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对“失落的文明”感兴趣,我们幻想那是世外桃源,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如果说孤岛的动植物可以用“独特”来形容的话,那么孤岛与世隔绝的文明只能用“原始”来形容。
坐落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曾经就有一个真正的“失落文明”,这里的人们(塔斯马尼亚土著)与世隔绝了8000年。
图注:红色部分为塔斯马尼亚岛
但是它们走了一条与外界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把外界越来越先进的文明称为“进化”的话,那么他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退化”,现在的主流科学也都是用退化来形容他们。
大约在34000年前,最早的智人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旧石器时代技术来到这里,但是在最近的8000年里,他们放弃了几乎所有技术,回到原始社会。而当19世纪欧洲人到达这里时,发现他们过着比3万年前最原始社会还要原始2倍的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塔斯马尼亚的土著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的文明会倒退?
塔斯马尼亚土著如何到达这里?
塔斯马尼亚岛的面积还挺大的,差不多有两个台湾那么大,虽然,现在这里距离澳大利亚最近只有200公里(隔着一条巴斯海峡),但原始智人很难跨越。
然而,在最近一个冰河时期(大约4万年前)到来时,海平面开始下降,原始的智人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物种,他们从澳大利亚跨过巴斯海峡来到塔斯马尼亚。
图注:塔斯马尼亚岛有点像苹果
有一些研究显示,塔斯马尼亚最早的移民是在34000年前到达这里的,当时的塔斯马尼亚比现在要宽阔得多,大约能有14万平方公里,而现在只有6万多平方公里。
由于连接澳大利亚,当时的塔斯马尼亚智人与澳大利亚会有往来。
然而到了大约16000年前,冰层开始消退,海平面逐渐上升了大约120米,到了8000年前,塔斯马尼亚岛土著开启了真正与世隔绝。
图注: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
有多落后?
现在塔斯马尼亚岛经常被称为“世界的尽头”,是风景不错的旅游胜地,岛上住着50多万人,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正塔斯马尼亚土著,可以说这个民族已经消失了,最后一个纯正血统塔斯马尼亚人在1905年去世。
19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到处扩张,他们发现了这座岛屿,并带去了疾病和压迫,塔斯马尼亚土著无法承受住,它们被抓到集中营,大部分人死于饥饿。
不过,让欧洲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人真的太落后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塔斯马尼亚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智人。
图注:塔斯马尼亚族群以4-5个家庭组成
但是塔斯马尼亚人已经几乎不穿衣服了,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是裹些兽皮涂点动物油脂了事,要知道他们是在冰河时期迁移过来的,那会它是有衣服的。
因为不用制作衣服,它们失去了“骨制品技术”,在欧洲人到来后,发现他们没有动物骨头制成的钩子、鱼叉、骨针等等,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智人工具。
另外,3万年前澳大利亚智人广泛的捕猎工具也没有,如投矛器、网、回旋镖等等。
除了这些捕猎工具之外,部落纷争需要用到的“柄制工具”技术也失去了(那些把石头,兽角绑在棍子上的技术)。
要知道这些工具是更久远、已灭绝的人种都会使用的工具,比如尼安德特人和佛洛里斯人都会用。
佛洛里斯人的脑容量比智人小许多,但他们在9万年前就开始使用这些工具了,而作为智人的塔斯马尼亚人却没有。
其实,开始的时候他们是会使用这些工具的,因为澳大利亚的土著一直在使用,所以可以确定塔斯马尼亚人是后来自己丢弃的。
图注:最后四个纯正塔斯马尼亚人
为什么塔斯马尼亚人会“退化”?
