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联社4月13日文章,原标题:现在想去中国留学的美国年轻人越来越少,两国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如今,虽然有近30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但在中国大学学习的美国学生只有约700人,远低于10年前近2.5万人的峰值。一些美国年轻人不愿意在中国呆一段时间,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在中国的经济机会正在减少,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加剧。然而,无论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官员和学者都对美国年轻人错失了体验中国生活和更深入了解强大对手的机会表示遗憾。
正当美国和中国在其他问题上几乎无法达成一致时,两国官员都一致认为应该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学生交流。 “现在的环境不像过去那样适合教育交流,我认为双方(美国和中国)都需要采取措施。”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表示。此前,美国建议其公民“重新考虑”前往中国旅行。坎贝尔表示,此举阻碍了两国重新建立教育交流,美国现在正在“积极考虑”放宽这一建议。中国有关部门也在重建受疫情影响的留学生项目。
现在的情况与2009年有很大不同。时任总统奥巴马推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大幅增加美国在华留学人数。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年有24583名美国学生在华学习。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到2023年底,在华美国学生将只剩下700人。他表示,对于美国如此重要的一个国家,这个数字太少了。 “我们需要美国年轻人学习中文普通话。我们需要美国年轻人亲身体验中国。”
美国语言学家戴维·莫警告说,如果没有这些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未来10年我们将无法在中国开展有见地、聪明的外交”。他于20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现在负责在首都师范大学建立新的留学生硕士项目。他回忆起那些年,美国学生发现中国有吸引力,并相信那里的教育提供了有吸引力的职业前景。但现在,他说,美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正在眼睁睁地看着两国渐行渐远。
加勒特将于今年夏天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毕业,他说他对在中国工作感到矛盾。他十几岁时住在香港,在大陆实习过,他说他仍然有兴趣去中国旅行,但不会很快这么做。 SAIS中国全球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Murtha表示,一些美国学生仍然决心去中国学习。他说,“有些人只是对中国感兴趣,我认为这些人根本没有受到影响。”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美方主任魏先生表示,目前约有40名美国学生。今年秋天,在该中心学习的学生人数预计将增加到五十或六十人,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
28 岁的克里斯·汉金(Chris Hankin) 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在中国的时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可以与普通中国人互动,并前往国际媒体关注不到的地方。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张乔纳森表示:“随着(美中)关系日益紧张,(对中国)形成多方面、细致入微的了解至关重要。”在两国关系紧张之际来到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每一次都更重要。 “如果没有身在中国,就很难谈论中国,我认为这么多人从未踏足过中国是一种耻辱,”他说。
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倡议执行主任艾米·加兹登表示,美国大学需要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学生考虑去中国学习。她说:“我们需要更有意识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因为这不仅会让他们感兴趣,也有利于美中关系和世界。”
根据中国领导人去年11月宣布的计划,中方愿在未来5年内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今年1月,爱荷华州马斯卡廷中学的20余名学生成为该项目首批赴华学生。他们参观了北京动物园、长城、故宫、豫园和上海博物馆。其中一名成员西耶娜·斯通金(Sienna Stoneking)表示:“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想去中国上大学。坦白说,我很喜欢那里。” (作者唐迪迪等,王慧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