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见这么多简历和企业之后,今天分享5个出海热门岗位。
这些岗位是日常大多数企业争相想要的,而从事这5个维度的朋友们都是不缺好机会。
01 海外社媒运营
出海发展也是少不了运用媒介提升海外市场认知度和好感度。
海外社媒运营,因此也就成了一个热门岗位,很多朋友也想借助国内的营销方式,在国外内容运营上出彩。
但是我们是需要先定位好角色,自己是在甲方还是乙方的工作。
如果是甲方工作,很大层面是一份自媒体运营,对于企业来说,不可以没有,但也不至于那么重要,有点类似于官网的延伸,阐述公司品牌价值与产品功能。
如果是乙方工作,则需要花心思在内容上的策划,这与国内的MCN 机构类似,只是换到海外区域。
最大的区别在于:海外社媒运营很少用矩阵的方式进行运营,国际市场巨大,无法形成关键词定向市场,所以一般采用是做大号的原则,希望通过打造某个垂直的头部主播,从而获得足够的粉丝流量,带动其他账号,形成商业价值。
这个岗位可以当做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跳板,但不是一个能够长期发展岗位,除非个人要自主创业,也想要做个人IP,那是可以考虑的。
02 海外媒介投放
海外媒介投放这个岗位是可以重点关注的,之前的文章里我写过上海毕业5年,年薪超过70万的那位朋友就是深耕这个岗位。
其次,对于优秀的海外媒介投放负责人年薪都是可以过百万,甚至综合加起来,可以过两百万及以上。
海外媒介投放岗位是基于现阶段出海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主要是因为媒介投放属于一种即时反馈的营销方式。
但是这个岗位是有一定门槛,一般小企业做媒介投放的需求不大,而发展成为规模企业,需求则是刚性的,并且预算也不会少。
一旦企业找到投放ROI合适方式,基本上会大面积投放,而且对于个人而言,媒介投放的经验可以累积,从而形成个人的优势。
区别于国内的媒介投放岗位,海外媒介投放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并且随着其他几个平台的成长,投放渠道与方式会更多。
无论企业如何竞争,做媒介投放岗位来说,反而更有机会发展。
03 海外品牌策划
在这个岗位上,国内和国外区别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国内,我们一直觉得品牌岗位比市场岗位更高一级,但海外则未必。
在很大的全球市场,能真正意义做到海外品牌推广的企业少之又少。
现阶段大部分海外品牌策划工作内容,就与市场营销工作一样,有些企业会把社媒运营、内容制作、用户管理单拎出来,也叫品牌岗位,所以这里对于概念的确定,最终解释权还是归到所在的企业。
海外品牌策划或者海外品牌经理大部分工作还是基于目标用户进行品牌教育,帮助用户快速成交,至于品牌市场化行为、品牌调性、品牌战略以及其他联名等形式,基本上很少涉及。
如果找工作求职这个方向的朋友,还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可能即使去到大公司,头部公司,品牌预算也少得可怜。
04 海外市场/营销/推广/MKT
这几个岗位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但是从实际的工作来看,其实非常接近。
这些岗位的主要目的还是获客及转化,可以这么理解,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交,产品成品之后到成交之前,都是市场营销需要涵盖的工作,是一个非常综合,并且锻炼人的岗位。
我们其实自己也清楚,营销手段非常多样,产品与销售渠道类型不同,决定了营销方式不同,所以每个人需要明确自己想要从事或者擅长的营销方式,比如社媒引流、搜索引擎优化、媒介投放、内容策划、用户或CRM管理等等。
如果明确了自己擅长的方向,那么接下来就会很清晰自己未来发展或者重新找工作,拥有足够的明确优势。
这个岗位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可以往海外市场经理,市场负责人维度晋升。
05 海外GTM
虽然出海这个事情,十几年前,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就在做了。
但是在最近几年发展中,GTM岗位才比较多了,主要原因是渠道建立完成,产品迭代丰富,企业形成稳定的市场运营机制,需要 GTM 岗位重新优化产品策略路径,提高整体效益。
一般这个岗位可以从产品营销/产品运营/销售岗位转到GTM,这样相对容易点。
有的朋友在非常垂直的行业从前端MKT岗位也可以成功转GTM,所以想要往这个岗位发展一定要有产品背景。
这个岗位的发展前景是很不错,未来可以往部门负责人,或者区域负责人发展。
除了上面这5个岗位,当然还有其他岗位,比如海外项目经理、海外商务经理、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商家运营、海外用户运营、海外游戏运营、海外产品策划、海外产品运营等,这些暂时不详细阐述了。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去选择自己愿意深耕的。
罗振宇说:“能力没那么重要,真正能让人状态好的是愿力”。
