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原标题:
中国西部“科学城”加速崛起
《瞭望》 新闻周刊记者李勇张桂林吴艳霞
西部(重庆)科学城鸟瞰图。 (图片来源于本报资料)
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一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聚集了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近14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近540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探索以龙头企业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驱动,聚合产业链上下游,开放企事业单位、政府或园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多元创新协同体系,逐步攻克难题。诸多“卡脖子”问题
重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相继落地,产业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相继涌现,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速聚集……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自2020年9月启动以来,紧紧围绕国家要求和自身定位,针对基础科学研究和区域创新的突出短板,打造高端研发平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创业生态。
聚焦科学主题“金篮子”里有“金蛋”
金秋时节,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一座占地约500亩的超瞬态实验装置正在紧张建设中。据该装置技术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提供时间(光子)和空间(电子)多维度研究和控制的大型科学装置。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两个相互耦合的探测器的大型科学装置。它可以用来精确研究“飞秒(万亿分之一秒)”+“埃(十分之一纳米)”尺度的物质瞬时变化。一期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重点解决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大力推广高温燃烧机理、3D打印等、新材料、极紫外光刻、新型燃料电池、早期癌症诊断、放射治疗等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在这里,我们瞄准生物种质创新利用国际前沿,建设长江上游可持续利用种质资源库和多组学、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中心,重点关注重要稀有种质资源。长江上游地区的濒危物种。开展种质资源创建与利用研究。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金丰健康产业园,我们依托西南大学农业科技优势,整合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水产科学院等高校的种质创制科学中心一期即将投入使用,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蚕、青蒿、杨树等主导品种的研究工作已经启动。
自2020年9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紧紧围绕“铸造灵魂”的科学主题,把补齐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区域科学技术短板的需要放在首位。科技创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我们紧扣国家科学城定位,坚持把‘金鸡蛋’装在‘金篮子’里。我们坚定不移,不盲目苦干快走,不接受科技含量低的项目。” ”。西区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党工委书记熊雪)科学城表示,重点围绕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等,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科技、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
一年来,引进了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聚集了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以上研发中心近140个。有机构近540个。中国自然种群生物资源库、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投入运行。
加强创新协作,突破技术“卡脖子”
6月底,位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联微电子中心有限公司同步发布了“硅基光电子130纳米铜工艺”、“氮化硅工艺”和“异质异质三维集成工艺”,标志着公司基于8英寸工艺线的硅基光电器件性能和工艺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对光电微系统成套工艺的垄断。
今年8月,该公司还获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这一重大平台的建设得益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建立政产学研大协作机制的推动。
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彭世全表示,科学城始终把解决区域乃至国家产业升级重大技术瓶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方向。探索龙头企业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驱动,聚合产业链上下游,开放企事业单位、政府或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创新的大规模协同系统逐渐克服了一些“卡壳”问题。
以集成电路为例,在科学城旗下西永微电子园的推动下,联微电子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行业龙头企业成立集成电路特色工艺联盟,并形成了与科研院所等组成硅基光电子创新联盟;华润微电子、电科重庆声光等分别在功率半导体、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领域集结了创新集群。
智能网联是全球汽车产业的焦点,而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积极部署,支持招商测试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汇聚长安汽车、理想汽车、中国移动、华为、百度等开展协同创新,重点突破自动驾驶测试认证、车路协同软硬件研发等关键环节。
在大规模协同机制的推动下,科学城近年来推出了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了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制造工艺、5G通信核心器件、超级电容器、石墨烯新型材料等方面的国内空白。
打造“科学家之家、创业者之城”
科研要素的集聚、创新活力的迸发,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西部(重庆)科学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科研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成长,打造全周期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建设“科学家之家、企业家之城”。
刘双义,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曾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他选择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创办了重庆中科超级电容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制造超级电容器。今年,中科超级电容器发布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2V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个人和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科学城的支持。公司一成立就得到了产业引导基金的融资支持。引进一批博士不仅得到了激励和补贴,还支持项目资金。”刘双义说道。
今年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进一步出台人才、创新、产业、金融四大领域40条“金凤凰”政策。在人才方面,包括“职务科技成果收入的95%分配给科技人员”。 “牵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组、提供1:1资金配套”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此外,科学城围绕重庆大学城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新增孵化加速器、中关村智酷创新平台等孵化载体2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5个。针对科技企业加速期面临的资金瓶颈,设立总规模2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大规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建立网上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累计向303家子企业发放贷款6.82亿元。
同时规划高标准、全覆盖、多层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拥有小学140所,中学90所,科技园、科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13个、22个体育设施、20个医疗设施,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文化化的城市。
良好的创新生态产生的吸引力正在加速显现。一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新增科技企业2428家,总数达到5499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7人;重庆人才卡持有人数增至3043人;评选支持人才238人,创新创业团队52个。今年上半年,整个科学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7.8亿元,同比增长14.8%。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编号: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