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排名世界第几(美国斯坦福大学厉害吗)

新闻资讯2025-05-02 01:16出国留学咨询网

美国斯坦福大学排名世界第几(美国斯坦福大学厉害吗)

图源:Freepik

撰文 | 张天祁

  

说起研究实力,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几乎总能在各类榜单上占据前排,但在今年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里,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仅仅分列名单的16、17位,被四川大学超越。在这两所美国名校前,一共有着11家中国研究机构[1]

自然指数由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团于2014年推出,最初选定了68种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地球与环境科学的顶级期刊期刊,如今纳入了健康科学领域,拓展到145种。每年,自然指数都会发表数据发布年度榜单,对全球科研机构和国家进行排名。

自然指数主要采用论文数(Article Count)和贡献份额(Share)两种计算方法。论文数的计算方式简单直接:一篇文章,无论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都能获得1分。贡献份额采用分数式计量方法,一篇论文总分值为1,分值在所有作者中平均分配。

根据2023 年 10 月 1 日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数据,今年自然指数更新了机构排名。前十名中有八家来自中国,只有哈佛大学一家美国机构(排名第二)。另外一家非中国的机构是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八所中国的研究机构进入了榜单前十。而在2015年,自然指数发布的第一年,当时中国科学院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机构。

斯坦福大学在自然指数榜单上落后于川大,这个结果本身就很出人意料。但更夸张的是,斯坦福大学已经是美国表现第二好的机构,从贡献份额的分数上看,斯坦福大学只比排名第十五位的四川大学低5分左右,在排行前列的机构里已经算是差距最小的一档。紧随其后的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东京大学差距和川大甚至更大。

实际上,2024年,中国机构就已经“霸榜”自然指数的排名。“2024自然指数科研领导者榜单”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七家都来自中国。

斯坦福大学在自然指数榜单上的颓势也是从去年开始。2015年至2022年的榜单上,斯坦福大学一直维持在第5名,2023是第6名,几乎没有怎么变化。但在2024年骤然跌落至15名,首次无缘10强。其实这一年斯坦福大学的排名也不过稍高于复旦大学(16名)和四川大学(17名)而已[2]

自然指数的评价标准并非没有人质疑,早在自然指数设立之初,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两位研究人员就发文指出,“仅凭论文的绝对数量和期刊影响力,可能会得出误导性的结论。”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自然指数的排名结果不能排除机构规模的影响,甚至明显有利于大机构,属于“规模依赖性指标”。

例如,自然指数将中国科学院排在哈佛大学之上,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构的规模差距。根据汤森路透InCites的数据,2013年两家机构的论文发表量分别为31,428篇(中国科学院)和17,836篇(哈佛大学)。依托着庞大的发文量,当时中科院在自然指数指定期刊上发文量才小胜哈佛。

然而,如果考虑到高质量论文的占比这项不太受规模左右的指标,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发表的论文中,有8%(2,661篇)被自然指数指定期刊收录,而哈佛大学这一比例达到14%(2,555篇),成了领先的一方。也就是说,如果从高质量论文占整个机构发文比例的角度看,哈佛大学仍然是有优势的,但自然指数的计算方式本身就倾向于数量而非质量。

在这种不平衡的判断标准下,科研大国以及规模大的机构容易对小国和小机构展现出碾压式的优势。根据WoS数据库的数据,2014年美国在自然指标指定的期刊上就发表了26,631篇论文,而瑞士发表在各类期刊上的所有论文加起来才25,979篇。全国发表的论文总数都没有美国在自然指数指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多,排名当然是没法比。

以期刊质量去衡量国家或者机构的研究表现也有不妥。期刊质量不能代表论文质量,以《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为例,这本期刊为自然指数提供了最多的论文。2008年发表的论文中,大约40%的论文贡献了80%的5年内引用数,可见文章质量的不均衡[3]

针对自然指数的排名,这两位研究人员后续还专门做了更深入的数据分析。

根据《自然》官方的介绍文章,自然指数最初的68种期刊,是由两个科学家小组共68位科学家选定的。专家组成员的标准是:他们必须是在研究领域已有所建树并完全活跃的人员;他们应来自自然科学的主要学科;他们应代表世界上所有活跃的科学区域;并且应保持性别平衡[4]

然而,两位研究者的统计却发现,基于自然指数这精心挑选的68种期刊得出的数据走向,和随便选取68种期刊差不多。他们从2014年发表论文的全部期刊(共计12,102种)中随机选取了68种期刊,并将这一过程重复了五次,从而为每个国家生成了五个不同的随机论文总数值。结果这五个随机论文总数的平均值,与自然指数给出的论文总数之间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自然指数一直标榜的精选期刊,并没有让它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判定标准。

