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移民公司

新闻资讯2025-05-18 13:39出国留学咨询网

北京十大移民公司

大家好,关于北京十大移民公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在寻找第二“故乡”的过程中,人们关于确定终点的想象逐渐瓦解,抓住眼前的生活、接受栖居的常态,正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指南。

文 |王潇

编辑 |张轻松

运营 |芋头

北京中产又回来了

这两年,从北京搬到威海的人又多了起来。在威海做了十几年房产销售的苏丽萍发现,比起以往直奔大落地窗、一线海景房的豪气,如今来买房的北京人,开始往城区内考虑,“找性价比更高的”。

李晚义也在看房,比起海景,他也更在乎性价比:如果一套海景房得贵个十几万,那就不要。

作为一个物价水平不高的海滨城市,威海曾吸引了很多一线城市的人来游玩,置业。在苏丽萍的记忆中,2013年左右,就开始有很多从北京来的人到威海买房,他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北京的中产家庭,购房首选海景房,这套房子主要是用来旅居的,平时闲置,每年会来住几个月的时间度假;还有一类是即将退休的人,他们买一套威海的房子用来养老,长居威海,拿着一线城市的退休工资在威海花。

▲ 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分享威海的海边景色。图 / 小红书APP截图

2016年到2018年,威海这个常年房价稳定在四五千元的小城市,房价也一度被炒到上万元每平方米。2018年,房价仍处于高位,但海景房泡沫初现,人们开始抛售房产。疫情后,威海房价和全国房价同步下跌,看房买房的盛况不再。

曾经,中产去威海买房,是经济实力的注脚,而这几年移居威海的人,背后更多是大城市梦的破碎。

李晚义是威海下辖文登区人,也是资深北漂。离开北京前,原以为要带走的行李不多,等到搬家时才发现,北漂十几年,他已经不知不觉间积累了很多“资产”。搬离北京是个漫长的过程,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卖掉了在北京刚买四年的房子,紧接着又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和老友们见面,告别。

2023年的冬天,李晚义开始正式打包行李,零零散散收了两个多月,收拾出了二十几个大号整理箱,光是阳台上的绿植和花土,就塞满了几大箱。李晚义看着空荡荡的房子,拍了张照片,关上门——2024年春节前,李晚义结束了十几年的北漂,移居到威海。

从北京移居到威海的人不止李晚义一个,这几年似乎出现了一个从北京搬到威海的移居新潮流。社交平台上,有人称威海已经变成北京人的“后海”。

博主“雨哗妈妈是懒妈”2022年从北京移居威海,如今已在小红书上拥有十几万粉丝。她常晒出“有山有海有露台”的家,光露台都有80平方米。绝美海景和慢生活,让大批粉丝心动,甚至行动。

北漂了18年的高慢慢就是看了雨哗妈妈的视频后,搬去了威海。原本,她经常到烟台和青岛旅游,每次想到,海景都是重复的,就止步烟台,从没到过威海。2022年5月她到威海考察了一个多月,越住越心动,城市街道干净,道路规划清晰,“很精致,有种日韩风”。等到快离开威海时,高慢慢已经打定主意:回北京就搬家,移居威海。

▲ 威海的城市道路规划井然有序。图 / 视觉中国

有移居想法的人比想象中要多,高慢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移居后的生活,有人也开始私信她想了解情况。人数越来越多,她特地建了一个吃喝玩乐群,有相同经历的人们在威海抱团取暖,经常外出露营、喝下午茶,聊起移居的生活。到今天为止,群里已经将近100人。这是高慢慢精心维护后的数字,她筛选掉了很多还没移居和不活跃的人,如今留在群里的人都是这几年陆续移居到威海的人,而其中大多数都来自北京。

