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想退学!”杭州16岁高中生死活不肯去上学,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闻资讯2024-06-10 07:29小乐

“爸妈,我想退学!”杭州16岁高中生死活不肯去上学,到底发生了什么?

电影《少年的你》让一个社会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会对被欺凌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近年来,有关此事的新闻报道不断。新闻报道中,一名7岁女学生的眼睛被塞了一张纸,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门诊,经常会遇到前来心理咨询的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介绍。

最近给医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男孩叫小刘(化名)。他是杭州一所学校的高一年级学生。由于每天吵着要退学,觉得学习无趣,他就陪父母到浙江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咨询。

“医生,其实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不想去上学了,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就同意过来问诊。”小刘说道。

“现在就我们两个人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呢?”医生说。

“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的父母,我的老师,同学,他们都不相信我……”停顿了几秒,小刘鼓起勇气说出了一些深藏在心底的话。他的心。欺负”的故事。

-----

16岁高中生屡遭室友欺负

16岁的小刘身高1.75米,身材和外貌出众。但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他有时说话很直白。入学后,他与同宿舍的另外三名同学发生了关系。发生了争吵。 “有一天,他们三个人围住了我,让我以后在宿舍里最后一个洗澡。如果我敢先洗澡,或者向老师抱怨,我就是一个好看的人。” ”。

小刘回忆,一开始他曾多次反抗,但每次都被打,或者半夜被吵醒,根本睡不着。 “没想到他们真的来了,还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我,时间长了,我真的很煎熬。”实在不行,我们就在宿舍里和他们吵架了。 “那次打架,双方都向老师表示,彼此有矛盾,合不来。小刘只是要求换宿舍,碍于面子,没有说出实情。” “他们太卑鄙了。为了阻止我换宿舍,他们在班上散布谣言,说我的坏话。没有一个宿舍愿意接收我。”事情最终,双方“各得五十分”。

(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受到欺凌,无处发泄,小刘将不良情绪带入了学习和生活。在学校里,他也对一些关心他的同学很生气。在家里,他和只关心他成绩的父母经常争吵。渐渐地,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怪异,父母也觉得他不乖,在学校闹事,身边没有人可以求助。

-----

情感咨询,您可以信赖我们

说到这里,小刘停了下来。有些细节他不想回忆。 “这对你来说并不容易,如果当时有人能理解你就好了。”医生的话让小刘发泄了这段时间所有的委屈和泪水。 “可以感觉到,室友的欺凌行为给他造成了精神创伤,他表现出抑郁和焦虑,甚至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让自己陷入死循环。”医生表示,被欺负的经历严重影响了小刘的社交、生活、学习功能。其实他并不想退学,只是以此为借口逃避。 “我们主要对他进行情感疏导,也与家长、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认为他比较孤僻,但他并不是一个坏同学。”最后,经过学校的协调,小刘换了宿舍。由于外部现实环境的变化,欺凌行为消失了,他的学习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

为什么被欺负的就是我?

浙江大学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专家表示,欺凌是指在非自愿的情况下长期受到他人身体和心理上的欺凌,造成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创伤。从细节上看,包括言语、身体、性、关系、性行为在内的攻击都可以被视为欺凌。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挪威学者丹·奥尔维斯(Dan Olweus)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学生长期、反复地遭受一名或多名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欺凌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长期、多发事件。为什么欺凌尤其是校园欺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地欺凌现象似乎有所增加,第二个问题出现:这种增加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01 关于这些问题,通常有两个基本讨论:第一,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竞争,提倡在竞争中赞扬胜利者。换句话说,胜利者或者风头正劲的人在社会上基本上是被忽视的。以上是非常积极的态度。

02 另一种理论认为,欺凌现象增多的原因是目前家庭对儿童的控制或保护比过去更加严格。这种严格的控制或保护并不能让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应有的社交技能训练。当他缺乏足够的社交技能训练时,他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应对别人的攻击行为。同样的攻击行为对于善于人际交往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成为一种竞争,但对于社交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变成欺凌行为。

从性格上来说,霸凌者喜欢欺负别人,性格傲慢,或者控制欲很强。通过欺凌别人而受到尊重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有些欺凌者通过欺凌获得了自我存在感。这样的人通常是“受虐狂”和“施虐狂”的结合体。他们在家庭等大环境中存在感低,也被欺负、被服从。权威,通过学习和模仿,他们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痛苦转移给别人,从而得到释放或获得关怀。

被欺负的人普遍性格内向、软弱、害怕、宽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是别人眼中的“软柿子”。同时,他们在生活中常常受到创伤,家庭关系一般,周围缺乏关爱。

-----

欺凌双方都需要社会关注

欺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通常会造成受害者心灵创伤和扭曲,包括离家出走、逃学、慢性病、自杀和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它还会导致自卑、持续焦虑、悲观思维和人际关系问题。疏远等甚至可能迫使受害者采取报复性攻击行为,或导致受害者转向欺凌他人。对恶霸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恶霸成年后犯罪率非常高,而且酗酒。浙江大学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专家表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叛逆期”,最容易出现思想波动。无论是被欺负者还是欺凌者,双方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1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公众必须正视校园欺凌是一种有害行为,不应将其视为笑话或闹剧,更不应成为旁观者。

2、学校要关心和关注学生情绪心理变化,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一旦发现校园欺凌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通常,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异常情绪(沮丧、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行为(退缩行为、回避行为、自残行为或攻击行为等)。

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教育,提高初高中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健全校园心理咨询机制和队伍。

3、家庭对孩子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或多或少都是大环境的受害者。对于受到欺负的人,家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地发泄情绪。对于欺凌者来说,预防和避免欺凌行为是最重要的。要养成健全的人格,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家人应该树立好榜样。教育要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学会宽容、同理心,独立做事、做决定。最后,还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