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发布(北京理工大学2022保研)

新闻资讯2024-08-13 20:13小乐

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发布(北京理工大学2022保研)

据北京中央广播网12月19日消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厅[2022]8号)、《关于做好2023年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工作的通知》(教部[2022]13号),结合北京理工大学为适应外语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要,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继续招收外语保送生,特制定本招生简章。具体要求如下:

(图片由学校提供,中央电视台发布)

一、招生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招生推荐外语生专业为英语、日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招生计划总规模原则上不超过60人,选拔遵循优中选优、宁缺勿满的原则。

二、报名条件

具有教育部规定的保送外语生资格、综合素质优良、热爱外语专业、身体健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2022年12月17日12:00至2022年12月23日18:00,考生登录阳光高考平台“特殊类型招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上传报名材料为必需的。

2、报名材料:

(1)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推荐外语生申请表(系统生成,本人打印签名并加盖中学公章;同时提醒考生,申请表版本号上传至报名系统的表格必须与报名系统一致);

(二)中学出具并加盖学校公章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或中学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三)高中阶段重大奖项证明材料。

考生须确保上传的材料清晰、完整。若上传材料缺失、不明确或其他影响审核结果的原因,责任由考生承担。

4. 选拔流程

1、材料初审。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主要考察考生的学习成绩、专业兴趣、获奖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测试。考生可于2022年12月24日18:00后通过报名系统查询初选成绩。

2. 考试确认。初审通过的考生须登录报名系统并完成考试确认。考试确认时间:2022年12月25日12:00至2022年12月27日18:00。未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考试确认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综合素质资格测试。

3、全面的质量检测。初审通过并完成考试确认的考生,可直接在系统中下载打印准考证,并按照学校规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

综合素质测试时间:2022年12月31日,以在线远程面试的形式进行。报考小语种专业且与高中就读语言相同的考生,将参加相应的小语种面试。其他候选人将参加英语面试。具体安排稍后通知。未按要求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学校保荐外语生的录取。

五、录取原则

北京理工大学根据考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进行排序,按专业录取。拟录取考生及专业将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推荐外语生入学,直接满足第一专业选择。推荐外语生须按要求参加2023年高考报名和体检。

六、其他说明

1、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考生录取后不得转入非外语专业。

2、中学和考生应本着诚信原则提出推荐并提交相关材料。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对其资质和专业进行审查。发现弄虚作假的,将按照教育部和北京理工大学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本手册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2023年教育部相关政策如有变更,以教育部最新政策为准;如遇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影响招生考试进程,学校将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开设本科课程。招生网站发布相关通知。

4、本手册由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7、联系方式

招生办咨询热线:010-68913345

外国语学院咨询热线:010-81381129

纪检监察热线:010-68918032

电话咨询时间:工作日09:00-12:00、14:00-17:00

本科招生网站:

https://admission.bit.edu.cn

邮箱:admission@bit.edu.cn

请考生关注学校本科招生网站,学校将及时发布相关通知和注意事项。

(图片由学校提供,中央电视台发布)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成立的俄语教研组。1960年成立外语教研室, 1984年,成立外语系,2006年,成立外国语学院。

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德语、英语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西班牙语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还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翻译硕士(MTI)、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本科生、研究生近500人。

学院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成立了工信部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重点实验室,以建设主流、特色鲜明、交叉学科的外语文学学科为目标。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设有语言理论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语言理解与智能翻译四个学科门类。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99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博士学位44人。学院常年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专家来我院任教。现有外籍教师10人。学院有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5名青年教师入选北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教师通过教育部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委员中,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1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1人。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中国专业英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1名教师为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名教师为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名教师为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位是北京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

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成效显着。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北京市社科基金3项以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金额近600万元。学院教师在SSCI、AHCI、CSSCI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20余篇,出版著作15部、译着15部、教材13部。学院教师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80余次,参加各类教师培训100余次。

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2019年,“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实验室被认定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院共建MOOC课程14门,全部在线上线。《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学术用途英语》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

学院鼓励优秀学生在四年内掌握两个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拓展专业发展领域、成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机会。目前,我院学生可以选择在校修读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人工智能四个授予学位的辅修专业。一般在大一结束前组织入学,分班授课。符合条件者,授予相应学位。此外,向校内本科生开放的辅修专业包括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物理、法学、日语等。我院学生还可参加“沿河联盟”校际共享课程和良乡高教园区共享课程。