根据人们使用的工具复杂程度,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字情况,可以判定一个文明的原始程度。
塔斯马尼亚人只会一些最基础、简单的工具,所以说他们很原始。塔斯马尼亚人并没有放弃使用火,只是他们竟然不知道捕鱼。
在欧洲人来到这里后,发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地方鱼群密度太高了,甚至是当时鱼群密度最高的地区。
但是,塔斯马尼亚人却放弃了这些资源,他们大部分人生活在海边,只有女性会潜水寻找甲壳类动物食用。
通过工具的放弃时间推断,塔斯马尼亚人大约在3800年前放弃捕鱼,而且当欧洲人把鱼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对这种带有腥味的优质蛋白竟然产生了恐惧。
另外,他们的主要食物之一是海豹,而海豹周围经常会有鱼群包围,他们是绕过鱼群去捕杀海豹的。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推断塔斯马尼亚人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仰发生了改变。
图注:最后一个讲塔斯马尼亚语的人(左)
比如在某一时刻,他们某些部落中有威望的人突然发现吃鱼会影响种群发展,或者说吃鱼可能带来不幸,所以呼吁大家不要吃鱼了。
然后,这样的文化在整个塔斯马尼亚岛蔓延,最终导致后来的人都不再捕鱼。
其他技能和技术也是一样的,在某一个时刻他们突然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必要了,于是就抛弃了,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存。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不过还有一种主流的解释,那就是人口基数,该理论认为需要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才能维持技术和技能。
图注:塔斯马尼亚土著妇女
当欧洲人到来的时候,据说整个岛屿只有4000人,这样的人口基数当然无法维持先进的技术和技能。
你可能知道岛屿上的种群很容易崩溃于基因的多样性,因为要不了几代人它们就都会是近亲繁殖了,但是4000人还是足够的。
有些学者通过计算发现,最低只要98个健康的人类,人类的种群就能够得到维持。
然而,塔斯马尼亚岛人口阈值肯定也不止4000人,要知道这里现在常住人口是50万。
所以我个人认为是前面提到的文化层面诱因最终导致了人口少,而人口越少越不需要优良的技术和工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想象一下,某个文化层面的诱因导致捕猎技术和工具的落后,进而导致生产力落后,能养活的人自然就少了,人口自然少了。
而人口少了后,它们就更加不需要优良的技术和工具,以此一步步退化回去。
最后
塔斯马尼亚岛的这种退化现象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效应,这种现象还挺常见的,在许多地方和历史都有会看到类似的影子,一旦封闭他们就开始退化。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地球也是这样的孤岛呢?
我们会不会突然有一天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飞出地球,最终有一个“人类大祭司”站出来提倡放弃使用一切科技技术,保留一些最有用、最原始的、最贴合自然的生存技术就好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是否也有可能回到原始社会,回到最初呢?
这个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们真的无法走出地球,科技对我们而言是利还是弊真说不好。
最后,不管塔斯马尼亚效应是否对地球尺度也有效,但是它给我们的启示确实有点细思极恐!
塔斯马尼亚人,历史上一个被世界遗忘停止进化的古老民族
人是一种群居生物,但是如果把单独一个人放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森林会怎样?结果一定是这个人为了生存必然会放弃一些现代人拥有的特性,融入周围的环境让自己生存下去。如果像电影里似的把一小撮人放进一个孤立的环境中会怎样?他们是否能建立出自己的文明,或者是更进一步或是维持现状。在当今的生活中这个实验无法实现,但有趣的是历史上一个事件却能够让我们明白这个实验的结果。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联邦唯一的岛屿,岛上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考古发现大约在4万年前,澳洲的土著就穿过了两地之间的大陆桥来到了塔斯马尼亚。
随着时间的推移,1万年前海平面的上升阻断了塔斯马尼亚和澳大利亚的联系,塔斯马尼亚成为了孤岛,与世界隔绝独立发展。
人类学研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名词—塔斯马尼亚岛效应。塔斯马尼亚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种群之一,这种孤独还带给了他们另一种极端的变化,封闭的生存空间让他们的文明陷入了退化。
塔斯马尼亚岛在4.2万年前开始有了人类的足迹,而这些人正是6.5万年前登上澳洲的那一批人类的后代,冰期让海平面下降再加上中间大量的岛屿,人们只需要简单的浮伐就成功登上了塔斯马尼亚岛。一万年前海平面的升起,让澳洲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少了一个巴斯平原多出来一个巴斯海峡,当时的人们无法造出横跨海峡的船只,茫茫大海将塔斯马尼亚与澳洲隔开。
按照常理来说塔斯马尼亚岛上资源丰富,附近又有很多海洋资源,在外人眼中简直是一片世外桃源。大航海时代的来临,1803年英国人发现了澳洲旁边的这块岛,登陆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岛上的人们还正处于原始社会的早期阶段,塔斯马尼亚人还过着采摘捕猎的生活,最先进的武器和工具只有木制的长矛、石头、投掷棒等。
