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自媒体人,看到同事作为回国留学生家属的担心和忧虑,也了解了留学生入境的漫漫长路,深感有责任将他写下来。希望能够减少大家对境外输入的惶恐,也希望能够警示留学生家长让孩子回国前谨慎再谨慎。
小男在加拿大读大学,因为疫情全球蔓延,他本来囤好了食物准备宅家专心学习。没想到妈妈一通电话要求他尽快回国。
加拿大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小男一人在国外无人照应,可能好几个月都不能正常,独自一个怎么熬过这几个月。妈妈不放心强烈要求他回国。
本来小男还计划看多少本书写多少论文,国内的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姑姑舅舅等亲戚不停地打电话催他回国,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万一有点事可咋办,妈妈电话里都带着哭腔求他。
经不住妈妈的哀求和眼泪,他想了想觉得妈妈的话也有道理,毕竟国内有治疗经验,他真要封闭几个月在宿舍确实太无聊了,于是决定回国。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年轻人
依照国内亲戚的嘱咐和网上部分归国人士的攻略,小男准备好护目镜、口罩,上飞机前特意多吃了很多,上了飞机能不去厕所就不去。从多伦多到北京,经转机三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他只吃了一顿飞机餐,原以为撑到北京就好了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到达北京后需要等待核酸检测,因为人比较多,等待检测需要半天,等待检测结果还需要半天,全程饿着肚子,主要是身边都是国外回来的,怕被传染不敢吃。
在北京检测结果出来后,阴性的由各省大巴车拉回当地,到了当地后接着隔离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没问题由家属接到家里隔离14天。期间要填写健康告知、报备居委会。
小男说这一路对体力、抵抗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挑战,细思惶恐,这一路的艰辛和恐惧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检疫人员等候境外航班落地检查
现在他还在等当地的核酸检测结果,可能需要检测多次,已经报备了小区居委会,检测结果没问题才能由家人接到家中隔离。
如果在家中隔离,家里会上封条,14天内绝不允许外出,居委会会有专人监督和服务。
他直言有点后悔回国了,这一路接触的人太多,封闭的机舱人满为患。到达国内机场后旁边等待的人群都是国外回来的,他担心路上被传染,也担心居家隔离期间传染给父母。
而且不知道哪里传出了他回国的消息,邻居现在见到他爸妈都有意无意地远离。他希望只是爸妈的心理作用,妈妈说她不在意,只要孩子平安到家就行。他们愿意服从一切的安排,自费检测、隔离都没问题,孩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大概小男的妈妈也代表了一大部分独生子女留学生家长的心声:愿意服从安排,孩子安全回来就好。
机舱内密密麻麻的留学生们
回国担心父母,不回国父母担心他,疫情的非常时期回不回国对很多留学生都是个艰难的抉择。
以上是我办公室同事亲述的关于他亲外甥加拿大回国的历程,从此事件中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1、很多留学生出国是为接受更好的教育然后回国求职机会多一些,出国只为镀镀金,并不是不爱国。
2、回到国内之后机场的入境检测非常严格,很难有漏洞,政府在严格管控境外输入。
3、小男在填写健康告知的过程中询问了亲友,所有人都对他说:如实填写,有啥填啥咱不隐瞒。可见很多留学生家属还是很遵守规定的。
4、小男作为成年人飞行几十个小时又在机场折腾很长时间深感回国路不容易,也担心被传染。此处也警戒留学生家人:让留学生回国与否还请谨慎再谨慎,尤其是小留学生。
这一场疫情发生了太多出乎意料又难以控制的事情,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次英国疫情爆发,小留学生家长请求包机,我都不知道还有10岁出头出去留学的孩子。
疫情爆发前机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多的机会,这是个人家庭选择的自由。只是希望疫情过后大家能对留学、对孩子的教育有更深层次的思索。
1、这次疫情过后,可能很多要送孩子出国深造的家长都会谨慎再谨慎吧,尤其是低龄化留学,要三思而后行,孩子这么小送出去真的好吗?亲子关系如何维系?
