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关于出国留学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身份证|教育知道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文理学院是如何毁了我的美本四年》的帖子将文理学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友分析称,博主写的是阿默斯特学院,原帖已被删除。
然而,很快就有一波留学生站出来“打假”,有人发现发帖人并不是文理学院的学生。
其中,今年刚刚从阿默斯特毕业的中国学生夏洛特,直接在小红书上“硬化”了原博主。
夏洛特发布了《Amherst College查无此人》,引起了很多关注。夏洛特写道:“因为作者所说的‘前2名’和‘各种奇葩学校联盟’基本上都指向阿默斯特……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力澄清作者和阿默斯特之间的关系,保护学校的声誉,结论:阿米尔大四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人。
长期以来,文理学院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选择;但在美国社会,很多老钱家庭倾向于把孩子送进文理学院。
在信息鸿沟不断打破的今天,我们注意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关注文理学院。一些中国学生甚至放弃前20名和前10名综合大学,选择文理学院。
然而,事实却无法否认。很少有大学像文理学院这样。似乎正处于评价体系的两个极端:在遭遇网络争议和经历者“劝说”的同时,也有像小说中的《卡门》这样的一波学生唐·豪瑟崇拜他的作品。吉普赛女孩,疯狂地爱着它,欣赏着它。
那么,真正的文理学院是什么样的呢?文科院校毕业的中国学子最终的出路和方向是什么?而以博雅教育闻名的文理学院,其理念在追求实用主义的今天是否已经过时了呢?
本篇文章我们邀请了上面的Charlotte,以及另一位顶尖文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的毕业生Nina。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所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是文理学院排名前五的学院。每年,中国大陆文理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只有个位数。 Nina和Charlotte,一个是八年前毕业的,一个是今年刚刚毕业的,他们的真实观点和经历是弥足珍贵的。
韦尔斯利学院位于波士顿西部一个安静的小镇,威冰湖碧绿的湖岸贯穿学校中心。
“校园景色蜿蜒,古老的建筑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这是妮娜对韦尔斯利学院的第一印象。那还是2012年,18岁的妮娜从中国南京千里迢迢来到波士顿求学。在这里,她从一个稚嫩无知的女孩成长为一个知性独立的现代女性。
这也是韦尔斯利学生所信仰的某种文化。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件T恤上写着:这不是一所没有男生的女子学院,而是一所没有男生的女子学院。
图为《Mona Lisa smiles》的剧照,这部电影讲述了韦尔斯利学生的故事。
事实上,韦尔斯利从一开始就没有走近尼娜的心,让她觉得那是她必须去的梦想学校。准确的说,妮娜在高中的时候非常迷失,但当时妮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迷失了。 “当时我只想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妮娜说。
在做学校研究时,尼娜的母亲对女儿影响深远。作为一所女子学院,韦尔斯利培养了宋美龄、冰心、希拉里·克林顿等著名女性榜样。 “我妈妈很希望培养我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
《Mona Lisa smiles》剧照
由于她对综合大学没有兴趣,也不反对文理学院,而且妮娜更喜欢小班教学模式,所以她在早期申请过程中就申请了韦尔斯利,并成功落地。
但她万万没想到,“登陆”只是艰难旅程的开始。也就是说,登陆之后,18岁的妮娜似乎进入了一个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全新世界。在这个陌生而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她跌跌撞撞,不知所措。在她最黑暗的时刻,她甚至对所谓的文理学院和精英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选择了美国大学,为什么我离开家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留学。”
图为韦尔斯利校区。尼娜说,当时的学费每年6万美元以上,包括住宿费和食堂费。
夏洛特的文化冲击来得更早。
2017年,16岁的夏洛特只身从厦门前往美国读高中。在美国高中,她有过崩溃,也有过欢笑。幸运的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有朋友和音乐陪伴着她。
申请季期间,夏洛特在经纪人和父母的推动下,一下子申请了20多所大学,其中两所是文理学院。最终,夏洛特被范德比尔特大学和阿默斯特大学录取。她在前两者之间犹豫不决,但在做了更详细的学校研究后,夏洛特感到像触电一样兴奋和兴奋,“这感觉就像命运一样,我认为阿默斯特非常适合我。”夏洛特轻快地说道。
进入大学后,夏洛特发现“很多美国本土学生放弃了前十甚至常春藤盟校来到这里”。另外,由于夏洛特所在的班级,学校只招收了七名中国学生,而且全部都是女生。他们开玩笑地称自己为阿默斯特的“七姐妹”。直到今天,这七个女孩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与综合性大学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在同一个报告厅上课不同,美国文理学院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一个教室通常只有十几个人,甚至七八个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与教授充分交流。这是夏洛特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她在这里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
今年夏天,夏洛特身穿黑色学位服正式从阿默斯特毕业。夏洛特说文理学院很棒。她在阿默斯特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她觉得所有有资格的人都应该接受文理学院的教育,但她也知道文理学院并不适合所有人。
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在一次峰会上表示,“那些读文科大学的孩子最终都会成为Uber 司机。”
这句玩笑话反映出的是文理学院最受争议的一面,但也是很多文理学院学生觉得最珍贵的一面,那就是文理学院教授的东西充满了“无用的东西”。
借用作家萨默塞特·毛姆的话来说,“当每个人都在低头寻找六便士时,文理学院的学生却在仰望月亮”。
《Mona Lisa smiles》剧照
为了了解文科教育的核心————文科教育,我们需要了解文科院校的历史渊源。
文理学院英文名为Liberal Arts College。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古希腊有“七大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学。我国周朝贵族时期,也有“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艺术”教育的对象最初仅限于王室、贵族和上流社会,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孩子成为艺术与科学兼备、人格完整的个体。后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古希腊的“自由七艺术”演变成了今天的博雅教育,又称通识教育。
哈佛大学原为哈佛学院,其“前身”也是一所文理学院。
那么,什么是通识教育呢?换句话说,为什么通识教育在“人人都想转投行”的今天仍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清华大学国学院原副院长刘东曾表示,“越是大师级的学者,他本科时所接受的通识教育就越扎实,这就像建一座学习不是一座摩天大楼,而是建造一座金字塔,一座底部与上层一样宽的摩天大楼,下面有一个大圆圈,上面只多了一块砖。”
仅当您受过良好的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