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 文学硕士(中文) 课程简介及就读体验分享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硕士的含金量

新闻资讯2024-06-08 16:44小乐

香港城市大学 文学硕士(中文) 课程简介及就读体验分享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硕士的含金量

香港城市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文及历史系

文学硕士(中文)

课程分享

文学硕士(中文)

中文硕士

课程简介(2024/25)

•本课程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或“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专业培训”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和选修科目涵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香港文学与文化、创意写作,以及中国文学与性别、宗教、美术艺术和其他主题研究。

•“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专业培训”专业必修和选修科目涵盖历史与史料、文化遗产概念与实践、中国考古与早期文明、文化史、历史学医学文化、中外交流史、博物馆学、文化创意产业、中国建筑园林、香港城市景观与文物保护等专题研究课题。

•2023/24学年新推出的“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专业培训”专业由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该课程为期两年(全日制)。学生第一年进入城大,学习为期一年的专业课程“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共30学分);次年入读北京大学,学习北京大学教师专门开发和教授的课程(共30学分)。完成城市大学和北京大学课程的所有学分要求后,您将获得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语言及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专业研究)学位。在北京大学修读的课程将以学分转移的形式记录在城市大学出具的成绩单上。北京大学历史系将颁发结业证书,表明学生已顺利完成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中国语言与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北京阶段的各项课程及实习,并出具成绩单。

•完成30学分/60学分后,您将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费用为每学分港币5,900元。全日制学生一般可在一两年内完成硕士课程。

•任何本科专业均可申请。有关课程和注册详情,请访问:

https://www.cah.cityu.edu.hk/zh-hk/programmes-courses/postgraduate/mach-2023

https://www.cityu.edu.hk/pg/programme/p34

2024/25现已招募,报名截止日期为2024年3月31日

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中文)学习经历

曲慎杰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

文学硕士(中文)毕业生日夜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MACH的文学硕士课程以普通话授课,书面语言为繁体中文,但也以粤语和英语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我入学时,课程结构分为两大领域:1(中国语言文学)和2(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现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合办3个(中国历史与文化遗产)。专业培训)方向。方向一和方向二都需要30学分的课程才能毕业,但你在选择课程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申请时,我主要看重系一与本科专业的契合度,以及该系在古代文学、文学批评、比较诗歌方面深厚的功底。我也有幸在22-23学年就读城大的文学硕士(中文)课程。分支一.当我刚进入城大时,疫情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必修课只能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授课。不时有消息称学生因身体不适而无法上课。不过,在剩下的大部分课程中,大家还是找回了与老师、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感觉:马家辉老师主讲的《创意写作》课程的每一堂课都充满了互动,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会沟通语言的界限;林学忠、张万民老师组织的读书会更是有价值:中外小说、东西方哲学、诗学理论、边缘群体……思想观点的精彩也促使我写书评、参加读书会。系《春读》书评奖。后疫情时代,中国语言历史系恢复了每学期一次的实地考察。林学忠老师和钱华老师在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带我们去了西贡的不同岛屿,体验大地艺术节、岛屿遗址和盐田开发,或者沿着荔枝窝到鹿颈的山路和海岸线,可以体验到自然风光和客家村落文化。城大中文及历史系的课程并不只限于课堂。

读书会集体合影

视察荔枝窝

窗外天地广阔,书房里还在写功夫。该系为有兴趣扩展学术能力的学生开设了“硕士论文”科目。秋季学期成绩必须符合要求,并批准选派导师的申请。师从张万民老师。这期间,全科的同学们会一起交流讨论,或者出去听万民老师带领的讲座。老师也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或大纲进行指导和提问,我们就会有问题意识和一丝不苟的细节。除了他的学术态度之外,他的温柔和善良也让我受益匪浅。

文学漫步

虽然我主修的是科一,但是选修课的自由让我选修了钱华老师讲授的《文化创意产业》课程。第一节课教会了我这个国文系出身的人如何将文化知识与创造力结合起来。转型的意义和价值。小组报告自然是硕士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我们课题组以《香港怪录》这款游戏为对象,探讨其对香港历史、建筑、民俗、宗教的传承和重新诠释。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也让我们走出了书房,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楼房房屋中寻找文化与现实的交汇点。系还邀请知名作家来校讲学、策划活动。廖伟堂老师组织的《小说家与他们的时代:中国当代小说选读》、都市文学系列讲座和“文学与摄影”工作坊都让我受益匪浅。 “是”的文学行走让我体会到了诗歌与城市的交融。 “整体学习”项目是2022-23学年新推出的必修课,鼓励学生以论文以外的任何形式分组完成对某一主题的探索。这个为期两个学期的课程体现了该系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老师们也会在每学期的师生交流会上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考核方式、资源投入等方面的事务。只要你愿意尝试,你在MACH的学习生活将会是丰富多彩的、精彩的。城市大学特色城市大学位于东铁线九龙塘站,又名“节庆城市大学”。为城市大学的学生带来便捷的交通、购物和餐饮体验。校园内还有食堂AC1-3、竞赛馆、竞赛馆3个。百味、咖啡吧及中西餐厅。值得一提的是,城大凭借其兽医学,引进了香港大专院校中唯一的本地乳制品生产区。刘明伟教学楼L3还有奶制品专柜,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