在移居威海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在旅居后做出的搬家决定。北京人张沛涵说起移居威海的过程,用了好几句“特巧儿”来总结。疫情刚结束后,她和爱人打算带着孩子旅行,随便一挑选中了威海,“特巧儿”;到威海旅游后,全家对威海的印象都很好:景美、天好、空气佳,“特巧儿”;回北京后,爱人总是念叨着以后要去威海生活,正赶上爱人工作不顺心,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就打算搬,“真就特巧儿”——决定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张沛涵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子,选定威海的海景房,每周末自驾到威海盯装修,一并咨询儿子上学问题。一年多后,一家人就正式移居到了威海。

▲ 张沛涵的威海海景房一隅。图 / 讲述者提供

赵小桃也是在旅居后决定移居威海的。她的父母早早就从吉林搬到威海养老了,她一直在北京工作,对威海的了解并不多,赶上过年时会回家住上几天。2022年夏天时,她和爱人带着小孩到威海小住,她惊讶,“天居然可以是蓝的”,而且还总是蓝的,空气也是潮湿舒适的。

等短住一月,回到北京后,赵小桃发现竟然怎样都无法适应北京的生活,空气好像变得格外干。爱人经常远程工作,两人一商量,干脆移居威海。赵小桃移居的决定也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几乎所有从北京移居到威海的人,做决定都很迅速,长则一个多月,短则甚至两天就能下定决心,似乎带着几分冲动的意味。在以往的从北上广等大城市逃离的叙事中,这种冲动很常见,仿佛人们是在某一时刻突然顿悟,开始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但实际上,这几年从北京到威海的移居潮中,人们下定决心的时间要更长,更隐蔽。

不得不离开

从大城市移居到威海,或者在威海置业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在这几年的故事中,移居的人们多了几分被迫和无奈。

下定决心移居威海,李晚义只花了两天时间。他从2010年时就到北京工作,几乎见证了互联网行业从狂飙到减速的完整过程,工作经历也几乎把互联网的各个板块都试了个遍。在北京的最后一份工作是背靠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家装消费公司,公司的运营和资金原本很健康,可疫情结束后,预想中的买房潮没有到来,消费者对于房产的投资变得更谨慎了。公司的前景一下变得渺茫,不光是房地产,人们各方面的消费都变得谨慎起来,背靠的互联网大厂也不再追加投资。

公司开始优化,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十人离职,作为管理层,每一波裁员,李晚义都在心里估摸着自己还能支撑几波。终于,2023年7月,他“毕业”了。

在裁员前,李晚义就和同事们商量以后的路,他心里的第一选择是留在北京。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李晚义简单算了一下每月的花销,房贷一万多元,养车几千块,杂七杂八的生活费也要一万块左右,算下来,每个月光支出就要三四万元。他又看了看存款,靠存款,“只能支撑一年半的样子”。李晚义已经超过35岁,如今要想一年内在北京重新找到一份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工作,“根本不可能”。

北京留不下,也很难再去其他大城市,李晚义能想到的路似乎只剩下了回老家,好在老家威海在很多人眼里尚有滤镜。

▲ 冬天大雪后的威海,很有北海道的感觉。图 / 视觉中国

北京也曾是高慢慢实现抱负和野心的梦想之城。她出生在辽宁,在本地读的艺术相关专业,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留在老家工作了,而她一直对所有人说:未来我一定会到北京去。

她果真来到北京奋斗,笃定地买房,结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小家,似乎从未动摇。没有北京户口不能摇号买车,外地人难落户,孩子升学和高考困难,这些似乎都没有影响她定居北京的决心。像很多北漂一样,她把自己的户口迁到天津,给孩子升学铺路,在她心里,“这依然不算离开北京”。

但身体比心理率先做出反应,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时,高慢慢突然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紧接着大脑缺氧,开始晕眩,手脚发麻,呼吸也变得特别急促,她大口呼吸,可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好像都没能进入肺里,“好像要溺水了,有种濒死感”。

这种症状的学名是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症的一种典型表现。高慢慢去医院检查时,医生摆摆手:很多人都这样。可惊恐发作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发作两三次,有时是在地铁站,有时是在团建聚餐上。这让高慢慢对北京的归属感愈发动摇。

▲ 不少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有类似的“城市病”。图 / 《我的解放日志》截图

