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欧洲的蒙古人:俄罗斯卡尔梅克,为何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地区?

新闻资讯2024-08-13 23:06小乐

流浪欧洲的蒙古人:俄罗斯卡尔梅克,为何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新教、东正教、天主教)在欧洲占有绝对优势。在欧洲,伊斯兰教仅有少量分布在巴尔干、高加索等地区。

欧洲宗教分布图

佛教的“大本营”在亚洲,但欧洲有唯一的佛教“飞地”,即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21个自治共和国之一,也是俄罗斯一级行政区。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里海西岸。主要民族卡尔梅克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共和国的佛教徒约占卡尔梅克总人口的50%。

卡尔梅克共和国的位置。蒙古人是如何来到这里的,这里是如何形成“佛教飞地”的?

1、土尔扈特部落的西迁与俄罗斯的东扩。卡尔梅克人是蒙古人的后裔。 17世纪初(明末)随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

图尔胡布特西迁又东归。事实上,在西进之前的13世纪,蒙古人就已经建立了一个从东亚到东欧的大帝国。蒙古族起源于蒙古高原,13世纪初开始向南扩展,接触藏传佛教。 1260年,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册封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从此,藏传佛教开始在元代蒙古族上层阶级中传播。

八思巴(左)与忽必烈(右)1368年,蒙古在中国的统治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取代。蒙古人只能撤退到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在蒙古贵族中仍盛行。蒙古人失去了对中国的领导权,很快就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陷入了分裂。 16世纪,蒙古部落首领阿达汗希望统一各部落,但军事实力很难实现他的目标。他想到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实现统一。阿达汗认为,藏传佛教可以起到团结人心的作用。 1576年,他组织部落会议,确立藏传佛教为蒙古族宗教信仰。

阿那达汗阿那达汗借助佛教统一各部的目标没有实现。明末清初,蒙古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分为准噶尔、土尔扈特等四个部落。准噶尔部落是四大部落中实力最强的,17世纪初期曾多次与其他部落发动战争。土尔扈特部无力与准噶尔人抗衡,又不愿投降,于是萌生了西迁的想法。土尔扈特部落首领在西迁之前,曾派人探索伏尔加河下游。伏尔加河流域土地肥沃,牧场丰富,非常适合游牧民族居住。更重要的是,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

土尔扈特部落西迁青睐的地点(标记地点)。 1628年,奥尔克带土尔扈特部落25万人西迁。 1630年,他们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土尔扈特汗国,定藏传佛教为国教,并多次邀请藏传佛教高僧传法。

土尔扈特汗国到达伏尔加河流域不久,就遇到了强敌,——沙皇俄国。东斯拉夫人建立的沙皇俄国以东正教为主要信仰。 17世纪中叶,沙俄向土尔扈特汗国北部扩张。双方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1645年阿斯特拉罕市爆发了一场决定两个社区命运的战争。 18.8万当地骑兵陷入沙俄包围圈。最终,他们的首领在战斗中阵亡。 18.8万骑兵中仅剩1.5万人幸存。这次惨败,大大削弱了托别的元气,他已经无力抵御沙俄的蚕食。

画中的土尔扈特部落。此战后,俄罗斯在土尔扈特汗国大举征兵。 17、18世纪沙俄与周边地区发生的所有大规模战争,都需要土尔扈特出兵参战。沙俄也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移民。仅从1731年到1732年,沙俄就将数万人迁往伏尔加河流域下游,严重挤压了土尔扈特汗国的生存空间。

土尔扈特部落此外,沙俄想在文化和宗教上同化他们,要求土尔扈特将贵族子弟送到莫斯科作为人质,接受东正教教育。与此同时,取代明朝的清朝于1758年彻底消灭了土尔扈特部的敌人——准噶尔部。面对沙俄的压迫,土尔扈特部的上层想出了萌生了东迁回到祖国的念头。

回程首领奥巴西决定率领国军人民回国。 1771年的冬天气候温和,伏尔加河没有长期结冰。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无法渡河。由于这个消息已经被沙俄知道了,为了避免被沙俄包围,奥巴西只能率领河东岸的十七万人提前返回(另一种说法是河西岸不同意奥巴西回归)。

东归的图尔古特部落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才突破了沙俄等军队的围堵。在经历了近一半的伤亡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伊犁河畔。为了安抚归来的土尔扈特部族,清政府调集了大量物资帮助他们,并将新疆巴音布鲁克等牧场划给土尔扈特部族作为定居区。