评估一个文明的先进程度会综合服装、工具、武器复杂程度来考虑,而当时塔斯马尼亚人却连最基础的制作工具的技能都丧失了,将石头绑在木棍上制作斧子这种简单的操作他们都不会,值得一提的是塔斯马尼亚和我们一样都是智人。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的塔斯马亚人仿佛是另一个宇宙来的。
有意思的是塔斯马尼亚人开始的技术水平是和澳洲土著是一个水平线的,他们拥有当时先进的捕鱼和技术,考古人员发现早期他们还会使用缝纫用的骨针,这证明了他们曾经是穿衣服来抵御寒冷的。英国人来的时候塔斯马尼亚人却不知缝纫为何物,夏天身上不穿任何衣物,冬天用兽皮披在身上裸露的皮肤用动物的油脂擦拭。
纵观塔斯马尼亚人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一些技能,例如周围丰富的海产资源本应是他们大力发展的方向,可惜的是考古证据却显示大约5000年前塔斯马尼亚人的捕鱼频率开始降低,3800年前停止了捕鱼活动,他们只会在海边捡一些贝壳为食。
现如今再也看不到一个纯种的塔斯马尼亚人了,欧洲人在此地建立了殖民地后对塔斯马尼亚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1876年最后一名塔斯马尼亚人死去,他们文明也到此结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启发,需要我们细细品尝,独立于世界之外注定整个文明会衰落,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谁又能保证地球是否是另一个“塔斯马尼亚岛”呢?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
尼安德特人,这个古老的人种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十万年,他们可能是从海德堡人进化而来。他们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穴居人”。 和前辈比起来,尼安德特人显得矮胖得多。身高的降低多半是出于人体保暖的需要。这是因为人的身高降低后会大大的减少身体和空气的接触面,因此有助于在寒冷的气候中保存热量。尼安德特人出现于距今25万年前,之后他们的脚步便跨越了整个欧洲以及西南亚地区。尼安德特人不但鼻梁又高又宽,而且头骨后方有一块特有的凸起。他们眉脊高挑,前额凸出,骨骼粗壮,肌肉发达。事实上,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要比现代人大许多,脑容量通常在1200毫升至1750毫升,而智人的脑容量则在1200毫升至1600毫升。不过,脑容量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安德特人更聪明,这只说明他们对于周边环境的变化更敏感,反应更迅速。尼安德特人制造的工具远比海德堡人要先进得多。锋利的刀片与质朴木柄的完美结合,将原始制作工艺推向了顶峰。由于更新世的气候异常寒冷,也使得尼安德特人的寿命普遍很短。尽管如此,尼安德特人还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了22万年之久。大约距今3万年以前,他们全部灭绝。最近的DNA的检测结果也显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遗传基因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双方没有进化的关系,它们大约在55-69万年前分道扬镳的。尽管离安德特人与智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却有一处明显的差异——认知能力,这种敏锐的心智正是现代人类的独特之处。在新石器时代到来,现代的人类拥有了全新的认知能力之后,智人立刻表现出与其他物种相比的优势。这些事件的代表,可能就是语言的产生。
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智人起源于非洲,很可能是由海德堡人的一个分支进化而来。尼安德特人的祖先也可以推溯至约40~60万年以前的海德堡人。他们个头很高,大多生活在草原、沿海等容易采集食物的地区。其头骨的形状及大小均与现代人相仿,全身骨骼的重量比之前的人科动物要轻。牙齿、颌骨以及四肢、手足部位均明显小于人科动物,大小和现代人的骨骼相仿。海德堡人可以说是直立人的一个分支,但他们也和非洲匠人拥有相似的形态。一般认为,在120万年到80万年前,非洲直立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而大量迁徙,其中一些来到欧洲和亚洲。海德堡人分为两支,一支为欧洲海德堡人,一支为非洲海德堡人。在冰期时被隔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演化成了适应寒冷生活的尼安德特人。非洲海德堡人,在20万年前演化出了现代人或称为智人。克罗马农人则属于晚期智人的一个分支,他们在5万年前才迁移到欧洲。他们与尼安德特人出现的时间相差了20万年。
十几万年前,智人已经开始从非洲大草原向各地迁徙。距今6万年以前,一批智人经印度尼西亚到达澳大利亚;距今大约4万年前,智人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尼安德特人在欧洲消失前1万年)。在黎凡特地区,发现在至今5~10万年间,尼安德特人与解剖结构非常接近现代人的物种可能共存,至少这两个人种曾经交替在这个地区出现。这个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解剖结构接近现代人的古人类化石,年代大约是10万年前,而在这个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晚的尼安德特人化石,年代是距今4.5万年。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在智人出现在这个地区五万年后,仍然生活在这个地方。