对于北漂多年的大多数人来说,归属感和认同感都仰赖着大城市的造梦能力,地铁里摩肩擦踵的人流,摩天大楼里步履匆匆的白领,风口吹起的中小企业,这些撑起一种未来更美好的蓝图。

可如今,“梦”变得脆弱,“病”就显得愈发突出。

赵小桃也“病”过。十年前,她到北京找工作,进入了风头正盛的互联网行业,那时互联网行业的工作风格还稍显健康,累但并不卷,工作完成就能回家。她很少加班,但家住的远,光来回通勤就要三个多小时,一天下来,待在外面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段时间,赵小桃变得格外敏感,有时因为同事的一句话就会吵起来,她赶紧咨询心理医生,确诊了焦虑症。但工作依然要继续,焦虑症几乎变成了无解的问题,直到2021年,有解了——业务收缩,赵小桃被优化了。她被迫“逃离”,去寻找一种生活工作更平衡的生活方式,最终落脚威海。

成家立业,拥有稳定的房产、职业发展和养老预期,曾是人们对所谓中产生活的想象。但人们发现,在建立家庭后,抗风险能力或许不是变得更强,甚至变得更弱了。房贷、车贷,育儿费用的增加,让每月的支出直线增长,只有稳定且相当水平的收入才能保证生活正常运转,一旦出现降薪、优化、病痛等风险,代价有时可能是巨大的,“生活很快就坍塌了”。

从北京移居到威海的中年人中,有很多似乎都是看到了生活坍塌的信号,这些“夹缝生存”的中产,决心换个城市开启人生的第二阶段。比起“躺平”的年轻人,已步入中年的人们,没有躺平的资格,只能尽可能降低生活的成本和预期。成本更低,风景更美,生活更宜居又有某些文化共同体想象的地方,成了人们寻觅和流向的目的地,南方的昆明,北方的威海,都在这两年的移居潮流中,影响力崛起。

▲ 李晚义拍摄的威海街道。图 / 讲述者提供

卖咖啡、开民宿,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在成为人们理想的移居地之前,威海先是成了一个网红旅游城市。

疫情结束后,国内似乎冒出了很多新晋小众旅游打卡地,威海也是其中之一。作为海滨城市,威海的漫长海岸线一直在那,但这两年,威海才不断在社交平台上以“氛围感”出圈。

通向大海的小路、飘雪的海边、搁浅的货船都能成为流量密码。火炬八街有几个彩色的民宿,尽头是大海,在社交平台摇身一变成了“国内小镰仓”;随便在某个飘雪的日子去海边,都能收获韩剧同款氛围感;2022年,巴拿马货船布鲁维斯号在威海搁浅,也意外成了网红打卡地,随便一拍就能收获“宿命感”大片。

▲ 搁浅的布鲁维斯号与燃放烟花的人们。图 / 视觉中国

威海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从威海坐船,只要一晚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韩国的仁川港。由于和韩国离得近,有很多韩国人移居到威海,在这里,随处可见韩国料理店。在这种特点的加持下,威海的出圈路径不再只是海滨城市,也是日韩风精致小城。

大量涌入的年轻人,给威海带来新的消费需求。最明显的是民宿,从前两年开始,威海的民宿几乎遍地开花,当地居民纷纷把自家客房改成民宿,就为了抓住旅游这波流量。代表年轻生活方式的咖啡店,也在威海越开越多。

而这也给这两年移居威海的人创造了新的谋生方向。

李晚义就开了一家社区咖啡厅。他身上仍有互联网人的影子。原来在北京上班时候,他因为焦虑失眠了5年,为了支撑工作,靠咖啡“续命”,他几乎尝遍了所有咖啡。

回威海寻找事业第二春,他很自然地就想到开一家咖啡厅。但开一间咖啡厅的利润很有限,李晚义开始向上游努力,他找了合伙人,一起做起了咖啡供应的生意——向上游寻找供应链,也是互联网教会他的思维。如今,威海和烟台很多咖啡厅,都由他供货。

