工学院的课程或许可以为特斯拉提供参考。学校的四年制学位课程涵盖两年的基础工程材料,第三年和第四年包括更具体的电气和机械工程内容。学生还将与戴森现有3,000 人的工程团队一起工作,并有机会在戴森技术和设计中心度过一段时光。被录取的学生将免除学费,戴森将为毕业生提供完成四年学习后的全额工资。
但企业学校的案例并不总是成功的。更早的例子是丰田大学成立不到三年的尝试就失败了,因为尽管意图崇高,概念清晰,但执行力不足,投资回报未能显现出积极的结果。
在近日开幕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第一财经记者就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的关系、高校与企业如何合作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来自中国顶尖大学的专家。
“我认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定位有很大不同,可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恩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高校基础研究的传统定位应该是从0到1的突破”至于如何完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突破(1到10),以及大规模产业化的突破降低成本(10到100),需要研究新的机制让产业共同努力。 ”
王恩哥认为,大学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产品或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整个链条太长,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一步都非常重要,而不是只关注最后一步。”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果大家都想做最后一项,那肯定是不行的。”
杨玉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有基础研究都应该关注下游应用,但我们不能强迫所有做基础研究的人都以应用为出发点。”他还表示,作为一所大学,应该更多地考虑所提供的环境是否有利于科学家自由地进行研究。
杨玉良还表示,中国也有民营企业家办学,这也有利于中国未来人才的培养。 “当我们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不同的人才时,像马斯克这样的人才也会出现在中国。”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