“一个复杂且耗费大量资源构建的指标,不应该与更简单的指标结果高度相关,否则这些努力就没有意义。”两位作者在论文中评论道。

如果以2014自然指数指定期刊发文量占全国论文量的比例,对各国的科研进行重新排名,瑞士、德国等发文少而精的国家就会排在前列。这一年原本排名前二的美国和中国,在新排名指标下名次会有明显下滑。美国降至8位,中国则降至25位。虽然这是基于2014年数据作出的计算,但仍能看出中国其实是自然指数计算方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5]

其实,即便不做复杂的统计研究,也能察觉到自然指数在统计方法上的偏差和过于简单的设计。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在去年发文,认为自然指数机构排行上前十名在几年内可能被中国机构包揽,这种过于极端的结果会损伤自然指数的公信力。国际顶刊论文数量无法正确反映大学科研的真实水平与前沿竞争力,诺奖数量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点。在自然指数排名上位居前50的中国机构除了清华大学外诺奖均挂零,而其他国家上榜机构中诺奖数最少也有10个[6]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曾在2019年发文表示,自然指数本质上是一年时间内各机构/大学在指定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的汇总,而且统计处理粗糙。自然指数收录的期刊数量太少,而且计算方法经不起推敲,例如计算论文分值时,一篇论文的总分值最多为1,所有作者平均分享1个分值,没有区分作者的贡献大小。

“自然指数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没有什么太大的现实意义……它反映不了全球各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实力,也代表不了全球学术排名,我们不能对此太当真。”樊秀娣表示[7]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浏览)

1.Institution tables | Nature Index. (2025). Nature Index.

2.自然系列. (2024).自然指数:中国“霸屏”2024科研领导者榜单.

3.Haunschild, R., & Bornmann, L. (2014). Criteria for Nature Index questioned.Nature,517(7532), 21.

4.Introducing the index. (2014).Nature,515(7526), S52–S53.

5.Bornmann, L., & Haunschild, R. (2017). An empirical look at the nature index.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8(3), 653-659.

6.刘益东.(2024).科研体系大转型:从国际论文挂帅到追求原始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关东学刊》

7.樊秀娣.(2019).“自然指数”的现实意义值得商榷. 科学网

2024年全球主要大学排名

【数字排名】

​​【2024年全球主要大学排名】

  • 特点:覆盖全球2万所大学,评估标准包括教育质量(25%)、就业能力(25%)、师资和研究能力(40%),不依赖大学自行提供数据。
  • Top 10
  • 哈佛大学(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 斯坦福大学(美国)
  • 剑桥大学(英国)
  • 牛津大学(英国)
  •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
  • 耶鲁大学(美国)
  •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 中国高校表现:清华大学(第20名)、北京大学(第24名)进入前50,另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9所内地高校进入前100名。
  • 特点:涵盖教学、研究、引用、国际化及产业收入等18项指标。
  • Top 10
  • 牛津大学(英国)
  • 斯坦福大学(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 哈佛大学(美国)
  • 剑桥大学(英国)
  •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 帝国理工学院(英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 耶鲁大学(美国)
  • 中国高校表现
    • 清华大学(第12名,亚洲第一)、北京大学(第14名)进入前20。
    • 中国内地共86所大学上榜,30所进入前400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进入前50。
  • 特点:侧重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和师生比(20%)。
  • Top 10
  •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 剑桥大学(英国)
  • 牛津大学(英国)
  • 哈佛大学(美国)
  • 斯坦福大学(美国)
  • 帝国理工学院(英国)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
  •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
  •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 中国高校表现
    • 北京大学(第17名)、清华大学(第25名)进入前30。
    • 香港大学(第34名)、香港中文大学(第47名)等港校表现突出。
  • 特点:基于网络学术影响力,如论文引用和搜索引擎可见性。
  • Top 10
  • 哈佛大学(美国)
  • 斯坦福大学(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 牛津大学(英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 密歇根大学(美国)
  • 康奈尔大学(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
  •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
  • 中国高校表现:清华大学(第20名)、北京大学(第24名)进入前50,中国内地共2471所大学上榜。
  1. 地域倾向
  2. CWUR和U.S. News偏重美国高校。
  3. QS和THE更均衡,包含更多英联邦和亚洲高校15
  4. 评估指标
  5. QS重视声誉和国际化,THE强调研究影响力,CWUR关注校友成就和就业。
  6. 中国高校的进步
  7. 清华、北大在THE和CWUR中进入前20,但在QS中排名略低,可能与学科侧重不同有关512
  8.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科排名中表现亮眼(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

