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世界排名;中国高校世界排名前一百

阅读写作预测2025-04-10 13:56出国留学咨询网

中国高校世界排名;中国高校世界排名前一百

牛津大学成为该榜单历史上连续蝉联第一时间最长的高校。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目前排名最高的美国大学,位列世界第二,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表现。哈佛大学排名第三。

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稳居世界第12名,排名中国内地第二的北京大学从世界第14名上升至世界第13名。同时,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本次排名中表现亮眼,分别跃升至世界第36名和第47名。复旦大学成为中国内地排名第三的高校。浙江大学则是首次进入全球前50名。

排名前100的中国内地高校共有7所,分别是清华大学(第12名)、北京大学(第13名)、复旦大学(第36名)、浙江大学(第47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53名)、南京大学(第65名)。

中国内地共有94所大学上榜,比去年的86所有所增加。与去年相比,有26所院校的排名有所上升,使中国内地整体的排名上升了21%。其中两所大学进入前20名,4所大学进入前50名,7所大学进入前100名,13所大学进入前200名。而在2018年,中国仅有两所院校进入前100名。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内地高校在过去五年中进步最大,2025年的总分为43.8分,而2020年为33.0分。

在中国香港,香港大学保持在世界第35名,是排名最高的香港院校。香港中文大学则从世界第53名上升到世界第44名,进入世界前50强。中国澳门部分,澳门大学在本次排名中表现亮眼,从去年的并列世界第193名上升至世界并列第180。台湾大学保持了其在中国台湾榜首的位置,位列世界并列第172名。

从上榜高校数量来看,中国内地共有94所高校入榜,入榜高校数量位居世界第五。美国入榜高校最多,共有174所;日本位居第二,有119所;印度和英国并列第三,各有107所。

在2021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美国有59所大学跻身世界前200名,现在已降至55所。英国从29所降至25所,德国从21所降至20所。在此期间,只有中国内地和日本在前200名中的高校数量增加了一所以上,分别增加了6所和3所。中国现在有13所,日本有5所。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务官菲尔·巴蒂表示,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绝大多数中国内地高校都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从5个方面的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分别为:教学、研究环境、研究质量、国际展望和产业。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2025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中国(内地)位列世界第三

IT之家 3 月 12 日消息,据 QS 世界大学排名官微消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今日发布第 15 版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本次排名对全球 10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700 多所大学在 55 个学科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独立的比较分析。此外,还对五大学科领域(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评估。

这是 QS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科排名,凸显了全球高等教育不断变化的格局。虽然传统上在排名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 地区仍保持着其优势地位,但它们正逐渐受到新兴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这种转变从亚洲和中东地区院校的骄人表现中可见一斑。此外,随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大学面临财政压力,这种趋势很可能会加速发展。

  • 美国:美国高校在 32 个学科中遥遥领先。哈佛大学排名最好,在 15 个学科中排名第一;其次是麻省理工学院,在 11 个学科中排名第一。

  • 英国:英国院校在 17 个学科排名中领先。剑桥大学在四个学科中名列前茅,牛津大学在三个学科中排名领先。

  • 中国(内地)获得 1230 个学科排位,位列世界第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大放异彩,各有两个学科跻身世界前三。

  • 加拿大:加拿大有两个排名前三的学科。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所有香港院校中,香港大学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 200 名的数量最多(55 个),排名上升的学科最多(47 个)。香港中文大学也有 43 个学科排名上升。

中国(内地)获得 1230 个学科排位,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的 3245 个学科排位和英国的 1662 个学科排位。在所有排名中,60%(735 个)的学科排名上升,只有 2%(24 个)的学科排名下降,9% 的学科排名保持稳定,新增 358 个学科排位。此外,中国(内地)在五大学科领域排名中,占据 159 个排位。其中 65%(103 个)排名上升,18%(29 个)排名下降,12%(19 个)排名保持稳定,且新增 8 个学科排位。

中国(内地)高校在 QS 的五项指标中均有全面提升。尤其是学术声誉,处于飙升阶段,该指标整体提升了 64%,在拥有 10 个或以上排名项目的国家或地区中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中国(内地)高校在这一指标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该校在这一指标中排名全球第一,在该学科中排名第 11。

材料科学是中国(内地)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之一,共有 66 所大学入选,其中三所进入世界前 20。清华大学是全国的领头羊,排名第六。这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其驱动力来自于该领域的战略投资、行业领导力和研究。《中国制造 2025》计划明确将新材料作为重点创新领域。

艺术史成为中国(内地)最成功的学科之一,有两所大学进入前十名。清华大学在这一学科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位列全球第三。同济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八。

工程学是中国(内地)高校的一大强项,清华大学在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方面均名列前十名,这再次反映了中国更广泛的工业和制造业目标。这些表现也使得清华大学在工程与技术大类中排名第七,这是中国(内地)高校在该学科大类中的最高排名。

在今年的排名中,全球 10 所进步最大的大学中有 7 所来自中国(内地)。在全球 5 所进步最大的大学中,中国(内地)有 32 所。清华大学在 37 个学科排名中有所上升,只有一个学科的排名有所下降,三个学科的排名保持不变,整体排名上升了 88%。中国在科研方面存在巨大优势,尤其是在 H 指数 (H-Index) 方面,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内地)6 所大学在 14 个学科的 H 指数中名列第一,仅次于美国(17 个),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六个学科中名列第一。

中国(内地)高校在篇均引用指标中表现突出,三所大学在这一指标上获得满分,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的法学(排名 201-250)、湖南大学的环境科学(排名 251-300)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化学(排名 601-700)。

  • 北京大学在语言学和古典与古代史方面跃居第二,分别上升了 21 位和 10 位,令人印象深刻。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的显著上升推动了这两个领域的进步。

