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科罗拉多大峡谷岩石类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质作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光:隐藏在地壳下的文明密码
我们脚下的土地,看似平静,实则蕴藏着无数秘密。其中,矿石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矿物,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既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可能成为照亮未来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本文将从地质变迁的视角,探讨矿石的形成、分布以及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
地球,这颗充满活力的星球,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正是在这些剧烈的地质活动中,元素逐渐富集,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矿床。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矿石,例如,在岩浆岩中,我们能发现沥青矿和黑;而在沉积岩中,则更容易找到钙云母、云母和钾云母等。这些矿石,如同大自然的密码,记录着地球亿万年来的地质变迁史。
想象一下,在远古时期,炽热的岩浆在地壳深处涌动,将蕴含元素的矿物带到地表。随着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了富含元素的岩石。这些岩石,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剥蚀,元素逐渐溶解并迁移,最终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矿床。例如,沥青矿,这种最常见也最重要的矿石,就常常形成于热液矿脉中,它黝黑的外表和金属光泽,仿佛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而钙云母、云母等次生矿物,则通常形成于地表或近地表的氧化带。它们鲜艳的黄色或绿色,以及在紫外光下呈现出的美丽荧光,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些矿物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也为地质学家研究地壳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矿石的分布并非均匀,它受到地质构造、岩石类型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美国科罗拉多州以及刚果等地,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地。这些地区的矿床,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位较高,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矿石的开采和利用,也给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矿石的放射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就是惨痛的教训。这些事故提醒我们,在开发利用矿资源的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另一方面,矿石也为人类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希望。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核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核能将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从地质变迁的视角来看,矿石的形成和分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过程的产物。它既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应当以敬畏之心对待这来自地球深处的馈赠,在开发利用的也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矿石,这颗隐藏在地壳下的文明密码,正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解读。它蕴藏的能量,既可以带来毁灭,也可以带来希望。人类的智慧和责任,将决定着它的最终命运。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让矿石这颗“双刃剑”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地质年代的古老岩石到现代核电站的反应堆,元素走过了漫长的旅程。它的故事,不仅仅是地质变迁的记录,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类将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利用矿资源,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美国最神奇的大峡谷,沟壑纵横,色彩斑斓,堪称“地质教科书”
