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2美元就敢出国?谁懂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80年代去美国留学的人

新闻资讯2024-08-09 13:16小乐

揣着2美元就敢出国?谁懂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80年代去美国留学的人

第一批中国留学人员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幼儿。他们乘船漂洋过海来到了异国他乡,寄宿在美国当地的家庭中。所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政府派出的留学人员是一群30多岁、40多岁的精英人士。他们学成后出国留学,学习前沿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放自费出国留学渠道,鼓励人们出国留学。一群适龄的年轻人在使馆门前排队。这三代人的留学目的、申请方式、留学生活完全不同。而且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像我们这样自费申请美国大学的留学生群体也与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大不同。区区几块钱,他们怎么敢出国留学?

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在《八十年代访谈录》中,陈丹青这样回答“你为什么来美国”的问题:“很简单,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就是为了出来看看美术馆,看看原著”作品。”开始自费出国后,出国留学的目的很多就是为了看看大世界,看看改革开放后的世界。毕竟以前出国的人屈指可数,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外是什么样子。

如何申请出国留学?公费留学仍是当时主流的留学方式,但国家资金有限,机会不多。因此,不少学生开始尝试自费出国留学,这就需要他们面临自主申请的问题。海文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抄了美国大学的地址,然后写了一封手写信寄到美国,最终被加州长滩州立大学录取。这是最早一批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采用的申请方式。显然,大多数随机寄信的人都失败了,也成功了。不管美国大学的地址正确与否,我们现在知道海外大学的录取不是靠成绩,所以学校很难仅仅依靠一封信来判断你的综合能力。那时,很多人的信件就这样消失在大海里了。

海文初到美国

当时中国还没有托福、GRE考试,甚至无法提供统一的标准化分数。国外甚至还持有中国学生素质差的观念。李政道得知后,来到中国招生,建立了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入学考试项目(CUSPEA)。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免试托福和GRE考试。最终,900多人通过考试赴美留学。这个项目也让更多的中国学生了解美国大学的申请体系。托福、GRE国内考试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来美国留学。

出国留学的生活是怎样的? 2013年,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让我们重温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留学热潮。

我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拎着行李箱,口袋里揣着几块钱。我出于好奇买了一瓶可口可乐,然后立即去学校拿奖学金或者去餐馆打工赚钱。因为语言不通,我无法胜任点餐工作,只能帮忙打扫餐厅或者洗碗。出国了,就得工作。工作是这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1988年徐小平在国外留学时,为了打发洗碗的无聊时间,他创作了一首歌曲《留学生涯》:“月亮从西边升起,和家乡的月亮一样圆;我读了一个博士学位。一天,却要去唐人街洗碗;没有钱,没有浪漫,前途渺茫,岁月匆匆,去也匆匆;青春因一次又一次的失误而短暂,出国似梦,有志气的人谁知道如何离开家乡。苦的是出国留学,中国只发护照探亲,国外不让签证入境,再苦再累,夫妻俩怎么能分居;在家里不开心,出国更饿,没有选择生存……”一大批有才华的人削尖了脑袋,出去了,争先恐后地去做最脏、最累的工作。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很多自费留学的人来到美国后的情况。做完后,第二天还要去教室或者实验室工作。当时,一批留学学生的数理化成绩比美国人好,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英语水平较差。因此,把录音机带进课堂成为美国大学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20世纪90年代的国民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句台词,“我成不了美国人,我早已忘记做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了”。我应该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工作?自费出国留学通道开通后,这个问题一直回荡在每一位留学生的脑海中。留学目的、申请方式、海外生活都有很大不同,但焦虑和失落同时袭击了两代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