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300强名单

教育体系2025-05-06 23:16出国留学咨询网

世界大学300强名单

人文社科领域,全球首个“数字敦煌文化实验室”通过3D建模复原流失海外的45件敦煌文物,让文化遗产在虚拟世界中重生。

香港“国际科创中心”的定位,为港中大注入独特势能。与深圳共建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开创“双城双校”培养模式,学生前三年在香港接受基础医学训练,后两年在深圳参与临床实践。

这种“一国两制”下的教育资源流动,不仅破解了科研转化的地域限制,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标志性案例。面对全球高等教育竞争,港中大正以“中西合璧”的学术生态,重塑东亚研究型大学的范式。

深圳校区

位列全球第192位的同济大学,用实力证明“工科底蕴”“时代脉搏”的共振效应。在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传统王牌学科之外,该校近年聚焦“智能城市”赛道:自主研发的“城市大脑”系统,已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实现全域覆盖,通过实时分析千万级数据流,将交通拥堵指数降低37%;

与特斯拉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联合实验室”,攻克车路协同技术难题,助力长三角打造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货运走廊”。

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雄心,为同济提供了试验场与加速器。2024年落成的“四平路未来校区”,集成零碳建筑、智慧管网等12项前沿技术,成为国内首个“教学科研综合体样板”。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将“老旧社区改造”纳入学科评估体系,师生团队参与的杨浦滨江工业遗址活化项目,让20万平方米废弃厂房蜕变为科创园区,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超50亿元。这种“把论文写在城市肌理上”的实践,重新定义了工科院校的社会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以全球第300位的成绩,在“双一流”高校中稳步前行。作为武汉光谷的“技术策源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顶天立地”的科研布局: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制的EUV光刻机关键光学部件,突破7纳米制程工艺;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全球率先开展“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临床试验,让晚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至41%。

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激活了这所高校的产学研潜能。与长江存储共建的“集成电路学院”,开创“课堂—实验室—生产线”三站式培养,学生毕业即掌握28纳米芯片量产技术;

“武鄂黄黄”都市圈规划中,华科主导设计的“东湖科学岛”,集聚12个大科学装置,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创新闭环。面对全球科技竞争,该校以“ Problem-Driven Research ”(问题驱动型研究)为核心理念,将国家需求转化为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所高校的进阶轨迹,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深层逻辑:

  1. 制度创新的破壁效应:港中大利用“一国两制”优势打通跨境资源,同济借力超大城市更新重塑工科内涵,华科依托国家战略布局锻造技术壁垒——制度红利正在转化为学术生产力。
  2. 学科逻辑的重构浪潮:从港中大的“医学+AI”到同济的“土木+数字孪生”,再到华科的“光电+芯片”,单一学科评价体系逐步瓦解,复杂问题导向的交叉学科成为新战场。
  3. 区域赋能的倍增公式:高校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从“资源依附”升级为“价值共创”,港中大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济与长三角、华科与长江经济带的深度融合,正在书写“校地共荣”的新叙事。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高校在追逐国际排名的过程中,陷入“指标化生存”的困境。比如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导致原创性突破不足,或盲目扩招国际生影响培养质量。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中国高校下一阶段的核心课题。

内地高校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清复交浙领衔,南大武大并列

3月12日,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全球来自100多个国家,共1700多所大学的学科参与排名,中国内地高校一共获得了1230个学位排名,位列世界第三,低于美国和英国。

那么我国内地高校入选学科的数量排名如何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学科世界排名前10,那绝对是世界最顶级了,能获得这一殊荣的内地高校仅有6所。参与排名的学科一共55个,每个学科选出世界前10,也就是一共550个。

在这550个学科排位中,中国仅仅获得了17个,这方面对比美国和英国,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比如哈佛大学,一所学校就有15个学科排名全球第一,可见我国大学距离世界顶级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有学科排名世界前10的内地6所大学分别是:

  1. 清华大学 9个学科
  2. 北京大学 6个学科
  3.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同济大学(艺术史)、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和林业) 各1个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学科数量,包括世界排名前10的学科数量。那么入选世界排名前50学科数量较多的大学如下:

  • 第一名:北京大学 49个
  • 第二名:清华大学 42个
  • 第三名:复旦大学 30个
  • 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 23个
  • 第五名:浙江大学 21个
  • 第六名:武汉大学、南京大学 9个
  • 第八名: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6个
  • 第十名: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个

除了以上的12所大学之外,其余入选大学的学科数量均未达到5个。

看到学科数量,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第一梯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为第二梯队,而且这两个梯队几乎是断崖式的领先于其他所有大学。

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虽然并列第六,但是学科数量距离前五的差距实在是比较大,更不用说后面的其他高校了。但是如果进一步降低学科的排名,把排名世界前300的学科都包括进来,那么排名又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我们还是按照学科总数从高到低看看排名靠前的有哪些大学:

  • 第一名:复旦大学 46个,超越北大清华,跃居第一。
  • 第二名:北京大学 45个,屈居第二。
  • 第三名:浙江大学 44个,跃升到第三。
  • 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 43个,排名没有变化。
  • 第五名:中山大学 42个,排名飞速提升,前50仅有3个学科,但是前300一下子到了42个。
  • 第六名:清华大学 41个,直接跌到了第六名,清华的学科广度似乎还不够。
  • 第七名:武汉大学 40个,比较稳定。
  • 第八名:南京大学 39个,一个之差落后于武汉大学。
  • 第九名:北京师范大学 37个,北师大的教育等学科优势还是很大的。
  • 第十名:同济大学 32个,和北师大一样,三个排行榜都进入了内地前十,实力非凡。