今年三月,一个新客户将在海边再开一个咖啡厅,从新咖啡厅的窗户看去,就能看到悬崖海景,从装修到供货,李晚义都揽了下来。

▲ 李晚义的社区咖啡厅。图 / 每日人物摄

高慢慢的生活似乎也在变得更好。她抓住了旅游这波流量密码,2023年暑期,开起了高端民宿,价格并不便宜,每晚要1000多元,但那一年正好是民宿的风口期,即便是过了旅游旺季,民宿每天都订满。

高慢慢的爱人是音乐人,在威海打造了工作室,编曲、练歌,闲暇时,两人还会一起录歌分享到网上。他们专门给威海写了首歌,《小城独有的浪漫》。

对于带着小孩移居威海的人来说,教育成了具有两面性的事情。山东是高考大省,基础教育抓得紧,能解放父母,另一方面,孩子未来需要面临更激烈的高考竞争,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至少在现在,高慢慢很满意孩子的学校,老师能够全方位接管,学校还提供放学托管服务,小孩在学校写完所有作业,有难题找老师,等回了家以后连书包都不用带,回家就玩,“亲子关系大大提升,家长很省事”。

而在北京时,孩子上小学不留作业,家长却需要额外找课外师资辅助,甚至亲自上阵,以保证小孩不掉队,“更累”。

北京十大移民公司

▲ 高慢慢一家在海边共度亲子时光。图 / 讲述者提供

漂泊可能才是人生的常态

威海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968公里,不管站在威海市区的任何方向,只要向着东、北、南径直开去,就一定能抵达大海。和北京相比,这里房价很低,“北京的一个厕所,就能买威海三室一厅”。听上去也几乎能满足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幻想:一座小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曾是小渔村的威海,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赶海,捕鱼到市场卖掉。关注天气、顺应自然和天意,是渔民一贯的生活法则。即便是在大城市卷久了的人,盯着海浪翻涌,天水一线,也会明白:人真正能改变的事其实很少。

移居威海后,更深层次的是心态变化,移居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勇气,李晚义原本觉得事事困难,如今想法已变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 威海北山街,有一条通往大海的道路。图 / 视觉中国

和李晚义同批离职的同事,如今涌入了各行各业。曾经的总监们,卖起宠物用品,开起餐馆,在亚马逊上卖义乌小商品——“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有些落寞,但终于开始创业,这是以前的李晚义根本不敢想的事。以前的李晚义被工作推着走,互联网行业虽然累,但至少不用操心,“哪怕是摸摸鱼也能有一天的工资”。有人劝他创业,但他总觉得困难,难以启动。被逼死角,移居威海后,他反而海阔天空,感觉“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

最大的变化是,李晚义能睡着觉了,他不再失眠。

现在,日程安排变成了他最难回答的问题,闲下来的日子里,一天最多只能做一件事。今天去买绿植,后天去修车,“其它真的想不到了”。

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是发呆。咖啡厅是阶梯型的,在阶梯上方李晚义辟出了一个小空间,那是他的办公区。下午两点左右,阳光会从斜上方的玻璃洒进来,刚好落在他的办公桌。虎斑猫在脚下钻进窜出。从咖啡厅驱车,五分钟左右就能抵达海边,暖和时海边公园会开满郁金香。晒太阳,逗猫,去海钓,变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事。

▲ 李晚义经常在咖啡厅和小猫一起发呆。图 / 每日人物摄

威海的确能满足人们对慢生活的想象,但对很多人来说,移居威海仍然不是终点。

在威海找工作其实并不容易。在一线城市,咖啡厅里总是挤满了打工人,抱着电脑或者打着电话开会,但威海的咖啡厅有些吵闹,即便是在工作日,咖啡厅也装满了聚会的年轻人,聊家常,打游戏,甚至聚堆打牌。

某种程度上,这是社会现实决定的,年轻人很难在威海找到合适的工作。威海的人口构成中,老年人口居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7.3%。对于养老城市来说,经济发展相对受限,当地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而且薪资待遇不高。

