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烟来北京将近一个月了,她是利用暑假时间带学生来做文化交流的。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对中法两国来说都是重要的日子。柳烟是法国拉罗谢尔大学的中文教师,任教已经十二年了。这次她带60名法国大学生来到中国,就是为了让法国的年轻人通过文化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柳烟曾在中国留学三年,做法国使馆的文化专员三年,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过很多工作,对中国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她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扮演各自的角色,成为推动文化交融的年轻力量。
柳烟来华期间,每天在住所附近和一些居民大姐打太极拳。适逢巴黎奥运会举行,她也非常关注,看了开幕式,还想看柔道比赛。柳烟也爱打乒乓球,所以格外关注乒乓球赛况。她开心地笑着说:“我想说的是中国乒乓球队太强了!幸好我们来了一个新兄弟——17岁的勒布伦,虽然他输给了樊振东,可是樊振东比他大10岁呢,我们的以后有希望。”
在北京语言大学
中法大学旧址
“实行免签政策,我们觉得非常方便”
柳烟为这一次带队来华下了很多功夫。
筹划从去年年底开始,动议则更早。柳烟说:“中法建交60周年,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60年是一个甲子,是一个轮回,所以当北京语言大学邀请我来做学生文化交流项目时,我立刻就答应了。”
柳烟在法国做中文老师,从本科二年级教到硕士二年级。去年年底,开始策划赴中交流活动时,柳烟首先在上课时征询学生意见:“如果我安排明年夏令营到中国去,有谁感兴趣?只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自费往返机票,二是要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出乎柳烟意料的是,很多学生举手表示愿意参加。“一下子有60人表达了意愿,考虑到北京语言大学的接待要求,我将60个人分成两组,7月和8月各来一批。”
今年中国对法国来华人士实行免签政策,也使柳烟感到由衷的欣喜,“这是几十年来的首次,我觉得非常方便,减少了我很多以前来华要办的手续。”
在柳烟的计划中,除了请北京语言大学的老师为学生们作讲座,其余时间全部安排为文化旅行活动。根据教材中提及的中国名胜古迹,柳烟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参观景点名单。
在7月份第一期赴华学生的旅行日程表中,故宫、前门大街、天安门广场、琉璃厂、徐悲鸿纪念馆、中国美术馆、陶然亭公园、长城、十三陵、圆明园都赫然在列,这些也都是柳烟熟悉并喜爱的地方。“中国美术馆我去过好多次,还在那里组织过‘赵无极回顾画展’,那时我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工作;还有南锣鼓巷,有民间艺术品,而且东西便宜,对学生比较友好,最初知道这里时我就想一定要带他们去,还有天坛、红桥市场,这两个地方距离很近,我还知道红桥市场旁边有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馆,我想带他们去尝一尝。”圆明园更是柳烟要特别带学生们去参观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历史故事,对中法两国都很重要。”
为了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中国风情,北京之外,柳烟还安排了第二座城市的旅行。当初她列出五个省市给学生们选择,也是根据教材内容而来,柳烟阐明选择理由:一选山东,因为教材里面提及东岳泰山和曲阜;二是上海,想让学生看看黄浦江和塞纳河有什么差别?三是西安,因为有出名的兵马俑;四是天津,因为离北京近,而且有中法交流历史;第五,其他,请学生自己提。“结果60个学生中没有人提出其他选择,大多数选择了山东和上海,所以我们的第一期去了孔子的老家山东。”
在八达岭长城
“我是那年唯一一个申请到北师大读书的法国人”
谈到最初来中国的缘由,柳烟说似乎儿时就对中国感兴趣。她从小生活在法国南部,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带孩子们去国外旅游,她也没有接触中国的机会,但却在10岁时送给妈妈一幅自己画的中国画,作为母亲节礼物,“我画的是一幅竹船图,画面是一丛竹子,竹子旁边是一艘帆船。我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奇怪,我从哪里想来的竹子?帆船也是中国样式的,不是西方的帆船。”
柳烟的中文说得很地道,是标准普通话。上世纪80年代中期,柳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中文,学业优异的她很早就感知到自己的语言天赋,因为她儿时生活的地方比较偏僻,当地学校只开设西班牙语和英语课程,她学得很好。后来到大城市的初中就学,柳烟选了俄语作为第一外语,因为她也喜欢俄罗斯文学。“我发现我的俄语能力不得了,所以我的老师特别高兴。”第二外语,柳烟选了英语,她为这个选择感到有些后悔,觉得应该选德语,“因为英语自学很容易,不太需要上课。”现在柳烟熟练掌握中、法、英、俄四种语言,其他语言也能说上几句,如日语、韩语、土耳其语、芬兰语等,原因之一是柳烟喜欢世界各地到处走,每到一地都要学几句当地语言。“我在中国,也走了很多个省市,交到了很多朋友,所以我上海话、四川话、广东话、闽南语也会说一点。”
柳烟第一次来中国,是1984年,那一年,她只有20岁,起因是参加汉语考试。
柳烟说,上世纪80年代,法国人想学习中文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唯一的办法是参加法国外交部组织的公费留学考试,她考的那一年只有12个名额。柳烟参加了考试,而且不止一次。
“我那时太年轻,特别害羞,第一次参考,通过了笔试,败在了面试环节,因为我不敢说话。”心情沮丧之余,柳烟半工半读了一年后,再次参加考试,没想到这一年外交部取消了笔试,只剩她的弱项口试,这使柳烟更加沮丧。为了鼓励自己,她决定独自去一次中国,去看那里的城市和大学,感受中文语境。柳烟第一次来华,落脚在北京城。
