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纽卡斯尔大学硕士含金量、纽卡斯尔大学研究生怎么样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其实这个榜单涉及的学校是最多的,规模是最庞大的,全球共计有2500所大学参与,会涉及104个国家,1799所大学上榜。所以单论规模来说,这个榜单还是很权威的。而且指标上来看,这个榜单会有30%涉及教学;30%涉及研究,30%涉及引用(科研影响力);其他2.5%涉及产业收入(知识转化),最后的7.5%是国际声望(学术人员和学生研究)这个占比。也就是说,这个榜单其实比QS这种榜单来说,会更加侧重科研学,本质上会更硬一点,就这个学校科研强不强,很容易在这个榜单显露真容。至于买榜,在这个榜单会更加水土不服。
而QS这个榜单了,会更加侧重就业,除了科研等数据,还有很多其他乱七八糟的指标,比如雇主声誉,师生比例,国际学生比例等等。就容易注水的成分相对大点。所以从科研角度来看,QS排名是最软的,接着是THE排名,再是软科排名。就硬度来说,THE是介于QS和软科之间的一个存在,相对来说,THE会更偏学术点,但又没软科那么纯粹。对于这个榜单,其实去英国留学的国内留学生看的反而不那么多,因为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倾向。特别是去英国读一年硕的学生,这个榜单没那么友好。而且美国学校相对会霸榜一点。
在本期最新榜单里面,能顺利进入2023年前百的英国大学有10个分别是:No.1 牛津大学No.2 剑桥大学No.10 帝国理工大学No. 22 伦敦大学学院No. 29 爱丁堡大学No. 35 伦敦国王学院No. 3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No. 54 曼彻斯特大学No. 76 布里斯托大学No. 82 格拉斯哥大学以上10个学校顺利入围前百,前100-200的学校分别如下:No.104 华威大学No.108 伯明翰大学No. 108南安普顿大学No. 114 谢菲尔德大学No. 122兰卡斯特大学No. 124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No. 128 利兹大学No. 130 诺丁汉大学No. 137 埃克塞特大学No. 139 纽卡斯尔大学No. 139 约克大学No. 163 莱斯特大学No. 176 利物浦大学No. 187 卡迪夫大学No. 192 阿伯丁大学No. 198 杜伦大学No. 198 雷丁大学就以这个榜单来说,对华威是最不友好的,毕竟这个学校以商科表现最为优异,但其他方面,涉及科研的,他实力是真不行,在QS还可以打打榜,华威的确也是QS的宠儿学校。其实2022年华威还在这个前百范围里面的,去年是第78位,今年直接排名大掉。是不是创收搞多了?
还有兰卡这个学校,兰卡也不是综合学校,但这个榜单其实表现还好。说明兰卡的科研产出实力还是不错的。虽然学校近几年的确是在走下坡路。生源一年不如一年,但底子还是在的。表现比较抢眼的是爱丁堡大学,这个学校客观来说是最具有G6之风的一个学校。无论任何榜单,QS,THE,亦或是软科还是REF排名,这个榜单都没漏洞。要科研有科研,要雇主声誉有声誉。而且在读学生评价高,除了难毕业点没其他问题。学校颜值又高,还控国际学比例,水专业又少。每年各个专业的名额都很紧俏。守门的是格拉斯哥大学,其实格拉这个学校每个榜单也是表现很突出。在偏科研的榜单里面,格拉以及是他们这个梯队比较耀眼的一个了。就你无论换什么榜单,他都能有个相对不错的排名,今年还上升了四个名次。格拉这个学校就这点是绝活。在排名这件事上永远比学生更努力。
所以今年即使这个学校被吐槽中国学生扩招太厉害,这几年扩招超过130%。现在留学生抢个住宿都抢不到。依旧能被原谅,今年要申格拉斯哥的依旧很火爆。即使硕士预科也一样。就排名真的是大爹,格拉好申,位置多,还能扩招。中国留学生没道理不喜欢。总了个结:恭喜牛津,继续加冕榜一大哥席位。UCL其实排名也在掉,以前还是前10乘以,现在都掉到22了。估摸着和爱丁堡的距离也不是那么远了。这个榜单比较吃亏的是南安普顿和伯明翰大学吧。特别是伯明翰,其实这个学校以前也是能挺进前百的。而且入驻好多年。但现在前百都打不进。
所以世界前百这个排名,你换个榜单,直接就能刷掉差不多8个学校。连布里斯托这个学校都不敢说自己稳进,毕竟去年这个学校就是92名,差点掉到前百外。今年整体榜单指标变化蛮大的。大家可以看下具体榜单数据,如下:
英国排名QS100以外的大学,值得去留学吗?