在《星球大战》、《变形金刚》、《西部世界》等诸多好莱坞大片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望无边的巨大峡谷,鬼斧神工的壮观地貌,千奇百怪的岩石山峦,宏伟之势令人过目不忘。这个地方就是热门电影取景地,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也是美国西部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美国作家约翰·缪尔1890年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而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天然奇观,因此大峡谷也被誉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坐落在科罗拉多高原上之,绵延450公里,峡谷平均深度1600米,雄伟壮观,绚丽峻峭,一道道陡峭的岩石墙,经过数百万年侵蚀,被切割形成的一座地质宝库,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地理奇迹之一。
站在大峡谷边缘,眼前是上天的神奇造物,沟壑纵横,色彩斑斓的层层断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凹凸不平、高低错落,形成一幅迷人的原始画卷,极具视觉冲击。科罗拉多河自谷底穿流而过,峭壁下便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行走在没有护栏的路段,俯瞰谷底深渊,让人心惊胆颤,不寒而栗。
峡谷之美,远近高低,风光各不相同。这里的石头颜色各异,游人脚下的岩石呈米白色,近处是粉红色和朱红色,稍远点的则是蓝紫色,最远处的几乎成了蓝色,再配上从浅蓝到深蓝的天空,组成一幅幅冷暖渐变的天然绝美画卷。
早在1979年,大峡谷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之列,一直以来深受游客欢迎,看到旅游资料上介绍,每年到访这里的游客超过550万人次,不论美国人还是全球游客,都慕名来到大峡谷,只为亲眼目睹这处大自然的神奇造物。
根据地理学家考证,大峡谷地层丰富多样,内涵多姿多彩,弥足珍贵,极具地质科考价值,向人类揭示了地球2亿年以来的变更历史。早在6500万前,地球漂移的过程中陆地被抬升到高于海平面1.5公里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科罗拉多高原。
而后的1000万年里,经风雨雷电等自然因素的“洗礼”,形成了一条又长又宽又深的天堑沟壑,即我们看到的大峡谷。从谷底向上,沿崖的峭壁显露出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系,节理清晰可见,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大峡谷国家公园中人迹罕至,但野生动植物资源却非常丰富。在大峡谷一带已发现的动物有90余种,鸟类180余种,峡谷旷世荒凉,植被覆盖率不高,但植物物种却不少,经典植物包括桧树、矮松、仙人掌、、云杉、冷杉等。
由于大峡谷占地面积非常大,国家公园分成南缘、西缘和北缘三个部分,三个地区各有不同特点。而大多数到大峡谷的游客都是来到南缘,这里地势平缓,适合户外徒步,又能欣赏到较为完整的峡谷奇观。当然,有条件的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直升机,用“上帝的视角”欣赏这个“上帝的杰作”。
美国西海岸三大裂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旅游攻略
2011年8月19日至28日参加了 美国西海岸 10天游,相距游览 美国 著名的三个大峡谷:錫安峡谷(Zion Canyon)及布莱斯峡谷(Bryce Canyon)以及 科罗拉多大峡谷 (GREAT CANYON)。
这三个峡谷都分布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大峡谷最西,錫安峡谷居中,布莱斯峡谷最东。
来到布莱斯峡谷时,是8月2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当我们沿着峡谷旁边的布道往峡谷看时,只觉得色彩斑斓绚丽, 非常震撼。颜色鲜艳,以橙黄色,红色和白色为主的岩石形态各异,似人非人,似物非物。早期的土著人称之为岩柱(HOODOO)。认为这些岩柱是可以演变成人的,但是它们太邪恶,就唆使土狼把他们变成石头。一排一排的岩柱,犹如一个个整齐站立的兵马俑战士。场面恢宏,气势雄伟。
布莱斯峡谷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剧场,它长19公里,宽5公里,深240米,最高的人形 石柱 有6米高。这些岩石还在不断的风化和侵蚀。导游说,如果晚上来这里,会听见岩石噼里啪啦像放鞭炮似的分崩离析的声音,犹如交响曲正在上演。
布莱斯峡谷准确的说不是一个峡谷,只是一个低洼地。不像其他俩个峡谷,由河流切割而成。大约在1000万年前,由于板块构造运动,整个科罗拉多地区整体抬升1500至3000米,形成了现在的科罗拉多高原。
没有抬升前,处于海水覆盖的布莱斯地方有厚厚的沉积岩相互叠加。抬升后,沉积岩被成年累月的风吹雨淋后,形成现在的地貌。
沉积岩中有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风雨的侵蚀作用以及气候的冷暖变化会把抗蚀力小的岩层,较软的岩层风化和冲刷掉,留下了较硬的岩层或者留下了被较硬岩石覆盖的软沉积岩,这就是 石柱 的成因。
(图1)布莱斯峡谷奇观
(图2)沉积岩中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清晰可见。好似两只情意深深的骆驼相互凝视,互诉衷肠。
(图3)岩层中的红色,是由于岩石中的铁和锰和空气接触后产生的氧化反应。我在峡谷旁的布道上走时,发现一个鬼妹坐在一把简易的椅子津津有味在看书,看累了就用天然剧场的鬼斧神工的自然之杰作来调剂。椅子距离前面不到一米处就是深达百米的悬崖。中间没有护栏。她的淡定和从容,临“危”不惧,是我等胆小如鼠辈望尘莫及的。
