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新东方出国读研咨询;新东方出国考研在线官网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2023年考研笔试成绩还没公布,但北京某高校考生林楠(化名)已经预感到自己考砸了。她在纠结下一步是专心找工作,还是暂不就业准备再考一年。
“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大量学生到考研培训机构咨询,但他们最大的需求不是学哪门培训课,而是情绪疏解和生涯规划。”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说。
林楠内心里还想再考一年,“现在求职的学历门槛很高,我也更喜欢在教室里学习的感觉。”但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考研热”充斥网络,尤其是在2023年研考中,“缩招”“逆向考研”频频登上热搜,她感到很焦虑。
事实果然如此吗?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人,仅比2022年增长17万人,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增长率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新东方近日发布的《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研考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以下同),招生人数继续增长。
对考生而言,“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在选择院校、备考学习中陷入焦虑,进而做出错误决策。排除虚假信息干扰,从而稳定心态,避免焦虑,是考研的“刚需”。
“比如,逆向考研是近两年非常火爆的现象和话题,但尚无法判断这将是一个趋势。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的院校、专业、导师、城市,而不是遵循‘正向’‘逆向’的标签,是最理智也是最有利的。”李琳说。
2010-2023年间,全国研考报名人数以平均每年25.7万人的速度增长。到了2021年、2022年,全国报考人数分别为377万人与457万人。
林楠一路忐忑地完成了2023年研考。“2022年9月报名时,突然传出我的目标院校缩招的消息,连续几天,社交媒体上这所大学的‘超话’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她说。
《报告》指出,当年招生单位公布的招生数、每一年招生人数的变化,以及推免生名额占总招生名额的占比变化,都会对最终录取的难度有较大影响。
《报告》显示,2023年研考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较2022年研考非推免招生总人数增加102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增加2532个招生名额,增长0.9%;专业型硕士增加7713个招生名额,增长1.6%。
也就是说,2023年研考招生规模整体上并未“缩招”。
(近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及录取情况 来源:报告)
对于2024年研考,李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考研报名人数很有可能继续增长。“但研考报名与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考公、出国留学等选择存在联动效应,如今经济形势的确定性更强,考生的选择也会更加理性。”
一般来说,每年招生单位公布的招生总人数,均包含推免人数和统考招生人数(含特殊政策录取人数),由于部分院校、专业方向的推免生占比会高达80%-90%,因此考生在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时需要特别注意。
“目前国家规定推免生招生占比不能超过招生总人数的50%,在实际招生过程中,‘985’‘211’高校一般会把推免生的名额充分使用。”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学科运营负责人张天野说。
“但在招生单位内部不同专业方向之间,推免生占比会有不同,比如王牌专业,以及招生人数较多的理工科专业的推免生占比相对较高。”他说。
总体上,近年来,高校推免生招生相对稳定,并且达到了高校通过推免生招生吸引优秀生源与考生个人选择的动态平衡。
近年来,“学术型硕士or专业型硕士”成为考研学子热议的话题。
《报告》认为,考生应该在评估各专业招生名额变化后,结合录取难度和自身目标综合评估、顺势而为。如仅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的的考生,报考专业型硕士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竞争的压力。
《报告》显示,2023年研考中,艺术学、哲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工学门类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相比2022年下降。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门类的专业型硕士招生人数上升。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2022年9月印发,新版目录改变过去专业学位类别目录是学科目录附表的呈现方式,把两个单子“并表”,将主要知识基础相近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统筹归入相应学科门类。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新版目录新增加了多个专业学位,哲学等门类实现了专业学位“零的突破”。比如,在哲学门类下新增应用,在经济学门类下新增数字经济,在法学门类下新增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在理学门类下新增气象,在工学门类下新增风景园林,在农学门类下新增食品与营养,在医学门类下新增医学技术、针灸等。
“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型硕士在研究生培养结构中的重要性还会提升。”李琳说。
分学科来看,管理学历年来都是研究生报考“大户”,2023年招生名额继续增加。
《报告》指出,2023年管理学招生名额相较2022年增加7776人,占到了2023年研考总招生人数增量的75.9%,远高于其他学科门类。其中增加的主要是专业型硕士名额,比如,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两大专业的新增名额,占管理学专业型硕士新增总人数的90%多。
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招生人数相对稳定的热门学科,专业型硕士也蕴含着众多机会。《报告》显示,作为“跨考”大户的经济学,2023年专业型硕士相较于2022年招生名额增长2224人,总数达到24747人,是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的近2.5倍。
作为同样火爆的学科,法学历年来报考人数居高不下。《报告》显示,2023年,法学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比2022年增长5.5%,而“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增幅超过10%。
类似的学科还有教育学。《报告》显示,2023年教育学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为9258人,专业型硕士招生人数40115人。
当然,有增也有减。《报告》显示,2023年工学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与2022年基本持平。不过,工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招生数据变化较大,如电子信息专业与2022年相比,2023年考研招生人数减少12658人,降幅达到355%。同样,机械、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等专业,也出现人数大幅减少。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专业型硕士的重要部分。“202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稳步增加,这表明学生对研究生类型的接受度更高,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在职人群愿意去考研。”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学科运营负责人张天野说。
据介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机制近年来发生了重要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既可以获得学位证也可以获得毕业证,此外,非全日制学生的学时也与全日制学生相同,这大大提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
近年来,“逆向考研”成为热门概念。一些本科就读于“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在考研时,“降级”报考普通髙校。
《报告》指出,2023年“985”高校的招生名额虽然总体上涨——在原本招生人数126070人的基础上,又新增2641人,但从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录取名额变化来看,破除名校“迷信”,选择去普通高校就读研究生,不失为一个可取的策略。
《报告》显示,2023年研考,“双一流”高校理学门类学术型硕士共减少263个招生名额,而普通高校则增加了950个招生名额。