2023年的申请季已经悄悄开始了,不少学校都已开放申请通道。大部分同学可能都会优先选择QS TOP 100的学校,毕竟这些学校综合实力不差,回国后认可度也会更好一点。
那么是不是只能选择QS TOP100的学校呢?如果申到了QS100名开外的学校,是不是就要放弃了?
其实QS排名只是大家申请时考虑的因素之一,就算学校排名在QS 100以外,也不代表这所学校的实力就很差。
以英国大学为例,下面这几所学校就是排名在QS 100以外,但属于低调有实力的院校。如果你申到了类似下述学校,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纽卡斯尔大学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122
纽卡斯尔大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还是比较著名的。
近年来纽卡斯尔大学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世界排名,从2017年的168名直接上升到2023年的122名,在英国学校排名中仅次于诺丁汉大学。而且该校发offer也非常慷慨,基本只要你达到学校的具体要求,就有机会拿到学校offer。
纽卡斯尔虽然综合排名不高,但其医学专业是纽卡斯尔大学的王牌专业,在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64名。
除此之外,纽卡斯尔的翻译专业也很有名,其有着“世界三大高翻院”之称,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师资顶尖,设备完善,学生可以使用联合国主要会议设施的标准口译培训系统。
学校的申请要求也不低,而且每年申请它的中国留学生不在少数,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不用说。
雅思成绩要求:总分6.5分,部分专业要求7分(翻译相关要求7.5+,小分7)。
兰卡斯特大学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146
兰卡斯特大学虽然在QS综合大学排名不起眼,甚至很多同学没有听说过这所学校。但其在英国本土排名很能打,常年位于英国Top10,就业率也不错。
最重要的是,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LUMS),是拥有AACSB、AMBA、EQUIS和SBC四重认证的世界前1%的顶尖商学院之一,环境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系、语言学系、法学院等专业亦是全英排名靠前。
由于兰卡斯特本身就像一个小镇,人口不多,治安环境良好,生活整体比较恬静。
自2010年以来,学校校八次斩获《英国学生住房调查》“最佳大学宿舍”奖项,可见住宿环境不会差到哪里去~最重要是生活花费相比于伦敦和曼城这种大城市来说也非常低,再适合不过留学生了!
学校的雅思成绩要求是:雅思6.5分,部分专业要求7分。
巴斯大学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179
这所“澡堂大学”,它和兰卡斯特大学有共通之处——整个城市较小、人口结构也较为稳定,所以整个城市平时都很安静,适合学习。
这所大学虽然在世界排名不出色,但在英国本地排行榜上经常名列前茅。其在2023年《完全大学指南》大学排名全英第8位,2022卫报英国大学也是排名第8。
管理学院算是巴斯大学的“王牌学院”之一,其商科专业基本囊括在管理学院下,包括会计金融、金融、银行、市场营销、人资、管理等都有。
除此之外,翻译专业也是巴斯大学的王牌专业,该专业授课老师都是专业翻译员,还有些老师曾经为国家首脑或政府官员当过翻译,师资力量不可小觑。
巴斯大学的雅思成绩要求是总分6.5分。但翻译类专业要求雅思总分7.5,口语不低于7.0;商科的雅思要求需要达到总分7.0。这要求也不是一般学生能够达到的。
除了上述三所学校以外,还有其它不少排名更靠后、但是实力不弱于QS TOP100学校的英国院校。
但正如牙牙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选校申请肯定不能只关注QS排名,你还得关注你申请的专业实力如何、学校地理位置和环境如何、学费和生活花费如何等等,这都是你们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最后也祝愿各位同学能够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度过值得纪念的一段留学生涯~
海归,不再“金贵”了吗?