如果有愿力,那么我们就会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每一天都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先生
找工作,出海,怎么选行业和方向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重点分析了为什么要找海外的工作机会,不少朋友回复:现在行业这么多,我该怎么选?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针对有条件或者已经在从事出海相关工作的朋友,纠结于目前不知道如何切入,如何选择。
01 区域与行业定位
不少朋友在实际的出海工作中,常常和我分享:我比较擅长欧美市场,我最了解的是东南亚市场,我熟悉印度市场。
不同的区域实际上使用的方法和经验是不一样的。
只要你想要发展出海,就得确定区域和行业这两点。
我们需要把未来的经验与资源累积到区域与行业上,而不是专注于某个岗位。
如果你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可以关注于岗位层面,但是未来发展,一定要垂直行业,出海则需要垂直发展。
02 出海服务
从2022年开始,基于海外电商的高速发展,出海服务公司猛增,早期做海外谷歌、亚马逊、脸书广告代理商开始做业务延展。
他们开始给国内各大平台也做广告代理服务,接着是延伸到社媒营销、内容营销、渠道营销等层面,大致模式上与国内的乙方公司类似。
但这个模式更偏向于市场,而不是品牌,也就是甲方客户更看重是当下的流量与变现。
国内做国际化品牌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一般集中在电商平台、游戏、新能源汽车、手机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上,所以乙方服务纯品牌战略的客户也会偏少。
对于本身并不是出海领域,或者没有海归、英语专业背景的小伙伴,一般乙方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和跳板。
03 出海平台
今年过年期间,话题最火之一的Tiktok就是属于出海平台中一个,也属于用户和发展很不错的一个,不然也不会上升到矛盾层面。
但是国内出海平台还有Temu、Shein、速卖通、Shopee、Lazada,还有其他国外的电商平台亚马逊、美客多等,得益于互联网技术、仓储物流、金融支付等发展,带动全球贸易增量变革。
这些平台要么本身就是互联网巨头,要么隶属于互联网大厂,其岗位本身待遇,条件都是可观的,但是需要着重思考其中的一些岗位及企业文化因素,未必适用于所有人。
有的可能极度内卷,工作压力会让人受不了,也有的机械化工作节奏,单一工作内容,对于有条件的朋友,也未必是一个好选择,需要针对特定的岗位具体分析。
04 电子产品
在手机领域有一个品牌叫传音,在非洲卖得非常好,这就是电子产品出海的一个典型。
电子产品一直是国内出口跨境的一个大类目,基本上排在出口总额类目的第一位,这里包含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类产品。
比如通讯产品,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家用电器,如吸尘器、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力设备,如发电机组、变压器等;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血糖仪等;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如 LED 灯、智能家居系统等,完全代表了中国整个工业化生产的实力。
对于想要在这个方向的发展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深圳、上海、杭州、广州这几座城市,由此延伸出来的岗位非常多,有传统外贸的海外商务拓展、海外推广、跟单员等,也有新兴跨境电商相关的岗位,跨境电商运营、电商推广、海外推广、媒介投放、社媒运营等。
除此之外,也会涉及到产品及品牌层面的岗位,海外GTM、海外产品策划、海外品牌策划等。
05 设备制造
现在不少设备相关的中小型企业都配合头部企业开始进行出海发展。
但这个行业的品类主要以渠道为主,线上则是单一关键词或者信息线索获客,线下则需要展会、协会等渠道进行拓展。
目前国内拥有蛮多全球行业顶级公司,未来也一定会产生更多。
根本原因是国内企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层面,还是性价比层面,都拥有足够大的优势,从而在全球范围可以迅速抢占市场。
一般海外岗位有海外商务拓展、海外市场、海外销售、销售运营、项目经理等。
06 生活用品
海外生活用品是以产品属性逻辑,一般不会做品牌,更多以销售与渠道为主,主要是产品单价低,更新换代比较快。
从目前来看,无法形成一定的品牌势能,赋能企业获得更多流量或者利润,海外岗位一般以电商或者贸易为主。
如果想要个人创业,其实可以多关注这个维度,之前遇到一位做跨境电商的朋友自己单独运营,月薪过万。
07 汽车新能源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猛增,带来的相关海外岗位也是比较多,包括海外商务、海外销售、海外政策研究、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海外市场、海外品牌、渠道管理、培训专员、海外项目经理等。