(图4)峡谷里绿色树林和淡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科罗拉多高原的整体抬升是有不同的速率的,如果说东部布莱斯峡谷抬升较快,较高的话,位于中间的锡安(ZION) 峡谷则是较慢速度隆起的。锡安峡谷长24公里,深800米,与布莱斯峡谷不同的是,锡安峡谷是真正意义上的峡谷。是地面抬升和河流(维琴河)下切合力形成的。8月24日早上,我们一大早便来到了锡安公园,第一站是棋盘石山(CHESSBOARD MESA)。顾名思义,棋盘石山是一座高大的岩体,上面整齐刻画出一格一格的形状,犹如我们下棋的棋盘。
(图5)棋盘石山由红色与黄褐色的纳瓦霍砂岩组成。纵线是由于雨水的流蚀,横线是由于风吹形成的。
(图6)近距离观看巍峨耸立,陡峭险峻的山体。导游一直说岩石最高处的下方有一个巨大的中文字,可我努力了半天也没有看到。看来这也是有诚则灵的故事。游览完棋盘石山后我们就沿着锡安峡谷景观路线(Zion Canyon Scenic Drive)沿着河流( Virgin River)北上,深入峡谷。途经一条长长的仅容一车通过的建于悬崖边山体隧道。汽车缓慢行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露天的景观窗口。我们一车人对突然从黑暗中出现的美丽景观都发出由衷的赞叹。正如早期拓荒者所言:“它们是上帝的神殿, 非人类之手所建”。
(图7)锡安峡谷高大险峻的超连贯岩体。图中是我们旅游大巴和团友。
(图8)峡谷一边高峻的岩体。
游览完布莱斯峡谷和锡安峡谷后,8月25日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 。它位于科罗拉多高原的最东部,也是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最深的峡谷。峡谷大总长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米,最深处有1900米。宽度从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罗拉多高原抬升时,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层层沉积岩,由此形成了大峡谷。我们先是旅游大巴,到了专属于印第安HUALAPAI的地盘时,就换车乘上了他们的巴士。沿着崎岖的沙漠路,来到了观景区。一路的颠簸,一路的尘土。你会思考,这么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路为什么不修好点?
(图9)通往大峡谷属于印第安人HUALAPAI地盘上的沙漠小路,汽车驶过,一路尘土飞扬。到了大峡谷西缘景区,里面人头传动,人山人海。导游安排好我们迅速排好队。那天,有好多好多的游客,挤得满满当当。80%以上是我们 中国 人。有三家直升飞机旅游公司运营,其中游客最多的是DAVID JIN开办的公司。DAVID是美籍 上海 人,此人头脑活络,胆识过人。 美国 没有钱,他说他出钱,回 中国 融资, 和美 国当地政府及印第安人谈判,揽下了修建巨无霸“空中走廊”的项目。这个玻璃桥悬空1200多米,能承重71架波音747的重量。巨大的圆形走廊三分之二埋藏悬崖边的陆地上,剩下的三分之一悬空露出。就是我们要花32美金观看的“天空布道”。他还开办附带的直升飞机旅游公司。180美金一人。其他两家同样的直升飞机旅游人数寥寥几人,而他的公司却让我们坐等了2个多小时。最后说不飞了,说峡谷底部高温50多摄氏度,对直升飞机的发动机过热有不利影响。
(图10)五人一组坐上飞机后,就直奔大峡谷底部飞去。沿途所见,惊心动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色彩斑斓的层层岩石触手可及,这些岩层都是藏于海里的沉积岩被板块构造运动抬升1500至3000米后,提升科罗拉多河流体系的海拔高度,降雨量增大。但并未足以改变大峡谷地区半干旱的气候。随后的山体滑坡及其它块体移动又造成了河流袭夺,种种这些都会加深、扩展干旱环境中的峡谷。
(图11)层层叠嶂的岩石犹如巨型小说中的书页,形状各异是由于差别侵蚀造成的。
(图12) 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最深处約1900公尺。,峡谷岩层显露无遗。从谷底至顶部沿壁露出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岩系,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
(图13)大峡谷沟壑纵横。
(图14)大峡谷景观。
(图15)直升机飞行员把飞机开得离悬崖只有几尺之遥,把一位女乘客吓得闭上了眼睛。
(图16)直升机把我们载到河边的停机点。
(图17)我们坐上这样的游船(POTOON)逆流而上。
(图18)还有一帮游客准备坐没有遮阳的气垫船。
(图19)游船驾驶员。
(图20)河岸的岩石。
(图21)河上的游客。
(图22)穿越大峡谷的科罗拉多河主河道的河边景色。由于大峡谷深达1200多米,你会发现植被的垂直变化。地表可见浅浅的森林植被,而到了谷底就光秃秃的。
(图23)直升飞机刚起飞时的地表植被:矮矮的草丛密密麻麻。
(图24)峡谷底部气温明显高于地表,植被干枯。
(图25)悬空于1200多米高的“空中布道”。坐完直升机回到地面,我们来到了大峡谷西缘最为著名的SAKYWALK。我没有买门票进去,只是照了一张像。导游本来说好是下午4点集合回程的,但考虑到部分团友去了大峡谷的南缘,多费时2-3个小时,所以我们的集合时间推迟到下午5点。
(图26)周围没有栏杆,脚下就是万丈悬崖。
(图27)科罗拉多河纵贯其中。