不同榜单因评估标准差异导致排名结果不同。若关注学术声誉和研究质量,可参考THE和CWUR;若侧重就业和国际认可度,QS更具参考价值。中国高校整体表现强劲,清华、北大稳居全球前列,港校在学科排名中尤为突出(如牙医学、教育学等)

附:以下是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以及排名标准:

QS世界大学排名2024前100名

| 排名 | 大学名称 | 国家/地区 |

| 1 | 麻省理工学院(MIT) | 美国 |

| 2 | 剑桥大学 | 英国 |

| 3 | 牛津大学 | 英国 |

| 4 | 哈佛大学 | 美国 |

| 5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 6 | 帝国理工学院 | 英国 |

| 7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 瑞士 |

| 8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 9 | 伦敦大学学院(UCL) | 英国 |

| 10 |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 美国 |

| 11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美国 |

| 12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 13 | 墨尔本大学 | 澳大利亚 |

| 14 | 北京大学 | 中国 |

| 15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 16 | 康奈尔大学 | 美国 |

| 17 | 香港大学(HKU) | 中国香港 |

| 18 | 悉尼大学 | 澳大利亚 |

| 19 | 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 澳大利亚 |

| 20 | 清华大学 | 中国 |

| 21 |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 22 | 普林斯顿大学 | 美国 |

| 23 | 耶鲁大学 | 美国 |

| 24 |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 法国 |

| 25 | 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 |

| 26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 瑞士 |

| 27 | 爱丁堡大学 | 英国 |

| 28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德国 |

| 29 | 麦吉尔大学 | 加拿大 |

| 30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 澳大利亚 |

| 31 | 首尔国立大学 | 韩国 |

| 32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美国 |

| 32 | 东京大学 | 日本 |

| 34 | 哥伦比亚大学 | 美国 |

| 34 | 曼彻斯特大学 | 英国 |

| 36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香港 |

| 37 | 蒙纳士大学 | 澳大利亚 |

| 38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 加拿大 |

| 39 | 复旦大学 | 中国 |

| 40 | 伦敦国王学院 | 英国 |

| 40 | 昆士兰大学(UQ) | 澳大利亚 |

| 42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美国 |

| 43 | 纽约大学(NYU) | 美国 |

| 44 | 密歇根大学 | 美国 |

| 45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 46 | 巴黎理工学院 | 法国 |

| 47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 中国香港 |

| 48 | 海德堡大学 | 德国 |

| 49 | 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 |

| 50 | 京都大学 | 日本 |

| 51-55 | 华盛顿大学 | 美国 |

| 51-55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 英国 |

| 51-55 | 乌普萨拉大学 | 瑞典 |

| 51-55 | 香港城市大学 | 中国香港 |

| 51-55 | 布里斯托大学 | 英国 |

| 56-60 | 亚琛工业大学 | 德国 |

| 56-60 | 哥本哈根大学 | 丹麦 |

| 56-60 | 南加州大学 | 美国 |

| 56-60 |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 瑞典 |

| 56-60 | 约克大学 | 英国 |

| 61-65 | 莫纳什大学 | 澳大利亚 |

| 61-65 | 哥伦比亚大学 | 美国 |

| 61-65 | 阿姆斯特丹大学 | 荷兰 |

| 61-65 | 伯明翰大学 | 英国 |

| 61-65 | 香港理工大学 | 中国香港 |

| 66-70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 美国 |

| 66-70 | 布朗大学 | 美国 |

| 66-70 |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 英国 |

| 66-70 | 京都大学 | 日本 |

| 66-70 | 首尔国立大学 | 韩国 |

| 71-75 | 东京大学 | 日本 |

| 71-75 |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

| 71-75 | 慕尼黑大学 | 德国 |

| 71-75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香港 |

| 71-75 |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 荷兰 |

| 76-80 | 哥本哈根大学 | 丹麦 |

| 76-80 | 哥伦比亚大学 | 美国 |

| 76-80 | 布朗大学 | 美国 |

| 76-80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香港 |

| 76-80 | 香港理工大学 | 中国香港 |

| 81-85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 美国 |

| 81-85 |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 英国 |

| 81-85 | 京都大学 | 日本 |

| 81-85 | 首尔

美国留学 | 斯坦福专排第一Offer!2枚连斩!什么实力能录取?

录了️ 两名启德学子连续收获两枚斯坦福大学专业排名第一的顶尖项目Offer:

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MSCS)

机械工程硕士项目(MSME)

斯坦福这类天花板级项目的录取究竟看重什么?

录取学生的背景(Background)如何?

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官方数据,揭秘录取逻辑!