尼安德特人常被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他们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布,研究结果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贡献。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在同一时空内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可能在7.5万年前,两个物种有过血缘接触,现代人基因里面混有了一些尼安德特人的遗传信息。当现代人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时候,拦在走出非洲道路上的就是尼安德特人,混血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智人成功地走出非洲之后,尼安德特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就灭绝了。
尼安德特人的最终灭绝应该与新石器时代工具的出现关系密切。关于尼安德特人的消失问题有两种典型的意见:一种说法认为尼安德特人受到了气候恶化因素的影响,且进入其居住地区的现代人拥有人口数量、社会整体性、文明程度的优势,使得现代人在族群纷争中取胜,代替了此前原始的文明。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尼安德特人被快速变化的气候所毁灭。尼安德特人的遗迹从中东到英国,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甚至远至西伯利亚。这些遗迹有骨骸、营地、工具,甚至艺术品。尼安德特人的遗迹消失的时候,大概正是在智人进入欧洲的时候。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保罗·迈拉尔斯等人发现,在过渡期早期智人数量约为尼安德特人的9倍到10倍,前者定居点面积、工具密度以及动物、食物遗迹数量也大于后者;此外,早期智人遗留的石器工具、首饰以及艺术品也表明,他们拥有更复杂的社会网络。研究人员认为,早期智人的压倒性数量优势迫使尼安德特人迁往更难发现食物和庇护所的地方,最终伴随着4万年前欧洲大陆的气候恶化,尼安德特人逐渐灭绝。尼安德特人曾统治欧洲大陆15万年,却被智人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里赶到了欧洲西部的角落直布罗陀,直至灭绝。与尼安德特人的消亡处于相同时期的早期现代人“奥瑞那人”,则很好地适应了相同的环境和食物。这表明尼安德特人之所以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失败了,更主要是由于文化方面的原因。大约3.5万年前,当一种处于更晚期文化的“格拉维特人”出现时,他们由于具有了笨重的矛与刀、以及严密的家庭组织,因此能够有效地追赶并捕获迁徙的野兽,从而得以生还下来。
黎凡特是地中海东岸一片古老的聚居地,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大约10万年前的智人遗迹。这个时期气候比较温暖,适合在温暖地区生存的智人可能来到了尼安德特人的地盘。尼安德特人比较适应寒冷的气候,可能不适应气候的改变,智人由此就替代了尼安德特人。7万年前,气候再次变冷,适应寒冷地区生活的尼安德特人又回到了黎凡特地区,而这个时期就没有了智人的踪迹。很显然,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大陆的智人这一分支,与尼安德特人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不利于自己生存的气候条件下,就会被尼安德特人所取代。在5~6万年前,当具有了现代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人类再次走出非洲之后,这种现代的思维能力的优势产生了更加有组织、有效率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其他人类物种在竞争中灭亡,智人从此开始走向了全球。
大约在5万年前,终于适应了冰期严寒气候的现代智人逐渐占据了上风,开始陆续进入欧洲东南部和中部,自东而西地横扫尼安德特人。其中的一支大约在3.5万年前到达欧洲西端的大西洋边,并导致尼安德特人的最终灭亡。人类学家将他们称之为克罗马农人。他们寿命不长,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但四肢强健,智慧较高,属于晚期智人。他们的体质形态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头部已经发达到没有猿类遗留的形状。其特征是身高面阔,额高而穹,颅顶高而宽大,脑圆而丰满,脑容量平均为1660毫升,在现代人平均脑容量之上。这有可能暗示克罗马农人的总体智力水平在现代欧洲人之上。加加斯洞穴的手印,也许是现存最古老的洞穴艺术形式,约形成于3.5万年前的冰河期后期,由今天欧洲人的直系祖先克罗马农人所绘。克罗马农人是旧石器时代后期某些穴居族之一,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批“艺术家”。科学家们在其欧洲各地的文化遗物里都发现了大量的艺术品,包括小件的雕刻品、浮雕以及各种动物的雕像,还有许多精美的动物壁画。这些石器时代的手工艺品造型质朴,其精细程度不亚于古希腊或古罗马时期的任何一件手工制品。克罗马农人所创造的写实主义造型的艺术高峰,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先兆,似乎是突然间冒出来的。在人类进化史上,能够与之比肩的艺术高峰,则大抵皆是新石器时代或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克罗马农人是在更新世最后一个大冰期──沃姆冰期(8万~1.1万年前)中进入欧洲的,那时欧洲的北部地区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靠近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低纬度的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带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比较温暖,便成了动植物的避难所。