赵小桃刚到威海时,还想找一份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可发现根本找不到,薪资大多是4000到7000元,还都是单休,“不如在家带孩子”。她只能自己琢磨出路,随着旅游业的火爆,威海开起了很多餐厅、咖啡厅,赵小桃当起了探店博主,给店家做宣传。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威海的物价水平并不算低,张沛涵对比了一下,发现和北京比起来,外出用餐等价格其实是差不多的。生活也不够便利,“盒马、山姆都没有”。更让人有些抓狂的是,流量带来的游客,让想寻求安宁的移居者感到吵闹。张沛涵家楼上改成了民宿,几乎每晚都有游客入住,有时游客甚至会“轰趴”到两点,“已经想卖房子了”。

▲ 从冬天到夏天,威海一直都是网红旅行打卡地。图 / 视觉中国

这个时代的人们已习惯漂泊,但人们依然希望寻找到内心的归属。《大西洋月刊》2月刊分享了“反社会世纪”的话题:家人教会我们爱,部落教会我们忠诚,村庄教会我们宽容。但如今村庄消失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故乡的概念被打散了,人们从心理上就变成了一种“漂”的状态。

从深圳移居到昆明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袁长庚也观察到最新这一波旅居、移居的潮流,“旅居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在他看来,疫情之后,尤其最近两年数字游民兴起和年轻人主动选择新生活方式的姿态,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设想,即人既可以不脱离时代,又可以后撤一步,选择一种“中隐”的生活。中国传统中将成功、生活质量和房子、定居的城市空间绑定在一起的叙事正逐渐瓦解, 良好的气候,美好的自然这些以往作为背景的东西正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人们想要的新的东西还不太确定,但不想要的东西却越来越确定。”

很多人在寻找移居地的过程,都是在主动寻找一处内心的栖息地,但在这几年移居威海的人的故事中,似乎还很难找到“吾心安处是故乡”的感觉。甚至人们之所以选择威海,也是因为在距离上和心理上,威海是离北京不那么远的海边小城。

赵小桃在北京的房子还没卖掉,爱人的远程工作未来依然可能要坐班,为了工作,她可能还要再次回去。高慢慢也不确定威海是否是终点,没准儿以后还可能移居到别的城市。

李晚义的车上摆着一个小熊,身上印着威海两个字,那是他刚来威海时在一家书店买的。问他:现在对威海有归属感了吗?

“没有。”他说得很笃定。“那你的归属感在哪儿?”

离开北京后,李晚义从未回想起在北京的生活,他也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归属感的养成,可能要看他20岁到30岁这个阶段在哪里”。

20岁到30岁的阶段,李晚义在北京。身体结束北漂回老家后,心似乎仍在漂泊。

“漂泊可能才是人生的常态。”

(文中讲述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海景房狂跌!4室2厅成交价仅25万元,大量二手房待售,多地房东的度假投资“梦碎”》 第一财经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从大学教授到修车工,一个北京中产的加拿大移民之路

陈辰从汽车后备箱取出租来的地毯清洗机,又拿出清洁剂,丈夫提前把家具全挪开,两人花了四个小时,把家里的地毯洗了一遍。所有费用加起来不到70澳元,比请人来做省下了200多澳元。

时间往回退十年,在上海住着大平层,衣食无忧的她,不会想到移民后学会的第一项技能竟然是清洗地毯。

精英中产移民第一课:失业

七年前,38岁的陈辰和丈夫通过189独立技术移民签证来到澳大利亚,从上海迁居悉尼。选择移民,最初是考虑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希望儿子拥有不一样的成长环境。

丈夫毕业于名校的计算机专业,又在互联网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拿到身份后不久便获得了工作机会。陈辰没有那么幸运,虽然在国内广告公司做到创意策划总监,但她很快发现过往的工作经历在这里并不吃香。起初,她投递了不少senior(资深)岗位,大多石沉大海,连面试邀请都很少。调低心理预期后,她开始找一些junior(初级)的工作,进行了一些面试,仍然没有拿到offer。