回到法国后再次参加汉语考试,这一次,柳烟的想法简单且坚定,填写三个志愿,她都选择了北京的学校。“我当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因为我知道那里是培养老师的地方,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中文教师;第二和第三志愿分别是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学院。”这一次柳烟成功了,回忆起来她依然非常开心,她说:“我得到了我的第一个志愿,我是那年唯一一个申请到北师大读书的法国人。”
柳烟这个中文名字,也是开始留学时所取。“这个名字来得很有趣,最初是有人告诉我,我的命中缺木、土和火,我就想‘柳’中有‘木’,而且和我的法文名字读音相近。还有一个原因,我很喜欢唐诗,尤其喜欢诗人柳宗元,我也喜欢柳树,所以就取了柳姓。烟是取繁体字,繁体字的烟字中包含火和土,柳烟就是这么来的。”
在十三陵长陵
“法国外交部来检查我们的工作,给我评了很高的分数”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后,柳烟顺利毕业,继而顺利申请到了法国驻华使馆的文化专员工作。她现在依然感念和她一起工作过的毛磊大使,“我们的大使从来不小看文化,也特别喜欢中国,他的夫人同样如此。”柳烟说自己能和他们一起工作特别幸运,“我们一起举办了很多活动。1999年,我在中国美术馆办的‘赵无极回顾画展’很成功,法国外交部来检查我们的工作,给我评了很高的分数。”
柳烟做文化专员期间,还筹办过一场法国国立交响乐团音乐会,举办地点在。
这一场音乐会,是在柳烟的格外努力下促成的。她回忆,那一年她休完暑假从法国归来,一上班就看到秘书放在她办公桌上的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法国国立交响乐团的电话,并说明乐团希望安排150人来中国演出。
秘书的判断是费用会很高昂,我们绝对办不成。柳烟却不听,打电话给法国交响乐团,了解情况后发现乐团已自己解决了三分之一费用,柳烟考虑过后,决议试筹乐团不足的三分之二费用,最终,柳烟在要求时间内筹齐款项,成功举办了音乐会。“那次音乐会的效果很好,我们的大使特别高兴,我们也都很高兴。”
音乐会后,乐团里的一位竖琴家找到柳烟,咨询能否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组织一个教师班。在柳烟的运作下,教师班也办成了。
在中国美术馆
写书介绍老舍,书名叫《我热爱北京》
2002年,柳烟参加了法国中文教师资格考试,在那一年全国只有一个职位的激烈竞争中成功胜出。柳烟说,在法国,教师工作虽然收入不算高,但相对稳定,很受人欢迎,她也终于实现了学中文做教师的理想。
柳烟先后在巴黎教高中和预科班,2012年成功应聘拉罗谢尔大学教师职位,到今年正好12年,“又是一个轮回。”柳烟微笑着说。
对于柳烟来说,学习外语是工具,她并不想做语言学家,她始终想通过语言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我很希望各个国家的人们互相了解,增加交流,语言和文化是其中有效的载体。”
柳烟生活和工作的拉罗谢尔在法国西部,靠近大西洋,是法国本土大西洋沿岸的海滨城市,自古为天然良港,在法国十大宜居城市中位居第五。据史籍记载,拉罗谢尔10世纪已为城市,现在仍为法国大西洋沿岸的渔港、游艇港和商港。
柳烟在距离拉罗谢尔大学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房子也有百年历史了。她是极爱环保的人,喜欢在院子里种花种树,她的小花园里有一棵百岁的无花果树。柳烟眼中的拉罗谢尔是一座漂亮的古老城市,几乎没有高层楼,经常可以见到中国人。虽然大西洋的海潮和海风都很凌厉,但是她喜爱这个地方。
柳烟说,拉罗谢尔的多所大学都和中国内地的大学有交流项目,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拉罗谢尔大学从2012年起就举办有“中国电影节”,每年一届,在拉城的数个地方放映中国电影,为期一周时间,柳烟也曾经介绍中国导演谢飞的电影在电影节上放映,“看电影是免费的,不只学生,市民也可以去看。”
作为教师的柳烟除致力于教学之外,也乐于译书、编书。她翻译过苏童的短篇小说,也出版了五本教学用的中文书。在柳烟的计划中,要分别选择三位中国不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和三位女性作家,将他们的生平和作品编成书,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
这次柳烟带了两本来中国,准备分别赠予北京鲁迅博物馆和老舍纪念馆:第一本介绍鲁迅,书名是《野草》;第二本介绍老舍,书名是《我热爱北京》,去年一出版就获得了法国中国书店读者最喜欢的图书奖。柳烟说,选择老舍是因为“他喜欢北京,我也喜欢北京”。这两本书同属于“好读的故事”丛书,体例大致相同:先介绍作家生平,之后是作品介绍,再后是原作和阅读理解。翻开书,文本右页为原作,左页为词汇注释,注释都用简单的中文,柳烟希望以此培养学生们的中文思考能力。
老舍的《我热爱北京》配有音频内容,扫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收听。音频是柳烟请北京语言大学王学军副教授朗读录制的。柳烟选择他是因为他熟悉中国文学,而且喜爱老舍作品。
柳烟很高兴法国有出版社愿意出这样的书。柳烟的书不厚,是便于携带的小册子,书出版前柳烟跟出版社一再强调:“定价一定要便宜。”
柳烟考虑撰写的三位中国女性作家,目前已进入她视线的有作家萧红和宗璞。
一本北京旅游盖章纪念册,让她和学生“迷得要死”
柳烟前后曾在北京生活了六年,如今再来,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北京变高了,高楼林立。也变大了,以前顶多是三环路,现在六环都有了,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
去年12月柳烟也曾来京,在美术馆附近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一本北京博物馆通票,这让她非常高兴。这次来特意带在身边,趁两批学生来京的空当,已经根据通票去了好几个博物馆。“比如之前我去了曹雪芹故居,还去了智化寺,之后几天我还要去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等地方。”
柳烟说着拿出一个牛皮纸封面的本子,说是学生送给她的“一个中国时髦”,购于南锣鼓巷。我翻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本旅游盖章纪念册。柳烟说:“我跟学生都迷得要死,到哪儿都一定要盖章。我已经有曹雪芹故居、护国寺街、琉璃厂、中法大学旧址的章,圆明园的章是最不容易盖到的,排了不短的队呢。”