在严寒的驱赶下,大批动物通过北面的通道进入这片“伊甸园”。克罗马农人的水平高、人口多,他们很快就占据了东南和西南两个通道,形成了某种“以逸待劳”的局面,从而也就将动植物的“伊甸园”变成了克罗马农人的“伊甸园”。“克罗马农人平时以小群体为单位分散居住,……随着驯鹿及之后鲑鱼的大量出现,他们便聚合成大的团体生活。……这种一年一度的聚合期相当重要,……人们组织联姻、举行仪式、以物易物。”(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克罗马农人创造了成熟的文化,长期的定居很可能使克罗马农人已然从族群发展到氏族阶段,具有了图腾意识,形成某些萌芽状态的文明社会形态。而世界各地的其他原始族群,则是在他们不知所终地过了数千年后,才开始进入氏族社会并向文明社会过渡的。“3.5万年前,在冰期产生的岩洞艺术发展到顶峰,与此同时,制作工具的技巧也出现重大改革。……这一切都表明生活条件更有保障,在部落内部互助更为广泛,可能在不同部落之间也进行相互帮助。者不再像总在游荡的人那样,过一天算一天勉强度日。一些更有组织的固定集团开始形成。”(许海山《欧洲历史》)
总而言之,克罗马农人曾经达到过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仅比生活在同时代其他地区的族群高很多,就是现代的大多数人恐怕也望尘莫及。任何艺术的高峰,都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积累为前提的,纵观人类的全部艺术发展史,可以说无一例外。因此,具有文化积累的现代智人和作为物质基础的动物资源是形成欧洲者艺术的两大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前者便不可能形成者;没有后者便不会有者长时间的定居,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空前绝后的者艺术高峰。因而,克罗马农人在这一带所创造的者艺术也必定是独特的。他们的艺术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不具有普遍性,在其它地区也很难发现类似的艺术。
虽然克罗马农人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和特有的艺术才能,但他们也有很多明显的缺陷。除了马以外,他们没有驯服过任何动物;他们似乎还不会烹煮,只是把肉烤焦烤熟了吃,因为他们没有烹煮的器皿;他们从来没有制造过有柄的斧头,或类似的工具;他们没有遗留下完好的箭头,可能还不会使用弓箭;他们没有房屋,最多会搭建简单的兽皮帐篷。“当野马和驯鹿在欧洲衰减时,当人类文化兴起了另一种新的类型,支配食物供应的能力更为强大,居住更为固定,社会组织也可能更为强大时,这些以猎鹿为生的人必须学会新的生活方式,不然就消灭了。”(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
因为化石资料的缺乏,我们现在并没有能掌握故事的核心。大约在1.2万年前或更近一些时期,由于森林地区的扩展和动物群的巨大变化,欧洲长期以来盛行一时的生活濒于结束。变化中的环境经常带来新的疾病,也许发生过史前瘟疫。这一过渡时期被称作“中石器文化”。欧洲南部的居民则集结成共同体,在森林代替草原时向北伸扩张,他们是地中海种族最早的先驱者。气候转暖使得中石器部落从南向北推进时,得以越过尚未被现今白令海峡所隔断的一片陆地,达到北美大陆。地中盆地的湖泊和红海三角地带周围的巨大河谷,可能提供过人类发展的优良条件,但它们也许永远淹没在碧波之下,被一同淹没的是更先进的人类的遗迹。还有一些被孤立的人群一直没有受到新石器的影响。当荷兰人发现塔斯马尼亚岛时,他们见到一种远未超过旧石器阶段的人种。他们生活在没有外界刺激的环境里,远离竞争或者其他可以学习的人群,他们在大多数人类兄弟中落后了,最后不幸灭绝了。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面临生存压力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环境的改变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从食物的选择到身体的构造,从活动的方式到工具的制造都会发生改变。很遗憾,直立人虽然在前进的路途中走出了非洲,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进化出更高超的技能。也许因为当时迁徙到亚洲或者欧洲的直立人的数量并不多,他们生活在非常开阔的地带,食物充足,竞争并不激烈,他们不需要集中在一起生活,进行一定规模的集体,因而就无法形成紧密合作的大型群体,这自然就限制了这些群体生存、繁衍和创造的能力。由于缺少合作和交流,也就没有进化出语言工具。所有这些因素降低了直立人的生存能力,导致在更新世多次大冰期的循环中灭亡了。2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开始生活在欧洲的时期,气候相对温和,环境宜人,地广人稀,也没有其他类似种群对尼安德特人的生活构成威胁。其间虽然出现了几次大大小小的冰期,因为尼安德特人有很强的耐寒性,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尼安德特人拥有较大的脑容量,但他们的大脑偏向于处理视觉信息,始终没能进化出语言等信息分享的方式,也没能建立更紧密的组织形式,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促使他们进行更密切、更有效的合作。当他们在黎凡特地区第一次遇见智人时,还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也不会意识到智人未来对他们的威胁,于是双方和平共处了一段时间。智人当时也没有进化出更具优势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手段,当寒冷期到来时,他们只有再回到非洲生活。
