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院校大致可分几个梯队:第一梯队: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这两所院校历史悠久,学术底蕴深厚,教学质量卓越,科研实力顶尖,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一直稳居前列,是众多学子心中的学术圣地。
第二梯队: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学科丰富,在建筑、医学等多领域实力强劲,国际化氛围浓厚,研究成果前沿。帝国理工学院专注理工科,在工程、科学等专业优势突出,凭借一流设施与顶尖团队推动科技进步。
第三梯队: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其梯队划分有争议,综合排名属第三梯队,但因是 G5 院校,在社科、经济等领域声誉极高,也可归为第二梯队)以及华威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在医学、法律等学科有一定积淀;曼彻斯特大学规模宏大,在多学科表现出色且校企合作紧密;爱丁堡大学历史悠长,文学、艺术等学科闻名遐迩,校园文化多元;华威大学在商科、数学等领域表现优异,商学院培养众多商业人才。
第四梯队:布里斯托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伯明翰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学和杜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在工程等学科成果显著;格拉斯哥大学是苏格兰名校,在医学等领域根基深厚;伯明翰大学学科齐全,在多领域有较强实力;南安普顿大学在海洋科学等领域领先;利兹大学在商科等领域较知名;杜伦大学在神学等学科声誉卓越,学院制传统独特。
第五梯队:QS 排名大于 100 小于 200 的院校,如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大学等。谢菲尔德大学在工程、建筑等领域口碑良好,注重实践教学。诺丁汉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在商科等领域表现尚可。
第六梯队:QS 排名大于 200 的其他学校。这些学校虽整体排名靠后,但在特定专业仍有独特优势,学生可依兴趣与职业规划择取合适专业课程,达成个人学术与职业追求。
在对英国各梯队院校有了大致了解后,就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校,其中本科院校背景极为关键。英国多为一年制硕士,回国后,本科院校常是 HR 重点关注对象。若本科是 985/211,就业初期优势明显,双非一本毕业生虽在知名度与资源上稍弱,英国硕士毕业后也有机会,只是求职时需着重展现专业技能提升、实践经历与海外学习成果。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可通过多参与实习、考取高含金量证书等努力弥补。
对于双非同学而言,选英国学校时应全力冲刺高排名院校,QS 排名越高越佳,申请门槛越高越好。至少要将目标定在第三梯队院校,如此回国后才会有一定认可度。毕竟在本科院校背景欠佳时,能成功申请到高门槛学校可视为一大亮点。若就读第四梯队学校,对个人履历总体影响不大,既不加分也不减分,然而第五梯队学校的认可度就明显不足,建议避开申请。总体来说,双非本科搭配英国 QS 前 50 硕士的认可度约等同于中下211 硕士。
若本科背景为 985/211,硕士学历更多是起到提升与补充作用。鉴于本科背景已颇具优势,硕士经历则是有力的加分项。在择校时,选择不低于第四梯队的院校即可。当然,若期望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则可尝试冲击第二梯队乃至第一梯队院校。一般情况下,985/211 本科于英国 QS 前 50 硕士的认可度大体相当于 985 硕士,而 985/211 本科加上英国 G5 硕士的认可度则近似于强 985 硕士或 C9 硕士。
哪些海外院校,回国求职的含金量相当于985
90%的留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院校,国内企业HR的认可度有多少?,瑞克今天就给各位家长详细盘点一下。
第三档
美国前30~50的学校,比如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虽然这些院校排名往后一些,但依然有很强的学术实力和专业优势。还有澳洲的前三所,比如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国立。以及中国香港的港四港五,包括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这些院校在国内求职的含金量就相当于985了。像其中的澳洲前三,以及中国香港的港四港五,找我规划的同学也是最多的。
第二档
美国的前30,比如康奈尔、哥伦比亚等。中国香港的港前三,比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二,包括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大学,还有英国G5,比如帝国理工、UCL等以及加拿大的前3所,包括多伦多大学、吉尔大学等。像其中的港三新二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很有分量,我好多学员都是这5所大学毕业的。还有英国的帝国理工,在今年QS排名中更是排到了第二位。这些学校在国内求职是十分具备竞争力的。
第一档