相比较而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的表现就不够理想,都未进入前十。

结合三个榜单,都能入选前十的,仅有4所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这4所大学在各个排名段均有不少学科入选,堪称是一流学科最均衡的4所大学。

关于QS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大清华各有两个学科进世界前三

来源:澎湃新闻

3月12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第15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该排名显示,中国(内地)获得1230个学科排位,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两个学科跻身世界前三,分别是北大的语言学、古典与古代史,清华的艺术史、环境科学。在所有香港院校中,香港大学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200名的数量最多(55个),排名上升的学科最多(47个)。香港中文大学也有43个学科排名上升。

复旦大学进步势头强劲,2025年度共有46个学科上榜,其总上榜学科数在中国内地高校居第一。

中国内地60%的学科排名上升

第15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对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所大学在55个学科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独立的比较分析。此外,还对五大学科领域(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评估。

中国(内地)获得1230个学科排位,在所有排名中,60%(735个)的学科排名上升,只有2%(24个)的学科排名下降,9%的学科排名保持稳定,新增358个学科排位。此外,中国(内地)在五大学科领域排名中,占据159个排位。其中65%(103个)排名上升,18%(29个)排名下降,12%(19个)排名保持稳定,且新增8个学科排位。

中国(内地)高校在QS的五项指标中均有全面提升。尤其是学术声誉,该指标整体提升了64%,在拥有10个或以上排名项目的国家或地区中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中国(内地)高校在这一指标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该校在这一指标中排名全球第一,在该学科中排名第11。

在今年的排名中,全球10所进步最大的大学中有7所来自中国(内地)。在全球5所进步最大的大学中,中国(内地)有32所。清华在37个学科排名中有所上升,只有一个学科的排名有所下降,三个学科的排名保持不变,整体排名上升了88%。该版排名显示,中国在科研方面,尤其是在H指数(H-Index)方面,表现突出。中国(内地)6所大学在14个学科的H指数中名列第一,仅次于美国(17个),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六个学科中名列第一。

中国(内地)高校在篇均引用指标中也表现突出,三所大学在这一指标上获得满分,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的法学(排名201-250)、湖南大学的环境科学(排名251-300)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化学(排名601-700)。

北大和清华各有两个学科跻身世界前三

从学科领域来看,澎湃新闻注意到,艺术与人文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和复旦,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28、33、79。

工程技术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7、16、27。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和上海交大,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26、51、71。

自然科学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清华、北大和中科大,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10、12、26。

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领域,中国(内地)大学中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和复旦,三校的世界排名分别为:13、18和58。

另外,材料科学方面,共有66所大学入选,其中三所进入世界前20。清华材料科学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

艺术史成为中国(内地)最成功的学科之一,有两所大学进入前十名。清华在这一学科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位列全球第三。同济紧随其后,排名第八。

工程学是中国(内地)高校的一大强项,清华在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方面均名列前十名,这些表现也使得清华在工程与技术大类中排名第七,这是中国(内地)高校在该学科大类中的最高排名。

北大在语言学、古典与古代史方面跃居第二,分别上升了21位和10位。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的显著上升推动了这两个领域的进步。

清华的环境科学排名上升10位,位居第二,这要归功于两项声誉指标的上升。这两所大学在这些学科中都是全球最受学术界好评的大学之一。

北师大教育学科跻身全球前十的高校,其教育学排名世界第七。

中大和厦大是今年新增学科排位最多的大学,在学科排名中各增加了13个学科。

复旦46个学科上榜,居中国内地高校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从该版排名来看,近日学校相关改革受到社会关注的复旦进步势头强劲。

该版排名中,共有29所中国内地高校的21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强。其中北大43个、清华33个,复旦紧随其后有30个学科。从总上榜学科数来看,复旦大学数量最多,共有46个,北大则是45个,浙大44个,总上榜学科数位列前三席。

此外,复旦2025年度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居排名的前100。其中工程与技术类学科进步显著,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39位)、化学工程(32位)、数据科学(49位)进入全球前50,所有入榜工科学科均进入全球前100。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世界大学300强名单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用户评论

来自火星的我

这榜单真的太权威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看一看哪个学校上名了?自己学校在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飞霜

想知道今年新增哪些学校的排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都有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这个榜单有什么具体的评价标准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名的青春

是不是MIT和哈佛稳居前两位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对学生来说,这份清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哪个国家的学校最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想了解一下亚洲大学的排名情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袂婉约

看排名可以参考选择学校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悉看不清

这些学校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世界大学排名每年都会更新的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这份榜单能代表一个学校的全部实力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必锁我心

想了解一下世界大学的竞争情况。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这个榜单对教育界有什么影响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这份清单对未来人才培养有哪些启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在乎我1秒

可以关注一下自己感兴趣领域的高校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这篇文章会详细介绍排名中哪些学校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寻鱼水之欢

想通过这个榜单了解一些新的大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