6月,求职的冲刺期。多地招聘专场传来信息: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的薪资期待值持续下降,特别是其中的“海归”,起薪已基本与本土的高校毕业生一致,月薪3000元照样有不少“海归”愿意来。有评论称:“海归的含金量下降了”。
近些年,笼罩在“海归”这一群体头顶的不再只有光环,也伴随着阴影;虽然不乏精英,却有越来越多的海归被称为“海带(待)”“海参(剩)”。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会迎来一个拐点,海外回国的人数将超越出国的人数,史上最大“海归潮”正在逼近。物以稀为贵,如今的海归,难道真的“减价”了吗?
昔日“外国月亮圆”,如今“故乡草更绿”
●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增长快,2001年海归1.2万人,2013年海归超过35万人
就读于武汉大学电气专业的余屹本科时通过学校项目出国,今年7月将从南洋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与余屹通过同一项目出国的一共有20多人。他说,“一半跟我一样一毕业就回国,还有几个打算在新加坡先工作几年,可能超过八成最终会回到国内。”
教育部发布的《2013回国留学人员就业报告》显示,当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对比前几年的数据会发现,回国人数正快速增加。2001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为1.2万人,2005年增加到3.5万人,2009年进一步突破10万人大关,达到10.8万人,2012年更飙升到27.3万人。同期,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虽然也在快速增加,但增速明显低于回国留学人员。
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眼中,不再是“外国的月亮圆”,而是“故乡草更绿”。
“在英国收入会比较高,不过我还是会选择回国,回到家人朋友圈当中。”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的李畅说。她承认,尽管留学多年,但与当地人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堵隐形的墙”。“这种文化隔阂倒不是源于故意排斥,而是天然存在的。”
海外人才遭遇的“职场天花板”就更为明显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硕士国曦萌回国最大原因是职业发展受限:“美国的精英团体中很少见到华人的身影。”
国曦萌以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例:“我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主要负责移民和中国企业的跨国案子,挣得很少。”国曦萌遇到的另一个障碍是,如果留在美国工作,就要申请工作签证,工作必须与在美国学习的专业直接对口。“这几乎把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框死了。如果回国的话,我选择的方向可以多很多。”
不少留美学生也反映,美国现在的工作签证实行抽签制,即使幸运地被抽中也仅是具备了被审查的资格,这让找工作变得难上加难。
相应地,国内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中显示,91.8%的中国海归都如国曦萌一样,认为中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传统发达国家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在降低。而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就业环境稳定,创业空间广阔。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国际人才的政策和战略,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各种人才政策,这都让中国留学生对国内市场信心倍增。而从世界范围看,人才格局也正在发生改变,人力资本回归的趋向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上格外明显。
光环褪去,优势仍在
●海归就业难度增加,但大多数能在半年内实现就业,没有变“海待”
留学归国的人员数量迅速增加,“海归”也有逐步变“平凡”的趋势。
就业变难了,有人开玩笑说“海归”正在变“海待”。余屹的国内应聘路就走得很辛苦。由于国内招聘季要比国外提前,国外学业难以抽身,余屹只能通过网络申请岗位,需要统一考试时再飞回国内。“国内实习经历少,了解招聘信息的渠道少,许多招聘会也参加不了,找工作并不容易。”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硕士叶雨青回国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在国内就业,而且面临人脉网络断裂的情况,“海归找工作,不比国内的毕业生容易。”特别是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727万人,近年来最高,同期海归的数量也达到了顶峰,这两类群体的择业取向接近,导致就业矛盾突出。
薪资待遇也在下降。2013年对留学归国人员的调查显示,77.5%的海归表示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38.5%的海归表示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在巴黎留学10年的林琳就是其中失望的一员。“我在巴黎口译一天的报价是500—650欧元,而回国后从事口译最低的一次是600元人民币。”
海归就业难度增加、待遇下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文书看来,是一个正常趋势:“因为出国门槛降低了,国内外教学质量差距的缩小也导致海归的价值相对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加,其中自费留学生已占九成以上,同期,回国海归一般以硕士为主,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短,逐步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过去海归的海外经历动辄七八年,现在有的出国读个硕士只需1年。在海外学习时间缩短,意味着投资降低了,那么作为回报,求职机会和薪水比起以前肯定会低一些。”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海归群体的就业问题并不算太突出。“海归就业可能不像前些年那么顺风顺水,但相对更好的受教育质量和较丰富的国际经验让他们在就业方面仍有优势。”高文书强调。2013年的数据显示,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或“海参”。