比如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这些学校那都是学术殿堂级别的,全球顶尖没话说,毕业出来光环满满。还有英国的牛津、剑桥这样的老牌顶尖名校,历史底蕴深厚,学术实力超强,回国那也是超受认可,妥妥的金字招牌。
好了,以上院校在国内求职都很有竞争力,那如果不知道孩子院校专业适合投递哪些高薪岗位,可以1V1咨询我,我来规划解答。
英国读管理,回国就业认可度最好的英国大学Top11
上一篇文章我们聊了杜伦大学,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的管理专业怎么样,以及就业回国认可度等,和毕业生去向等等问题。今天我们把后六个学校继续讲完。这六学校基本申到了,基本工作就到手了,算是英国管理最好的几个学校了。
No.6 UCL
UCL的管理相关课程也特别多,像英本2.1成绩的学生会把UCL摸个透彻,毕竟他们很多都希望自己最低去个UCL。国内211和985的85+学生也大多如此。
所以UCL的生源本身就大多不错,而且能成功录取UCL以及顺利从UCL毕业的都有两把刷子。
表示UCL的管理还是很难申请的,最有名的是Msc management和Msc project enterprise management,一个在管院,一个在建筑学院。纯管理分两个route,一个是公司途径,一个是财会途径。区别在于前面一个适合没有管理或商科相关背景的转专业。后者适合本身有管理背景的去转,比如会计,金融等等专业的会选rotue b。
专业申请量巨大,申请量都有2600多了。虽然UCL不要gmat,但专业要面试,基本面试后1月后才会陆续给结果,最晚的可能要等到8月才出结果。需要150英镑申请费,专业基本不支持argue。大概收130人左右,每个route 大概60-70人。人数每年都会有变化。
UCL的管理课程还提供两周的海外研讨机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比如国内清华大学,或巴黎HEC商学院,或孟买的印度理工学院等等。名额有限,建议去抢。
UCL的学生能留英的比例其实相对算多的,毕竟很多本科就在英国就读的。有些会留在谷歌,或者四大这类比如普华永道这种的。也有去联合利华这类的。中国学生奢侈品类比如路易威登的也有,以及欧莱雅这类的。也有些去中信或花旗银行这些的。大多从事咨询,银行和金融,管培,市场营销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No.5 IC
帝国理工在金融时报全球管理学硕士排名Top100的名单里面排第14位。学校虽然更世界看到的是工科更为硬汉形象,但他们家商学院其实质量也很高,无论是地理位置,师资,生源,口碑,毕业生去向和起薪,都属于世界级的水准。基本从IC开始,加上往后的几个学校,代表着这个领域最强的几个学校了。UCL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管理专业在南肯辛顿校区,申请需要80英镑申请费,专业需要面试,有的时候会被邀请Skype或电话面。gmat属于recommend模式,并非强制需要递交。学校比较看重学生的career 经历,有对应的实习项目会加分。PS要在A4大小的一页内,不宜多。
IC的管理收149个学生,男女学生比例基本是一比一,男生多51%。学生来自全球37个国家。基本都是转背景的学生为主,比如人文艺术的,工程技术的这两占比66%。学校不是很建议有管理背景的学生去申,很多business management本的学生申这个课程莫名是被拒的。一般有管理背景的录取学生不到5个。
帝国理工毕业的学生就业非常给力,基本91%的学生回国三个月内都成功就业。有55%的学生成功留在英国工作。有54%的学生在从事财务和咨询类的工作。11%的学生去了快消,奢侈品和零售;其他的也有从事新媒体,房地产以及工程制造业的。
学生去的公司基本也是大厂,四大这种是标配,埃森哲和贝恩是常态。投行像花旗和汇丰也有很多学生进去。其他快消比如雀巢,宝洁,联合利华,达能都有学生的身影。我有个学生是去特斯拉做数字战略与创新顾问方向的,年薪真的是羡慕到爆。
大家可以留意下毕业生的去向,这个东西可以逆推怎么写你的PS和填career问题的。
No.4 LSE
从专业而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管理系应该是最强的学校了,没有之一,如果这个专业有科研成果这种比例,LSE基本是第一没跑了。学校有四个管理方向,基础的MIM;其他还有MS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以及课程偏MBA设置的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这个课程是两年;还有一个更难申的MS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这就是LSE的管理类阵容,强到爆炸。
LSE的管理专业是要更强于IC的。就如果ic和lse都收到offer,不用想,在读学生都会纷纷推荐LSE。因为其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全球能排到第五,基本所有的雇主都追捧来自LSE的学生。
当然LSE的管理也很难申请,这几个专业就没一个好申的。比如经管,一年就收22个学生,基本都是英本的学生为主,穿插少量的国内重点985高绩点学生。
至于要不要gmat,原则上都建议提供,强制的。但如果你本身是英本或LSE本校的学生。或有强经济学位背景等等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申请豁免gmat。学校申请也有个专门填gmat分数的地方。想申LSE还是需要准备一下g的。这也是她比IC和UCL更烦的地方。
LSE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玄学录取,当你付完申请费递交之后。你就会拿到ID,在之后就每天刷系统看成绩单是不是底了,如果是的话,肯定是要录你了。基本一周内就offer了。是不是很玄学?