城市大学日落

图书馆讨论区一角

从食堂返回逸夫图书馆的路上,校园内依山而建的室外游泳池已经装修完毕,供师生使用。图书馆座位舒适,借书、充电、打印、消毒、饮用水、多媒体等设施一应俱全。讨论区新增的自行车座椅也满足了部分学生边运动边学习的需求。部分座位可欣赏窗外山景。也能让长时间自学后的身心得到放松。四分之一、四分之三来香港之前,我对她的了解主要来自文学、影视、新闻:《倾城之恋》、《功夫》、《花样年华》,或者赛博朋克风格的围墙城市和霓虹灯但这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是一个祛魅的过程。除了众多的高楼大厦和商场外,乡村面积占香港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城市大学附近有狮子山郊野公园。乡村和城市也许是香港的两个侧面,都值得探索。此外,我还走过许多著名的远足径,如著名的麦理浩径、龙脊、鹤咀等。在马鞍山,我看到香港33,354英里的土地上有四分之三的山和海,真是独一无二。

麦理浩径第四段

长洲岛太平礁节

早在那个季度,闲暇时我也逛过二手书店,走过京东推车和筒楼,观看过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拍过长洲岛的太平交大典(或《时代周报》 世界上十大最奇怪的节日之一)。很多演唱会和香港国际电影节是最赏心悦目的。维多利亚港的夜景、除夕的烟花、大埔林村的新年祈福,都让我珍惜和朋友们在香港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马家辉老师在课堂上多次提到维特根斯坦的名言:“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原意是让我们注意语言,让我明白了关注边界、跳出边界的重要性,也这也算是对这一年的总结:勇于尝试、尊重边界、不要为自己设定限制。也许你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香港,不一样的城大中文及历史系。

曲慎杰

2023 年7 月在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中文)学习经历

戴琳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

文学硕士(中文)毕业生

学习文学硕士(中文)课程——,探索新世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硕士课程主要以普通话授课。书面语言为繁体中文和英文。相关课程讲座或课外活动以粤语、普通话和英语为辅。和许多其他语言。学生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30个学分才能达到毕业标准。 2022年是课程专业分支调整的元年。在保留第一科汉语言文学的同时,第二科将调整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2023年,进一步完善整体专业分支结构,增设第三个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专业,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而我有幸成为该专业第一批二中的一员,来到城大攻读文学硕士(中文)课程。作为2022fall MACH的一员,在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攻读硕士课程的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方面,与内地大学完全不同的课程设置给我带来了新奇的体验;另一方面,新成立的专业分支让我有机会深刻感受到文史融合的魅力。 “重塑”是这门专业课程给人的第一印象。许立恒教授讲授的《变化世界中的历史与史料》让我们打破了以往对历史的刻板印象。徐教授鼓励我们多角度、有依据地重构我们对历史、史料的研究思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也感受到了“文史哲不可分割”的含义。人文学科的存在历来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作为文史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严谨、客观的态度。我们在学习研究中不应该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武断的划分。如果说徐教授的课程是理论思维大框架的介绍,那么王连明教授的《中国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则是实践考察与专业细化探索相结合。空间。对于我们分院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过去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所涵盖的专业领域。因此,王教授不仅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持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在课后也不厌其烦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有趣的是,在王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分批前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进行博物馆考察。这是我第一次放下相机和手机,拿着铅笔和白纸走进博物馆。我遵循“以看到的文物为中心,以看到的整体和细节为中心,进行描述和绘制”的原则。要求,让自己沉浸其中。

博物馆参观须知

“融合”是城大中文系及历史系最显着的特色之一,——文史融合,这在我们的选修课中可见一斑。虽然有两个方向,但我认为选修课整体的自由度和多样性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了马家辉教授的《中国创作写作》和廖伟堂教授的《叙事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两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文学作品解读的独特见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分享了很多作家的作品,还给我们推荐了很多课外阅读的书籍。该系经常举办系列学习讲座,邀请活跃在历史、文化、文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分享知识。印象最深的是香港大学黄新存教授分享了他重新探索张爱玲在香港的文学历史足迹并最终写出《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这本书的心路历程。

讲座活动

俗话说“功夫在于诗外”,我参加了许多系里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廖外堂教授带领文学漫步,重游《是》诗中提到的地方; Astrid HARTH教授率队探访大馆,感受香港监狱旧址重新绽放的文化创意之花;在钱华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去西贡考察了。这些课外实践活动让我对香港文学和香港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大馆时合照

西贡考察合影毕业大结局—— 学习成果除了常规的课程学习之外,毕业论文和顶点项目也是让我们进一步展示专业知识应用的阶段。其中,选修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学分要求,需要延长学习时间。我有幸得到陈学然教授的指导。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定稿,陈教授都给了我非常耐心细致的指导,并主动分享书籍给我参考。此外,当我的毕业论文进入最后修改阶段时,陈教授在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仍然抽出时间仔细阅读我的论文,并指出了措辞、句子结构、论文格式等细节上的不足。正因为如此,我的毕业论文在陈教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并入选第七届联合学院中国文学硕士研究生研讨会。

第七届高校联合中国文学硕士研究生研讨会

为了整体的学习,你需要组建自己的团队。每位老师介绍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后,团队将通过提交意向书完成导师与学生团队的匹配。出于对动物材料和物质文化的兴趣,我们课题组最终得到了王连明教授的指导,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共同完成了《“蓝”柯一梦——回溯清代点翠之兴衰》微纪录片的制作。王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知识、纪录片拍摄和剪辑培训、拍摄设备、采访对象的确定。这使得我们能够从零开始,将学术和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融入到Transform中,并以大众喜爱的形式进行传播,并成功完成这个项目,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清代点翠。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系里设立专业实践项目的意义。

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影留念

整体研究报告合影。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为期一年的硕士课程对我来说非常珍贵。短短一年的时间,我经历了很多。时光荏苒,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连接九龙塘又一城商场的隧道里的某个地方,可以通向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我期待你与中文及历史系的相遇,我期待你与香港城市大学的相遇,我期待你与香港的相遇。

戴琳

2023年12月惠州

猜你喜欢