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黄州时,有一个朋友叫陈真,又名季昌,是电影《河东狮吼》的男主角。陈季昌与苏轼的故事一直有点传奇。
苏轼初为官时,在陈轸父亲、眉山长老陈公弼手下担任署书人。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连宋仁宗都知道。后来陈公弼被判有罪,愤而死。有人认为这与苏轼有关。
野史称:“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正是朝中政敌想利用陈季昌的帮助除掉苏轼。陈季昌是黄州有名的“侠客”,功夫非常好,其父亲的死很可能与苏轼有关。
然而谁也没想到,两人最终成为了好朋友。苏轼后来不仅彻底改变了对陈公弼的看法,还亲自为陈公弼写了传记,并为陈继昌写了大量的诗。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离开杭州,去拜访好友吴德仁。同时写了一首诗寄给吴德仁,随意调侃陈季昌。
由此,卷入了著名的“河东狮吼”案,陈继昌也因此名声大噪。至于他是否真的害怕自己的妻子,没有人知道。
1.《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鉴赏《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 北宋·苏轼
东坡老师没钱,十年家被烧毁。金可以成河,可以挡,唯有鬓霜不可解。
龙丘居士也可怜。他说些空话,彻夜不眠。忽闻河东传来狮子吼声,我丢下棍子,心中一片迷茫。
谁如濮阳贤子,饮酒食肉而得仙?他一生一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所以他在家中学会了忘家的禅宗。
门前有田地十公顷,清溪环绕屋舍,鲜花盛开。我醉卧溪堂无法醒来,落花如春风雪。
游兰溪探清泉,带布袜游清朝。继善非无何老人。玩完之后我会回到酒船上。
我恨你不认识燕平原,恨我不认识元禄山。我们在青铜骆驼街上相遇,握手微笑三千年。
诗歌翻译:
东坡老师出身贫寒,在家炼丹十年,烧的都是普通铅块。《史记·封禅书》 上面写着:燃烧它不仅可以黄金,还可以堵塞河流的决口。结果修炼了半天,不但没有成仙,头发还白了。
陈季昌也很可怜。他每天讲玄学、禅宗,彻夜不眠。结果,他并没有成为神。但他的妻子却突然闯了进来,像江东的狮子一样吼叫。他吓得丢下了手中的拐杖,眼神一片茫然。
谁像你吴德仁这样天天喝酒吃肉就成仙了?你可以欣赏世间万物,而不被它们所迷惑。像和尚一样在家修禅。
屋前种有十亩水稻,屋周围有清溪流过,处处鲜花盛开。他喝醉了,就倒在溪边或厅堂里,没有人能叫醒他。让落花如雪在春风中飘散。
我游过兰溪河、清泉。买了布鞋、布袜和蓝色打底裤。我本来想来看你的,但是我没有来。不是因为没有遇见他,而是因为我玩尽了乐趣,所以我先回到了酒船。
我只恨你不认识陈继昌,我只恨你我只站在一边。希望未来,你我能在繁华之地、人才聚集地相遇。那时,你我又谈笑风生,或笑着叹息,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上次见面已经是三千多年前了!
苏轼喜爱写幽默诗。他经常模仿杜甫、陶渊明的语气写诗。有一次他读了杜甫的《屏迹》,然后笑着对别人说,这不是我写的吗?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心里话!