LSE的就业能力在英国就很猛,其实没太多必要回国就业,特别是有PSW支持的情况下。当然,如果你更喜欢国内的环境。那也可以回来。基本普华永道,德勤,麦肯锡,埃森哲,高盛,汇丰,贝恩,花旗,麦肯锡,贝壳,雀巢,中金等等都是LSE毕业生可以去工作的地方。而且是target school,特别猛。
No.3 LBS
伦敦商学院LBS的管理在金融时报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巴黎高商。学校因为只收研究生和博士生,目的非常明确。
LBS的MIM大概是收205个人左右,学生来自41个国家,男女比例6比4。申请需要GMAT,建议分数690+。他们家还有个GMIM课程,只收33人,学生来自11个国家。男女比例4比6,正好反着来。
LBS申请需要面试,有好几轮,学生质量是英本居多,国内的学生大多以财经本211或985的为主。申请难度相对于LSE来说,差不了多少。基本LSE能拿到offer,LBS也可以。
LBS更适合本身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去申,这个专业的学生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毕业生在毕业三个月后找到工作的比例是94%。
具体就业数据看图吧,图是截自他们家2020的就业报告,IC也有,但我懒得注册。表示LBS和LSE的管理就业基本都是顶级配置了。可能LBS在就业能力上还要更强力点。毕竟全球认可。
表示,LBS的MIM申的时候也经常会把学生放到WL里面。这个就很磨人了。需要耐心等待,学校是按round受理的。LBS的上课压力不大,作业和group work的量都不如LSE的多。学生都把大量时间花在求职上面了。所以就业方面LBS是真的给力。就如果能进LBS,就不愁工作吧,回国同理。
No.2 Cambridge
Cambridge的Mphil in management这个专业不需要工作经验,是毕业生能申到的最好的一个学校了。
Cambridge的管理收人不多,通常在45-50个左右。中国学生不超过10个,基本是国内985为主,看不到双非的影子,海外本的中国学生占主要比例。国内的985大多是中山大学这种类型的。学费是£30,222,雅思要求要7.5不低7。
学生基本都是转专业为主来自文科或理工的学生居多,本身带管理背景的反而最少。很多学生转这个也是为了以后对整个商业领域有总体认知。
就业数据看这里,因为选Cambridge的最终回国的确少,基本是留那边的,少数回国基本都是去了阿里和中金以及麦肯锡。有些还去香港那边工作的比较多。就业很强,国内更买Cambridge的牌子。虽然专业课程来讲,他其实没LSE这种给力。再有就是Cambridge更偏向于理论研究,更适合之后继续读PhD。
No.1 Oxford
牛津大学的管理课程是Major Programme Management MSc,是个part time课程,因为课程要工作经历,应届学生申不了。我就不仔细讲了。针对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去尝试申。
就申请前很多学生本身就是高管了,毕业后是冲着公司掌舵手身份去的。已经不是普通认可度的问题了,是实际的进修和需要这个学校的reputation去提高他们整体实力了。
总了个结:表示学校到LSE以后就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学校了。就业方面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只是你想不想去,年薪能不能打动你的问题了。
再有就是,读管理的基本是各个专业转过来的,很多学生其实也只是想读通课,对商科领域有个整体的了解。就业方面,主要是咨询和管培以及零售的多。
用户评论
哎,最近在考虑去帝国理工读研,就是担心回国后工作机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朋友说帝工这几年回国比较困难了,是真的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帝国理工毕业生在国内能找到什么类型的公司?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帝工的学历在中国认可度怎么样 sih?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帝工回国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什么啊?比如科技、金融之类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越来越多人考虑海外留学,帝国理工是不是比较适合未来回国的学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内企业愿意支付什么样的工资来招录帝国理工毕业生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帝工的专业设置很全面吧,回国后就业哪个方向竞争更激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有些学校回国认可度高,哪些帝工专业的回国认可度比较好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帝工在国内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回国就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帝国理工读本科和读研究生的回国认可度区别大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除了学历认证以外,还需要做什么来提高回国的竞争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帝工毕业生分享他们的回国经历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国内找工作的时候,是否需要强调是在帝工学习的经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帝国理工的校园文化和国内大学有什么区别?会不会影响回国的适应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帝国理工的就业指导怎么样呢?有没有针对回国学生的专门计划?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海外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学历还是拓展国际视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国内的竞争如此激烈,帝工的学生更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除了知名度,其他因素对回国就业也重要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