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普通人不建议学心理学 为什么普通人不建议学心理学呢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不同梦境意味着什么?梦境映射着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梦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哪些梦是健康亮起红灯的提示?
陕西省(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贵斌一直在研究睡眠及其相关障碍,近日他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揭开了藏在梦境背后的内心的真实情感和需求。
正常情况下
每个人每天晚上都有梦境
“对梦的科学解释,源于精神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他将梦定义为‘人体客观愿望的一种满足’。”李贵斌说,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每天晚上都有梦境,且梦境会更多地产生于睡眠的后半段时间。只不过有人能够记得梦境,有人不记得梦境。如果梦境被打断,或者做梦主体非常清醒、梦包含一些含义的时候,我们就会更清晰地记得梦境的内容。
“研究发现,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有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脑电波也会发生各种不同变化。这些变化随着睡眠的深度而不同,根据脑电波的不同特征,将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慢眼动睡眠期’(NREM)两种睡眠时相。”李贵斌说,“其中,快速眼动睡眠期约占总睡眠时间的20%,与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大多数梦发生的阶段;其余80%是慢眼动睡眠期,又称为无梦的睡眠状态。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这两种时相交替出现,从‘慢’到‘快’,每晚经历4-5个循环周期。”
李贵斌解释,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脑电波与觉醒时的相似,虽然各种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进一步降低,但此时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及呼吸加速、脑血流量及耗氧量增加等,脑神经元活动也异常频繁,人们在梦境中会出现各种的情绪体验,并且可以像白天一样在梦中进行思考。但和清醒状态相比,负责调节思维、行动、情绪、复杂计划、记忆过程、学习和其他重要功能的前额皮层在梦中仍然处于休息状态,大脑中的各种信息失去了额叶皮层的“审核”,就会出现各种光怪陆离的梦境。
梦境也与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有关,经历过应激创伤的人,他们的梦境往往会呈现为对过去的回忆,包括对创伤世界一些反复的梦境;一个比较细腻和敏感的人,可能会经常做梦;紧张焦虑、更年期、酒精等因素也会改变睡眠时相,从而引起多梦。
梦见飞翔、考试、掉牙等
与自身生活经历或精神状态相关
有些人已经工作很久了,却还会经常梦到自己参加考试、在空中飞行、落水等。对此,李贵斌解释说,梦境的具体内容与个体的生活状态和认知水平有关。“大多时候,人们只是把梦当成是毫无意义的臆想,很少有人知道梦境意味着什么。在清醒的状态下,我们的意识会压抑潜意识中不被认同和难以实现的愿望,不让其得到满足。而在睡眠状态,潜意识中的欲望会绕过意识的‘守卫’,并以‘化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
李贵斌分析,比如,由于认知功能严重受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梦境可能会很少。但如果这个患者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他的梦境故事就会丰富一些,甚至有时候会像连续剧一样,充满了故事性和情节性,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喜怒哀乐。
梦境的内容是否暗藏了一些对身体隐疾的提示?李贵斌举例说,自己曾接诊过一个初中生,这个孩子会把自己每天做的梦用画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在他的画作中,总会出现很多的“声音”,他自己对这些“声音”会表现出恐惧、害怕的状态。通过治疗和分析,精神科医生了解到,孩子的原生家庭里,父母关系不和谐,从而让他产生了不安全感,出现了抑郁、幻听、自我压抑的症状。
“梦境往往与做梦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早期的经历密切相关,而绝大多数心理问题缘于早期生活的创伤性经历,分析梦境有助于我们面对自身的成长历程,达到自我疗愈和完善的目的。”李贵斌说,高血压、肿瘤等重症患者,做噩梦的机率会大一些。“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去刻意记住梦境的每一个细节。在面对医生时,你提供给医生的信息越多,梦的分析就越能直达自身内心,这样才能把自己分析得更为通透,从而更快地从创伤和痛苦中走出来。”
“不好的梦境”是疾病的暗示
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
如果经常被梦境打断,影响到自己睡眠的质量和连续性,那么对次日的体力和精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李贵斌建议,如果觉得梦境已经对自身状态造成了影响,有了“不好的梦境”,就应该寻求精神心理科或睡眠科医生的帮助。
李贵斌说,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之一是早上醒来时比晚上更悲伤,而普通人醒来时往往比睡觉时更快乐。睡眠和梦境起到了减弱负面情绪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了功能障碍。换句话说,负面的梦其实也有好处。对医生来说,可以通过整合患者的梦境,给情绪提供一些出口,然后通过亲密抚慰、互动交流等方式,降低患者的防御程度,从而让其变成一个更快乐的人。
李贵斌表示,当感觉到梦境影响了自身时,千万不要自行去服用一些药物(尤其是精神类药物),这会对精神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要尽量避免酒精的摄入。很多时候,梦境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坦然处之就好,不需给予太多解读。但是如果梦境频繁且对自身的睡眠及精神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要高度重视,可能是身体或精神疾病的某些“暗示”,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帕金森病或路易体痴呆等。在生活中,要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大的心理刺激或应激;养成健康睡眠习惯,按时作息,尽量避免闷头睡眠、俯卧位睡眠、胸前压迫睡眠的睡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梦扬
为什么不建议学心理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小编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
01
片面 说心理学不好的人 现在劝退别人 大概率是没学好或者学偏了 我认识学心理学的 很多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就是因为心理学研究人性和行为 对各行各业都有帮助 还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没选对方向或者实践不够才觉得不好就业
02
03
现在的心理学专业,学习压力非常大,课程内容又深,从早上八点上课到晚上十点自习,还是常有的事,就业前景也非常差,养活自己都难,还想帮助他人?难,比登天还要难。
04
05
亲身经历过,学心理学真的让人头大。理论太抽象,实验太复杂,论文写到怀疑人生。除了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其他方向真的很难坚持。除了真正热爱的人,学心理学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
06
07
心理学听上去是门好学科,但如果人人都去研究心理,社会就没人干实事了。过度关注内心世界,容易让人变得敏感脆弱,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在了解心理的基础上,还是要注重行动力和执行力,这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08
09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感作者对心理学的误解之深。心理学并非只是简单的“读心术”,而是一门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作者提到的“学习心理学可能导致过度分析”这一观点,实际上忽视了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提升自我认知,还能在临床、教育、组织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学习心理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10
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读,欢迎留言讨论呢!祝看到这里的你天天开心,顺风顺水发大财,身体健康
大家别忘了点赞关注哦~我们评论区见
用户评论
我也觉得啊,心理学好多理论看不懂,平时跟不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很多心理问题不是真的懂呀,书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差异很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而且学习心理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通人可能有点吃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性格或心理活动,其实从一些生活化的书籍也能得到启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太过复杂,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专业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心理学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普通人可能没有那么多资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啊,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好好活着就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对普通人来说,学习一些简单的沟通技巧比了解心理学更实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心理健康问题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还是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比较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心理学也许对职业发展有帮助,但普通人就没那么必要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理学的研究确实很深奥,普通人可能很难入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看科普文章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也行,没必要深入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部分人学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或更好地理解他人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目标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更容易实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心理学需要一定的承受压力能力,因为很多研究结果都比较黑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普通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一些实用技能比了解心理学更重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心理学确实很有收获,但我理解为什么普通人会觉得它比较难学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大部分普通人家里都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研究这些深奥的东西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无论是学习心理学还是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