非洲是人类以及很多物种的发源地。不管怎么说,在那里生命的数量和密度都要比其它地区更高,生存的压力、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面临其他物种的威胁都要更大。在自然环境出现剧烈变化时,这种现状会加快物种的进化速度。物种早期是通过“自然选择”的淘汰机制间接地改变自身的基因,但是这种方式显得过于被动、迟缓。智人为了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多地寻求主动地改变。他们并不依赖个人的基因,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更善于合作的组织形式,从而形成更细致的劳动分工。合作的效果相当于将所有的身体和大脑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更强壮、更智慧的联合体,这种形式会大大提高整体的生存能力。我们回顾一下物质产生的过程:密度较高的地方容易产生聚集效应,聚集形成了更稳定的物质形态,同时越来越多的物质有利于抵抗射线的破坏,这样就可以促使更多的能量转换为物质。智人的行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他们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但是仅仅依靠独立的个体是缺乏竞争力的。他们必须扩大群体的规模,构建更为复杂、高效和稳定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他们相对其它物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十多万年的进化后,晚期智人已经能够制造磨光的石器和骨器,学会了钻木取火,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长期的定居生活使晚期智人形成了较之前更为复杂的社会形态,这便是文明的萌芽状态。当尼安德特人在5万年前遇见晚期智人时,他们发现自己原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结果只有被组织结构更复杂、手段更高明的克罗马农人赶往了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并最终灭绝。克罗马农人是很成功的猎人,经常猎取驯鹿、野牛、野马甚至猛兽,这一时期很多大型的动物因为行动和繁殖的缓慢而灭绝了;而早期智人只是依靠采集植物和猎取小型动物为生。这一点说明了晚期智人的集体性活动更加频繁,协同工作的能力也更强。在当时智人形成的组织中,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领袖,虽然在大部分历史书中均未提及,但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的。当时的协同活动需要更多、更紧密的合作和交流,以及一致性的行动,没有核心人物的统一领导是很难实现的。核心人物的出现也会促使交流更加频繁,语言和符号的使用更为迫切。我们在克罗马农人文化遗物里还发现了大量艺术品,包括小件的雕刻品、浮雕以及各种动物的雕像,还有许多精美的动物壁画。说明此时他们已经达到了当时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这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文明。随着克罗马农人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开始了。
好了,关于塔斯马尼亚人是智人吗和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用户评论
这个话题我一直很好奇!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生物确实很有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像是古代人类?太神奇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需要专业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说法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看过关于塔斯马尼亚人骨骼的报道,好像确实是比较原始的形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古学家应该能给出更确切的答案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会不会是某一种特殊人类演变的结果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塔斯马尼亚岛的确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说法我倒是没听过,看来要好好查阅一下资料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古代文明很感兴趣,这样的话题就特别吸引人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和澳洲原住民有关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科学家们应该已经做了相关研究了吧?期待看到他们的结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话题很有深度,需要认真思考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能了解更多关于塔斯马尼亚人的信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印象中塔斯马尼亚人生活在相对孤立的环境里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说法颠覆了我以前对人类演化的认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的太令人兴奋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去查查书看看有没有相关资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话题听起来很有趣,可以展开探讨一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