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南洋理工学院在哪里【南洋理工大学在哪里】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特色专业:2019年7月,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该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此前曾获广东省2018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立项,实现率先“升本”。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服装设计、时尚买手、服装品牌策划与管理、服装展示与陈列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填报指南:高考志愿的填报跟高考一样重要,是马虎不得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一、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录取的基础,成绩出来后考生们要根据分数锁定目标院校及专业。
二、以专业为核心。重点大学并非唯一的选择,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考生需要结合自身兴趣与能力综合考虑。
三、以就业为导向。“热门”与“冷门”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热门并不代表就业率高,考生应把目光放长远,理性判断。
(文/曾俊)
新加坡的文化教育地标——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在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有一座外形奇特的建筑,远看像极了早餐店里层层叠起的蒸笼。这是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由Heatherwick Studio负责设计。
建筑外观
〖Heatherwick studio:由托马斯· 赫斯维克创立。托马斯· 赫斯维克:英文THOMAS HEATHERWICK,1971年,生于伦敦,曾就读于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94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2004年,获得了“皇家工业设计”勋章;2006年11月8日,获得“菲利普王子奖”;2010年,击败包括扎哈· 哈迪德在内的一批名师成功设计了上海世博会英国馆;2012年,设计了伦敦奥运会火炬塔。他被英国业界誉为“新的莱昂纳多·达芬奇”。〗
平面图
Thomas Heatherwick说:“这座Heatherwick Studio在亚洲的第一座大型新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传统大学建筑的绝佳机会。在信息时代,校园里最重要的商品是社交空间,可以见面,碰撞和相互学习……”于是建筑师以蜂巢为理念,结合新加坡当地的炎热的气候,塑造出一座能增进师生关系,鼓励丰富的小组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楼。
蜂巢
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被称作“智慧之塔”,也被不少华人戏称为“点心楼”(因为很像粤菜馆或中式早餐店里垒起的蒸笼)。建筑由12座环绕着中庭的弧形的塔楼围合而成。学生可以从360°各个方向进入中庭空间,并与所有塔楼形成路径上的循环。
建筑近景
整个建筑上大下小,层层外挑的楼板,为建筑提供了遮阳的效果。层层叠叠的弧形阳台环抱着中庭,仿佛片片飞舞的花瓣。每片出挑的阳台,结合着栏杆、花池,巧妙的构成学生三五成群闲聊、交流的绝佳天地。
层层外挑的楼板
建筑分8层,共有56间教室。建筑师打破了传统教室的布局,塑造出没有角落或没有正面和背面的教室。这种灵活的形式能让教授在教学中,不再是站在最前面教学,而能更好的组织学生,加强大家之间的沟通、合作。大家来学校聚集在一起“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迸发出各种灵感,就如同蜜蜂汇聚在蜂巢里协作酿蜜。这也是该建筑在校园里被称作“hives”的原因吧。
教室
教室平面图
即使教室外的楼梯间或电梯间也都散发着独特的学术气息——墙面上嵌入了700幅特别委托插画家Sara Fanelli绘制的图画,内容包含科学、文化、艺术等主题。这些图案刻意的被重叠起来,显得模糊不清,却是思维的触发器,为想象力创造了环境。
Sara Fanelli绘制的图画
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众多的斜柱格外醒目。建筑结合至上而下逐渐收窄的形态,采用了像灯笼骨架般的结构体系,从经纬两个方向稳固结构。而层层外挑的结构,外墙上一圈圈高窗,结合中庭的形态,既有遮阳的作用,又能在通风时让空气在塔楼中循环。这一策略在常年维持夏季高温的地区很重要。
结构剖面图
建筑外墙采用有10个曲率的预制再生骨料混凝土外挂板约1000多块,每块面板均定制了独特的混凝土饰面和型材。如下图所示,立面上的混凝土板面有着形式不同的凹槽:连续的普通凹槽与凸起部分质感一样,都较为细腻;而内凹的不连续凹槽则是由工人手工贴上小石子制成。
预制再生骨料混凝土外挂板
手工贴小石子
建筑师傅设计了11个柱角、10个立面弧度、4种窗户尺寸和1种玻璃板宽度,可进行反复无限的排列组合。这样的材料构件既能快速生产,又能组合成具有手工制品性质的建筑外墙。另外,为了节约成本,外墙上采光及通风的门、窗均采用了折线形玻璃门窗来替代弧面玻璃。
外立面细节
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是新加坡第一个使用着色混凝土的项目,而再生骨料的使用让建筑获得了绿色标志的白金奖。建筑突破了传统教学楼的刻板形态,为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创造了全新的教学环境。如此,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便成了新加坡教育、文化的新地标。
建筑夜景
项目名称: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建筑面积:14000㎡;
所在地:新加坡;
建筑设计:Heatherwick Studio;
摄影:Hufton+Crow。
南洋理工大学这条路、这栋楼来头这么大?