2、国外的教育真有那么好吗?在送孩子留学前是不是先考虑下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无论哪国教育都有优劣。一个人只有有了文化根基和身份认同才能走得更远更坚实。
希望小男能够健康地度过隔离期,目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就在境外输入了,希望回国的留学生自觉隔离遵守规定,也是为自己的家人负责。
留学生群体并不可恨,任何群体都有优劣,很多留学生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希望大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不可激愤地埋怨,打压留学生,毕竟大部分还都是好的。
也希望留学生家长们看完小男的回国经历后让孩子回国前谨慎而行,现在可能是最困难的时候,疫情一定会过去,让孩子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好自己。
希望全球疫情尽快过去,大家齐心协力打败可怕的病毒。
对于留学生是否该回国你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分享。原创不易,如果文章对你有用,欢迎转发点赞。
作者简介:
抒小颜,牛哥妈妈,就职于北京知名外企,家有猴宝藏书千册,亲子阅读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对女性成长,婚姻孕育、绘本阅读、英语启蒙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和见解。欢迎关注,一起学习更多实用的育儿技巧。
那个移民加拿大的中年人,现在后悔了!
新年互发新春祝福,顺便跟一个移民加拿大的朋友闲聊,他们表示有点后悔了……
两口子早年在深圳工作,朋友是互联网公司中层,妻子是外企高管。家庭收入属于中产阶级,在当地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非常体面。
几年前受身边朋友影响,很快卖掉国内的房产,通过中介拿到枫叶卡,顺利移民加拿大草原三省,后来又辗转来到多伦多。
他们在安顿好一家老小,新鲜劲过后,终于发现了一个扎心的现实——工作实在是太难找了!
以前在国内的那些经验和人脉,在那边完全用不上,不管你在国内是受人尊敬的教授,医生,或者互联网高管,到了海外,也只能做些蓝领工作,比如服务员,流水线工人,水暖工、房屋修理工等。
那些在国内让人艳羡的从业资格证,到了海外就是废纸一张,只能从零开始,甚至有些职业,对身份还有很多限制。
他聊天时坦言,孩子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现在有点想回来了。
不过,在海外生活几年,知识及观念有些落伍,回来根本卷不过年轻人,更适应不了国内的快节奏。目前在加拿大也是勉强糊口,白人圈根本融不进去,现在比较纠结。
很多中年人在面临职场瓶颈,以及家庭重压,无法在现实中找到突破口时,希望能够“润”到海外,以摆脱困境,等你磨平棱角适应了海外生活,蓦然回首,发现国内朋友事业蒸蒸日上,自己却在悄然降级返贫。
出了国才知道,以前的高级白领,只能当餐厅服务员,一个月电费会用掉3000元,一个辣椒要20人民币,免费医疗要排队几个月……而要好的外国朋友,会冷不丁问你:中国人是不是“眯眯眼”。
他们在国内本来生活比较体面,但一润到海外,就有可能降级返贫了。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社会阶层板结,赚钱的机会并不多。
如果你本身就是富豪,有很多“睡”后收入,润到海外,只是享受生活,并没有想去那里赚钱,那可能还比较适合。
另外,就是一无所有的底层人群,本身起点就很低,也没什么好失去的。这类人能吃苦耐劳,海外拼搏十几年再回国,还有可能实现阶层跃升。因为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作,待遇相比国内要高很多。
而中产就显得比较尴尬,他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移民后很难找到一份体面工作,来应对国外的高消费,所以,很容易形成巨大心理落差。
其实,适合润到海外的,只有两类人——富豪或底层穷人,中年中产者要慎重。
用户评论
这确实让人唏嘘,很多人都抱着留学梦去加拿大,结果回去后发现不那么顺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内工作竞争压力也是很大啊,可能加拿大工作经验换算过来没那么理想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学生回国就业确实是个难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和调整适应国内的市场需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也许是这个学生的运气比较差,不代表所有留学生都会后悔。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加拿大留学费用高昂,如果就业情况不好,的确会让经济很吃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内有些行业对留学生来说可能更吃香,需要找个合适的领域发展比较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很重要,要看留学生在学期间做了哪些准备和实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国后的生活环境、社交圈也需要重新适应,这也会影响心理状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留学生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机会去留学的,这些体验也是宝贵的财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择留学之前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很重要,了解当地的就业市场情况、文化差异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内也有很多优质的高校和企业,不一定非要去海外留学才能获得发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留学生回国后可能也会选择创业或者从事其他领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加拿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工作经验肯定很有价值,需要多加努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缩小资源差距。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留学不是一件完全轻松的事情,需要谨慎考虑和认真准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留学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奋斗,即使回国后也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就业形势的确严峻,但绝不能放弃梦想,要坚持学习提升自己,争取创造更好的未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沟通交流很重要,可以多与一些在加拿大工作过的留学生互相交流经验,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论是否后悔,留学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启发和成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