汽车新能源除了市场及品牌岗位外,其他岗位基本上属于线下,而且需要落地到当地的市场,进行本土化市场拓展,其他属于后端产品及供应端的业务。
因为汽车属于高价产品,并且涉及到政策、产业相关,其工作垂直度比较高,对于想要长期发展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如果想要过渡或者不是特别喜欢,则要重新考虑。
08 文化娱乐社交
关于文化娱乐社交,大家可能马上想到 Tiktok,其他的企业好像没怎么听说过,文化出海层面上,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形成产业规模。
在这两年的AI的加持下,国内很多从事AI产品出海业务的公司,都很火,发展势头很猛。
除了AI之外,国内还是有很多规模不大的公司,比如娱乐直播、相亲社交、情感咨询以及其他娱乐在线服务等,公司非常赚钱。
虽然暂时无法形成体系化,想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般与产品、流量挂钩的岗位。
09 美妆护肤
美妆护肤出海其实非常难,因为国际大牌不仅仅在国内打得很猛,在国际上也是绝对王者。
一般做海外美妆护肤的企业,以功能性产品为主,以性价比切入市场,获得一定流量与基础流量,但无法形成规模性的品牌,所以其海外品牌岗位,也并非有那么充足的预算,只能在产品特性与用户关系上,进行一定宣传和教育。
选择这个行业,一定要了解企业产品研发与资源维度,也就是创始人或者高层接触的海外群体,如果无法触达到一些顶尖资源,那么至多是一个“淘品牌”。
10 游戏
游戏出海就是一个国家战略,其实也是文化出海的一部分。
游戏的类别很垂直,一毕业就从事游戏行业比较容易,如果半路出家就很难,特别是市场及运营岗位,其他的比如文案、设计、视频则还有机会,海外媒介岗位,也是可以去试试。
未来随着硬件发展、AI技术、元宇宙的叠加,很有可能出现爆发增长,而且很有可能延伸到实体、商品、日常消费等,非常值得投入。
11 餐饮
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像蜜雪冰城,炸鸡,喜茶等餐饮界的耳熟能详的都已经在国外如火如荼发展了。
餐饮出海也是一个大趋势,一样是文化出海一部分,本身中国美食极具潜力,在国内商业化演变已经非常内卷,一旦出海就拥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但餐饮有一个特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入侵,大部分海外餐饮会以网红店的形式运营,并且快速获得流量与转化,但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一样会出现倒闭,退潮等情况。
所以选择餐饮出海的时机非常重要,特别是到某些极速要扩张的品牌,可以帮助个人快速成长,获得足够经验与资源。
12 人工智能
我已经遇到不少朋友询问关于海外人工智能方向。
当然市面上不乏有一些优秀企业,但总体上尚未形成产业链,也无法形成规模企业。
现在大部分人工智能应用还是基于互联网层面,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处理等,还没渗透到产品消费及服务层面。
13 医疗
国内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大方向,由此会带动各个方面的革新,但主要还是集中医疗设备、产业配套、康护服务等,但药物板块还是由国外巨头把持。
在出海方向上,国内的医疗设备拥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是值得投入的方向,但海外工作更多是商务渠道工作,其他的岗位则偏少。
我们每个人若是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做事,一定是成长最快的。
创业者心态是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更具挑战的事情,去想更多的可能,学到的更多。
2025年好好抓住每一个机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作者:简先生
如何找到在美国的程序员的工作?来美国做程序员的三种途径
其实最近这些年国内的互联网发展的非常好,大厂的薪酬很高,BAT华为美团拼多多小米字节跳动等等。其实国内在一些领域发展得其实比美国还好,比如移动支付。我在美国这六年,基本没有用过手机支付,大部分还是用信用卡,偶尔用现金或者支票。所以,我其实有一些朋友是在美国毕业后回国发展的。现在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海归的议题。
不过,就如钱钟书先生说的,婚姻是一座围城,出国工作,或许也是一样。如果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单纯想出国体验一下、想有稍微好一点的WLB(work life balance),或者就是想去Google工作两年,等等,那可以参考一下今天的文章。今天我们来说说,如果想找在美国的程序员的工作,都有什么方法?