光环褪去,优势仍在。据了解,目前,不仅高层次稀缺人才备受国内市场欢迎,普通海归回国后也能享受到一系列特殊待遇。“在国外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回国后先不说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至少在求职过程中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毕业的史嘉历数了留学生回国的优惠政策:办理户口有优势,可申请各种政府创业就业奖金,在创业方面也有很多便利,很多留学生创业园提供一条龙服务。史嘉正在考虑买车,“回国留学生购车有免税政策。”
“大出大进”将是新常态
●面向多层次海归,建立多元化、针对性强的相关政策,应成为人才引进工作重点
“未来中国人才的流动态势一定是‘大出大进’。”高文书认为,出国留学人员与留学归国人员仍将长期保持在高增长状态。这种情况下,未来海归们更需要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不是凭借海归的身份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向市场“要价”。
余屹刚刚在国内的三线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觉得挺满意:“不是出国镀层金回来就一定比别人强。如果你在海外的学校专业不好,应聘时反而成为劣势。”
像余屹这样想的海归不少,但是从整体上看,海归回国就业仍贪偏爱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013年,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在上海就业,8.7%在广东就业,再加上江苏、浙江和山东,这六个省市集聚了81.4%的海归。
同时,海归的就业领域也高度集中。2013年,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8.7%)、文化创意产业(7.4%)、政府和公共事业(6.9%)。
高文书分析,从统计数字可见,海归的求职期望仍然较高,并且反映出很多留学生出国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有的单纯考虑来钱快或者热门的专业,导致了回国就业的扎堆,对就业不利。“理性选择专业,把国外的时间更多花在学习和实习上,这两点才决定海归回国后是否具有竞争力。”高文书建议。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整个市场对海归的需求正在回归理性。不过,一些用人单位对待海归的态度仍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企业不待见海归,认为他们眼高手低。但另一些用人单位对海归仍过度追捧,特别是一些政府和事业单位。”高文书说。
“我们院只要本土博士后和洋博士,国内应届博士一个都不要,我只能出国挣个名头再回来就业。”北京某科研院所的一名研究员说。据悉,北京许多重点高校也都有非“洋博士”不招的规定。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引才举措也有些变了味儿。“有的地方甚至将其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一年要引进几个国外名校毕业生,引进几个国外带回的专利。”高文书认为,引才的优惠政策虽然重要,但应该淡化与政绩的关联,否则会让一些海归的实际价值被不合理放大,也给其他海归求职者以不正常的引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想了解一下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啊,有推荐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紐卡學歷在找工作上佔多大优势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纽大读研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是真的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纽卡斯尔大学的硕士课程设置怎么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在纽大有没有开设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去纽大读过研?可以分享一下学习感受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纽大生活挺不错的,是真的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实力怎么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去了解更多关于纽大硕士奖学金的信息,有没有什么途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纽卡斯尔大学的英语要求怎么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纽大的硕士之后可以回国创业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问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生生活费用大概是多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准备去留学,听说纽大挺不错,是真的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纽大校友资源怎么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想去纽大读研,应该提前多久开始准备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纽卡斯尔大学的排名怎么样?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听说过哪个专业在纽大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纽大的住宿条件怎么样,方便找工作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去纽大读研,不知道该咨询什么机构比较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分享一下入学申请的经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