与程序员这样靠技术的工种不同,广告行业对于人脉、语言、文化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陈辰在语言和文化上有着天然的劣势,申请senior的岗位缺乏人脉与根基,申请junior的岗位在年龄和工作经历上又显得格格不入。

“有一次面试,我简单介绍了经历和做过的项目,他们很惊讶,我在国内已经是leader了,却来澳洲申请这么基础的岗位。最后这家公司也没有给我offer,可能是觉得我过于overqualified(资历过高)。”

在国内时,陈辰和丈夫的收入相差不大,年薪五十万上下,但移民后,自己骤然成为“无业人员”,无法为家庭做出更多的经济贡献。每天早上丈夫、孩子陆续离开后,陈辰就会泛起强烈的失落。 比起陈辰,来自北京的PP一家移民时更为谨慎小心。为了平稳过渡,妻子先去加拿大念硕士,同时将孩子带去生活,PP负责在国内继续赚钱、提供经济支持。毕业后,妻子在当地找到了工作,之后拿到永居,PP觉得时机到了,便辞去大学副教授的教职,飞往加拿大与妻儿团聚。 辞职前,PP预料到求职之路不会太顺利。没有海外背景、英语水平普通、学术水平中等、年龄超过40岁,他很难找到和国内职称相当的教职。尽管有预期,但实际情况更糟糕,连投递给社区学院的简历都没有回音。 “部分高校老师移民后可能是失业率最高的群体之一,想要在北美找一份教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陈辰和PP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政策友好的国家新移民数量激增,工作岗位的增长却十分有限,新移民的失业率增长很快。据加拿大政府统计,‌在加拿大居住不到五年的移民失业率在2022年8月为7.4%,而在2024年7月为12.6%‌‌,是所有调查人群中最高的。其中,一些在国内相对体面、高薪的工作是失业高发区,比如医生、工程师、高校教师等。以医生为例,在加拿大执业需要当地通过语言考试、专业资格评估和临床技能测试,耗时非常漫长,且不同省份之间认证标准各不相同,让许多新移民的求职之路倍加艰辛。

从副教授到修车工失业后,陈辰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省钱。尽管丈夫找到了工作,但岗位基础,工资并不能完全覆盖房租、孩子的学费和全家生活支出。存款逐渐减少,每天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动,都会增加陈辰心中的焦虑。

“以前每个月到手四五万,想买什么都可以做主,但没有收入的时候,每花一分钱都觉得心理压力大。”

来到悉尼半年后,儿子有次玩耍时弄脏了地毯,为了不被公寓罚款,她需要清洁干净。最开始,她想要找专业人士,在网站上查询完价格,最便宜的也需要近300澳元。于是她租来一台家用地毯清洗机,一个人花了整整六小时把全屋的地毯清洗完。虽然第一次洗,没有很干净,还腰酸背痛了两三天,但一想到只用几十澳元就解决了问题,陈辰觉得特别高兴。

在失业的漫长周期里,更让新移民们难以跨越的是失去社会身份带来的心理障碍。来到澳大利亚前,陈辰和丈夫卖掉了一套上海的房子,手里的存款支撑他们在这里生活几年没有问题,但习惯了职场生活的陈辰并不愿意成为全职太太。

那段时间,每个工作日对她而言都很难熬,有时独自出门买东西,看着街上的人行色匆匆,陈辰会忍不住想哭。心理的焦虑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她常常在做饭时切到手,无论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做一会儿就想去检查一下邮件,看看投递的工作有没有新的回复”。丈夫提议她去看看心理医生,但用完医疗保险涵盖的报销额度后,陈辰拒绝继续这项高额支出。