苏轼的这首七言古诗看起来有点像模仿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的游戏。然而他只写了三个人,而杜甫却写了八个人。
杜甫在诗中写了八个醉汉的状态,但没有写他自己。苏轼在诗中写下了三个荒唐的道教形象,其中之一就是他自己。苏轼也很自恋,把自己写得很潇洒。
诗中使用了很多典故。 “尽兴归酒船”是对唐代秋薇的致敬,共有三种味道。 “通拓街”指的是鲁济的《寻西山隐者不遇》,指的是洛阳宫前人才聚集的繁华地段。
“握手”暗指《洛阳记》。写的是一个名叫纪子寻的人,爱向人吹牛,到处告诉人们他有神通。
有一次,有人看到他在街上和一位老人聊天。聊天的时候,他摸到了一个青铜人像,说道,上次见到它的时候,它刚刚铸成,一转眼已经有五百年了。
苏轼在诗中连用两经的意思应该是:但愿我们再相见时,要么身居朝堂,要么已成仙。
2、苏轼、陈季昌父子。因为有“河东狮吼”的典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陈继昌是一个相貌颇为猥琐的中年男子。但事实上,读完陈季昌的传记,你会发现他是一位富家少侠。
陈季昌与苏轼相识较早。苏轼在凤翔任判官时认识了他。但由于姬昌的父亲陈公弼与苏轼不和,两人的关系并不密切。
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被朝廷派往凤翔为官,职位大致相当于市委书记。此前,他科考名列前茅,被誉为“百年一遇”的人才。
所以,当他去当地训练的时候,有很多人对他阿谀奉承。凤翔府的同事都称呼他为“苏贤良”。 “有德”这个称号,可不是年轻人能承受得起的,但苏轼却坦然接受。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苏轼家乡的长辈陈公弼调任凤翔太守,恰好是苏轼的上司。陈公弼一听到有人叫苏轼“苏贤良”,就打了那个叫他“苏贤良”的人。
当时的苏轼还不到三十岁,意气风发,很不服气,所以采取了“不合作”的策略。于是凤翔府在中元节举办了一场聚会,他故意不参加。
结果陈公弼不屈,罚了他八斤铜。苏轼非常讨厌陈公弼,后来给他写信时,怨声载道。
苏轼也写信将这件事告诉了弟弟苏辙。苏辙编了一个童话,写在《后汉书·蓟子训传》,把陈公弼描述成一个贪婪的贪官,最终因业力而死。
没想到,陈公弼竟然因为贪污被免职。但奇怪的是,他贪污的只是一瓶“公酒”,所以他最终抑郁而死。堂堂太守因为一瓶酒而被罢官,这只能用离奇来形容。
由于陈公弼的死太过离奇,有人认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欧阳修看了苏辙写的童话故事,得知苏轼和陈公弼相处不睦,于是想方设法帮苏轼出气。
后来,苏轼的政敌把他带到黄州,想在陈公弼的儿子陈继昌的帮助下除掉他。这应该是小说家说的。总之,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打击后,苏轼慢慢明白了一些做官做人的道理。
知其不可过猛,在黄州,结识了已处于半隐居状态的陈季昌,两人成为了好朋友。苏轼这才发现自己误会了陈公弼。
陈季昌是一个正义而富有的人。在年轻之前,他一直想成为一名骑士。年长后开始从事学习,但运气不佳,未能入仕。后来他开始向别人学习,修仙。
苏轼在黄州时,总请陈季昌喝酒。有一次,他为了请陈季昌喝酒,写了一首长诗,将陈季昌比作西汉太子陈遵。诗的第一句是“孟珙喜饮酒,不喜辩”。关上门,防止顾客喝醉后离开。”
陈遵,号孟珙。他和刘伶一样好喝酒,性格也很豪爽。一旦喝醉了,他们就立即用推车堵住门,不让客人逃跑,还要一起喝到烂醉如泥。
苏轼在写《陈季昌传》时说,他在洛阳的宅院“富丽堂皇,如王公子”,在河北有土地,“年有帛帛千匹”。但陈季昌后来为了“成神”,放弃了在河北洛阳等地的府邸。
然后,他带着一大群妻子、妃嫔和奴隶,跑到山上隐居,住庵,吃素。他经常戴着一顶特别滑稽的帽子,看起来像一个方形的房子。因此,他的绰号后来就成了“方山子”。
然而,陈继昌修道的心却并不真诚。他去修道,还带着一大群妻子、妃子和奴隶。他说他想吃素,但看到苏轼去那里,他立刻就想杀鸡宰鸭招待他。苏轼连忙劝阻,说道:我也吃素了,绝对不能杀生。
结语苏轼生性宽广,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的幽默故事。比如他和佛印的故事,他和弟子秦观的故事,他和苏小妹的故事等等。
以前看到这些民间传说和故事,我以为都是为了爱他而故意编造的故事,让人发笑。现在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机智的人。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要离开黄州隐居常州,陈继昌执意送行。苏轼劝他不要送他远走,但他不肯放弃,直到送他到庐山。
陈季昌的深厚交情,让苏轼感到十分“不好意思”,于是他在《凌虚台记》中说道:“但是陈季昌不肯去,他要回庐山,如果山神留着他,他会生气的。”我。”
这意味着送行的人都已经离开了,但陈继昌仍然不肯离开。如果一定要送我去庐山,万一山神抓住我不放我怎么办?那(他老婆)又会怪罪我了!
后来,两人虽然相隔万里,但友谊依旧如故。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他们在开封再次相见。最终,苏轼被贬徽州。陈继昌给他写了很多信,想要去看望他。
苏轼骗他说当地人民淳朴,食物很好吃。家里没什么事,还说弟弟子游最近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男人了。最终,苏轼坚决不让陈季昌派人来看望他。
苏轼说我们“须须如戟,不可如小儿”。因为他知道陈继昌有一颗侠义之心,当得知他有困难时,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前往惠州。至于两人后来的故事,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