学院不断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扩大院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本科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近年来,我院海外学生人数约占校园学生总数的45%。在就业和升学方面,每年有30%-40%的毕业生通过推荐免试或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研究生;约30%-40%的毕业生前往德国、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香港等国家。出国(地区)名牌大学留学;约20%-30%毕业后直接就业。毕业生一般在进出口、互联网、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行业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

学院聚焦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外语文学学科。学院依托学校理、工、管学科优势资源,遵循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21世纪社会对外语人才素质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将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德才兼备、中西技能交融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图片由学校提供,中央电视台发布)

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1. 英语

1.为了让推荐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春季学期的空闲时间,推荐学生提交申请意向后,英语系将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自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并监督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入学前培养必要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科发展视野。

2.学生入学后,英语系将指派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并指导学生选择学校的辅修专业、辅修课程和研究生课程。足够的学术能力。

3、专业导师根据学生的特长推荐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学科竞赛和跨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指导学生申报各级学校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推荐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专业导师协商沟通后,可以申请到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攻读硕士预科课程,包括跨文化、语言学、教学、历史、艺术、和业务。开设有工学、工程等十余个专业课程,为未来跨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和就业拓宽道路。

2.日语

1、入学时全面实行辅导制度。学生与导师经过双选确认后,导师通过项目组进行交流,促进新生、其他学年、甚至研究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一年级主要进行入学后的课程作业规划,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启动竞赛指导,为学生参加全国专业领域竞赛提供目标指导。确定实践和学术竞赛方向;从三年级开始进行研究规划指导,为学生准备考研或出国打基础。此外,导师还将支持和指导学生申请各级院校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将开设部分本科课程(待拟定),实现学士、硕士、博士生的人才培养一致性。

2、注重跨学科融合,在国内率先提出“日语+数据科学”特色培养方向。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本科层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学生还可以学习语言文学。国学、科技三个课程群既有语言和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也有科技思维和人文研究基础。除了丰富的寒暑假和日本大学之间的在线课程外,还可以选择出国留学项目。第二年后可申请交换学习(日本东洋大学)或2+2留学项目(日本文教大学)、3+1国际合作项目(日本广岛国立大学)、4+2直接硕士项目(日本立命馆)大学)。

3.德语

1.推荐学生入学后,德语系将指派专门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制定四年大学长远规划和个性化学习计划,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导师支持和指导学生申请各级院校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大一第一年,针对高起点推荐生,单独开设适合其英语水平的英语课程。高起点推荐的学生入学后将参加语言水平测试。成绩优秀者可免试大一阶段的德语专业课程,无需参加考试。他们可以直接参加考试。大二以上可以学习专业课程;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学校其他院系开设的辅修课程。

3、根据学生特长,可优先加入德语系辩论、演讲、迷你剧或德语电影配音团队,并参加相应的外籍教师和专业教师提供的辅导。表现突出者,可选拔参加校级、市级、全国级比赛。德国学科竞赛。

4、三年级推荐学生可申请学校或德语系到德语国家的学习交流项目(北京理工大学与德国大学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德国学生可参加德国大学的项目)此外,德语系还与德国和奥地利的八所大学签署了院系合作协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专业导师协商沟通后,申请一学期交换生项目。在德国获得的学分可以兑换回国内相应的学分。

4. 西班牙语

1、外国语学院实行个人辅导制度。西班牙语系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术导师,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明确学术生涯和职业规划目标,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导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根据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贯穿整个大学课程。

2、西班牙语系高质量文科实验班实行小班教学,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西优秀教师。一、二年级从校级专业竞赛“西班牙语专业能力大赛”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西班牙语口译大赛”、“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西班牙风情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同时,学院为推荐的小语种学生开设特色英语选修课,保证学生具有较高的第二外语水平。

3、丰富的专业高端课程:西班牙语系设有《科技西班牙语》 《中国文化》 《新闻学导论》 《西班牙-拉美文化艺术概览》等专业特长课程。教师研究方向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文学文化研究、国别与地域研究、新闻学研究等。团队兼具全球视野和民族情怀,有力支撑了“明理、精准、包容”的教学理念。 ”并促进学生与人才市场的顺利融合。

4. 高年级提升专业的选择有很多。推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大三时申请前往西班牙或拉美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项目;也可以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联合培养项目”,即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与葡萄牙语学院西班牙语系修读相应学年的课程;在国外获得的学分可以在我校兑换相应的学分。同时,学生可以在大三和大四学习学校提供的双学位课程。

5、北理工西班牙语专业被评为2021年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双一流”大学背景,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讲座和交流讲座;实现北京兄弟院校之间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开放共享优质资源。

(图片由学校提供,中央电视台发布)

(来源:央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接受后将获得报酬。 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