陈辰在澳大利亚的求职始终没有进展,直到一年后,国内的前同事递来了一个远程广告策划合作的橄榄枝,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之后,陈辰陆陆续续开始一些国内的广告策划工作,也在求职网站上寻找远程工作的机会,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PP下定决心彻底转行。“四十多岁再去读一个PHD时间太长、成本过高,但没有国外的博士学位和过硬的学术证明,想要在这边找教职不太可能,文科专业去做高中老师的难度也比较大,还不如早点寻找其他出路。”

“一旦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就没空焦虑了。”

半年的时间,他尝试了在中餐厅做服务员、送外卖、开Uber等工作,既是考察,也可以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但这些技术含量低、工作时间长的职业并不符合他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

电工、销售也是许多新移民转行时的选择,但PP自觉不适合,也排除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结合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他决定申请当地college的汽修专业,两年制,毕业后考取执照就可以入职4S店。

“选择汽修一方面是因为我身体还不错,能承受体力劳动,另一方面我一直对汽车挺感兴趣的,存款能支撑两年没有收入去学习。移民就是为了脱离过去的生活环境,让身心都更加自由,所以选择工作的时候我也会比较看重兴趣爱好。”

累,是PP这两年学习过程最大的感受。虽然在国内时一直坚持健身,但刚开始每次搬轮胎、拉大锯都能让他累得灵魂出窍。有一次拉锯的时候姿势不对,手上被磨出了几个巨大的血泡;第一次去电焊车间练习悍花的时候,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综合症;搬轮胎搬到第二天手臂抬不起来更是家常便饭。

“我很少跟前同事谈论现在的生活,毕竟在他们看来,放着好好的副教授不做,来加拿大做体力活,简直就是没苦硬吃。”“选择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

来到澳大利亚七年,陈辰和丈夫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看到孩子能够在更自由、压力更小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他们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如果单纯考虑职业生涯,陈辰觉得移民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接到一些广告策划方面的远程工作后,陈辰成立了独立工作室,主要对接国内业务,规模不大。偶尔与过去的同事聊天,发现曾经的下属现在已经是公司高层,职业发展上远远好于自己。丈夫过去的好几位同事靠着互联网公司的股权实现了小范围财富自由,从基础职位重新出发的他还在senior岗位上,“而且华人要在本土公司做到很高的职位是非常困难的”。

PP汽修专业毕业后,做了几个月实习生,拿到执业许可,现在已经入职当地一家4S店。“每天都在为顾客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感觉比做虚无缥缈的学术研究要好太多了。”

不过,他并不推荐经济上有后顾之忧的人这样做,“现在这个行业趋近饱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需要做一段时间的无薪学徒,对有经济压力的人来说并不友好”。

谈到未来,PP会继续在加拿大工作、生活,陈辰一家则不确定。最近一年,澳大利亚汇率动荡,经济形势不明朗,再加上陈辰的主要客户来源仍然在国内,她更倾向于孩子上大学后就回上海生活。

“很有可能折腾十年又回到原点,但很多事情就是体验过了才不后悔。”

采访/撰文:Echo

用户评论

今非昔比'

想去国外定居吗?看看这篇文章推荐的公司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繩自縛

搬迁到新的国家可不是一件小事,得找个靠谱的帮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这些公司都很有经验的吗?很想去了解一下他们提供的服务。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北京有这么多移民公司啊,真让人眼花缭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在考虑移民的时候,咨询专业机构确实很重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听说很多人在找移民公司的推荐,我这篇文章就帮上忙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准备出发之前得先做好功课啊,从这里开始了解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从小就有想去留学的梦想,不知道这些公司是否能够实现我的愿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如果要移民,需要提前做好很多步骤,还好有这些公司的帮忙。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北京移民市场越来越发达啊,看来想移民的人也越来越多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不知道这些公司的费用是怎么算的?想了解一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这篇文章应该标明哪些公司适合申请哪个国家的信息!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还是自己多学一些相关知识比较好,这样可以更安全地出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选择一家好公司非常重要,否则可能遇到骗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看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北京移民公司的信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看完这篇文章,我多少了解了一些关于移民的事实。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该用户已上天

感觉移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特别仔细考虑和准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这篇文章应该提一些移民申请的注意事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