土尔扈特部落的安置地

2、饱受歧视,坚持信仰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受到清朝的优待,而留在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则长期遭受沙俄的虐待。沙俄不甘心让自己的军队逃跑,加强了对滞留图尔古特人民的控制。 1771年,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首次下令,不准土尔扈特人离开伏尔加河畔。随后,她宣布废除土尔扈特汗国,废除了汗国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法律,直接将该地纳入沙俄管辖。沙俄在此设立“卡尔梅克行政机构”,隶属阿斯特拉罕省直辖。留下来的1万多户人家、约9万土尔扈特人得到了一个新名字:——卡尔梅克人,意思是“留下来的人”。

沙俄叶卡捷琳娜二世派遣东正教神父来这里宣传教义,并要求卡尔梅克儿童接受正规的俄语教育。卡尔梅克人因坚持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而受到迫害,有些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20世纪初,卡尔梅克人终于迎来了沙皇的倒台。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卡尔梅克人加入红军对抗沙皇俄国。苏维埃俄罗斯(苏联)成立后,本着“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当地设立“卡尔梅克自治州”,后升格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此时,卡尔梅克人的总人口已达到约20万。

俄罗斯十月革命1920年代,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各宗教遭受毁灭性打击,佛教也未能幸免。卡尔梅克的所有佛教寺庙都被摧毁,财产被没收。到1941 年,卡尔梅克连一座寺庙都没有了。这导致卡尔梅克人对苏联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在卡尔梅克招募士兵。

卡尔梅克舞1941年,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战争,卡尔梅克部分地区被德军占领。由于苏军指挥失误,大量卡尔梅克士兵被德军俘虏。战争期间,少数卡尔梅克人出于对苏联的厌恶而加入了德国军队。

1943年,苏联收回卡尔梅克。苏联指责卡尔梅克士兵向德国人下了最后通牒,并指责少数卡尔梅克人参与叛乱。因此,卡尔梅克共和国被废除,占卡尔梅克人口一半的约12万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劳改营中的卡尔梅克人。二战后,部分卡尔梅克人因担心受到苏联迫害而逃往美国(目前拥有美国国籍的卡尔梅克人约有3000人)。到1950 年,12 万被驱逐者中已有5 万多人死亡。苏联驱逐卡尔梅克人后,他们将俄罗斯人迁移到这里。

卡尔梅克人被流放。斯大林的反宗教政策并没有改变卡尔梅克人对佛教的信仰。即使他们被流放,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一些人在流放期间,带走了佛像、佛毯等代代相传的宗教物品。

3.重铸信仰。卡尔梅克人在欧洲佛教国家的悲惨命运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改变。 1957年,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新领导人。他推翻了斯大林时期的多项政策,为卡尔梅克人平反。

卡尔梅克回归纪念碑。卡尔梅克人回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家园。 1958年,卡尔梅克重新建立自治州,恢复自治共和国。重新成立的卡尔梅克共和国比以前小得多。经过多年的破坏,共和国境内的卡尔梅克人只剩下十万多人。

卡尔梅克共和国在现俄罗斯联邦的位置。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当地民族分裂势力猖獗,车臣、鞑靼等自治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卡尔梅克也出现了独立的呼声。俄罗斯政府承诺给予卡尔梅克人自治权,并支持该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

卡尔梅克前“总统”伊柳姆任诺夫卡尔梅克继承了苏联时期“自治共和国”的地位,大修佛教寺庙,建立新的佛教管理机构,选举新的佛教领袖,并邀请了一些藏族传播佛教的高僧前来授课。佛教重新成为卡尔梅克当地的主要宗教。到1995年,卡尔梅克共和国已重建21座佛教寺庙。

卡尔梅克释迦牟尼金寺,欧洲最大的佛教寺庙。进入21世纪后,普京、梅德韦杰夫多次在佛教节日向佛教徒致贺电。 2013年,俄罗斯还决定正式允许佛教和其他三种传统宗教进入学校和军队。然而,卡尔梅克地区的文化虽然独特,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当地工业却十分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俄罗斯平均水平。它是俄罗斯最贫穷的共和国之一。目前共和国总人口约为30万。卡尔梅克人是第一大民族,占一半以上,第二大民族是俄罗斯人。官方语言为俄语和蒙古语。

卡尔梅克人放大到欧洲水平。卡尔梅克共和国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地区。藏传佛教自17世纪由蒙古人传入伏尔加河流域以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当地佛教屡遭摧残,陷入低潮。经过近几十年的复兴,卡尔梅克逐渐恢复成为欧洲唯一的“佛教飞地”。

卡尔梅克城市面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