  • 清华大学的环境科学排名上升 10 位,位居第二,这要归功于两项声誉指标的上升。这两所大学在这些学科中都是全球最受学术界好评的大学之一。

  • 北京师范大学是唯一一所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外,有学科跻身全球前十的高校,其教育学排名世界第七。同样,北京师范大学也拥有卓越的学术声誉。

  • 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是今年新增学科排位最多的大学,在学科排名中各增加了 13 个学科。

IT之家注:QS 使用五个关键指标来编制学科排名。每个指标的精确权重因学科而异,以反映各学科不同的特点。例如根据文献计量数据库 Scopus / Elsevier 的分析,医学学科高度依赖于研究成果的传播,而表演艺术学科的职业性更强,因此医学学科的研究绩效被认为是衡量院校实力的更有力指标。

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大清华各有两个学科进世界前三

来源:澎湃新闻

3月12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第15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该排名显示,中国(内地)获得1230个学科排位,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两个学科跻身世界前三,分别是北大的语言学、古典与古代史,清华的艺术史、环境科学。在所有香港院校中,香港大学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200名的数量最多(55个),排名上升的学科最多(47个)。香港中文大学也有43个学科排名上升。

复旦大学进步势头强劲,2025年度共有46个学科上榜,其总上榜学科数在中国内地高校居第一。

中国内地60%的学科排名上升

第15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对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所大学在55个学科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独立的比较分析。此外,还对五大学科领域(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评估。

中国(内地)获得1230个学科排位,在所有排名中,60%(735个)的学科排名上升,只有2%(24个)的学科排名下降,9%的学科排名保持稳定,新增358个学科排位。此外,中国(内地)在五大学科领域排名中,占据159个排位。其中65%(103个)排名上升,18%(29个)排名下降,12%(19个)排名保持稳定,且新增8个学科排位。

中国(内地)高校在QS的五项指标中均有全面提升。尤其是学术声誉,该指标整体提升了64%,在拥有10个或以上排名项目的国家或地区中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中国(内地)高校在这一指标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该校在这一指标中排名全球第一,在该学科中排名第11。

在今年的排名中,全球10所进步最大的大学中有7所来自中国(内地)。在全球5所进步最大的大学中,中国(内地)有32所。清华在37个学科排名中有所上升,只有一个学科的排名有所下降,三个学科的排名保持不变,整体排名上升了88%。该版排名显示,中国在科研方面,尤其是在H指数(H-Index)方面,表现突出。中国(内地)6所大学在14个学科的H指数中名列第一,仅次于美国(17个),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六个学科中名列第一。

中国(内地)高校在篇均引用指标中也表现突出,三所大学在这一指标上获得满分,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的法学(排名201-250)、湖南大学的环境科学(排名251-300)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化学(排名601-700)。

北大和清华各有两个学科跻身世界前三

从学科领域来看,澎湃新闻注意到,艺术与人文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和复旦,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28、33、79。

工程技术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7、16、27。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和上海交大,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26、51、71。

自然科学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清华、北大和中科大,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10、12、26。

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和复旦,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13、18和58。

另外,材料科学方面,共有66所大学入选,其中三所进入世界前20。清华材料科学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

艺术史成为中国(内地)最成功的学科之一,有两所大学进入前十名。清华在这一学科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位列全球第三。同济紧随其后,排名第八。

工程学是中国(内地)高校的一大强项,清华在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方面均名列前十名,这些表现也使得清华在工程与技术大类中排名第七,这是中国(内地)高校在该学科大类中的最高排名。

北大在语言学、古典与古代史方面跃居第二,分别上升了21位和10位。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的显著上升推动了这两个领域的进步。

清华的环境科学排名上升10位,位居第二,这要归功于两项声誉指标的上升。这两所大学在这些学科中都是全球最受学术界好评的大学之一。

北师大教育学科跻身全球前十的高校,其教育学排名世界第七。

中大和厦大是今年新增学科排位最多的大学,在学科排名中各增加了13个学科。

复旦46个学科上榜,居中国内地高校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从该版排名来看,近日学校相关改革受到社会关注的复旦进步势头强劲。

该版排名中,共有29所中国内地高校的21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强。其中北大43个、清华33个,复旦紧随其后有30个学科。从总上榜学科数来看,复旦大学数量最多,共有46个,北大则是45个,浙大44个,总上榜学科数位列前三席。

此外,复旦2025年度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居排名的前100。其中工程与技术类学科进步显著,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39位)、化学工程(32位)、数据科学(49位)进入全球前50,所有入榜工科学科均进入全球前100。

文章分享结束,中国高校世界排名;中国高校世界排名前一百和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用户评论

枫无痕

我蛮关注这方面数据的趋势变化,看看中国的高校在全球学术舞台上如何进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希望我们的高校能继续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看到中国高校的进步确实很让人骄傲!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排名很重要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笑√倾城

世界排名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吧,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校的实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我想知道哪些方面在评估中得分特别高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大学,排名只是其中的一种衡量标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这些排名可以提供一些对国际教育的参照,也可以激励高校继续前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荒野情趣

未来中国的高校还会更上一层楼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世界排名变化很频繁,需要保持关注动态发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念,爱

希望更多中国优秀人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看到国内高校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感觉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读博选学校还是应该参考多方信息,排名只是其中一部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这些排名数据对未来的学生选择有很大帮助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中国高校的世界化进程正在加快!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希望各校能抓住机遇,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世界排名只是一点参考,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国际化的竞争也是一个挑战和机遇,促使中国高校不断提升实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了解到目前中国高校在世界的排名情况,有助于我进一步了解教育现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