在由板块活动引起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隆起的共同作用下,海平面形成的沉积岩被抬高上千英尺,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海拔的升高导致了科罗拉多河流域降雨量的增加,但并未足以改变大峡谷地区半干旱的气候。随后的山体滑坡及其它块体移动又造成了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夺,这些都倾向于加深、扩展干旱环境中的峡谷。大峡谷之所以如此之深、其岩层(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形成)如此高耸,可能要归功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科罗拉多高原将近1500至3000米的抬高。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倾斜度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岩石的能力。科罗拉多河盆地(大峡谷是它的一部分)已有4000万年历史,但大峡谷本身的历史或许还不到600万年(大部分侵蚀是在最近200万年内才发生的)。所有这些侵蚀的结果就是——造就了地球上最完全的地质宝库之一。在冰河时期,相对较潮湿的气候使古科罗拉多河水系的总水量有所增加,从而加快了其下切河道的速度。530万年前,加利福尼亚湾(Gulf of California)被打开,使得古科罗拉多河河床位置降低。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下切侵蚀比例的增加。从那时起至120万年前,古科罗拉多河下切到了与现在相差无几的深度。如今呈阶梯状的岩壁是由差别侵蚀造成的。100万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大多数在峡谷的 西部区 域附近)产生了大量火山灰与熔岩(甚至曾将河道完全阻塞),随后沉积形成火山岩——这是峡谷中的最为年轻的岩石。
(图28) 科罗拉多大峡谷 岩层由上至下的分布。6 是Hermit,Coconino,Toroweap和Kaibab 组岩层:6d -Kaibab石灰石、6c-Toroweap地层、6b-Coconino砂岩、6a-Hermit页岩;5-Supai组 岩层 :5d-Esplanade地层、5c-Wescogame形成、5b-MANAKACHA形成、5a-WATAHOMIGI形成;4- Temple Butte, Redwall, and Surprise Canyon地层:4c-SURPRISE CANYON形成、4b-REDWALL石灰石、4a-Temple Butte石灰石;3-Tonto 地层:3c-Muav石灰石、3b-Bright Angel 页岩、3a-Tapeats砂岩;2-Grand Canyon Supergroup 大峡谷超级组岩层;1-Vishnu组:1b-Zoroaster花岗岩、1a-Vishnipou 片岩。照片大峡谷游客中心。 由丹尼尔·梅耶(Daniel Mayer)拍摄和修改。一般说来,片岩和页岩比砂岩和石灰岩更容易被侵蚀。
本文章来源于马蜂窝——阙机龙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种类真是让人震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想去看一次,听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岩石类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地质知识最有趣的一点就是观察这些自然形成的岩石结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貌变化一定是因为长时间地质作用的结果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好奇不同的岩石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和这个峡谷有什么关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下次有机会一定去科罗拉多大峡谷看看这些美丽的岩石,真想去徒步旅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以为峡谷都是一样的,现在才知道它们的地质特征差异很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了解岩石类型能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地球演变的过程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这些地质知识真是开拓眼界,原来地球上还有这么多不同的自然奇观!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够看到更详细的介绍,比如不同岩石的形成年代、颜色等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就特别想了解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地质作用的力量真是太大了,居然能把这些巨石雕琢成这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没有想过岩石类型对气候和环境会有这样的影响,真令人感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地质知识不仅有理论支持,还能现场观察,更直观!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科罗拉多大峡谷真是太棒了,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地质学很有趣,可以从岩石上了解地球的历史秘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过科罗拉多大峡谷吗?有什么感受和建议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充满了好奇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未来有更多地质知识普及,让普通人也能了解地球的奥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