工学门类方面,2023年全国的普通高校总计64个二级学科开放工学专业型硕士招生,虽仅占该门类全部二级学科总数量的25%,却提供了79417个招生名额,占据了工学专业型硕士总体招生的50.6%。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学中。《报告》指出,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国不同招生单位累计有255个二级学科招收法学学术型硕士,“985”“211”“双一流”高校招生的二级学科总数占比达60%以上,但仅提供不到40%的招生名额。
“逆向考研”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考生权衡后的主动选择,对部分考生而言,可能还包含些许无奈。
“‘逆向考研’是近两年非常火爆的现象和话题,但还不清楚这类考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缺少判断‘逆向考研’能否成为趋势的数据支撑。从我们与考研学生的接触来看,考研的主流仍是报考更高水平的院校和学科。”李琳说。
李琳认为,考研目标的选择,是综合衡量报考院校、专业、导师、城市等因素的结果,进而确定最具“性价比”的目标。
比如,武汉科技大学一名2022级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10月份,他找到了一份在武汉的物理方向的研发工作,考虑到研究生在研发领域已经是一个普遍学历,他选择报考武汉科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既有利于工作的发展,也可督促自己工作后也能继续学习。
“逆向考研”今后会给研究生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研究生双向跨越层级的报考,使得研究生教育空间在更高程度上相互打通,形成更为广阔的适合研究生就读的扁平空间。这个空间越大,流动性越强,高等教育的优质体量也会增大。
“对于考研培训机构来说,‘逆向考研’提醒我们要更多了解考生的需求,以及提升规划建议的专业程度,帮生作出最有利的选择。”李琳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亚洲留学:新加坡研究生留学申请流程及时间节点规划,收藏!
新加坡其高等教育体系备受全球学子青睐,对于计划前往新加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而言了解申请流程及时间节点规划至关重要。本文广州新东方前途出国小编将详细介绍新加坡研究生留学的申请流程及各时间节点的关键步骤。
广州新东方前途出国:https://liuxue.xdf.cn/guangzhou/
一、选校与专业选择
申请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留学目标包括心仪的学校和具体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和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是新加坡知名的三所高等学府,各自在商科、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享有盛誉。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应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学校的排名、师资力量及课程设置等因素。
二、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的准备是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而言新加坡研究生申请所需材料包括:
本科成绩单:需附上中英文对照版及公证件。
语言成绩:如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成绩单,部分知名学校或专业要求较高的语言成绩。
个人陈述:阐述个人背景、学术兴趣及未来规划。
推荐信:通常需要2-3封,由本科阶段的教授或导师撰写。
研究计划或论文(部分专业):特别是申请研究型硕士或博士项目时。
财务证明:证明申请者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三、申请时间节点规划
新加坡的研究生项目申请时间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但一般遵循以下时间线:
前期准备(前一年6月至9月):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和收集其他申请材料。
申请开放(前一年10月至次年1月):大部分新加坡高校的硕士项目开始接受申请。特别是针对2025年秋季入学的申请通常在前一年的10月开放并持续至次年的1月至3月。
材料提交(前一年10月至次年3月):根据学校要求,在线填写申请表格并上传所有材料务必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等待审核(次年1月至5月):提交申请后学校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期间可通过学校官网查询申请进度。
录取通知(次年5月至7月):如果申请成功学校将发放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并包含入学时间、学费及课程安排等详细信息。
签证办理及入学准备(次年6月至8月):获得录取后需开始办理新加坡学生签证,并安排住宿及购买机票等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四、注意事项
提前准备:由于新加坡研究生申请竞争激烈,建议提前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开始准备确保所有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
关注官网信息:密切关注目标学校官网或相关留学信息平台以获取最新的申请开放时间和截止日期信息。
提升竞争力:除了学术成绩和语言能力外,实习经历、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等都能为申请加分。
面试准备:部分项目可能要求面试,需提前准备面试问题及答案,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
新加坡研究生留学申请流程虽然繁琐,但只要合理规划时间、认真准备材料并密切关注学校动态,就能大大增加成功申请的几率。在准备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术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现以全面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出国留学及相关新鲜资讯,可以找广州新东方前途出国官.网获取留学攻略、全球白皮书及参与留学评估与费用计算,给您进行对应的解答与留学规划。
用户评论
想出国读研可以去咨询一下新东方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网上报名的流程真的方便,不用跑来跑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这块业务做得挺不错啊,专业又可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考研竞争激烈,出国读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点了解一下信息就更有保障了,准备得更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他们可以帮我规划完整的留学计划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官网上看专业介绍挺详细的,可以多逛逛看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申请国外大学,新东方应该会给不少帮助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出国读研是一个人生的重大决定,得好好考虑清楚。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是为考研报名去咨询的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评论都说新东方挺好的,感觉可以信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他们的在线平台方便易用,能满足我需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官网上应该有免费的考试预估啊,可以先试一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咨询的时候要注意问清楚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费用等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出国留学的过程需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被承诺忽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东方考研资讯,还是去官网看看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出国读研了,前景还挺广阔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理想院校和专业,实现留学梦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出国读书除了需要经济能力,还得有学习规划。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出国读研咨询应该可以提供一些海外生活经验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