今天(10月19日)下午四点半,在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对陈六使径和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命名仪式正式举行,由教育部长王乙康揭幕。
校内名为Nanyang Valley的道路以陈六使命名,原为社会科学院的建筑以新加坡福建会馆命名。
(命名仪式现场)
开幕仪式中,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陈精毅致辞重点如下:
1953年,在缺乏高等华文教育学府的时代背景下,陈六使倡议创办南洋大学,并以身作则,认捐500万元作为建校基金;福建会馆也捐献了裕廊路523英亩的地段,作为大学的校址。
这个倡议获得了本地乃至东南亚国家各社团和各阶层民众的大力支持,掀起了一波空前的社会热潮,具体表现了本地社会大众对子弟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无私的支持,更鲜明地展现了本地社群团结一致、为共同的目标,合力奋斗的坚毅精神。
在新加坡纪念开埠两百周年之际,南大校园“新加坡福建会馆楼”和“陈六使径”的命名,就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南大校长苏布拉·苏雷什也用华语致辞。
开幕仪式后,王乙康等人在福建会馆大楼(NTU人文学院、社科学院)外。大楼顶楼“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n Building”字样就是“新加坡福建会馆大楼“。
王乙康指的方向就是陈六使径
在NTU官方的地图上,红色标注的地方就是陈六使径,靠近校园中心处。
NTU校内树起了路牌,指向陈六使径。
陈六使径在华裔馆(原南洋大学行政楼)东侧,通向留学生宿舍方向,是一条往返单车道的马路,约400米长。
陈六使径被特意标注出来
过往的人们注意到这条刚刚改名的路。
在校园内,这条路很安静,路边是教授的宿舍,不通巴士,算是连接“大路”的一条辅路。
陈六使径紧靠着象征南大精神的华裔馆,命名为福建会馆大楼的人文学院和社科学院同样也紧挨着华裔馆。
在命名仪式上,只有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和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的致辞,身为主宾的部长并没有公开致辞,算是比较少见的。六使伯的后人虽上台,从南大校长手中接过致谢的纪念品,但也未发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几天,新加坡不是雨天就是阴天,仪式上凉风习习,真是天凉好个秋。
。
— END —
欢迎新加坡眼®
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
用户评论
新加坡啊!我还以为在别的国家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问下,这南洋理工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区别在哪?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识几个去读的,好像还挺不错的学校~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那边的校区环境很棒!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新加坡的话是不是交通也方便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去参观一下这所大学!请问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地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洋理工学院好玩吗?适合我申请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知道他们哪些专业的教学排名比较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去新加坡旅游的时候要不要看看南洋理工学院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南洋理工学院的学费是多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去过他们的图书馆?传说里面书很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新加坡很潮,这所大学的环境应该也是很好的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去南洋理工学院读研究生,请问申请条件有哪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他们有很多研究项目,对科研很感兴趣的可以考虑一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问一下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会生活怎么样?活动丰富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住宿条件呢?方便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以为南洋理工学院是个专门培训技术的学校,原来是大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加坡真的好棒啊!学校又好又漂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建筑设计的话,南阳理工学院怎么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以后去新加坡留学,南洋理工学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