01斯坦福 计算机科学硕士录取

录取背景 Z同学

本科院校:美国Top40大学

专业背景:计算机科学+数学+数据科学

GPA:3.9+/4.0

重要经历:曾通过启德助研申请服务申请至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实地暑研

启德海外导师:耶鲁大学计算机博士

启德规划周期:22个月

录取截图

录取难度

斯坦福CS硕士申请竞争极其激烈,录取率通常在 5%-10%(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需要顶尖的本科背景、GPA、科研/项目经历、推荐信和文书,对于国际生难度更大。即便背景优秀,也需要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如竞赛、科研、实习)。

项目含金量

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MSCS)是其王牌专业之一,在2024U.S.News全美计算机研究生院排名第一,通常与MIT、CMU、Berkeley等并列前五。

斯坦福的CS硕士可以参与顶级研究实验室(如Stanford AI Lab、Vision Lab、HCI Group等),同时大量CS校友在顶级科技公司、初创企业、VC领域有深厚影响力,起薪水平高,且更容易进入顶尖科技公司。

项目设置:1.5年(通常2年内完成),需完成45个学分

开设专业方向: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生物计算(Biocomputation)

–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Computer and Network Security)

–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信息管理和分析(Information Management & Analytics)

– 真实世界计算(Real-world Computing)

– 软件理论(Software Theory)

– 系统(Systems)

– 理论计算机科学(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02 斯坦福 机械工程硕士录取

录取背景 L同学

本科院校:美国Top30大学

专业背景:机械+应用分析

GPA:3.9/4.0

重要经历:曾参加启德【善·任】职场背景提升项目

启德规划周期:9个月

录取截图

录取难度

斯坦福ME硕士竞争激烈,录取率在 10%-15% 左右(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同样需要顶尖的本科背景、GPA、科研/项目经历、推荐信和文书。对于国际生难度更大,尤其是非ME专业背景的申请者,需要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如科研或项目经验)。

项目含金量

斯坦福大学的机械工程硕士(M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SME)项目在全球领先,在2024U.S.News全美机械工程硕士项目排名第一,与MIT、加州理工、Berkeley并列前五。

斯坦福的 ME 项目与计算机、AI、数据科学等高度融合,理论+实践并重,与全球顶级科技公司(Tesla、Apple、Google、SpaceX、Nvidia、Waymo)有深度合作,许多教授本身就是行业领袖或创业者。因此,MSME 毕业生在硅谷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项目设置:需完成45个学分,通常在1.5-2年内完成

课程专业领域:包括自动控制、能源系统、流体力学、传热和固体力学、生物力学工程、微机电系统和设计等。

适合申请者

本科机械、材料、航空航天、能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对 前沿技术(AI+ME、自动驾驶、机器人、新能源等) 感兴趣的学生申请。未来可进入高科技公司、做高薪硬件工程师,或继续深造读 PhD。

03 申请常见问题:

Q:这两个学位的基本申请要求

A:(要求如下)

学位要求:不限相同专业,但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本科学位背景。

GPA:官方没有最低要求,但建议 3.7+(满分4.0),被录取者通常接近3.9-4.0

GRE:不再强制要求(2023年起),但提交高分可能有竞争力。

托福:官方要求89分以上(硕士),但建议100-105+。非英语母语者需要提交托福成绩单,有英语国家本科经历可豁免。(注意:斯坦福不接受雅思成绩)

Q:我可以同时申请多个斯坦福研究生课程吗?

A:不可以。斯坦福每年只能申请 一个 项目。如果你申请多个项目,则两个申请都可能被取消资格。

Q:有可能获得教学或研究助学金吗?

A:理论上可以,不过硕士一年级学生很少能获得助教职位。

用户评论

幸好是你

我觉得斯坦福大学一定很厉害吧!那么多国际知名校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啊哈,我一直很好奇斯坦福大学的排名情况!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全世界都想要去的好学校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世界排名前几名的学校质量更高一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我是觉得看实力说话,毕竟很多顶尖企业和组织都毕业于美国大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如果要读博,哪个学校最好呀?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成果很厉害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我听说斯坦福有很棒的创业环境,对学生来说很吸引人。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美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中确实占据了一席之地,实力不容小觑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我想知道哪些专业是斯坦福最牛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要考哪个国家的留学申请好像都要考虑世界排名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感觉顶尖大学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很难说哪家更好。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美国教育水平很高,我一直对美国大学很感兴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看来以后还是要多了解一些这些名校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斯坦福的学生都是很有出息的年轻人,厉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傾城゛

世界排名只是参考指标,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适合的发展方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我更想了解一下斯坦福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生氛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美国名校真的都很理想化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也许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并不是排行榜上排名的最高的院校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世界排名只是表面的一种现象,真正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