柳烟说,学生们都很喜欢什刹海,因为在那里感受到了老北京的文化氛围。他们走了很多条胡同,学生们喜欢胡同这个概念。可惜的是故宫的票没有抢到,“故宫我去了很多次,不去没关系,学生们不去有点可惜,于是我带他们去了景山,眺望了庞大的故宫建筑群和中轴线。”
法国奥运会,柳烟是忙里偷闲看的。如今,柳烟还在北京,等她的第二期学生到来。这期间,她可能流连在北京各处,或许带着她的博物馆通票和盖章本子逛某个博物馆,或许伴着京城胡同上空盘旋的鸽哨声,循迹胡同的恬静之美。
供图/柳烟
中法“青春相遇”!25名法国青少年行走河南感知中华文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沈剑奇 童林 张蕊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新行
从塞纳河畔到黄河之滨,中法再次上演“青春相遇”。5月15日,由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北京法国国际学校联合举办的“爱河南·中原行”——北京法国国际学校“华夏溯源中原行”活动在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启动。5月15日至17日,25名法国中学生将走进安阳、郑州、洛阳,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传承两国之间的深情厚谊。
当天上午,法国学生们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大家还现场体验了甲骨文广播体操,参与竹简制作。法国学生对此行充满期待。初三学生王孟瑜说:“我们一直在学习中文,很高兴来到汉字的发源地,大家都对甲骨文充满兴趣。”高二学生李昱贤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在中国的法国学生,我感到很骄傲,期待通过在河南的游学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文明。”
游学期间,法国中学生还将参观殷墟博物馆新馆,沉浸式体验商文明的灿烂,感悟“了不起的甲骨文”;走进禅宗祖庭少林寺,观赏禅武合一的少林武术,在少林师父的带领下学习少林武功招式;打卡洛阳龙门石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周公庙博物馆等地,探寻千年古都的诗和远方。
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国各自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交流互鉴的脚步从未停歇。法国青少年将通过“爱河南·中原行”——北京法国国际学校“华夏溯源中原行”活动,开启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相知相通之旅,近距离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当好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北京法国国际学校带队老师沈文婧说:“踏上中原土地,孩子们将学习更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的知识,获得更加深刻直观的感受。未来学生们会走向世界各地,相信大家会把在河南领略的中华文化带给全世界。”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去法国留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报名法国游学项目,想在巴黎感受一下浪漫气息。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法语和体验法国文化,法国游学太棒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参加法国游学项目能提升我的法语水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法国的美食、艺术和历史都非常吸引人,希望能去看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法国的语言、文学和电影都很感兴趣,想通过游学深挖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参加法国游学项目,可以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推荐一些好的法国游学项目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艺术,去法国游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体验一下真实的法国生活,而不是只待在旅游景点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参加游学项目能给我一个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法国的风景一定很美,我很想看一看埃菲尔铁塔。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法语除了听课之外,还能通过游学浸润在其中。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法国游学项目,感觉像是开启一个全新的旅程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未来发展有想法的同学,参加法国游学值得考虑一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法国的食物种类很多,想去尝尝当地的特色菜品。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在学习和旅行中体验不同的文化,法国游学很吸引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法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博物馆,我要去探寻它们的故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游学项目不仅能学知识,还能结交朋友,这太棒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