总的来说,比较常见的大概有下面三种方法:
- 一步到位法,在国内直接申请美国公司的职位。
- 曲线救国法,先进入美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再转到美国办公室。
- 醉翁之意法,留学美国毕业后找美国的工作。
当然,如果有钱办理投资移民的同学请出门左转去看看投资移民的项目。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在美国工作常常会涉及的几个概念。
H1B签证
外国人在美国工作必须要有工作签证(公民或者绿卡持有人则无此限制)。
H1B签证是签发给来美国、获得移民局批准的美国雇主从事各项专业性工作的外籍人士。 美国雇主所提供的职位必须被美国法律认可为\”特殊专业性工作\”,例如:电脑程序师、工程师、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管理顾问、财务分析师、市场调查分析师、教师、教授等。 H-1B签证的定义是在美国短期工作的人士所发的临时工作签证。
H1B抽签
H1B抽签每年都有65,000个常规名额(Regular Cap),另外还有20,000个名额提供给在美国取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申请人(Master’s Exemption)。因此每年H1B中签的人数有85,000。H1B新政策更改了抽签的顺序。移民局会先从全部学历的申请者(Entire Pool)抽出65,000人,再从剩下没抽中且具有硕士或以上学历的申请者中抽出20,000名额。
OPT
即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专业实习)。是美国F1学生签证毕业后的实习期。F1签证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有1年(STEM学科是3年)的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时间,简称OPT,这段时间你有工作许可,可以为任何公司服务,但要求你干得必须跟你的专业有关,这段时间基本不受限制,可以在美国停留。
这就是所谓的“小绿卡”,也就是很多人会选择留学美国,因为可以通过OPT找到工作而留在美国。
所谓一步到位法,正如名字所说的,这个方法最直接。很多美国的大公司,如亚马逊、脸书、谷歌、微软等,每年都需要招聘大量的员工。你在中国可以直接申请他们的职位。他们有时候会在中国大陆举办专场招聘会,或者邀请你到美国总部去onsite interview(现场面试)。面试通过后拿到offer,公司需要帮你办理H1B,等你拿到H1B, 并去美国大使馆签证通过了,你就可以买机票飞到美国上班了。
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很多公司都停止了招聘,导致每年都用不完85000的H1B名额。也就是说,那段时间H1B不需要抽签。只要你通过了面试,公司帮你提交H1B申请,美国移民局就会给你发H1B工作许可。2012年前后,很多人就通过这种方式去了美国做程序员。
现在由于H1B申请远远大于85000个名额,所以需要抽签。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就会出现问题,你通过面试后,你还得等抽签,抽签不一定中,还得明年再抽一次。那这段时间,你应聘的职位一直空着,一般公司耗不起。所以只有大公司还会用这种方法从中国招人。毕竟公司体量大,比如招聘1000人,有几个人来不了也影响不大。而且他们大多数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办公室,可以安排你去其他地区先工作着,等你抽中了H1B再来美国。或者他们可以让你用第二种方法,曲线救国法。
所谓曲线救国法,大概的思路是你先到美国公司的中国分部(也可以是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日本等)工作一段时间,大概是一年,然后你可以通过申请L1签证来美国工作。之后再给你申请H1B签证。所谓的L1签证是美国移民局对外国商人和外国专家到美国长期工作的入境许可之一,主要是鼓励外国企业在美国做生意和投资。L1签证适合于中国各类企业到美国经商(跨国公司),需派遣或调动企业的经历或具有特殊技能的职员到美国工作的情况。当然,这种方法难度也不低,毕竟中国分公司的人数也不少,可以拿到这个机会的应该都是极为优秀的人,所谓僧多粥少。具体有多难,大家请自行去搜索各大公司的相关政策。
所谓醉翁之意法,其实就是到美国上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OPT也。当然,很多人也的确是为了海外的留学经历而留学的。这个我们今天不谈。我们今天说的是通过到美国读书,本科、硕士、博士都可,毕业后都可以通过OPT找专业对口的工作。STEM学科,也就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这几个学科,还可以有三年的OPT,三年OPT期间可以一直抽H1B,直到抽中为止。从数据上看,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个方式去的美国。2018-2019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就达37万,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个方法的弊端在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首先,读一个硕士两年,大概需要花费十几万美金的学费。当然,也有少部分人可以拿到funding,当Teaching assistant 或者research assistant,不仅免学费,每个月还能领1500刀的生活补助。但是只有博士才比较好拿这个funding, 硕士大部分需要自费。而且读书期间不能工作挣钱。另外,还需要准备托福和GRE。另外,最近川普政府还收紧了对中国留学生发放留学签证,不知道新的总统上台会不会有所改变。
总之,说了这么多,也只是说了几种可能的方式,如有错误,请多指正。
另外,如果想出国体验一下海外的程序员工作的话,不妨参考一下。
欢迎讨论,有问题请留言。
关于国外工作怎么找,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听说国外工作的待遇确实很不错,我一直想试试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公司都开始招募海外人才,机会越来越多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想去国外工作,语言肯定是硬性要求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去哪个国家找比较好呢?每个国家的优势都不一样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需要特殊的工作签证才能在国外工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什么好的渠道可以了解到国外工作的资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一些跨国公司是更容易找到海外工作的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去国外工作应该会很有挑战性,能锻炼自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人都说工作经验在国外更有价值,是不是真的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有国外的工作经验,回来国内工作会不会更吃香?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工作环境和文化差异太大没适应怎么办?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需要提前学习当地的一些文化习俗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分享过一些找国外工作的技巧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申请国外的工作难度应该很高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有哪些专业的海外招聘网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外工作薪资普遍都很高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很多国家都鼓励外国人去那边工作,是真的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工作除了待遇外,生活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海外工作的压力应该很大,需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找到了国外的工作机会,会是一件很棒的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